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职场的内卷化,藏着打工人的焦虑和老板的经济学

职场的内卷化,藏着打工人的焦虑和老板的经济学
2020年11月05日 09:11 新浪网 作者 智谷趋势

  今年全国900万新增就业的任务已基本完成,但就业持久战才刚刚打响第一枪。

  职场是一座围城,里面的人想出来,外面的人进不去。

  困在“内卷化”里的员工,和不断精简提效的企业主,如何在后疫情时代重新定位雇佣关系,突破当下的就业困境?

  

  就业持久战,打多久?战什么?

  今年是一个不设经济目标的年份。

  前三季度GDP转正为0.7%,投资和进出口指标强势抬升,消费水平随着双十一到来也明显感到回温。副总理在22日晚演讲中表示,“实现全年经济正增长是大概率事件”。

  但今年设立了就业目标:城镇新增就业900万,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6%左右。

  按2019年GDP每增长1%能带动221.6万新增,全年新增1352万去推算,今年隐性经济增长目标在4%左右。

  10月1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前三季度就业数据,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员898万人,已经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99.8%。

  成绩单足够亮眼,但统计局发言人坦言,当前就业形势趋好,但压力仍较大。因为新增不是净增。

  今年最重要的任务是“六稳”和“六保”,就业问题排在首位,贯穿了全年经济社会“组合拳”的规划。十九大报告指出:就业就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

  就业不是纸面上的文章,不能保障就业、稳定居民收入水平,促消费、拉内需都是空中楼阁。

  

  今年有874万应届毕业生,比去年多出40万,再创历史新高;受海外疫情影响,留学生大量回国加入求职大军。学历贬值,教育通胀,就业内卷,千军万马只为一张门票。

  就业统计口径放开,像电竞玩家、公众号写手、网店运营等,只要你产生资金流水,都算到了光荣的劳动者队伍。至于收入是否稳定,是否能养活自己,如何面对物价飞升、房价飙高,不在统计考虑范畴。

  314万人报名考研,也创历史新高,扩招指标和报考人数增长比例不匹配,升学并不是一条坦途;2021年公务员考试刚刚结束报名,审查通过人数157.6万人,历史第二高,平均1个岗位61个人争,最火的岗位超过了2700:1。

  就业不能只看数量,也要看结构,看质量。

  疫情把中国就业压力推向极化。背后是人口结构、产业结构、劳动力结构、收入分配、城镇化、房住不炒等更深层的问题。

  老龄化跨过刘易斯拐点,人口红利消失,劳动力下降;双循环要优化升级产业结构,保护企业主体,提升就业带动力;用脚投票,城市区域间的就业压力天差地别;收入增长边际递减瓶颈,内卷化下“越努力越不幸”的魔咒……

  新增任务完成,只是就业持久战打响的第一枪。

  

  围城内外,相向而行

  职场是一座围城。找工作的人,和招人的企业主,在围城内外望着彼此的方向。

  中小微企业作为中国最大的市场主体、吸纳就业主体,只有把中小微稳住,才算保住了中国就业。冲击最大的一季度后,全国约50万家中小企业倒闭,主要在服务业,是吸纳就业较强的部分。

  

  不同体量的企业面对疫情冲击,体感温度是不同的,抗压能力更是不同。

  据智联招聘数据,疫情期间74.2%的私营企业和民营企业线下业务受到冲击。生意经多难念,他们最清楚。很多挺过了疫情的公司,却没能熬过复工返工的漫长周期,什么原因?根据智联招聘数据,截至9月17日仍然有9%的员工未完全返岗。

  人力资源应该是企业最基础的生产力,员工的创造力是企业宝贵的财富。可是一旦企业面临重大风险的时候,员工往往最先被牺牲。

  可以理解,站在企业角度,不得不甩开一切包袱,用最高效、最精简的方式自我切割。有实力的企业可以通过数字化改造、线上办公等手段维持下去,但残酷的是,大部分企业都在“控制”人力成本。

  超50%受访企业表示,他们必须通过裁员、降薪来管理过于冗余的人力资源。

  整个大环境都在为生存而战,靠压低价格抢夺客单,不控制成本是找死,被裁减的人在等死,一茬又一茬的打工人在职场的围城内外轮回。

  企业主和打工人,都陷在各自的困境里。如何突破现在的失业问题、内卷化环境,立场不同答案也不同,这是当下雇佣关系双方需要找到最优解的地方。

  优质人才永远都是稀缺资源。打工人只有把自己变成硬通货,才能在围城内外自由流动,寻找合适的位置。

  职场人,困在内卷里

  今年最火的词语是内卷化,已经是“万物皆可内卷”

  

  每到经济下行时,职场的内卷化竞争就会空前加强。内卷化的概念进入中国后,已偏离了发明者的本意,更多和零和博弈、存量竞争等同起来。

  当蛋糕没有变得更大,甚至在缩小时,你不拼命,业务就会被对手抢走,分到的蛋糕只会越来越小。企业在“人无我有,人有我强”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衍生出了狼性精神、996福报论、35岁中年危机……

  雇佣关系被畸形的生存难题压变形了。焦虑感从领导到经理到职工层层传导,甚至出现了超负荷用工、职场PUA等乱象。

  职场人不得不参与这场注定会输的游戏,在剥削与自我剥削中,困在内卷中。

  今年大多企业主在招聘时会发现工作经验丰富(10年以上)的求职者相比以往更多,根据智联招聘今年发布的《2020雇佣关系趋势报告》显示,这部分求职者今年同比增长了18.5%。

