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宏大世界观下的犹豫与踟蹰

《姜子牙》:宏大世界观下的犹豫与踟蹰
2020年10月05日 20:00 新浪网 作者 骨朵网络影视

  编辑 | 星星

  一年多前,《哪吒之魔童降世》火遍全网时,笔者写过:此刻我愿意相信,如果我们真的能在银幕上复活属于华夏神谱,那孙悟空和哪吒也许就相当于我们的钢铁侠与美国队长《西游记》和《封神演义》,也许就相当于我们的《复仇者联盟》与《X战警》。

  一个人还不足以撑起一个宇宙,所以哪吒之后,还要有姜子牙。两者一上来,就是共生继起结构。

  几乎从我们知道会有这部电影的那天起,它就持续不断地与哪吒这位表现优异的“队友”捆绑造势,仿佛作为片尾彩蛋飘延到今。这也没错,毕竟《哪吒》带来的突破太多,谁都不拒绝再惊艳一次。

  但是,千万不要用《哪吒》的标准、模式、套路、风格,去亦步亦趋地、点对点地评价《姜子牙》,这对二者都不公平、也不理智。它们是两部截然不同的东西,只不过属于一个神话系统。

  而且,相比《哪吒》的好评如潮,《姜子牙》正在两极分化的口碑撕裂中,带着争议艰难前行:上映以来,豆瓣评分和舆论反馈均不如预期,想看娱乐的会觉得过于沉重阴郁,想看深度的,又嫌弃它一知半解、囫囵吞枣,啥都讲了一点,啥都没有讲透。

  人设重塑中的哲学命题和热血主题

  中国神话里最有人气的角色,大多是仙气和妖气的结合体:哪吒也好,孙悟空也好,二郎神也好,白素贞也好,还有济公、吕洞宾、钟馗……他们都在扶危济困、救苦救难,却从不示现以一般神佛的不苟言笑、不怒自威,相反,他们非常情绪化,敢爱敢恨敢闯祸,和秩序、或者说“天道”之间,保持着某种若即若离的抵触关系。

  这个紧张关系里,隐藏着太多可以被动画挖掘的东西。

  哪吒和孙悟空还更特殊一些,因为后者多了一份“猴子气”,前者则多了一份“孩子气”。泼猴子、熊孩子——闹腾、恶作剧、搞破坏,从来都是这俩的关键词。这种熊孩子和泼猴子人设,自带可观的戏剧价值,尤其对动画而言,就意味着嘻哈鬼马,也意味着叛逆和不羁,意味着热血中二魂更何况,如果能实现从不闹的跨越,那文本内部,就天然拥有了人物成长性。

  所以,哪吒与动画,简直是天时地利人和的一加一大于二。

  姜子牙就不一样了:他是元始天尊的弟子、西周的丞相、武王的亚父、哪吒杨戬雷震子的师叔,是封神大典的主持者和诸神职位的分派者,是一个法相庄严、不怒自威的形象。

  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佳话,更是凝定为明君贤臣知遇之恩的终极想象。还有,他一出场,就已经七十多岁了。

  一本正经、不苟言笑、高居庙堂、老气横秋,这些关键词,真是太不动画了。这带来了远比哪吒更麻烦的改写难度:他身上可以动画化的部分,少了太多。

  简单的办法当然是直接玩颠覆,把他整成精灵古怪、鬼马逗趣的老顽童,就像《哪吒》里的那个嘻哈太乙真人。可要是这样,使用姜子牙这个经典人物的意义又何在?直接编造一个怪爷爷不也一样能把故事说圆了?所以,路还是要从哲学上去走通。

  一言以蔽之就是:给他一个困境让他去打破,从而挖掘出他内在的热血。让他与那些好像顺理成章地加诸他头上的能力责任身份荣耀之间,出现一种紧张的怀疑关系。让他发出牺牲无辜就是天道吗的呐喊,让他因疑惑走上探寻真相的道路,最终发现正邪本就是世界的一体两面,没有绝对的善,也没有无端的恶。

  原著中被簇拥被保护被搭救的吉祥物式的姜子牙,变成了忧郁、沉默、隐忍、外冷内热、执念十足的魅力大叔。他这一生最重要的使命:伐纣、封神,都已经了却完成。他却在那一刻失去了一切,无论是职衔,还是信仰。所以他要做的已不再是替天讨逆,冒险从此只在内心深处展开,以考验信念的形式:是选择相信权威,还是坚持自己。

