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五类金融机构共谋大资管时代:投研+科技构建未来核心竞争力

五类金融机构共谋大资管时代:投研+科技构建未来核心竞争力
2019年12月13日 21:02 新浪网 作者 投资时间网

  五类金融机构共谋大资管时代:投研+科技构建未来核心竞争力

  金融圆桌论坛“金融创新与多元资管新未来”现场。

  《投资时报》记者  汤巾

  回望2019年,科技创新的深化继续为金融业开辟新的赛道,“资管新规”落地让资管行业监管框架日趋完善,各家金融机构则在时代的变化中构建着“新未来”的发展图景。

  12月10日,由标点财经研究院联合投资时报社主办的“见未来·2019第二届资本市场高峰论坛暨金禧奖年度颁奖盛典”在北京王府半岛酒店隆重举行。超过300家上市公司及金融机构的嘉宾共聚一堂,围绕宏观经济、旅游消费、证券市场投资、大健康产业、全球产业变迁等多个议题展开分享和讨论。

  在主题为“金融创新与多元资管新未来”的金融圆桌论坛环节,中科沃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程文卫、廊坊银行行长助理单正勇、昆仑健康保险资产管理中心负责人李宏、上海陆金所基金销售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王之光、万博兄弟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投资总监潘玥与主持人—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副秘书长刘传葵一起,分享了大量具有参考价值的观点。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六位嘉宾分别是来自于公募基金、银行、保险公司、金融科技公司、私募基金、保险资管业协会的高级管理者和资深从业人士,覆盖了五大金融细分领域,可以说是中国大资管行业的缩影。

  金融创新凝聚发展动力

  刘传葵:今天在场的嘉宾基本上代表的是金融的各种组成部分,有银行、公募基金、私募、保险资管、金融科技等资深的业界人士。

  大家知道,金融行业本身就是一路创新走过来的,各个机构一方面自己需要创新,另一方面整个市场也在创新。所以接下来我想直奔主题,请各位嘉宾就各自领域有哪些创新、未来在本领域的创新方向上有什么见解,与在场听众做个分享。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副秘书长  刘传葵

  程文卫:我先讲讲我的体会,公募基金行业的金融创新涉及以下四个方面,包括产品、技术、服务、管理。从产品创新来看,有一些公募产品,比如ETF、跨市场的期货产品等。从管理角度出发,更多会利用区块链技术。从IT企业的视角来看基金行业,管理的颗粒还是比较粗,区块链技术比较好地运用到内部管理上会提高管理的效果。服务创新更多是体现在AI服务场景以及技术应用上面。技术创新更多的是新技术在内部的管理,包括后台的运用等等,基本上从这四个角度提升整个公募基金的管理能力,以及管理的业绩。

  五类金融机构共谋大资管时代:投研+科技构建未来核心竞争力

  中科沃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程文卫

  单正勇:讲到银行业创新之前,我先花30秒介绍一下廊坊银行,我们是2000年成立的城商行,目前总资产超过2000亿元,员工2000人左右,年利润15亿元,按规模来讲在全国城商行里排名40至50。

  提到创新,我们行有一个战略发展愿景叫精耕京津冀创新发展的价值银行,创新这两个字已经从总体战略上写到我们愿景当中。从我们面临的现实情况来看,整个银行业处于不断市场化,以及各种跨界竞争的过程当中,创新变成了大家下一步发展的基本动力。

  五类金融机构共谋大资管时代:投研+科技构建未来核心竞争力

  廊坊银行行长助理  单正勇

  我们理解创新有两个层面:一是业务模式的创新,二是技术创新。大家平时谈到技术创新多一些,我们在这两方面都有一定的储备或者是心得。从业务模式来讲,大家讲得比较多的是开放银行,从账户体系、存款和贷款两方面使得银行的获客和经营场景向外围拓展。

  廊坊银行从2017、2018年开始建立自己的互联网开放平台,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至今在和头部互联网机构合作上打开一些局面,包括与蚂蚁、微众、美团等进行全方位合作。在内部还是要根植城商行本地经营特色。其实廊坊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存在,距离北京市乘高铁19分钟,北京南六环以南、东六环以东就是廊坊,有不少“候鸟人群”在廊坊置业,针对他们我们也利用大数据做了区域性创新,目的是什么?区域性的固定客户和稳定的客户其实是区域银行用来抵御大数据公司和互联网平台竞争的基础能力。

