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残缺的金子在国际赛场发光 ——贵阳选手夺得残奥会历史上首枚羽毛球金牌背后的故事

残缺的金子在国际赛场发光 ——贵阳选手夺得残奥会历史上首枚羽毛球金牌背后的故事
2021年09月29日 08:21 新浪网 作者 贵阳网

  贵阳网讯 9月29日,从第16届残奥会载誉归来的贵阳市选手杨秋霞、程和芳与教练张先明一道,乘飞机从北京飞回贵阳。

  今年,羽毛球首次成为残奥会正式比赛项目,杨秋霞在羽毛球女子单打SU5级比赛中获得残奥会历史上首枚羽毛球金牌,这也是中国在残奥会历史上获得的首枚羽毛球金牌。程和芳获得羽毛球女子单打SL4级金牌和羽毛球女子双打SL3—SU5级银牌。

  杨秋霞、程和芳都来自贵州省、贵阳市残疾人羽毛球队。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残疾人羽毛球训练设施条件并不突出、起步也较晚的贵阳,培养出了两名世界冠军,这离不开“夫妻档”教练车军和张先明的努力,更是运动员奋力拼搏的结果。

  车军曾是一名羽毛球运动员,退役后担任教练,目前担任贵州省、贵阳市残疾人羽毛球队主教练。张先明曾经是羽毛球国家队运动员,1999年因为伤病退役,随后担任贵州省、贵阳市残疾人羽毛球队主教练。

  在队里,球员根据残疾的类别,被划分为肢体残疾、听力残疾和智力残疾三类。其中,训练起来最难的是肢体残疾的球员。根据分工,张先明更多负责运动员的下肢训练,车军协助张先明的工作,负责运动员的上肢训练。

  为了帮助残疾人队员克服生理上的缺陷,张先明不断改进训练方案,不仅在训练时上场给运动员做示范,进行专业球技指导;训练结束后,还不厌其烦地给队员分析动作,纠正训练中出现的问题;晚上,她还会给队员进行热敷等物理理疗。

  在20多年的教练生涯中,让残缺的金子发光发亮,是这对“夫妻档”坚守不变的初心。杨秋霞、程和芳,就是他们发现的两块“金子”。

  2008年,10岁的杨秋霞以游泳运动员的身份被选送到省残疾人游泳集训队,因为“怕”水,经过一番辗转,被羽毛球教练车军一眼相中,阴差阳错成了羽毛球运动员。

  刚刚开始运动队生活的杨秋霞,不仅要承受与家人分离之苦,还必须日复一日刻苦训练。每天6个小时的训练,失去左臂的她,起初经常会因为失去平衡摔倒。“光是挥拍,每天就要重复上千次。”杨秋霞说。

  年少时的杨秋霞,会因为输掉比赛趴在教练背上抹眼泪。练了两年多的她,首次参加全国残疾人锦标赛,因2分之差与冠军失之交臂,但她看见了自己的潜力,坚定了走下去的信心。

  从2015年至今,在一系列国内国际赛事中,杨秋霞不断争金夺银。练习羽毛球已经13年的她,先后在亚洲残疾人青年运动会、亚洲残疾人锦标赛、亚洲残疾人运动会、世界残疾人羽毛球锦标赛和残疾人奥运会的羽毛球SU5级别个人女单上获得冠军,实现了残疾人羽毛球项目个人赛的“大满贯”。

  熟知羽毛球运动的人都知道,羽毛球“7分步伐3分打”。先天性髋关节脱位致左下肢肢体残疾的程和芳,是怎么克服身体上的短板的?对此,程和芳表示,首先要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疼是肯定疼的,但在最难的时候我就会说服自己,一定要坚持下去,一定要熬过去,用这样的一个心态来对待每一次训练。”

  每一天的训练中,程和芳需要忍受常人无法承受的疼痛。特别是在高球转低球中,她需要快速变向转体,提前调整步法应对球路。在封闭训练时,她还要穿上沙衣,绑上沙袋进行负重训练,以提高步伐速度和弹跳能力。这种“魔鬼训练”,对运动员的体能和精力是巨大考验。如果不是对最高领奖台的那份渴望和执着,一般人根本无法坚持。

  打球这些年,程和芳拿遍了各种大赛的金牌,但也因此落下伤病。除了髋关节外,她的跟腱、膝盖、手肘都有伤痛。

  和所有残疾人运动员一样,几年前,当听闻羽毛球将要正式成为残奥会项目的时候,程和芳便有了更多动力和期待,并为此备战了5年之久。在出征东京残奥会之前,她曾表示,要站上最高领奖台。如今,这个26岁的姑娘愿望达成,并且凭借这枚金牌实现了残疾人羽毛球项目上的个人“大满贯”。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汤利

  编辑:杨娜

  统筹:汪东伟

  编审:干江沄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