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9日,“遇见西藏”艺术作品展亮相北京朗空美术馆。这是朗空美术馆自疫情以来的第一场展览,也是原本打算2月初举办的“遇见西藏”展真正与观众的遇见。
西藏具有鲜明特征的文化及艺术和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和风俗,是艺术家永远表现不完、创作不尽的母题。2019年8月底,丁一林教授在西藏大学艺术学院和美术系的方案策划下,带领部分师生和画家进藏,进行了为期两周的考察、讲座和写生。此次考察写生,一方面和西藏油画同人进行了深入的学术交流,另一方面是他在中央美术学院油画教学的户外延伸。“遇见西藏”就是对西藏之行的一次总结和回顾。本次展览由徐东出品,栗小农策划,黄剑武策展,李征联合策展,英国温莎牛顿品牌赞助,共展出孙建平、次仁多吉、丹增朗杰、阿布、丁一林、扎西次仁、格桑次仁、才让当知、海阳、谢振华、黄剑武、潘勤、曹梦、马佳伟14人共70余件写生和创作的油画作品。这些艺术家包括此行画家、西藏籍画家以及特邀画家,涵盖老中青三代油画家。作为西藏老一辈代表画家次仁多吉、格桑次仁、丹增朗杰、扎西次仁等的作品也参加了展览。

云开幕现场

云开幕现场
疫情特殊时期,为了配合疫情防控需要,本次展览采用了打破常规的开幕形式——云开幕,设置了北京、西藏两个会场。北京会场出席的嘉宾有艺术家丁一林、艺术家孙建平、艺术家海阳、艺术家马佳伟以及朗空美术馆馆长李征先生,通过连线的方式,共同见证了“遇见西藏 ”的开幕。“遇见西藏”是各位艺术家在西藏物理空间的遇见,也是在精神空间的遇见,更是与观众在精神空间的“遇见”。

展览现场

艺术家孙建平(左)和艺术家丁一林(右)

艺术家丁一林(左)与艺术家海阳(右)

展览现场嘉宾合影
此次参展的艺术家们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方法去表现自己眼中的西藏,共同展现了一个立体而多元的现代文化空间。孙建平眼中的西藏是热烈的,所以他用金黄色充斥画面,笔触奔腾流动;丁一林眼中的西藏更为圣洁, 舒缓的色调有一种精神的崇高与圣洁;西藏艺术家次仁多吉用画笔表达了他对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最深沉的爱和敬畏,他的画布上充满着信马由缰,自由驰骋,酣畅表现的激情与冲动;格桑次仁则用画笔表现出了西藏的宁静与和谐之美……这些大家无意识营造的艺术场域非常精彩也非常难得。本次展览将西藏油画家们的作品走出西藏与内地油画家进行深层次的艺术交流,意义重大。这既是西藏和内地油画艺术的对话,也是画家们内心和西藏的对话。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希望此次展览可以成为西藏和内地油画艺术交流的开端,也能为今后推动两地文化发展形成良好契机。因为在圣地西藏相遇,才有了关于这次西藏的展览,才有了解读西藏艺术的可能,才有了凝固在画面上的西藏的永恒记忆。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此次展览将持续到6月10日。
参展艺术家自述及作品
在西藏,我向往着这些难以言衷的美好,我希望人们真诚,热情。由此。我的画面也是热烈的,大多是象征生命力的金黄色充斥画面,笔触是奔腾流动的,好似我那颗动荡、渴望自由的心。
—— 孙建平

孙建平 林卡暮 布面油画 80x120cm 2020年
激荡飞舞的线条和火焰般颤栗的色彩是我理解和表达对这片离太阳最近的高天厚土和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最深沉的爱和敬畏的最个人、最心意的方式。西藏的烈日,光色斑斓的高山草地,金色的山巅,绛红色的庙宇和蓝焰猎猎的雪山冰川,甚至幼童的笑颜和老人脸上的褶皱里都充满着奇妙的光彩。这一切都无不时时激荡起我想用画笔和绚丽的色彩在画布上信马由缰,自由驰骋,酣畅表现的激情与冲动。能够这样做也便是我生命中最有意义的事。
—— 次仁多吉

