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桂林阳朔:旅游+产业融合 打造“漓江上的明珠”

桂林阳朔:旅游+产业融合 打造“漓江上的明珠”
2021年08月02日 15:13 新浪网 作者 贵阳网

  新华网南宁7月30日电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桂林阳朔,位于漓江之畔,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让阳朔闻名世界。近年来,阳朔县坚持“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的理念,在狠抓漓江生态保护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努力做到山青、水秀、景美,产业兴、农民富,让群众过上更美好幸福的生活,让阳朔这颗“漓江上的明珠”散发出更为独特的魅力和光芒。

  党建引领 擦亮绿色生态招牌

  漓江发源于“华南第一峰”猫儿山,全长214公里,流经桂林、阳朔等地,人称“百里漓江、百里画廊”。其中风景最美的一段江水蜿蜒穿过阳朔,是沿岸群众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之源。

  为守护漓江两岸良好的生态环境,2020年4月,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联合漓江沿江乡镇村屯开展“党旗领航漓江卫士”党建新品牌工程,将漓江沿江乡镇、村屯及群众、企业纳入一个整体,实施“卫漓江党建带”“护明珠党建圈”“升品质党建群”的党建联盟活动,建立“政治理论联学、区域发展联谋、生态环境联护、实践活动联办、党员队伍联建、作风纪律联抓”六联工作机制。目前,漓江阳朔段沿岸的22个村委已签订党建联盟协议,共同保护两岸生态环境。

  “我们经过多次沟通、协调,在党建联盟的推动下,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完成了阳朔兴坪镇渔村的生态修复工作。”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机关党委副书记韦翔说。

  阳朔兴坪镇渔村是一个古村落,修复后的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今年“五一”假期上岛游客超3万人次,成为了热门景点。

  “党旗领航漓江卫士”党建新品牌工程将政府和执法部门紧紧联系在一起,构建起了综合执法联动协同化、执法监管责任网格化、执法监管制度化等长效管理机制,能有效解决护岸破坏、水土流失、村庄污水直排等破坏漓江生态环境问题。

  如今,漓江沿岸的污水处理设施逐步完善,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保护漓江流域的生态环境,擦亮“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块金字招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

  最美山水间 绘就小康生活

无人机航拍游客乘坐竹筏在遇龙河上观赏景观。新华网 刘君摄

  漓江支流遇龙河全长43.5公里,两岸山峰清秀迤逦,连绵起伏;江岸绿树成荫,翠竹葱郁;遇龙河的水如同绿色的翡翠,清澈透亮,鱼儿闲游,竹筏飘摇。

  清晨,家住阳朔桔香桃源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的徐荣兴像往常一样骑着摩托车来到金龙桥码头,开始一天的忙碌。徐荣兴是遇龙河景区的竹筏工,现在是旅游旺季,他每天要撑着5米长的竹竿划着竹筏,搭载游客在遇龙河的金龙桥到旧县这段景点最多、风光最美的河段航行。在景区务工,徐荣兴每个月收入超过2000元。

徐荣兴为乘坐竹筏的乘客撑伞。新华网 刘君摄

  随着当地政府与旅游企业合作力度的加强,重大旅游项目、遇龙河景区、漓江景区等用工优先考虑当地村民。目前,在遇龙河景区从事筏工漂游服务的有3000多人,绝大部分为当地人,仅竹筏工一项人均年收入就超过2万元。

  如今,阳朔县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越来越多的群众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全县乡村旅游从业人员8万多人,直接通过旅游产业脱贫的超过2000人。阳朔县已建成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2个,区级农业旅游示范点4个,特色旅游景观名镇1个,星级农家乐10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企业66家,农业观光采摘园点130多个,休闲农庄90多个。群众实实在在地享受到旅游发展带来的实惠,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乡村旅游已成为阳朔旅游中极具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

  旅游+文化+农业融合 促乡村振兴

  夜幕降临,热闹的遇龙河上恢复了宁静,平静的水面在微风中荡起轻轻涟漪。而在《印象·刘三姐》实景演出剧场里却是另一番景象,歌声、掌声、欢呼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

  《印象·刘三姐》大型山水实景演出以漓江水域和书童山等十二座山峰为舞台,以广西歌仙刘三姐的传说为故事主线进行,开创了中国山水实景演出的先河,演出十几年来长盛不衰,打造了山水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典范。

  借鉴《印象·刘三姐》的成功经验,阳朔县不断深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和原生态本土文化,将自然风光与人文艺术深度融合,让旅游内涵更丰富。

  阳朔县在《印象·刘三姐》原有鼓楼建筑群的基础上进行升级改造,打造了第一座关于刘三姐文化收藏全门类博物馆——刘三姐文化印象博物馆;大型文旅演艺项目“桂林千古情”在阳朔镇骥马村开演后,也广获好评,项目融合传统文化、实景体验和交互娱乐的“主题公园+文化演艺”的模式,再现桂林的历史文化与民族风情。

  阳朔县不仅在“旅游+文化”上做足文章,近年来,“旅游+农业”也逐步形成规模。近年来,阳朔县重点打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遇龙河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遇龙河生态乡村示范区、金橘及百里新村经济示范带、漓江东线生态乡村示范带等,逐渐形成了“旅游景区+脱贫村”“旅游合作社+农户”“旅游商品基地+农户”“旅游双创+就业”等多种发展模式,加速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未来。

  (刘君)

  编辑:汪东伟

  统筹:吴亚鹏

  编审:干江沄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