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局中人》:谍战剧越来越难拍,但这个时代仍然需要信仰的力量

《局中人》:谍战剧越来越难拍,但这个时代仍然需要信仰的力量
2020年07月14日 21:40 新浪网 作者 骨朵网络影视
《局中人》:谍战剧越来越难拍,但这个时代仍然需要信仰的力量

   文 │ 列巴

  巷口,轮胎与地面摩擦的声音响于耳畔,一辆汽车拦住了沈林的去路。

  “没想到,第一个对付我的人竟然是你。”

  “你错了,我是来救你的。”

  在上周播出的《局中人》中,潘粤明饰演的中统处长沈林找到了一份记录国防部和军队高层走私资料的账本,他也因此被账本背后的势力追杀。就在这时,张一山饰演的弟弟沈放出现在沈林面前,协助他逃生。

《局中人》:谍战剧越来越难拍,但这个时代仍然需要信仰的力量

  至此,《局中人》的双男主对峙局势趋向平缓:账本开启了沈林对国民党政府腐朽内部的质疑,也成为他理解弟弟沈放信仰的重要转折点。

  自6月23日在浙江卫视、江苏卫视开播后,《局中人》在收视数据上表现不错:CSM59城最高收视2.2656%,在骨朵热度指数电视剧榜蝉联两周榜首。

《局中人》:谍战剧越来越难拍,但这个时代仍然需要信仰的力量

  不过在开播之初,《局中人》得到的观众反馈并不尽如人意。赶在剧终前,我们复盘了当时舆论争议的几种声音,试图探讨《局中人》的口碑风波是怎样发生的?这部剧的创新与冒险体现在何处?谍战剧的创作前景到底如何?

  张一山潘粤明演绎“双雄”式青年谍战

  第一集末尾,在爆炸过后的红色火光中,中弹的沈放看到一个穿着军装的身影穿街而过——时隔八年,这是他与哥哥沈林的第一次相见。

  战争结束了,但对于沈放和沈林这对久别重逢的兄弟来说,重叙温情似乎太过奢侈。在政党与信仰面前,即便是亲兄弟,也只能在猜疑与防备之中试探彼此:沈放身为中共,长期以来披挂着汪伪政权分子或是军统特工的伪装,这份孤单与惊险无法向亲人言说;沈林是中统处长,则必须要对可能是共党分子的弟弟进行监视,在信仰与亲情中艰难抉择。

《局中人》:谍战剧越来越难拍,但这个时代仍然需要信仰的力量

  这种暗流涌动的设定提高了演员的表演难度。

  张一山接受采访时说,“这个角色跟我本人的性格和以往诠释过的角色真的不太一样。”沈放的职业身份和家庭关系决定了他不可能感情外露,“在其他方面趣味性少一点。我怕角色呈现出来会比较平,观众可能有时候会觉得闷。”

  不过,好在《局中人》遇到了两位好演员,能通过细腻地表演和微表情处理表达内在的感情流动。例如在沈林审问沈放时,两人的对话看似公事公办,沈林的目光却还藏着一丝不忍,沈放脸上也有那份面对亲人才敢流露的委屈与愤懑。

  在演员和编剧、导演的多方努力下,《局中人》以一种内敛的方式,触达了人物内心的感情与成长。沈放并非“出场即开挂”,他会经历同志死在自己面前的无能为力;会因为无人理解的潜伏生活而感到孤单难耐甚至生出退意;他也有叛逆的一面,特意带舞女赴家宴惹怒父亲……这样一个对职业抱有困惑、对家庭有反抗也有渴求的青年形象,穿越时代的藩篱,与今天的年轻人形成了一种互文。

《局中人》:谍战剧越来越难拍,但这个时代仍然需要信仰的力量

  《局中人》的“青年谍战”概念不仅体现在沈放的人设代表性上,也体现在无数进步青年的奋不顾身、摇旗呐喊中。在光明戏院的秘密会议上,青年导演曾牧之勇敢地呼吁:“难道只有绝对安全的时候,我们才敢发出自由民主的声音吗?”