  除了商业模式创新之外,从技术模式来讲,我们2018年成立创新工厂,专门用于Fintech方面的研发。其中有一款产品叫爱农贷,是和世界银行IFC合作,做了一个关于对农业贷款方面的智能APP,可以基于农户种植面积和农资成本估算,加上农产品未来产值估算,创立出一个智能的贷款项目,去年我们获得了农业农村部金融支农服务创新试点项目支持,获得了大概500万奖金,目前已经支援500多个农户,总体放款1个亿。

  未来更重要是管理机制的创新,如何通过内部体制,向互联网公司的管理机制学习,在符合监管条件的前提下应对市场竞争,是我们非常需要认真挖掘的。

  李宏:在保险资管行业,创新更多是从保险资金投资的属性出发,因为保险资金要从稳健、资产负债匹配角度出发去考虑创新。从行业特色来看,在金融科技这块,一些大型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创新很值得我们借鉴,我举两个例子。

  我觉得科技角度还是能比较好地对保险资金投资有帮助,一个是人工智能,国寿资产开发了一个智能投研平台,平安资产也帮助他们的投资经理和研究员开发了投研的垂直领域的搜索软件,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从海量数据中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太平资产也开发了人工智能平台,以更好构建FOF组合和开展管理工作。

  昆仑健康保险资产管理中心负责人  李宏

  第二在大数据分析方面,从保险资金投资来讲,债券投资占我们比较大的配置比例。从去年开始很多民营企业债券违约也对投资提出了很多挑战,我们如何能够更好地监控交易对手的舆情、负面信息?国寿资产也做了一个比较好的系统,构建了一个大数据智能分析平台,建立宏观、中观、微观的所有数据,全过程地监测交易对手的风险信息。

  我觉得在创新方面保险资管还是要立足本质,提高差异化竞争力,提升投研的智能化水平,提高投资效益和投资稳健度。

  王之光:我们作为一家基金销售公司,也可以说是一个财富管理的平台,其实这个领域的创新主要还是跟整个资管行业,包括基金行业的创新紧密结合。其实过往一年创新是一个老话题,主要是体现在资产配置方面新的政策、新的变化所带来的创新。

  从去年FOF放开,到今年10月份智能投顾的试点放开,再到上周MOM业务开闸,就整个行业来看,资产配置是一个老话题,可是我们确确实实在过去12个月看到了这个领域里有很多新的办法、新的政策出来。我们还是要适应这样的变化,把新技术、新的AI能力用于客户的配置方面。

  上海陆金所基金销售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王之光

  另外,我们过往讲的资产配置可能更多的变化是来自于卖方,可是我觉得去年开始,很多新的变化和创新来自于买方。从这个角度来看,怎么样从卖方的资产配置时代进入一个买方的资产配置时代,这是我们未来需要把握的重要机遇点。

  潘玥:我在去年刚刚离开保险投资行业,现在进入私募行业。万博兄弟资产管理公司成立于2012年,是中国第一批50家获得批准成立私募基金的资管人,我们是中国第一家进行MOM投资的私募基金,一度资管规模超过百亿。今天谈到创新,我们基金还是走过了相对比较长的成长周期,我想从虚和实两点讲一下创新。

  虚,我想讲一下理念问题。国内资管行业有一个方兴未艾的理念叫作ESG,从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三点来看企业我觉得是比较好的理念,引入了大量的非标标准。如果一些企业在环保,或者是社会责任、股权结构、管理制度、管理程序方面有过一些问题,可能它的财务报表标准程序也会隐含一定的问题。我觉得引入这样的标准可能是投资理念上的创新,而以ESG为投资理念的资管规模在海外达到了30万亿美金,相关综合采用这种投资理念的资管规模大概达到70万亿美金。在国内接下来还会有比较大的机会,可以把这种理念引入到投资业务中。

  实,就是投资操作中间的事。从2015、2016年起是大家经常谈到金融创新,接下来金融和资管行业经历了一系列阵痛,对我们也是一个教育。走得过快的创新到底能给我们带来多大收益?我认为接下来创新应该回归资管本源,资管的本源是管理风险,向风险获取收益。对于资管行业来说,我们应该在合理风险之下带给投资人更好的回报。

