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当观众赞美《想见你》时,到底在赞美什么?

当观众赞美《想见你》时,到底在赞美什么?
2020年01月22日 23:47 新浪网 作者 骨朵网络影视

   文 │ 夏天

  “所以暂时将你眼睛闭了起来,黑暗之中漂浮我的期待”,伍佰老歌《Last Dance》有多让人“上头”,台剧《想见你》就有多受大众认可和期待。

  超9万人参评,囊获豆瓣评分9.2,以“从它开始,台剧有了超越韩剧的可能”为代表的正向评论在豆瓣、知乎、微博等社交平台上遍地开花,在《我们与恶的距离》后,这部高口碑热剧再次让内地观众惊觉,台剧的革新与崛起。

  这到底是什么神剧?

当观众赞美《想见你》时,到底在赞美什么?

  百度百科介绍显示:以寻人为起点,讲述了穿越1998年和2019年的男女,找寻彼此的动人爱情故事。以此描述略显平淡。用“双向穿越、高能反转、多元纯爱”等网友常用的描述剧情的词汇也难以概括。

  是偶像剧?但将爱情+悬疑+校园+穿越等传统元素相加,在非线性叙事结构下,巧妙的叙事冲突安排,层层递进的“双向穿越”嵌套,还有逻辑缜密的悬疑情节设置,在创作者充满自洽,又带有强大节奏掌控力的镜头语言下,《想见你》达到了令人匪夷所思却又恍然大悟的戏剧效果。目前剧情过半,为找出杀害陈韵如的凶手,豆瓣、知乎相关评论下,聚集了大量推理、解谜观众。

  是悬疑剧?但即便是非悬疑剧爱好者,在其精妙叙事结构下,男女主人公以不同时空、不同身份带来的自闭少女青涩暗恋、大学校园清新纯恋、不同时代年龄差下的姐弟恋、因时空错位而离散的悲情爱恋等多种恋爱模式,观感体验丰富,同样让人上头。

  究其根本,《想见你》运用的元素并非市场初见,但能在传统元素基础上,创作出让观众惊喜的爱情悬疑剧,着实不得不叹服创作者的智慧与功力。

  插叙、倒叙、多线叙事

  非线性叙事悬疑剧

  事实上,将这部爱情悬疑剧,定义为披着爱情外衣的悬疑烧脑剧同样妥当。

  故事开篇,2019年,思念“离世”男友王诠胜的黄雨萱,魂穿至1998年,寄居于高中生陈韵如身体中,遇见与王诠胜性情长相如出一辙的高中生李子维,及其好友莫俊杰。1998年的李子维情窦初开被黄雨萱版陈韵如打动,剧情由此在悬念迭起中陡转直下。1998年陈韵如被杀害,莫俊杰被视为杀人凶手被判刑,而李子维则在2003年因一场车祸魂穿至2010年,寄居于社会边缘人王诠胜身体中,以王诠胜身份与2010年还是大学生的黄雨萱相识相爱,2017年空难“遇害”,致使2019年黄雨萱仍在思念。至此,双向魂穿形成的莫比乌斯环诞生。

当观众赞美《想见你》时,到底在赞美什么?图源自豆瓣网友

  《想见你》搭建着类似于经典悬疑电影《盗梦空间》式非线性叙事构成的悬疑剧样板。

  例如类似于“盗梦”这一特殊设定,《想见你》中凭借一个超现实主义设定,便完成了特殊世界架构:男女主人公在特定情境下可魂穿。主人公听《Last Dance》睡着,迫切想见心中爱人即可魂穿。而魂穿时空,时间流逝速度快于本体所在时空,例如李子维魂穿至王诠胜身体中,陪伴黄雨萱7年,而在躺在医院的本体只过了两周。也正因为不同时空时间流速不同,人物本体与魂穿本体可在同一时空出现。

  双向魂穿造成的莫比乌斯环下,不管人物从哪一个节点出发,将始终回到原点——陈韵如被害、莫俊杰坐牢自杀、李子维空难遇害,这种难以解开的死循环模式,就是其背后隐藏着的恐怖意义。

当观众赞美《想见你》时,到底在赞美什么?