  也就是说,很大一批刚刚步入中年,正值事业巅峰状态的人,或是正在被职场淘汰出局,或是对自己的位置空间感到不满足,寻找新的出路。

  

  经济大环境的不明朗,和职业前景的黯淡,最能打磨人的棱角,让人偏向于“求一个安稳”。跳槽的人减少了,能端好现在的饭碗已经很不容易了。但求稳心态并不会减轻失业焦虑,对未来的迷茫和恐惧藏得再深,也会在职场中发酵。

  在这种处处埋着地雷的雇佣关系下,领导觉得员工执行效率低,员工觉得领导意见脱离实际。

  但是打工人无法改变大环境,只能够改变自己:要么深入学习,提升专业能力;要么成为斜杠青年,开拓第二职业。

  灵活就业看起来太美好了,做一个自由撰稿人、旅游博主、带货主播,如果既能养活自己,还能做喜欢的事情,还能出名,这样的美差谁不想呢?

  但成功的只属于小部分人,光鲜之下是超乎常人想象的付出。李佳琦和薇娅的成功竖起了一面旗帜,但是能成为升旗手的都是金字塔尖,大部分盲目入局的“灵活就业者”都只是被风口刮走的路人甲。

  绝大多数灵活就业者在选择自由的同时,也选择了一个不稳定的未来。

  围城里的打工人也不是傻瓜,看着灵活就业很心动,但还是咬咬牙选择了求安稳。

  在问到打工人们,“如果依靠灵活就业,就能有足够多的收益,你还会做现在的工作吗?”有66.5%的人说,肯定不会。但是问到是否要选择灵活就业时,70%的人还是选择了观望。

  你在这场博弈中,处在什么位置?你的职场雇佣关系,能让你发挥最大价值吗?

  

  向内求解,万物生长

  心思浮动的打工人和生存焦虑的企业主,好像已在内卷化中风雨飘摇。双方只能在现实的骨感中不断磨合,寻找对彼此来说最舒服、最有效率的位置,找到破局之路。

  企业要致富,得让打工人站起来;打工人要实现价值,得勤修内功。

  “以雇员为中心”的新雇主经济,必须在艰苦环境中磨合出新关系,并且成为一种可复制、可广泛应用的模型。

  在智联招聘今年的中国年度最佳雇主评选项目中,报名企业数量创新高,达到58658家。雇主品牌建设成了企业生存困境中的新抓手,报名参与的企业们无非是想求得真经,渡过难关。

  那些成功化危为机的企业,在2020黑天鹅之年都做对了什么?

  企业与员工最完美的关系,是相互成就。新雇主经济的核心,是共生,是一起成长。员工要获得成长、创造价值,企业能最大激发员工动力,直面效率提升的难题。

  职场人的焦虑的本质是“自我价值实现”与“失业困境”的内心对抗。员工更想获得学习培训、技能提升和突破岗位限制的资源。

  不确定环境中,企业与个体都致力于向内求索修炼定力。

  “我想被看见”的冲动,和日复一日的意难平,员工只能向内求解,靠自我驱动来缓冲。超过60%的受访打工人表示,今年已经在加强专业学习,拓宽自己的道路。多读几本书,报名上培训课,学习更多电脑编程……

  而企业也在尝试打破固有的自上而下的机制,让组织运转更没有障碍,创造一个更有安全感、信赖感的工作环境,让员工感受到激励,感受到价值实现。通过向内求索打造核心竞争力,实现共同进化。

  在人力资源上管理更好的企业,更愿意尝试新的动作和尝试,在雇佣模式上,也变得更加务实且柔韧:保留核心的精英团队,将外部工作转嫁给更灵活的用工形式,兼职、临时工、实习生等。对数字化、智能化工具的应用更迅速和广泛,鼓励员工远程办公,引进人工智能工具来激活组织效率。

  外部条件带来的应激反应让企业和个人都快速动起来适应变化,但这次的挑战可能并非短期的意外。无论企业还是打工人,随着外部不确定性的频发,都需要做好长期应战准备。

  

  所有问题归根结底都是人的问题。怎么拆掉职场围城的墙,集结内外部的力量攻坚至暗时刻,或许有一些“过来人”已经掌握了方法。

  11.27日-11.29日,智联招聘将于无锡举办2020中国年度最佳雇主颁奖盛典暨中国人力资本国际管理论坛,届时,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2020中国年度最佳雇主评委会主席、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如是金融研究院长、全国工商联智库委员管清友,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曾湘泉等顶级智囊和商业实践者将讲述宏观经济与市场环境不断变化下,中国面临的挑战与新生。

  更有耀客传媒制片人张萌,安踏集团CHO熊凌,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高级副总裁、华星学院院长吴岚,通力电梯大中华区人力资源副总裁陈亮,飒拉商业(上海)有限公司大中华区人力资源副总裁郑丽丽等企业管理者讲述,在2020黑天鹅之年,中国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的生死考验,以及企业如何锻炼内功,化危为机。

  及时掌握雇佣关系趋势和管理方法论,可能不会帮你立即摆脱困境,但或许可以汲取组织变革和创新的灵感和顿悟。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