  万博兄弟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投资总监  潘玥

  大资管时代的制胜之道

  刘传葵:五位嘉宾的发言一定颗粒度上给金融创新画了个像,今天讨论的题目叫金融创新与多元资管新未来。刚才是金融创新的环节,接下来我们进入到多元资管的讨论环节。至于这里面的逻辑我想讲两句。金融无非两种,一种是直接金融,一种是间接金融。以前可能更多是间接金融对实体经济起到很大的支持,但是我们看美国,实际上直接金融起到很大的作用,比如创投、股权投资等都是直接金融的范畴。直接金融里面资管行业承担着重要职责,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规模上现在已经到了百万亿级,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第二,法规是很重要的一环,现在几个子行业都有自己的管理规定了,包括最近保险资管产品新规的征求意见稿也出来了。从历史经验看,法规的支持往往孕育着大的发展机会。

  接下来,我想请身处大资管行业的在座五位嘉宾,基于自身不同的领域,谈谈对大资管格局未来的看法,包括自身参与大资管市场的差异化竞争策略,或者说自身从哪些方面来获得更好发展。

  程文卫:我觉得资管新规推出以后,未来中国的资管行业发展有几个大的变化:第一是净值化,因为资管新规提出明确要求;第二是规模化,居民财富增长与此是线性相关的;第三是机构化,机构起的作用会越来越重要;第四是头部化,头部机构管理的规模与效益会越来越明显;第五是特色化,虽然头部机构权重会越来越大,但是也不排除一些具有特色的小机构有存在空间。

  从几大发展趋势来看,公募基金有天生的优势,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募基金在净值化产品设计、构建高端客户群体,特别是投研能力方面,有独到的地方。另外,保险、银行子公司、信托等各类金融机构,每一类都有各自的特色,公募基金最核心的竞争能力还是投研能力。站在公募基金未来发展的角度,提升对于资产的管理能力,以及给客户带来回报的能力,在未来的资管行业就能够占据一方天地。

  单正勇:我来自银行,我就理财子公司等,站在银行的角度来讲一讲资管模式。除了几大行之外,很多中小银行包括我们也在积极申请相关资质,同时密切感觉到传统银行理财受到的冲击,包括管理机制、产品结构以及销售渠道等方面。银行子公司理财产品可以在监管认可的非银行渠道营销,这对传统银行确实有比较大的冲击。

  立足本源,我们应做好几方面事情:第一是净值化理财,从监管的要求出发,除了对产品的发行改造,还要进行客户的教育;第二,最重要的还是培养自己的核心客户,对于本地客户,尤其是高净值理财客户进行培养和长期维护,这是我们抵御外部市场竞争的基础能力;第三,银行最核心的能力,尤其是在当前经济状态之下,是获取稳定的、低风险的资产。

  今年9月份投运的大兴机场,跑道一半其实是在廊坊,廊坊区域未来有比较多的大型基建和优质产业入驻,这为廊坊银行获取本地稳定低风险的资产打下了基础,这块我们还会不遗余力地开发,形成稳定可靠的资产,欢迎与金融同业开展合作。

  李宏:随着资管新规逐步落实和推进,大资管行业在统一的监管下会出现几个趋势。

  第一,银行理财子公司的成立对于整个大资管行业来讲,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挑战在于银行依托于本身渠道、资金、固收、债券方面的优势,可能未来比较长一段时间都会占据主导位置,势必会影响一些同质化产品的市场份额。机遇在于理财产品把整个大资管行业资金的规模放大了,短期来讲也利好公募基金等产品,因为银行理财短期内很难在权益投资方面搭建团队,把体系和系统都搭建起来。

  第二,理财资金与一些有比较强专业自主投研能力的公募资金,包括与资产管理公司产品的对接会加速,这也会造成公募资金在投资能力,包括信用评级能力上加速提升。理财资金和投研能力强的机构对接会加强。

  第三,随着刚性兑付被打破,包括理财产品净值化管理的推进,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在未来几年还是会逐步下行,这一点也是共识。

  第四,随着收益率下行,在权益市场势必很多资产管理公司要考虑加大配置,因为非标资产的投资也受到限制。最近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出台,银行子公司投资股票风险系数为零,也是在鼓励各类资金对二级市场,包括直接股权融资领域加大配置。

  从我们保险资产管理行业来讲,我觉得有两方面优势:第一是能够跟负债端协同,做到资产负债打通,为我们的客户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第二是保险资产管理行业在中长久期的资金管理上,包括在绝对收益的能力上还是比较强的,所以与企业年金客户和机构客户有比较好的合作基础。