  新颖设定完成后,悬念预留与烧脑情节设置,需借助创作者缜密的逻辑能力,与多维方式的叙事能力来实现。这需要预留大量“勾子”与“线索”镜头,编剧、导演、剪辑密切配合,逻辑自洽,完成起来并不轻松。

  《盗梦空间》中,将不同时空与悬念相串联起来的,是柯布对妻子的情感呈现与变化。而在《想见你》则以黄雨萱、李子维的爱情故事为主要线索。在非线性叙事手法下,插叙、倒叙、多线叙事等多种方式的有机结合,使得剧情充满了时间交错的悬念感。随着剧情更新,疑点抽丝剥茧,与此同时新线索背后又伴随着更大谜团。

  要打破无限循环的悲剧,皆指向一个终极谜题。类似于柯布要放下对妻子的歉疚,《想见你》中的谜题是,寻找到陈韵如被害的真相,阻止悲剧发生。前者是对现实的接纳,而后者就目前已更新的剧情来看,李子维、莫俊杰、黄雨萱在无尽轮回里仍旧选择牺牲自己,而剧中的陈韵如自闭、敏感、边缘的性格也是一大关注点,但症结到底是什么还难以判断。

  在接受台湾媒体采访时,编剧透露剧集讨论的是“青少年认同”这一议题,坦言“其实我们写的三个青少年主角身上都有一些特别的地方,而他们无法正视自己的特别。”这或许就是真正解开谜题的终极钥匙。

  姐弟恋、校园恋、时空恋

  多元恋爱模式

  在非线性叙事的悬疑剧架构上,《想见你》以黄雨萱、李子维的爱情线,陈韵如(黄雨萱)、李子维、莫俊杰的友谊线为血肉,完成了丰满的叙事,有着独属于台偶剧式的浪漫与小清新。

  爱情剧中常出现的尴尬情节,即是男女主人公没有来由的感兴趣与喜欢。在《想见你》莫比乌斯环结构下,李子维与黄雨萱的魂穿相遇,都是一方还一无所知,而另一方情感浓烈、满腹心事的重逢。所以,2010年,李子维以王诠胜身份接近黄雨萱时,说出告白“因为打从我第一眼看到你的时候,我就知道,我喜欢你。” 言语深情但不会让人感觉突兀尴尬。他知道两人再次相遇的不易,珍惜相处的每时每刻,一往情深的清新校园恋爱显得合情合理。

  反之,在2019年黄雨萱失去恋人王诠胜,魂穿至1998年陈韵如身体中时,遇见长相相同的李子维,她的错愕与纠结也就不难理解。以27岁成年人的成熟与勇敢,吸引还是高中生的李子维,姐弟恋顺理成章。人物情感时间跨度大,情感基础浓厚,只能穿梭时空相见的恋情背后,还有一种悲剧式美感。

当观众赞美《想见你》时,到底在赞美什么?

  《想见你》完成了出色的情感线刻画。而究其根本,尽管有更体贴暖心,男主人公李子维人设,仍未跳脱出《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里柯景腾式的阳光少年模式,黄雨萱也是台偶剧中常出现的轻熟女典型,单时空的爱情故事,也未脱离经典偶像剧范式。

  但在莫比乌斯环设定下,历经轮回的“阳光男孩”李子维,经历好友遇害、车祸、朋友自杀、飞机失事等磨难而沧桑不已,人物成长跨度大。台偶剧中的暖男男二莫俊杰,成为杀害心爱女生的杀人凶手、遭遇牢狱之灾、亲人离世而绝望自杀,再次印证“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事物毁灭给人看”的道理。在双向魂穿设置下,《想见你》将悬疑与爱情两大元素相融,让偶像剧式的爱情故事焕发出新活力。

  接受媒体采访时,编剧林欣慧透露日常爱好恐怖片与惊悚片,而另一编剧简奇峯向往《情书》《在世界中心呼唤爱》式爱情偶像剧,两人互补搭档十年,或是此次悬疑与爱情元素能融合到极致的重要原因。

  有趣的是,由其采访透露的信息来看,选择以悬疑与爱情构筑《想见你》,也是编剧的“妥协”之果。

  “推理剧怎么会没有市场,美国、日本、韩国都有推理剧,如果台湾盛产偶像剧,证明大众需要爱情,那为什么不用爱情来包装推理剧?”两位编剧打算做悬疑剧,却被各类资方建议说“台湾没有推理剧市场”而推脱时,她们想出了这一妙招。

当观众赞美《想见你》时,到底在赞美什么?

