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之光——江苏女性书画家作品展》 在联合国总部举办

《和平之光——江苏女性书画家作品展》 在联合国总部举办
2019年04月20日 22:08 新浪网 作者 新华日报

  2019年4月20日是第9个联合国中文日。美国时间4月18日,《和平之光——江苏女性书画家作品展》 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拉开帷幕。

  本次展览由联合国主办,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南京紫金草国际和平学校、南京大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平学教席承办。

  4月18日晚,来自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联合国大会和会议管理部、新闻部的工作人员,以及中国艺术家、当地华人华侨、纽约各界友好人士约400人共同出席了开幕式。

  孙晓云作品:和平之光

  《和平之光——江苏女性书画家作品展》 在联合国总部举办

  展览现场

  //直击开幕式:向世界传递中国“以和为贵”的理念//

  联合国全球传播部副秘书长斯梅尔女士,中华人民共和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特命全权大使吴海涛大使,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副秘书长刘振民大使,联合国大会和会议管理部助理秘书长阿别良先生,联合国大会和会议管理部文件司司长爱丽扎尔德女士,联合国大会和会议管理部文件司中文处陈忠良处长等嘉宾出席开幕式。我馆副馆长时鹏程应邀参加活动。

  吴海涛大使说:“我身后的书法作品兼具艺术韵味和结构美感,集中体现了中国人关于‘和’的传统价值观。同时,中文是增进相互交流和相互理解的桥梁,为促进民心相通、深化中国与世界交流合作、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发挥着重要作用。”

  《和平之光——江苏女性书画家作品展》 在联合国总部举办

  吴海涛大使

  联合国一年一度的中文日活动让更多西方人士体验到中国文化的魅力。用艺术这种跨越国界和语言的表达方式,展现了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艺术,也展现了中国秉持的“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理念。

  《和平之光——江苏女性书画家作品展》 在联合国总部举办

  出席活动的嘉宾剪裁

  孙晓云等7位女性书画家共创作了22幅书画作品,内容包括展标“和平之光”,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和平的重要论述,“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平理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法等国际社会对和平的共识,二月兰、黄玫瑰、荷花等寓意和平的植物,魏特琳、辛德贝格等救助难民的国际义士。

  《和平之光——江苏女性书画家作品展》 在联合国总部举办

  方凌波篆刻

  //用艺术表现无私大爱//

  在南京大屠杀期间,众多国际友人冒着生命风险,以各种方式保护南京民众,并记录下日本侵略者的残暴行径。

  有感于他们的人道精神和无畏义举,艺术家姚媛、应晶晶、潘东离分别创作了魏特琳、辛德贝格及“辛德贝格黄玫瑰”绘画作品。

  应晶晶说:“我遵循‘和平之光’的主题进行创作,用抽象绘画风格将代表人道主义精神的黄玫瑰赋予了新的视觉呈现。愿‘永远的南京·辛德贝格’人道主义黄玫瑰在各国之间常开不谢。”

  《和平之光——江苏女性书画家作品展》 在联合国总部举办

  《和平之光——江苏女性书画家作品展》 在联合国总部举办

  《和平之光——江苏女性书画家作品展》 在联合国总部举办

  《和平与黄玫瑰》

  在南京大屠杀期间,魏特琳担任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前身)难民收容所所长,这里曾收容和保护了上万名妇女和儿童。《魏特琳画像》这幅作品诠释了魏特琳张开双臂、挺身保护难民的勇敢与无畏。

  姚媛在南师大美院教书多年。她说:“在创作《魏特琳画像》时我非常有感触。她是一位柔弱的女性,但在危难时刻挺身在前,这太了不起了!”

  《和平之光——江苏女性书画家作品展》 在联合国总部举办

  《魏特琳画像》

  

姚媛还根据“和平之花”紫金草的形象创作了《紫云吟春风》作品。她说:“我本人并不是南京人。但是我在南京生活了二十多年。紫金草这种再普通不过的小花,生命力却非常顽强,在每一个春天点缀南京。”

  《和平之光——江苏女性书画家作品展》 在联合国总部举办

  《紫云吟春风》

  南京大屠杀期间,丹麦人贝辛德贝格庇护了近2万名中国难民。为纪念他在南京的义举,丹麦园艺师精心培育了一种生命力顽强的黄玫瑰,并取名“辛德贝格黄玫瑰”。潘东离被这段故事深深打动,创作了《辛德贝格与黄玫瑰》作品。

  《和平之光——江苏女性书画家作品展》 在联合国总部举办

  《辛德贝格与黄玫瑰》

  本次联合国中文日活动将持续6天,展览结束后,这些作品将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进行展出和留存。

  《和平之光——江苏女性书画家作品展》 在联合国总部举办

  出品

  来源: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编辑:蒋张妍(实习生)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