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朱虹 龙溪虎:千年回眸王安石(八)--洁白之操 寒于冰霜

朱虹 龙溪虎:千年回眸王安石(八)--洁白之操 寒于冰霜
2021年10月19日 09:32 新浪网 作者 江西发布

  王安石志趣高远,光明磊落,心胸开阔,真诚坦荡,淡泊名利,廉洁自律,奖掖后进,尊重妇女,其正直的人格,高洁的操守,使人们心悦诚服,连政治上的反对派也承认他平生行止无一污点,是卓绝一世的杰出人物。陆象山称赞其人格为“洁白之操,寒于冰霜”。

  志趣高远 光明磊落

  王安石博览群书,为人光明磊落,以民生为担当,锐意进取,终生恪守崇高的道德节义操守,具有圣贤风范,足以光耀千古。

  王安石从小就有不同于常人的志趣,他曾写过这样的诗句:“才疏命浅不自揣,欲与稷契遐相希”。从这诗句可以看出王安石很有政治抱负。他在《本朝百年无事札子》最后一段写道“伏惟陛下,躬上圣之质,承无穷之绪,知天助之不可常持,知人事之不可怠终,则大有为之时正在今日。”王安石在这里奉劝神宗皇帝要抓住大有可为的机遇,继承“尧舜之法”的王道,抛弃唐代的霸道,以达到心灵秩序与社会秩序的完美结合,来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宋神宗采纳了王安石的政治主张,开始实施历史上轰轰烈烈的熙宁变法。

  王安石一生是光明磊落之人,忠于国家,忠于百姓,从不公报私仇。在变法中,他一手提拔起来的诸如吕惠卿、蔡京、蔡确、章惇等人由于政见不同,后来与他分道扬镳,他也不责难他们,而是坚持自己的执政理想,被人称为“拗相公”。王安石为人,从来都是直来直去,不会看脸色行事,即便在上司面前,也是直言不讳,经常得罪人,自己还不知道怎么回事。他认为自己不该做的或他不愿做的事,谁都休想勉强他去做,就是他的顶头上司也不例外。才华出众的王安石,性格独特,为人刚正,处事敢于坚持己见,百折不挠。他曾经在包拯手下担任群牧司判官,有一次,群牧司衙门里牡丹花盛开,包公置酒赏花,众人轮番敬酒,兴致甚高。在包公劝酒时,他不管包公如何劝,始终滴酒不沾,硬是不给自己长官面子。这就是王安石的“拗”。

  王安石在变法实施过程中公私分明,公是公,私是私,政治是政治,友谊是友谊。王安石有同胞兄弟五个,兄友弟恭,感情甚笃,但在变法上却泾渭分明,四个弟弟没有一个赞成变法。大弟王安国和小弟王安礼,与他感情最好,也最有出息,反对变法的态度也最坚决。王安国直骂支持变法的吕惠卿为“小人”,痛斥他“误国害民”,令王安石异常尴尬和伤心。王安石对苏轼苏辙两兄弟十分友好和器重,变法伊始,王安石希望苏轼帮助自己实行变法,但苏轼明确予以拒绝。王安石又向皇帝推举苏辙任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与吕惠卿一起成为自己的左右手,但苏辙很快就退出变法阵营,与苏轼一起加入“守旧派”阵营,成为王安石变法的重要反对者。尤其是苏轼,恃才放旷,每到一地都要写一大堆讥讽和抨击新法及新党的诗文,终于酿成“乌台诗案”,幸亏王安石等人搭救,方得幸免于难。黄庭坚有一段评价王安石的话:“真视富贵如浮云,不溺于财力酒色,一世伟人也。”由此可以看出,王安石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心地坦荡,性格耿直,心里只有公谋从无私计,是一个纯粹又善良的君子。

