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高中背后的教育扶贫奇迹

一所高中背后的教育扶贫奇迹
2020年12月25日 21:05 新浪网 作者 智谷趋势

  蔡莹结束隔离的时候,有种恍若隔世的感觉。

  外界给了她很多荣光称号:“白衣天使”、“最美逆行者”、“援汉战士”……而她此刻只想像个普通人一样,尽情地呼吸一下没有消毒水味道的空气。

  脱下白袍,天使亦是凡人。蔡莹,是一名在新冠疫情期间驰援武汉的抗疫医生。

  

  抗疫归来后,有人问她:是怎样的信念,支撑她在疫情期间和丈夫孩子分离,前往武汉一线抗疫?

  蔡莹说:“我的高中教会我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即受助于社会,当以奉献社会为众生追求。

  蔡莹的高中母校,就是碧桂园创办的全国第一所纯慈善、全免费的普通高中学校——国华纪念中学。

  

  一所高中背后的教育扶贫奇迹

  国华,是佛山当地的高中里的一朵“神奇之花”——这是很多人都公认的事实。

  点击播放:国华的孩子们

  

  教育扶贫,扶智又扶志

  所有学生发型统一,男生发不过眉,女生发不过耳朵。所有学生用品,无论是穿的衣服鞋子、日常的生活杂物、还是教材书本、一餐一饭,都是校方提供的统一标准。

  更特别的是,每一个学生从入读国华开始,直至大学本科或研究生毕业,学习、生活、交通等一切费用全部由学校承担,平均每人的培养费用超过20万元。

  事实上,国华纪念中学的特殊性不止于此:它是由碧桂园集团创始人杨国强在2002年拿出一半身家、捐资2.6亿元兴办的全国第一所纯慈善、全免费、全寄宿民办高级中学。截至2020年,在校学生494人,已毕业2582人,硕士803人,博士141人,出国深造108人。

  国华纪念中学内一块纪念碑上,刻录着创办者所讲述的学校缘起:“我不忍看天地之间仍有可塑之才因贫穷而隐失于草莽。为胸有珠玑者不因贫穷而失学,不因贫穷而失志,方有办学事教之念......”

  也正是这样的信念,支撑一届又一届国华学子在走出校门后依旧选择全力回馈社会——国华08届毕业生蔡莹,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部,于2020年成为抗疫一线医生;

  

  国华09届毕业生王永琨,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自主创办斯坦德机器人有限公司,上榜“2019胡润Under30s创业领袖”与“2019年福布斯中国30岁以下精英”,如今积极向贫困小学捐款捐物、出资出力;

  

  国华14届毕业生杨少敏,考入华中科技大学,志愿加入“美丽中国”支教项目,成为偏远地区支教教师……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既受助于社会,当以奉献社会为终生追求——这是国华用三年时间在他们心中播下的种子,如今抽枝发芽,长成了荫蔽一方的苍天巨木。

  放眼广东省、乃至全国,创办国华纪念中学的碧桂园,都堪称是教育扶贫路上的“先驱者”。

  然而碧桂园在教育扶贫之路上做的不止这一点。

  2014年,碧桂园集团创办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成为全国唯一一所对贫困生全免费的大学。截至2020年,学院累计招收高中毕业生3076人,其中贫困家庭学子2269人,毕业生就业率达100%。

  

  今年,碧桂园集团又在深度贫困地区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创办当地第一所纯慈善、全免费的职业技术学校——临夏国强职业技术学校。碧桂园捐资3亿元,建成后能容纳2000名学生就读,帮助学子们“一人成才,全家脱贫”。

  教育扶贫的企业有很多,但为了帮扶贫困学子,将真金白银砸下去、不求回报、只争朝夕的企业,大概只有碧桂园一个了吧。

  

  一个就业机会,可以撬动整个家庭的命运

  莘莘学子有星辰大海,茫茫众生亦有梦和远方。学生可以通过知识改变命运,因为贫困而错过学习黄金时期的普通人,也应该拥有选择的权利。

  碧桂园深知这一点。因此,除了教育扶贫以外,碧桂园一直在推进就业扶贫——“家有良田万亩,不如薄技在身”,掌握一技之长,用勤劳换取财富,是世界上最朴实却有效的途径。

  学技术,也要因地制宜。

  2019年,广东政府提出开展“粤菜师傅”工程,碧桂园集团与政府一拍即合,利用地理位置与旗下产业优势,推出了粤菜培训班。

  碧桂园集团发迹于广东顺德,在广东,有一句流传很广的俗语:“食在广东,厨出凤城。”凤城,指的就是顺德。民间有人调侃,十个广州大酒楼掌勺师傅,至少八个来自顺德。虽然有夸张之嫌,但顺德在粤菜中的地位不言而喻。

  于是,碧桂园集团的“粤菜师傅”就业扶贫轰轰烈烈地展开了。炒煎烹炸熘,蒸烤腌卤熏,雪白的厨师服,红火的灶台,五彩斑斓的食材……培训班里学员们精心学习和准备的,不止是一道道美食,更是他们有无限可能的未来。

  

  韦春雨是一位来自四川大凉山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也是碧桂园第二期粤菜培训学员。他在培训班内认真学习、掌握技巧,如今,韦春雨的小吃店生意兴隆,收入颇丰,成功在今年脱掉了“贫困”的帽子。