  而在得知针对秘密会议的抓捕行动后,沈放冒着身份暴露的危险为青年们通风报信。他说,“普通民众是看不到我们的,但是他们能看到这些呐喊着要求民主的人,这也是一种力量。”这一刻,默默蛰伏的我党特工与振臂高呼的青年学生站到了一起,共同交织成一幅时代的青年群像。

  复盘开播争议,品质助力扭转风评

  《局中人》刚开播,就遭遇了一场小风波。

  当时口碑优良的《三叉戟》即将结局,电视台在其终集播出前先放出了《局中人》第一集。这种排播方式本是常规操作,主要是为了留住上一部热播剧集的观众,为新开播的剧集引流。但由于《三叉戟》是一部公安刑侦剧,观众对于剧情的连贯性要求更高,因此不满情绪格外高涨。

  这种情绪被投射到了“插队开播”的《局中人》上,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观众对剧集的客观评价。在豆瓣短评中可以看到,很多网友给《局中人》打低分的原因都是源于这种排播方式。

  除此之外,观众预期与现实的落差也是《局中人》开播时发生争议的部分原因。近年,张一山和潘粤明分别因网络剧《余罪》和《白夜追凶》出圈,观众对他们的期待剧集是系列剧续集,而非传统电视剧。

《局中人》:谍战剧越来越难拍,但这个时代仍然需要信仰的力量

  对于剧集本身,更多的批评可能集中在对剧情逻辑的讨论上。但根据骨朵观察,观众在视频网站弹幕中提出的“bug”往往都是一些并不影响局势走向的小细节,或是人物塑造的元素,或是能够在后文中圆回来。例如弹幕总是吐槽沈放情绪不稳定、不像个老练的间谍,但耐心看下去就会发现,这恰恰是他脑内弹片未取出的副作用。他一边要忍受时不时发作的头痛,一边担心自己会在执行任务时发病导致其他同志暴露身份,因此一直想要退到后方工作,却始终未成行。伤病的折磨、面对病发风险的焦虑、与父兄的矛盾,种种压力都外化为沈放的急躁情绪。

《局中人》:谍战剧越来越难拍,但这个时代仍然需要信仰的力量

  不过,当观众逐渐沉浸在故事的“情”中时,就自然会放下对逻辑的追究与误解。虽然沈氏兄弟长期处于对峙状态,但无论是正面刚还是内心戏,兄弟俩血脉相连的人情味是掩藏不住的。潜入监狱的小蔡等人牺牲时,沈林慌张地跑到沈放的关押地点,第一时间要去确认弟弟的安全;剧场发生枪击后,沈放的第一反应也是先抬头寻找楼上哥哥的身影,身为亲人的本能先于军人的本能。

《局中人》:谍战剧越来越难拍,但这个时代仍然需要信仰的力量

  随着剧情的推进,几位女主角与沈氏兄弟的关系也渐渐浮出水面:姚碧君是沈父为沈放订下的未婚妻,起初受恩人沈林之托监视沈放,但她的心在长久的相处中偏向了丈夫沈放,她也成为了沈放危险蛰伏中那份安稳的幸福;女明星柳如烟是沈林和沈放共同的白月光,她出演的爱国话剧也寄托着兄弟二人的报国理想;舞女曼丽穿梭在灯红酒绿的喜乐门,在沈放那里得到了尊重和温暖,因此也愿意全力帮助沈放的革命事业……在《局中人》的女性角色身上,集中体现了同一时代下不同身份的女性对信仰、家庭与爱情的追求。

《局中人》:谍战剧越来越难拍,但这个时代仍然需要信仰的力量

  在主角之外,配角的形象也同样血肉饱满:沈放的上司罗立忠看似通情达理、大气仗义,背地里却忙着走私货物,对破坏自己利益的人心狠手辣;卧底警察汪洪涛平日里用市井气十足的嬉笑模样作为伪装,在面对危机时毫不犹豫地做出自我牺牲的决断……这些高度真实的人物共同营造了一个可信的谍战环境,让观众渐入佳境,感受到《局中人》不同于强情节谍战的独特魅力,剧集口碑逐渐回升。