  心胸开阔 真诚坦荡

  作为改革家的王安石心胸开阔,能容别人难容之事,对待同僚不计前嫌,真诚坦荡。

  宋神宗时期,国家面临着重重危机,内外交困。外有契丹、西夏的武装干扰,边塞战争不断,且屡屡失利;内部危机四伏,每年要纳“岁币”给契丹、西夏,人民负担沉重,国家机构繁多,官员严重超编,耗费了许多财力不说,办事效率也不很理想,十分拖沓。在这种内外交困的情形下,以王安石为首的改革派提出了改革计划,对一系列国家政策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由于改革的步骤过快,有些做法过于偏激,损害了大地主大官僚利益,新法实行不久便遇到来自保守派的强大阻力,宋神宗在阻力面前不了了之,导致变法失败。王安石急流勇退,告病还家。他只带一名童仆,驾一叶小舟微服而行。为避免沿途地方官前来迎送,打扰居民,他嘱咐童仆不要透露他的官职,只称作过往游客,童仆不依,反问说:“相公微服潜名,倘或途中有人毁谤于你,如之奈何?”王安石从容地说:“宰相肚里能撑船,从来人言不足恤;言我善者,不足为喜,道我恶者,不足为怒。只当耳边风过去便了,切莫揽事。”就这样,主仆二人一路缓缓而行,一路上遇到不少反对新法的人,有些人甚至用十分恶毒的言辞大骂王安石,听得童仆脸上都挂不住了,数次想要发言相讥,都被王安石拦住。对这些人的诋毁,王安石都以一种博大的胸怀,宽容他们。

  王安石和司马光两人同为北宋宰相,一个是保守派,一个是改革派。但他们两人性格迥异,一个胸怀坦荡,一个谦恭避让。但王安石和司马光最大的差别体现在政治格局上,资政殿学士冯澥说过一段极隐晦的话:“王安石、司马光,皆天下之大贤。其优劣等差,自有公论。”客观地说,王安石政治格局远大于司马光,在蛮夷环视的时代背景下,王安石企图通过变法实现富国强兵,目的是为了实现民族复兴,使华夏再显辉煌,而司马光思想保守,不思进取,因循懦弱,对内不敢改革,对外不敢斗争。后来神宗驾崩,司马光拜相,实现了政治“逆转”,彻底否定变法,并不遗余力清算新法,令王安石在惊疑和失望中离世。同年,司马光病逝。大宋两颗政治和文化巨星从此陨落,大宋王朝也江河日下。

  淡泊名利廉洁自律

  王安石一生为官清廉,一尘不染,生活方式简单朴素,一生淡泊名利,超凡绝俗,就如同墙角梅花一样,不管风雪肆虐,都独自开放,清香淡淡。

  王安石自小受俭朴父亲影响,衣食无择,做宰相后生活朴实,简约节俭。宋人曾敏行的《独醒杂志》就记录了一个这样的故事:萧公子是王安石儿媳娘家的亲戚,进京拜见王安石,王安石约他吃饭。第二天,萧公子华服翩翩,如约而来。日已过午,王安石还在处理公务,萧公子饥肠辘辘又不敢离开。终于要开饭了,早已饿极了的萧公子却没有发现想象中的美味佳肴,桌上只有一壶酒和两个杯子,有酒无菜,干喝?萧公子十分奇怪,这是什么待客之道?勉强喝了三杯后,然后又上了两块胡饼,接着是四小块猪肉,最后是一盆米饭加一大碗菜汤,萧公子有些不淡定了,这些都是百姓之家的寻常食材,难道是宰相之家用来待客的么?他有些恼怒地拿起一块饼来,吃掉中间的馅,余下四边弃置桌上,不知是羞辱还是抗议,但王安石不以为然,默默拾起萧公子不吃的饼边吃了起来,羞得萧公子无地自容,落荒而逃。

  王安石晚年生活更是恬淡安然。王安石退隐之后,在城郊一个名叫白塘的地方,修筑了一所简便的住宅,取名“半山园”。后来他将“半山园”捐给了寺院,自己搬到江宁城里租房住。所租房屋又小又旧,有次墙壁破了,王安石便用柴草堵上。王安石退居钟山后,他经常出游于江宁附近各地,或坐于松石之下,或憩息田野农家,饿了就从怀中拿出煎饼充饥,有好心的农夫以粗茶淡饭相待,他也不客气。起初他骑的是神宗皇帝赐的御马,马死了,就骑小驴。有人曾向他建议说,老人出游最好坐轿子,他不肯,并说“古之王公,至不道,未有以人代畜者。”

  王安石为官清廉,婉言拒贿,一尘不染。有一次,一位客人前来拜访王安石,带来两件家藏古物:一面古镜和一方宝砚,准备送给王安石。王安石看了看镜子和砚台,确是稀罕之物,但他不是贪婪之人,这样的东西,是断断不会收。不过,他拒贿的方式,不是那么呆板。他故意问客人:“这镜子有什么特别之处呀?”客人说:“这镜子可远照二百里物和景。”王安石又问:”这砚台又有什么特别之处呢?“客人说:”你对着砚台呵一口气,马上就能得到水磨墨。”王安石哈哈大笑:“这两件东西都算是稀奇宝物,但对我来说可没有多大作用啊。我的脸只有巴掌大,哪里用得着能照两百里的古镜?砚台就是能呵出一担水来,又值几个钱?你还是拿回去自己享用吧,老夫确实用不着。”客人很是郁闷,只得拿着古镜和砚台走人,没有别的选择。