  来自广东河源龙川县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葛东清,也参加了碧桂园的“粤菜师傅”技能培训。通过为期20多天的专业培训,葛东清的烹饪技术大有提高,他的“百岁街美食坊”,收入从培训期的每月2000元,一举增加到了5000元。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从2019年至今,碧桂园开设的“粤菜师傅”培训班已开办了66期,吸引来自各省的3337人参与,1107名建档立卡贫困户从中受益。一刀一铲,一锅一灶,学员们制作出了美食,也开启了自己人生的新篇章。

  不仅如此,碧桂园集团还在电工焊工、家政月嫂、养老护理、刺绣、客房服务员、残疾人“云客服”等各种实操性强的技能培训上,进行了大量的“输血”。有数据统计,从2012年至今,碧桂园就业扶贫共培训93093人,实现就业50426人。共开展了680期培训班,开展就业招聘会137场,保守估计覆盖贫困户32361人。

  

  扶贫的路上,碧桂园集团用实打实的技术和成绩,奠定了自身就业扶贫“排头兵”的江湖地位。

  

  首创“4+X”,让贫苦地区长出致富翅膀

  如果说,在教育扶贫与就业扶贫方面所作的努力,都是碧桂园为了实现“一人脱贫、全家致富”的目标,那么碧桂园首创的“4+X”扶贫模式,则是为了一个地区全面脱贫致富而作出的大胆尝试。

  

  所谓“4+X”,就是指在党建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等集团统一部署的规定动作外,加上结合帮扶地区实际拓展的自选动作,进行精准扶贫。简单来说,是一个因地制宜、进可攻、退可守的“造血”方式。

  

  关于“4+X”中的“X”到底是什么,每个贫困地区都有不同的答案,碧桂园要做的,就是帮助他们找到正确选项。多年来,碧桂园帮助广东英德推进苗木、红茶、麻竹笋;在甘肃东乡蓄力帮扶东乡羊、东乡土豆、东乡刺绣三大产业;在江西兴国推进碧桂园智能建造产业基地落户……每一份答卷都不尽相同,却又殊途同归地谱写出了贫困地区的新篇章。

  东乡绣娘妥梅香就是“4+X”扶贫的受益者。9年前,初中毕业后就辍学外出打工的妥梅香,因父亲身染重疾而不得不回乡照顾,至此失去了个人经济来源。

  点击播放:东乡刺绣亮相央视

  

  一针一线绣出脱贫希望

  2018年,碧桂园集团开始帮扶东乡刺绣产业。妥梅香得到了参加刺绣培训班的机会,培训结束后还可以加入绣坊工作。如今,妥梅香每个月都能有一笔固定的收入,可以补贴家用,也有了自己的经济来源。

  不仅如此,为了更好地帮助贫困地区推广特色农产品,碧桂园集团通过集团自有品牌“碧乡”为扶贫产品站台、打造品牌效应。如今,碧乡已推广了来自30多个帮扶县、超400款优质扶贫农产品,销售额达到了1.7亿元,帮助超11.2万名贫困户增加收入。

  除了推广特色产品,发展旅游业也是“X”的选项之一。碧桂园集团通过挖掘9省14县的特色旅游路线,为其定制专属旅游产业发展计划。

  目前,碧桂园集团推出广东英德、广西田东、陕西耀州、江西兴国、甘肃东乡、湖南平江、河北平山、河北崇礼、甘肃渭源、陕西宁陕、山西广灵、青海大通、河北界岭口、内蒙敖汉旗,14条扶贫旅游线路;截至2020年11月,助力帮扶当地约5535人,旅游扶贫消费约536万元,贫困地区的绿水蓝天不再因渠道的堵塞而被埋没,贫困户也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借此机会脱贫致富。

  不是每个地方都可以发展旅游业,对于环境优势不那么突出的乡村,碧桂园也有解决办法:海南省琼海市就是一个例子,为了改善贫困村县居民的生活环境,碧桂园在琼海13个县58个村开展了美丽乡村建设。改善基础设施、提升村居环境、改变“脏乱差”的现象。另外,还结合村县特点,扶持特色产业、化“输血”为“造血”。

  截至2020年11月,碧桂园的美丽乡村建设行动共惠及120个自然村,帮助了贫困村县中5635 户、16906人,建档立卡贫困户736户、1800人。

  通过“4+X”扶贫模式,碧桂园集团积极响应党中央的政策号召,做党和政府扶贫工作的有益补充,已经助力49万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致富。在这条扶贫新道路上,碧桂园集团既是开创者、亦是领军人,扛起特色产业扶贫的大旗,一路高歌猛进。

  

  一家伟大企业的格局

  我们看一家企业伟大与否,不是看它赚了多少钱,而是看它为社会带来多大的社会价值;我们衡量一家企业的影响力,不是看它有多少粉丝,而是看它改变了多少人的命运;我们观察一家企业的格局,不是看它在业务上占有多大市场份额,而是看它是否愿意慷慨地回馈社会,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从教育扶贫到就业扶贫,再到开创“4+X”特色扶贫。碧桂园的扶贫之路,自1997年开始,漫漫二十多载,扭转了无数普通人的命运轨迹。

  

  二十三年来,碧桂园集团为全社会捐款累计超87亿元,并主动参与全国16省57县的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工作,已助力49万人脱贫。结对帮扶9省14县33.7万贫困人口,已助力14个贫困县脱贫摘帽。

  桃李不言而成蹊,这就是一家成功企业的大格局。

  高尔基曾说:“为了使周围的一切都发光,你还应该像蜡烛一样燃烧。”中国需要更多像碧桂园这样的企业,像蜡烛一样燃烧,使周围的一切都发光。

  一起转发出去,让更多人看到。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新冠肺炎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