  谍战剧创作越来越难,

  但我们仍然需要谍战剧

  对于《局中人》的编剧、导演刘誉来说,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啃谍战题材这块硬骨头了。

  2015年,刘誉担任编剧的《锋刃》播出。他在当时接受采访时就曾表达过创作谍战剧的难度很大。“实际上我们的创作环境在收窄,而观众的口味在提高,这给创作者留下的空间就非常小了。”

  一方面,在审查层面,谍战剧的创作壁垒较多;另一方面,是如今的观众已经接触到了大量悬疑推理题材的美剧、英剧,国产谍战剧的品质要满足这部分人群的期待就有相当大的挑战。

《局中人》:谍战剧越来越难拍,但这个时代仍然需要信仰的力量

  提到最近几年的良心谍战剧,《伪装者》《红色》必然会被提及。因此观众看待谍战剧这个题材时,常常会有一种“幸存者偏差”,好像这个品类特别容易出现精品神作。与都市生活剧、偶像剧等题材相比,观众对谍战剧的心理预期自然会更高一些。

  事实上,在同类作品源源不断的涌现下,需要提供悬疑感的谍战剧既要遵循真实历史走向、又要提供新鲜感,并不容易。而从人物设置上来看,双面间谍甚至三面间谍早就成为标配,观众只看开头就能把重要角色身份猜个大概;不同阵营的兄弟关系、配合作战的假夫妻关系也成为了常见套路。《局中人》选择通过一对兄弟来探讨,站在不同阵营的“局”中人各自迷茫,没有天才型人物的爽感,也不渲染悲情。这是一种冒险,但同样是题材创新的必要尝试。

  《局中人》大胆地选择了塑造这样一对沈家兄弟,将其个性魅力的塑造作为重中之重,并把功夫下在人物间的区隔度和个人成长线上。在导演刘誉看来,沈放和沈林分别是那个特殊的时代下典型的革命者与执法者形象:沈放行事狂放不羁,无论是对于家庭还是国家,他都怀揣着颠覆旧有秩序的理想;沈林则沉默阴郁,心思细腻,身为中统高官,他致力于维护现有的社会秩序。纵观全剧,他们的个人成长其实也是兄弟间的信仰从碰撞到融合的过程,沈放完成了对自己卧底身份价值的认同和更深的思考,沈林也理解并最终继承了弟弟的革命事业。

《局中人》:谍战剧越来越难拍,但这个时代仍然需要信仰的力量

  《局中人》播出后,光明日报的官方微博曾发布《局中人》剧照,配文是剧中台词:“再渺小的个体,也有拼搏到底的勇气。”这句台词既是剧中爱国人士群像的写照,也是编剧在创作时为每个人物倾注的核心精神。

  从去年《局中人》释出官宣物料到如今热播,人民网、北青网、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始终高度关注这部作品,并进行了多次报道。这既是对《局中人》品质的肯定,也是对制作方作为文艺工作者勇于承担社会教化责任的鼓励。谍战剧需要漫长的资料考证工作、强大的演技派阵容、考究的场景搭建及服化道制作,也许它未必总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但却能够为历史精神的传承助力。

  尤其是在当前,全社会都在逆旅前行、重振旗鼓之时,《局中人》是一剂有力的文化强心针。剧中,沈放见证方达生、汪洪涛等同志的牺牲,在他们的勇敢中坚定着自己的信仰;剧外,观众看着沈放在时代洪流中的自我追问与成长,同样感受到了来自信仰的力量。

  正如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刘誉所说:“其实我就是想通过这个故事告诉当下的观众,尤其是年轻人,不要怀疑这个秩序的构建,也不要怀疑信仰的力量。”这正是《局中人》乃至谍战剧这个类型尽管艰难,但仍在创作的意义。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张一山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