次仁多吉 色彩与幻想 90x90cm 2014年

次仁多吉 古格--历史的足迹 92x73cm 2020年
2019年,秋高气爽的季节,有幸在古城拉萨结识著名油画艺术家丁一林先生及随行的四位油画家,并聆听了丁教授精彩的艺术讲座以及观摩了丁教授一行在拉萨周边的采风写生过程,受益匪浅。期间也和丁教授他们参加了西藏大学艺术系组织的相关学术活动,这对艺术系师生及我们本地画家皆获益良多。老师们在克服缺氧和对高原气候的不适应中仍然坚持每日去写生,与本地画家积极交流,这一切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说活动时间短暂,但和艺术家们结下深厚情谊,并感动于老师们对艺术的热爱和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仓央嘉措曾在西藏的蓝天白云下写着这样的诗句:翻遍十万大山,只为与你相见。而今,在此花开疫散,春意藏,夏初长的美好时节,我们的画作因为前缘相逢在古都北京《遇见西藏·圣地与朝圣者》美展的艺术盛会,用画笔倾诉心声,用色彩碰撞激情,遇见即是幸福。好的艺术作品总是诞生于热爱和专注,因而,我们能再续前缘《遇见西藏》。在此,特别感谢丁教授去年西藏之行,成就了此次的美展,成全了我们的遇见。
—— 丹增朗杰

丹增朗杰 珠穆朗玛峰 60x80cm 2018年

丹增朗杰 阳光与花朵 65x90cm 1986年
前些年我出一本画册,其中有几幅《农舍系列》的乡土画。其中的一幅画描绘一户藏式民居的内廷,木构房舍经过多年的雨水、炊烟的冲刷和浸染后已是黑褐色。窗台下是一排大小不等的花盆,几枝盛开的红颜色花朵给这户人家平添了些许亮色。身着藏袍的女主人正在纺线,一派祥合恬淡的生活画面。其他几幅《农舍》也是如此,均给人朴素浑厚的印象。我的另一副油画《远方的记忆》延续了这一画风,笔下暖灰色调子中透着几分苍凉。我的画除了表现出藏区特有的乡土气息外,或多或少地显露出早年受到的一些影响。我的老师罗伦张就是一位功力深厚的著名版画家,培养了我对黑色的一种偏爱。这或许也是后来我喜欢吴冠中绘画的缘故,雪域的大自然是我永恒的老师。
—阿布

阿布 江孜老人 70x80cm 2018年

阿布 农舍之一 65x79cm 1992年
三十多年前,当我还在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读研时,就对这片神秘而陌生的高原充满向往,并于1987年第一次入藏。当时火车终点在格尔木,再换乘三菱大巴经过5300米的唐古拉山口,行驶三天才到拉萨。我当时就想,今生恐再无缘入藏。没有想到,在我66岁时又一次进藏写生。而这次却是一路坐着火车到拉萨。斗转星移,物是人非。最让我流连忘返的莫过于那些精美的寺庙壁画。惊讶之余追问道:三十多年前,怎么没有看到?答:那时还被用作粮仓……。我心释然,佛祖保佑,幸亏用作粮仓,不然必毁于动乱!人不吃粮食不行,否则会饿死。人没有精神也万万不可,失去了精神之光,就如同在黑暗中苟生!
——丁一林
2019年进藏写生有感

丁一林 清凉世界 60x90cm 2019年

丁一林 天堂之路 80x80cm 2019年
首先,特别感谢丁一林教授一行来西藏讲学,为西藏的油画作者传授绘画技艺、分享丁教授多年来的艺术实践和创作经验,让我们西藏的中青年作者受益匪浅。
我本人因工作原因离开我热爱的绘画创作事业近二十年,2018年终于退休后了,在亲人、朋友们的鼓励支持下我重新捡起我的画笔,开始追逐我的梦想,实现我的理想。退下来以后以一名学生的身份先后到林芝察隅、山南勒布沟、那曲牧区写生,重新以一名画者的角度体验西藏高原蓝天白云、体验雪山草原、体验高原独特的风土人情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到大学听老师的课,与学生们一起写生,重温学生时代的记忆,使我收获了信心、从中获得了更多的艺术信息。
在这里,特别感谢马佳伟老师及朗空美术馆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很好的学习交流机会。
——扎西次仁
2020.4.22于拉萨

扎西次仁 左旋柳 45.5x63.5cm1998年

扎西次仁 女大学生——觉昂拉姆 50x60cm 2019年
雪域高原是我生长的地方,雪域壮美的自然景色和独特的文化,使人感受到一种与自然的极其和谐与宁静,在我的画作中试图运用造型和色彩语言,表现这种宁静与和谐之美。
——格桑次仁

格桑次仁 廊道晨光 59x80cm

格桑次仁 乡村傍晚 81x100cm
从世界的角度看,什么是新的呢?本质上看没有。艺术家的身前背后都存在传统及其生成发展的影响,艺术上的每一次反叛,每一个新的思维都与传统之间有一种逻辑的、连贯的、不可割裂的关系。当然,艺术的当代性,时代感和未来性是艺术家需要面对和深思的问题,只是在于你是为当下而当下呢,还是沉下心来,以一种平和的心境去感受生活,体味生命,诚实地遵从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和形象,并有感而发。我画我自己最熟悉的藏区的人,藏区的自然风光及人文景观。因为我熟悉并了解他们。我置身其中,并和他们融为一体。我不追逐潮流,只想冷静观看这个世界。
——才让当知