  奖掖后进尊重妇女

  王安石唯贤是举,奖掖后进 ,无欲无求,爱情专一,尊重妇女,品德高尚,公私分明,为后世之楷模。

  嘉佑三年(1058年),王安石担任江东提刑,当时的人就记载了他不拘一格选用州学学官的经过。一天,王安石突然巡查饶州酒监,实施突击检查。只见办公场所干净整洁,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井然有序。忽然,见其屏风间题有小诗:“呢喃燕子语梁间,底事来惊梦里闲。说与旁人浑不解,杖藜携酒看芝山”,王安石静静地看着这首诗,随从官员见状,以为酒监的负责官员要倒霉了。不料,王安石一连几个“妙哉”,对这首诗大加赞赏,就问此诗是谁人所作。随从官员如实回答说乃酒监刘季孙所作,王安石立即召见刘季孙,两人相谈甚欢。王安石对他的人品、才学赞赏不已,事后不久,便将其升为饶州的州学学官。王安石这一破格提拔之举,顿时引起了轰动。

  王令是年轻有才华却极端穷困潦倒的民间诗人。他才华横溢,很有诗词天赋,却没赶上一个好时候。十八岁开始被世人知道,死的时候才二十八岁,期间十年便是他短暂创作时间。在这十年中,他写出了70篇散文和500首左右的诗词。至和元年,34岁的王安石离任舒州,赴京途中,在高邮军的驿舍内与青年诗人王令相识。这次相遇和结识使两人成了忘年之交,王安石和王令友谊从此日益加深,他们虽分处两地,但书信来往,诗词唱和,一直没有间断。通过王安石的揄扬,默默无闻的青年诗人王令的才华渐渐为世人所认识,而他的品行和才华也渐渐在社会上崭露头角,得到世人认可。

  王安石是一个不破不立完美之人,从不纳妾。北宋时王公贵族、士大夫、文人墨客大多好色,时风日下,人人都在纳妾。他敢于打破这些传统,尊重妇女,偏不纳妾,推动了女权的改进,逐渐提高了妇女地位。1061年,他在京任工部郎,已步入当时上层社会,但家中既无姬妾,也无丫环侍女,于是妻子吴夫人便偷偷为他买了一妾。王安石回家看到这个陌生而年轻的女子便问:“你是什么人?家世如何?”女子告诉他是夫人花钱买下她并让她服伺王安石的。女子本为军中大将之妇,只因丈夫押运官米而翻船失米,用尽家产来赔偿也不够,只好将她贱卖抵债。王安石听后十分痛心也很同情,叫来女子的丈夫,令其夫妇团聚如初,并拿钱送其夫妇回家。这种爱情专一,舍利取义,奉还夫人又送钱的行为得到称赞。

  结束语:

  一代名臣王安石,虽然经世致用,矢志于变法革新,壮志未酬,但他的许多重要思想和发展举措被广泛吸收运用,其高洁人品为后人所称颂。历史学家评价王安石:论官品是一代名相,论人品是一代贤达,论文品堪称一代文宗。

  王安石变法方向正确、目标明了、法理彰显,导致国库充裕、国力增强、卓有成效。但由于变法触动了大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加上设计不够合理,改革团队内斗,执法出现偏差层层变通,一些地方百姓负担加重,遭到强烈反对,最后法规基本被废,但改革思想源远流长,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由于种种原因,王安石及其变法不论是在他生前还是身后,都曾引起争议。有人说他是祸国妖人,有人说他是千载完人。但历史是公正的,他的“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三不足斗争精神名扬中外,震古铄今,人们以各种形式纪念他。

  王安石逝世后,哲宗追赠他为太傅,在苏轼奉诏撰写给王安石的制词中,有“宠以师臣之位,蔚为儒者之光”二语,这是皇帝给予臣子的最高褒奖,可谓公道自在人心,给予了王安石充分的肯定。绍圣元年(1094年),宋哲宗亲政,王安石得以配享神宗庙庭,谥号“文”。政和三年(1113年),宋徽宗追封王安石为舒王,配享孔庙。

  到了近代,梁启超评价王安石:若乃于三代下求完人,惟公庶足以当之矣。王安石不仅在国内,在国际上也很有影响力,列宁十分赞同王安石的变革举措,称其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王安石政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