  王之光:在资管新规落地的过程中,我觉得会有几个变化。

  第一,从管理人端,第一个变化是从过往强调资产本身的价值,转向强调管理人的价值。因为过往有大量的非标的情况下,谁能拿到好的资产就能够做出比别人好的产品,获得客户的信赖。在资管新规落地后,好的资产仍然非常重要,可是另外一个方面,好的管理人会比好的资产还重要。未来可能市场上的优秀管理人会成为各家机构去争抢的稀缺资源。

  第二个变化是,我们从向客户卖产品向给客户做配置转变。过往在我们的平台,只买某一只产品的客户比例超过80%。我们看到最近两年这个比重是在降低的,有越来越多的客户会买很多产品,包括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保险。为什么?因为在新的背景下,某一只或者某一类产品很难满足客户的需求。我们过往给客户卖产品,现在则要考虑怎么帮客户把各类产品配置好。

  第三个变化,我们要从过往的粗放式的经营转向精耕细作。如果是卖给客户一些固定收益类产品,其实非常简单,就是把两个产品放在一起,这个收益5%,那个收益4%,可能很多客户就会选择5%的,简单的收益率导向,其实是一种非常粗放的经营。可是在未来,我们面向权益型产品、净值化产品的时候,不单要向客户卖收益率,还要卖管理能力,卖投后服务。你买了我的产品,我能给你提供什么样的服务。未来我们给客户的资产配置是一个全流程的配置,不单是在投前、投中,可能也要花非常多的精力在投后。

  在策略上可以用三个词来归纳:第一是开放平台,我们要尽可能让我们的平台开放,跟整个市场上最好的管理人合作;第二个词是金融科技,就是怎么用科技的手段优化客户体验,优化客户的配置;第三个词是我前面提到的精耕细作,谁能把工作做得更细致,可能在未来的市场中就会更有先机。

  潘玥:我觉得资产管理行业可以说是一个真正的红海,以权益为例,二级市场A股上市的公司不到4000家,但是做权益投资的人几倍于这个数字。这么多上市公司还会分布在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上下游和分工,可是基金经理做的是一样的事情,就是投股票。如何让自己具有差异化特色,并且真正给客户很好的回报,就变成非常重要的事情。

  万博资产管理公司依托万博研究院进行投资,万博研究院会针对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和发展形成报告,报告也会提供给各地政府、各级官员。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是对于宏观经济脉络、发展方向有一个比较准确的把控,在顺应宏观经济的方向之下加深对上市公司的研究,找到持续增长的核心企业,控制管理风险,以便于在获得基本投资收益之外,还能有更好的相对收益。

  刘传葵:不同的管理模式,不同的资管产品、金融产品构成了丰富多彩的资管服务。大家共同促进了整个资管业大的发展,其中既存在差异化,也有共性的东西,尤其是科技的运用,包括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等,科技的应用是各个资管领域都脱离不了的。比如平安就说自己是一家科技企业,今天在座的嘉宾正好有来自平安陆金所的王之光先生,在这方面实践上一定有很多心得和体会,请跟大家做一个分享。

  王之光:基于我们的理解,可能在过往金融科技就一个目标—解决传统金融的痛点。不管是支付领域、财富管理领域,很多的应用其实就是这么一个目标。

  可以举几个例子。我们要把基金卖给客户就要给客户推荐基金,过往养了一个非常大的团队,通过各种各样的模型、量化指标给客户选基金。我们去年做了一个尝试,平台上大概有三个推荐位,我们想试试看,有两个用传统方式,另外一个用AI模式进行推荐,进行一个人机的PK。AI模式背后以基金经理为稳固的知识图谱体系来做分析,前面三个月我们发现AI是输给人的。不过,因为AI会不断地学习积累,在三个月以后基本上可以和人为的推荐打平。现在AI推荐产品的年化收益率比人工推荐要强。我们考虑明年把这三个推荐位全都用AI推荐。

  第二,我们还有一个体会,2017年底面向整个市场推出了基金的组合投资,也就是说我们一直讲的AI投顾服务。我们这几个组合运行到现在差不多两年时间,对于效果可以做一个分享。第一,客户投资组合笔均单价比客户买某一只基金提高了3—4倍,客户买智能投顾组合的平均持有时间比买单一产品的平均持有时间翻了一番。我们过往给客户推理财、基金产品面临一些痛点,第一是客户买得不多,第二是客户买了之后持有时间短。而通过科技手段的运用,我们推出了一些客户欢迎的组合,客户购买量和持有时间方面均获得非常大的提升。