  个体与苍生这一组概念的对立,个人与体制之间行为立场的分歧,宏观的高尚目的对一场具象不公的无视与遮蔽。

  舍一人而救苍生难道会有错?但连一人都不救,又凭什么去救苍生?退一万步说,苍生为什么一定需要一个高高在上的他者来救?这些问题,本来就没有答案。没有答案的,才是天问。

  唯一可以确定的是,这样的主题,在内地文艺作品中、甚至在整个中国文化里,其实都并不多见。以一部动画电影来呈现,就显得更加弥足。但也正因为如此,它也只能变得浅尝辄止。

  不管怎样,叛逆和不羁、“热血中二魂”、与秩序与“天道”之间的抵触关系,由此又一次出现了。我们也终于找到了哪吒之魔童降世》和《姜子牙》在精神层面的贯通形态:我命由我不由天我会用自己的方式,去成为一个真正的神两句出圈slogan,不变的是燃爆的气质。

  “世界观”革命下的动画和神话

  一个动画故事的人物关系网和主次情节线,被放置在怎样的架构里,怎样的地理、水文、种群当中,遵循着什么样的身份规则和技能点进阶规则,有着怎样的价值体系、行为方式、社会属性、职业特征等,内含哪些历史元素和宗教元素,散射出多少风物、仪式、巫术、民俗……上述这些,就是一部动画的世界观

  相比于漫威,相比于海贼王、火影忍者、钢之炼金术师,“世界观”一直是国产动画最显得单薄、最小家子气的东西。这也是为什么,它总与低龄向的质疑相伴比邻,把一门潜力无穷的大艺术,做成了弱格局。

  所以笔者一直在试着用“世界观”这个关键词,理解这一场国产动画的革命。

  所以大家会那么激赏《哪吒》又那么期待《姜子牙》,就像大家曾经为《梦回金沙城》《魁拔》《秦时明月》《大鱼海棠》那样的文本而兴奋过一样——每一次宏大世界观的偶露峥嵘,哪怕稍纵即逝,也总让人错觉一个新时代的开启。

  所以创作者总是惯性求助于《西游记》:它能提供一个“四大部洲、东土西天、三界五行、诸山列国”组成的完整“世界观”布局。《封神演义》也是一样。

  所以本民族的动画,其实极度需要回归本民族的神话当中,神话的价值是什么?人类幼年的文化记忆、一个民族的精神基因密钥、生命初开的质朴、天籁般的纯真。有没有发现,这些叙述,与动画艺术的存在意义,全然不谋而合?

  相比于欧洲那种完备的、家谱一样的神系,中国神话经常散落在浩瀚无垠的经史子集中,以各种似是而非的形态若隐若现,乃至于许多人类学家和文化学者一度断言:中国是没有神话的民族。

  在这个意义上,如果能以动画为契机,重新整理、爬梳、建构一整个来自东方想象的源流,并利用动画的亲民性、戏剧性、娱乐性、现代性,为它铺设好落入当代人内心的情感对接端口,岂不是善莫大焉、功在千秋?

  神话是动画的机会,动画也是神话的机会。哪吒和姜子牙,都是动画与神话共同的机会。

  公路片结构里的视觉狂欢和风格杂糅

  于是,在《姜子牙》里,我们又一次看到了封印与元神的对撞、精灵和怨魂的同舞,看到了神族、人族、妖族、狐族的分野与对立,看到了神仙杀劫、改朝换代、众生皆苦,看到了宝物、魔法、异兽的层出不穷。一个辽阔的玄幻东方大陆,又一次呼之欲出。

  当然,这次还不仅是《封神演义》,这次还有《山海经》元素:万古封冻、宇宙洪荒的北海古战场。还有《诗经》元素:玄鸟飞过夜空,留下启示录一样的极光炫舞。

  开篇史诗壁画感里的记忆属性,古典美学里层出不穷的文化符号,与后半程的旅途中,妖异魔幻的邪魅绝色,共呈于银幕。光怪陆离、汪洋恣肆、恐怖狰狞的原始图腾体系,与天人合一、万物有灵、生死循环的生命哲学体系,共呈于银幕。就仿佛一场视觉狂欢。