  事实上,在“得女性者得天下”的剧集市场,不论是为扩展女性受众群体,还是悬疑剧2.0时代自我革新,内地不少创作者早已打出了“悬疑+爱情”的主意。但粗暴融合下,剧中两大元素往往呈现出相斥性,或重爱情线轻悬疑线,披上悬疑外衣,情节七零八落;或重悬疑线轻爱情线,基础爱情故事没讲好,悬疑情节更经不起推敲。

  《想见你》完成了一次教科书式示范。借用台湾媒体的话来说,它不是把悬疑解谜放在爱情“旁边”,而是放在了爱情“里面”。悬疑情节设置扎实,采用多层次化方式将故事交错推进,以情感层层深入,再以叠放起伏的反转情节,以对观众形成内心冲击,引爆市场即在情理之中。

  终极谜题之外

  对社会边缘人的关注

  “希望有一天,这个世界会变得不一样”。

  在《想见你》番外里,来自LGBT群体的王诠胜本尊,因接受不了被外界冷眼看待选择跳海,留下这句话,短片通篇没有声音对白,却反倒像有着无声的呐喊。除了这一“玫瑰少年”式的悲剧故事外,在剧中,创作者花费着不小篇幅关照社会边缘人。

  例如开篇编剧特地花费近一集呈现陈韵如孤独、封闭、无助的生活状态;其同伴中,莫俊杰曾因右耳失聪被孤立;其母亲为养家糊口成为酒家女,编剧也借主人公之口为其正名:这是大人在爱里做出的取舍。充满温情的台词背后,同时也夹杂着创作者对于生活的思考。

当观众赞美《想见你》时,到底在赞美什么?

  真正优质的剧集,永远少不了对人性的审视,对现实生活的关照。这也是爱情悬疑剧《想见你》值得被被捧上神坛的重要原因。如今剧情过半,编剧透露的“青少年认同”这一主题,也渐露真容。

  “我讨厌这里!我讨厌这个世界!我讨厌独自活在这个世界的自己”,1998年陈韵如在天台绝望哭喊背后,是她出身在重男轻女的家庭中,缺乏关注导致的敏感脆弱。于是,她不敢交朋友;被喜欢的男孩拒绝世界就开始塌陷;在看到家中东西凌乱,就断定妈妈带着弟弟出走,抛下了自己。

  而事实上,2019年的黄雨萱魂穿到陈韵如身体中,敢于表达不满、表露情绪后,真相浮出水面:妈妈对陈韵如与弟弟的爱同等,只因她平时更听话,所以较少操心。而弟弟同样以自己的独特方式爱护姐姐,表现“叛逆”,是希望以此反衬,让姐姐获得父母更多疼爱。封闭的高中女生陈韵如,封闭了自我的世界,也封闭了对爱的感知能力。

当观众赞美《想见你》时,到底在赞美什么?

  这进而导致恶性循环。尽管目前剧情还没播出,陈韵如被害之谜仍未解开,也有网友猜测或与这层心理密切相关。

  “我们很容易忽略青春期少年的烦恼,觉得他们还这么年轻能有什么大不了的烦恼,但其实这个问题很严重。”在接受媒体采访,谈及为什么要在剧中关注“青少年认同”议题,编剧这样回应道,“曾经我看到人家失恋难过觉得有什么大不了,但有个前辈跟我说,如果你不能去理解那样子的悲伤的话,你永远不会写出好剧本。当下我才意会到,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很容易忽视别人受伤的地方。”