才让当知 牧童 61x50cm 2013年

才让当知 布达拉宫 96x78cm 2010年
历经三个多月的疫情,打乱了所有的节奏,回想去年的拉萨之行,竟恍若隔世,唯有挂在墙上的写生,给予我那些耀眼的记忆,那些心潮奔涌的瞬间。炙热的阳光,穿透一切,让所有阴暗无处逃遁。深沉的蓝成为最质朴的底色,奔腾的云海,变幻莫测。恢弘的群山之间,威严地屹立着一座座寺院,风中抖动的经幡直冲向云端。沉睡在黑暗中的壁画,往往令人惊叹。姑娘们佩戴着繁缛的服饰,步履庄严,偶尔灿烂的笑容在阳光下亦真亦幻......对于画家而言,这里不仅是取之不尽的宝藏,更是充满了最纯粹情感的人间。
——海阳

海阳 八廓街民居 40x40cm 2019年

美丽的桑耶寺 40x50cm 2019年
西藏的美自带摄人心魄气质,山川雄浑敦实壮美,河流湖泊蓝绿至纯如明玉翡翠散落,纯净透澈的蓝天上,云朵厚实洁白互相撕咬打闹不间断地变幻形状,而阳光最不客气地用它细碎的牙齿在不经意间啃噬着你裸露的皮肤,空气就是稀有物,老叫人气喘吁吁怎么也吸不够。仅用手中画笔和颜色又怎能表现出所见所感之万一呢?好在还有同行师友,感谢他们在绘画、思维及生活经验的方方面面给予我的进步。
——谢振华
2020.04.

谢振华 那拉草 80x80cm 2019年

谢振华 帕邦岗之一 80x80cm 2019年
写生有一种瘾,走到哪里都会动起手来,是处于现场的真实和自然的碰撞,是作品借以情绪的生发和重构。经过对多处寺庙的考察,真切感受到西藏文化的深厚绵长,壁画、雕塑的精湛绝妙和西藏建筑的庄严肃穆。只有面对宏大的文化气场时,才会真正感觉个体的卑微和浅薄。艺术需回归到艺术的本质,以敬畏的态度,以个体的方式,以自我的视角呈现一个可供陈述的空间,既便每一次每一张还都不够。只有更加真诚起来,逐渐涤荡内心的杂念,再一次无比严肃认真地面对对象,才会突破原有的审美局限,获得新的审美认知。
——黄剑武

黄剑武 西藏阳光系列三 50x60cm 2019年

黄剑武 西藏阳光系列五 50x60cm 2019年
感恩遇见!
——潘勤

潘勤 藏女一50x50cm 2019年

潘勤 藏女二 50x50cm 2019年
我在西藏工作生活已有十余年,刚来的时候确实是被西藏寺庙的巍峨古老极具历史感的建筑、穿行于寺庙的喇嘛僧众还有本地藏族百姓的淳朴善良所吸引!几乎每周都要外出写生画画,感受着炙热的阳光、蓝天、白云、自由随意的小动物,随处都有僧人或是其他转经的人留给它们食物,不远处听得到辩经场传来熙攘的击掌声和辩论声,混着大殿飞檐的铃铛随风摆动的妙音,这些都是我的切身体会,让我感受到了内心的平静和快乐,我就想着把这些画下来,让观看画面的人也能感受得到这份美好!
雪域高原特有的文化艺术魅力和鲜明的民族风俗特征吸引众多艺术家踏上这片热土,2019年8月底我的研究生导师丁一林教授一行人来到西藏进行为期两周左右的讲学与考察,和西藏的油画家们以及热爱绘画的青年朋友们进行深层次的艺术交流,使我们受益非浅!这次展览更是在此基础上的艺术升华,希望今后有更多机会再在一起画画、交流!最后非常感谢马佳伟副教授为我们热心联系朗空美术馆,也很感谢朗空美术馆的李征老师!
——曹梦
2020.5.1写于拉萨

曹梦《幸福生活》2019年 布面油画 160x140cm

曹梦 西藏写生——哲蚌寺措钦大殿 100x100cm,布面油画,2015年
2019年夏末,我第一次踏上了向往中的雪域高原:圣洁的雪山、强烈的日光、浓郁的色彩、朴实的藏民……特殊时期,特别的展览,期待一切恢复平安,顺畅。
——马佳伟

马佳伟 罗布林卡 80x80cm 2019年

马佳伟 哲蚌寺之一60x90cm 2019年
展览现场空境











展览信息

遇见西藏
出品人:徐东
策划:栗小农
策展人:黄剑武
新浪热榜
微博/微信扫码去APP查看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