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慈善新趋势:慈善信托正在中国实践“本土化”

慈善新趋势:慈善信托正在中国实践“本土化”
2020年12月02日 15:25 新浪网 作者 汉正家族办公室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慈善需求不断扩大,但参与慈善的途径,高度集中在“捐赠+资助”模式,众多慈善(公益)组织在社会创新时,面临资金困难和持续运作难的问题。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成长起来的慈善信托,在实践中尝试解决上述问题,与此同时撬动国内慈善活力,让更多人参与慈善事业,进而成为慈善新趋势。

  慈善信托如何在中国更好实现“本土化”?慈善信托如何在基金会中发挥作用和价值?基金会在慈善信托中的角色定位如何?慈善信托困境何在?11月26日,广州广报中心举办“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2020平行论坛——基金会在慈善信托中的角色定位”,邀请各界专家对此进行探讨。

  

  “中国式”慈善信托降低慈善“门槛”

  慈善信托是个人或企业将财产委托给受托人,受托人按委托人意愿管理和开展慈善活动。其目的在于降低“门槛”,提供所有人深度参与慈善事业的机会。

  “为什么基金会要做慈善信托?” 原中国银保监会非银司司长、信托制度研究专家高传捷在论坛上指出,慈善信托是经过长期实践检验的慈善服务基本制度,其特征符合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规律,慈善信托服务结构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他希望未来能走出一条中国自己的慈善信托发展之路,让大大小小的慈善信托多如繁星般撒播到我国广大城乡;把千百万人的家国情怀,美好心愿通过慈善信托的服务铭记于人间。

  汉正家族办公室(广州)有限公司首席顾问胡仕波律师围绕本次论坛主题做专题演讲。从慈善信托历年来发展的数据和案例出发,结合《慈善法》和《信托法》的规定,分析了基金会在慈善信托中担任委托人、受托人、受益人、执行人、监察人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精辟总结了基金会在慈善信托中的定位:要争做受托人、慎做委托人、多做受益人、少做执行人,宜做监察人。他认为,无论什么角色,基金会都要勇于尝试,勇敢迈出参与慈善信托的第一步:“我们设立基金会的时候,希望是一个小基金会,加一个大的慈善信托,让基金会在财务上没有后顾之忧,让基金会长远来发展自己,这是一个理想的模式。”

  业内专家认为,“中国式”慈善信托需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靠实践检验、给创新留空间:“慈善信托的落地意味着在慈善捐赠之外,新增了一个社会公众参与慈善事业的重要载体。设立慈善信托后,受托方将采取种种金融方式,让信托资产保值增值,持续用于慈善事业。”

  

  专访:

  慈善信托打开了普通民众参与公益慈善的大路

  “我相信,99%的人能感受到,做公益慈善的乐趣绝对高于‘买个包’的乐趣。”广州市社会服务发展促进会·基金会与慈善信托专业委员会(筹)召集人胡仕波认为,引入信托制度,对促进中国公益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慈善信托打开了所有普通民众都可以参与到公益慈善里面的一条大路。”

  在他看来,“随着公众参与度日益提升,各种各样的慈善公益业态相继出现,只要大家的初心是好的,都是为了公益慈善事业,就能在中国形成慈善信托东风之下的新公益生态。”

  Q:您最早接触到慈善信托是什么时候?

  A:从慈善信托的概念来说,我自最初了解,至今大概有10来年了。2016年,我们国家正式开始建立慈善信托制度。那时候我在推动和提供家族财富传承的法律专业服务,就真正接触到了慈善信托。

  Q:这5年,您看到的慈善信托,在中国发展的变化是什么样的?

  A:我们国家的慈善信托从制度到行动其实非常快,甚至我们的慈善信托制度还没出来之前就已经实践先行,零零散散在做。现在整体来说,已经遍地开花了,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基本上都有。

  但是不太理想的就是数量,尤其是慈善信托涉及的总资产量还不太理想,数量上虽然每年都将近翻倍的数量增加,但是总数量还是不多,目前为止才400多单,跟我们的人口基数,还有社会的巨大的慈善需求相比,仍是微不足道的数据。

  Q:慈善信托以往给人们一种印象,好像是富豪家族才能做的事情?

  A:慈善信托打开了所有普通民众都可以参与到公益慈善的一条大路。从2016年中国慈善信托事业开始起步,到现在400多单慈善信托当中,金额最小的只有4000元,次之的是6000元,再次是8200元,10000元的慈善信托则有近10单。可见,公益有了慈善信托这种模式之后,任何人只要有这个心,都可以设立一个慈善信托。

  国内最大额的慈善信托是6亿元,但其实理论上一分钱都可以设立一个慈善信托。可以说,与设立基金会相比,慈善信托对普通人参与慈善事业打开了一扇方便之门。

  Q:您认为基金会在慈善信托中的角色如何定位呢?

  A:从法律的角度,《慈善法》《信托法》以及《慈善信托管理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定,有两种主体可以做慈善信托的受托人,一种是信托公司,另一种就是慈善组织。

  现在486单里面,做受托人的绝大部分是信托公司,慈善组织尤其是基金会,本来应该是慈善信托最主要的主体,反而显得非常边缘化——做受托人,尤其是单一受托人的很少。我统计研究之后觉得这很不正常。

  背后原因,我认为一方面跟基金会的整体经济实力有关系,因为信托公司都是很有实力的,相对而言,基金会的资金、资源,以及组织能力等各方面都弱很多,甚至不在一个层级上。

  另一方面,现在制度上有一些混淆甚至矛盾的地方,《慈善法》《信托法》和《慈善信托管理管理办法》有些约定之间含糊不清,甚至相互冲突。制度上的一些障碍,造成基金会有时候无所适从。

  Q:对于基金会在慈善信托中的角色,您有什么建议吗?

  A:总结五句话,基金会在慈善信托里面的角色定位:争做受托人;慎做委托人;多做受益人;少做执行人;宜做监察人。

  Q:关于慈善信托和基金会在未来的发展,您有什么计划和期望?

  A:比如说有些成功人士的父母年纪大了,办个生日会,或者家里新添了一个小宝宝,办个满月宴。作为孩子,或者父母,就能够通过汉正,设计设立一个“庆典型慈善信托”当作一个“特殊的礼物”送给自己年迈的父母或年幼的孩子。

  另外,慈善信托可设计为永续性的慈善信托,理论上说是可以永远存续发展下去。

  所以,这样的礼物,对于很多老年人来说,它的价值是其他礼物所无法比拟的。当然,我希望随着公众参与度日益提升,更多形式的慈善信托能够被设计出来,并被社会所广泛接受,各种各样的慈善公益业态相继出现。

  Q:疫情的发生给慈善信托和公益慈善带来什么?

  A:这一次疫情让很多人知道了基金会,进一步了解到慈善是很专业的问题,专业的事情需要交给专业的人去做。而且很多基金会在这次疫情中发挥了巨大的价值。但是也暴露了一些问题,说明社会组织发育不够完整,许多基金会的组织能力和软件系统跟不上。比如在商业领域已被广泛采用的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在公益慈善行业的应用和进展,实在是太缓慢了。

  而关于慈善信托、公益慈善,我们这次举办平行论坛,希望把相关的声音更广泛地传递出去,让更多基金会同仁乃至公益慈善行业的关心者、参与者能够听到,知晓现代公益慈善、慈善信托是怎么回事,以及他们能够如何参与,那就太理想了。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 苏赞、林琳 通讯员 叶小果图片由受访者提供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林传凌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