  此外,前段时间非常热的区块链,可以解决金融领域的什么问题?是信任问题。我们过往面临一些问题,比如客户买产品亏了钱,他会说这个产品的信息、风险披露没有做到位,但如果我们把区块链技术应用进去,就可以非常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现在每天在链上的交易已经达到3万多笔,不管是在产品端,还是在客户端,客户所有信息、行为全都会在链上留痕,并且可以查询,这就可以非常好地解决信任问题。

  未来,我们觉得大致上会有三方面变化。

  第一,科技从过往金融领域的辅助手段,逐渐成为独立影响金融业务发展的因子。科技对传统行业的影响会非常深入,很多机构在业务的发展中需要把科技作为一个非常独立的因子进行考量规划。

  第二,金融科技未来会分化、细分,包括支付科技、财富管理科技,甚至监管也会出现一些专门的科技应用。未来金融科技可能只是一个大的概念,会在很多方面细分,在每一个细分领域会出现一些新的公司、龙头公司。

  第三,我们现在看到的金融科技的影响是解决B端,也就是很多机构的痛点。未来几年可能在C端效果会慢慢显现。举个例子,如果我们通过金融科技手段能够每年让客户收益提升1个点,未来三到五年,考虑复利这种效应就会非常明显。在这种效应下很多C端客户、中端客户对科技手段的接受能力可能越来越强,因此我们对于金融科技的未来仍然非常乐观。

  刘传葵:科技对资管和金融很重要,我觉得科技可能是让资管领域的头部公司地位产生差异的重要因素。在资管行业投资各个领域,股市可能是一个更加显性、可见的领域,保险资管有12%左右比例投在股市上,也含购买基金;公募基金从1998年到现在有二十多年了,投资于A股,发展到现在十几万亿规模,而私募则是在基金业协会备案登记以后出现自发的大幅增长,越来越成为股市投资重要而迅速生长的力量,我们请来自私募的潘玥总监谈谈对明年A股的看法,大家对此特别关注。

  潘玥:站在这个时点,回顾今年看明年就显得特别有意义。我说几个关键点。

  第一,公募基金的数据相对比较公开,今年以来中位数收益超过40%。但是,从过去十年公募基金行业的数据统计来看,如果今年收益在40%,未来12个月的收益可能就是负的。

  第二,如果我们选取每个行业前三家龙头公司作为一个组合,全部比例无脑投进去,截至现在收益也在40%。我觉得这其实说明,2019年大家都知道中国经济经历着相对阵痛的状态,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点中国经济充分体现了头部集中,大家一致性认为在经济增速下降的环境,市场的增量会有限,而头部企业的市场份额可能会扩张。同时,股市愿意给这样的企业更高的估值,这其实是戴维斯双击的状态。

  第三,从宏观经济角度来看,经济必然有周期,有衰退、滞胀、复苏、过热不同的阶段,我认为这些词不是贬义词或者褒义词,只是描述。在经济周期不同阶段应该做不同的事情。接下来比较一致性的预期是经济增速下行,外围的需求也会相对变差,投资边际的增量也不会太大。

  经过深入研究我们认为2020年机会在两点:第一,中国经济还是有很大的托底因素的,中央加杠杆仍然有一定空间,龙头企业仍然能获得比较好的盈利机会,因为它们面对的融资环境、信用环境相对更好一些。第二是新旧动能的切换,新动能代表中国发展的方向,能够让中国新增高科技人才的就业得到很好的安置,这个方向可能是未来引领中国走向更长期发展的重点。可以从代表科技新方向、代表创新、引领未来的行业,比如中国制造2025相关行业中寻找更好的机会。

  刘传葵:最后,我们回到会议主题“见未来”。请几位嘉宾对于明年的金融形势或者资管市场,一句话分享自己的看法。

  程文卫:金融机构如何练好内功,提高核心竞争力,在大资管、大开放环境下胜出,是未来的一大命题。

  单正勇:随着未来银行业内部分化,是否能够直面市场竞争,通过创新驱动进行自我革新创造价值,成为中小银行是否能够走得远、走得长久,突破经济下行周期的关键能力。从这个方面来讲我们有信心走得更久。

  李宏:我觉得明年从投资角度出发,宏观上难有可为之处,微观上还是可以发现很多可为之处的。

  王之光:开放见未来、科技见未来、精耕细作见未来。

  潘玥:我们的重点在于管理风险,对于未来,我们永远谨慎,但是非常乐观。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