  “我们也是看到很多年轻的生命动不动就消逝,我们很希望多给这些人一些温暖。”这样的温暖给《想见你》带来温度,后续编剧将会如何处理,值得期待。

  台剧崛起启示录背后

  究其根本,《想见你》的成功剧本功不可没。

  而在接受媒体采访中,两位编剧却将这一次的成功创作,归结为与片方三凤制作“诚实”的合作:理解片方修改需求,同时当修改要求与设想相违背,要有诚实“fighting”的勇气。事实上,她们也坦言,在《想见你》中写得放飞自我的桥段,如暗黑人物谢芝齐,以为会被删除但仍被片方保留了下来。片方给予了编剧极大的尊重和创作空间。

  台剧真的不一样了。

当观众赞美《想见你》时,到底在赞美什么?

  2001年《流星花园》横空出世,为台湾偶像剧定下霸道总裁+灰姑娘的设定模板。此后同类剧集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换主演、换团队、换故事背景,大量偶像剧被快速打磨生产,走向市场。截至2005年,四年时间台湾青春偶像剧突破100部。恪守固有城池,反复捕捞,终有枯竭的一天。在2011年《我可能不会爱你》之后,台偶剧在内地终究在止步不前中走向没落。

  没落带来警醒。2016年,《植剧场》系列电视剧推出,台剧正式大改革。该系列推出“爱情成长”、“惊悚推理”、“灵异恐怖”和“原著改编”四项全新主题,试图从人性、道德中寻找值得探讨的话题来打造剧集,除此之外,也积极与FOX、HBO等合作,谋求发展。以AB剧形式呈现女性在不同选择下的人生境遇,由杨丞琳主演的《荼蘼》,就是《植剧场》系列作品之一。导演黄天仁,也是此次在执导台剧《想见你》的幕后功臣。

当观众赞美《想见你》时,到底在赞美什么?

  2019年,可以说是台剧变革后迎来小规模收割的时期。年初,《我们与恶的距离》豆瓣评分9.5;年中上映的以“大龄剩女”为题材的台剧《俗女养成记》豆瓣评分9.1;再到如今《想见你》豆瓣评分9.2。三部作品中,最受关注的《我们与恶的距离》实乃台剧“新物种”,而在某种程度上,带有台湾偶像剧基因的《想见你》,才是台剧4年改革期交出的一份完整答卷。

  在自我困境与剧集生态发展的双重压力下,敢于改变的台剧,已经实现了阶段性胜利。

  “这样的故事晋江一抓一大把……但为啥内地拍出来全都那么……?”《想见你》豆瓣评论下,内地观众不乏叹气声。同时也有网文读者向骨朵透露,《二哈和他的白猫师尊》《捕龙印》等网文不乏类似新奇设定,但似乎远不及甜宠向故事受导演制片人们青睐。这也让我们进而思考着,为台剧叫好的同时,于内地创作者而言,可以收获的是什么?

当观众赞美《想见你》时,到底在赞美什么?

  台偶剧没落的时间里,《致我们单纯的小美好》《双世宠妃》顺利接棒,成功以小博大,激发了甜宠剧市场掘金热。在甜宠剧加工厂的熔炉里,抛入不同新人演员、微调故事设定、套用相似架构,大量甜宠剧被炮制生产。据《甜宠网剧报告》显示,近四年时间里,甜宠剧已上线近200部,是此前台偶剧高峰爆发期的两倍。

  与台偶剧曾经所受桎梏如出一辙,内容严重雷同化、剧情悬浮无逻辑、情节低幼无脑等问题也在甜宠剧中日益加剧。但与前者已焕然一新不同的是,作为市面上受众最稳定,最受片方欢迎的题材,由于甜宠剧播放数据依旧能打,属于创作者们的危机感,还未真正袭来。

  谈论似乎为时过早,而警钟值得长鸣。毕竟观众需要爱情剧,但不一定非是千篇一律的甜宠剧。“我相信偶像剧的观众会长大,也会有新观众加入,我还是想要为他们做些事情”,《想见你》编剧简奇峯这句话,值得回味。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想见你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