  对于“动画就是骗骗小孩子”的刻板低估而言,这狂欢是洗礼、是图强、是能力和高度的自证。是告诉所有人,国产动画可以做到、正在做到怎样的事情。

  但是,不得不说,它好像,也仅仅在视觉上才显得游刃有余。因为很多人都在讲,这一回,相比画面,故事过于散碎、单薄、节奏漫漶、要素单一。其实不难发现,这个故事的讲述方案,在很大程度,就是为了串起这场视觉狂欢而服务。

  失去神力、踏上旅途,这里面固然可以做相当深刻的主题解读,但换个角度,要想把雪原、幽冥、沙漠、天梯、圣域、埃及神庙一样的斩妖台、复活节岛一样的静虚宫、美国西部地下赌场一样的小酒馆……要想把这么多光怪陆离的物事叠加在一起、还不显絮叨凌乱,还有什么,能比公路片结构“移步换景、走一段又遇上了一场新的体验奇观”的设定,更加合适?

  然后,就是这个各种各样的“故事连上了这些画面,但这个故事撑不住和配不起这些画面”公路片的题眼与内核,在于“每往前走一段,就离发现自己的内心更近一步”。《姜子牙》对这个内核的实践其实办法不多,只能人为设置一些地理性的标尺(幽都山、归墟)把寻找之路强行延展下去。

  宿命锁之谜被渲染得如此、到结尾又解开得如此便利,与其说来自姜子牙的顿悟,不如说来自师尊有恃无恐的主动坦白。

  狐妖和小九大多数时间像两个工具人一样分别烙印着两种理念,明明混杂为同一具肉身,却又是敌是友一目了然,也许会很有意思的“小九不自觉地带有狐妖的恶,狐妖不自觉地带有小九的善”,好像始终不曾出现。

  打败师尊的力量不来自姜子牙、被棋子化和污名化的狐族、北海受困的众生,而是一个忽然空降的更高权威,他们之前甚至没有任何出场和存在的迹象,只是在需要的时候一发令一挥手,一切就莫名其妙有了判决。这就是“啥都讲了一点,啥都没有讲透”。

  还有,尽管预告片里有那句“建议八岁以上儿童观看”,甚至它可以作为“动画走向全龄主流艺术”的旗帜口号与卖点,但是,主创还是时时刻刻想把这部成人化、中年人向的作品,往更符合大众理解上的“动画片”,拉一点回来。

  这个“拉一点回来”包括:从坐骑变成了宠物的四不相,被塑造成铁憨憨还得舍身取义负责催化泪点的真爱申公豹、两位主角之间《这个杀手不太冷》式的大叔萝莉组合与一路没啥趣味的强行斗嘴、北海妖怪世界里小黄人一样的蘑菇精、”小孩不要吧咂嘴,大人吃饭不抖腿“、甚至片尾彩蛋里强迫症发作的姜子牙本人。

  也就是说,在倡导与彪炳更加成熟、也更加反低龄化的观看素养同时,《姜子牙》还在受制于某些根深蒂固的东西、担心着“观众会认为我太不符合他们对动画片的观看预期”,结果,也只能是这种风格上的摇摆不定。

  凡此种种,就足以让人理解《姜子牙》所面临的肯定与责难并行,所遭遇的两极分化的口碑,所具有的迎风展旗的勇气,和所陷入的避重就轻的挣扎:它有《哪吒》的珠玉在前,却面临远比《哪吒》更多的困难;它延续了封神宇宙的IP,却在大宇宙的背景色里讲了一个容量不高的故事;在“怎样改写和还原神话”上,它解决了世界观的格局立意,解决了视觉语言的技术课题,却没能彻底解决叙述与主题;在“怎样定义动画、怎样适度尝试成人动画乃至暗黑动画”上,它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却又走得进三步退一步,犹豫踟蹰。

  但笔者还是要说:从《哪吒》到《姜子牙》,国产动画目前走的这条路,依然是正确的、必须要去走的。所以,哪怕目前遭遇了一些怀疑和挫折,那也不该影响,继续走下去的勇气。就像电影中的姜子牙一样。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姜子牙哪吒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