“新春第一会”展现新气象
1月28日,大年初七,是兔年首个工作日。上班这一天,应该是什么样的工作状态呢?这一天,广东、安徽、浙江、上海、重庆、江苏等多地召开“新春第一会”,部署全年经济工作重点任务,发出了“抢抓机遇、真抓实干”的动员令。新春上班第一天,没有走访寒暄,没有作揖拜年,而是厉兵秣马,吹响了高质量发展的号角。这就是实干者的新年俗、新气象、新风采。随着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的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全面落地生效,各地正在抓住窗口期、机遇期奋力冲刺,比学赶超,赛龙夺锦,努力把手中的“施工图”转化为大地的“实景画”,让春天的“一粒粟”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万颗子”。
“一锤子买卖”最终“锤”了谁
眼下,旅游业正在恢复,是件好事。但也出现了一些不好的现象。景区的一些商家开始按捺不住了……近期,网上曝出“20元6根面条”“58元烩菜没有肉”“海鲜店收取60%的葱姜费”等相关话题,引发网友热议。建立良好口碑不易。商家和地方的形象与信誉一旦彻底垮塌,要挽回和改善负面形象,代价不可谓不巨大。良好口碑需要数年去积累,摧毁它却只在须臾间。为了一点蝇头小利动歪脑筋、耍小聪明,最终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还会连累他人。
是无“尖”不商,还是无“奸”不商
什么产品都不能“水”,即使是“水产品”。1月27日,广西北海网友发布一段执法人员当场拆穿商贩掺水视频。视频中,一位市场监管执法人员先后倾倒了几个装海鲜的黑色袋子,每个袋子中都有事先装好的水。现场执法人员称,将把剩余的“水袋子”带回取证保存,并提醒消费者,购买水产品,请先看下袋子里有没有“被”装水。利者,义之合也。商家逐利本无可厚非,但损人利已,“把水当水产品卖”,只会让自己的“水产品”越来越“水”。用诚挚的服务态度与优良的商品质量打动消费者,用“尖货”代替“奸货”,才是“王道”,才能做长久生意。
不请教练,就没资格滑雪吗?
在滑雪场,请亲友指导自己滑雪,有问题吗?最近的一条热搜却让不少滑雪小白有点“闹心”。2022年12月末,一雪友带着5岁的外甥女到河北张家口市崇礼区一家滑雪场滑雪,由于小女孩是初次上雪场,该雪友就带着她一直在初级雪道区玩耍。随后,有3名雪场巡逻队员以雪场内不允许私自教学为由要收走该雪友的雪场卡。目前,国内滑雪教练准入门槛低、技术水平参差不齐,雪场对教练人员管理混乱,导致不少资质不全、缺乏能力的教练违规上岗,整体教学效果自然可想而知。因此,进一步完善教练资格准入机制,建立优秀教练培养体系,规范定价制度,确保滑雪运动的安全性以及价格的合理性,才能让消费者真正体验到冰雪运动的魅力。
看3D电影另付眼镜钱,合理吗?
看3D电影,影院不提供免费3D眼镜,对吗?据媒体报道,1月30日,成都市民杨先生和朋友一起到武侯区某影院观看3D电影,开场前却被工作人员告知,电影院不提供免费的3D眼镜,观众只能自备或者在店内购买,理由是“避免交叉感染”“眼镜消毒跟不上”。一副3D眼镜,使影片内容清晰展现,也在一定程度上将影院的责任与担当显露无遗。眼里只有蝇头小利,却看不见消费者的权益与诉求,未免有点儿太自我,也太短视。
制作 | 徐小明
编辑 | 刘琦
审核 | 周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