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情微调研⑬|从“煤城”到“真旺” ——贾汪资源枯竭城市的转型探索

乡情微调研⑬|从“煤城”到“真旺” ——贾汪资源枯竭城市的转型探索
2020年03月28日 10:09 新浪网 作者 新华日报
乡情微调研⑬|从“煤城”到“真旺” ——贾汪资源枯竭城市的转型探索

  郑腾,女,中共党员,1988年2月生,江苏徐州人,南京理工大学产业经济学硕士研究生。现任江苏省发展改革委经济体制改革处二级主任科员,从事省级特色小镇建设工作。

  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十九大后首站视察的地区、全国资源枯竭城市可持续发展转型升级示范区,贾汪区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正如习近平总书记的评价“贾汪现在是‘真旺’了”。笔者通过和生活在贾汪的堂姐交流,从她的生活轨迹变动上,看到贾汪一步步转型的轨迹。

  “一城煤灰半城土”的过去

  小人物:堂姐2006年中专毕业后分配到夹河煤矿工作,从事电焊工作,月收入1000多元,在车间认识了姐夫,组成家庭并安家在矿区的宿舍。2015年底,因为夹河煤矿的关停,堂姐两口子同时失业了,一时失去了家庭经济来源。迫于生活的压力,尝试过开店卖服装等小生意,但是缺乏经验、收入不稳,生活陷入窘境。

  大背景:贾汪区距离徐州主城区30公里左右,是历史上有名的煤城。因煤而兴、因矿设区、也因煤而困。印象中贾汪人除了从事农业,其余均从事与煤矿相关的行业。贾汪自1882年掘井建矿,累计出产原煤3.6亿吨,为江苏省乃至全国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长年的煤炭开采给贾汪留下了13.23万亩的采煤沉陷区,占徐州市沉陷区面积的1/3;产业结构“重化工”特征明显,结构单一且一煤独大;生态环境恶化,天灰地陷房裂水黑,老百姓怨声载道。

  2001年“7·22”矿难事故使贾汪的产业被迫从“地下”转到“地上”,但是受传统惯性思维的影响,仍然没有摆脱依赖煤炭资源发展的传统路径,上了一批冶金、钢铁、煤焦化项目,产业转型没有逃脱“归零”的厄运。贾汪有大小山头283座,岩石裸露率曾高达50%,生态环境脏乱差是贾汪发展的主要矛盾和突出短板。随着矿竭城衰和财力锐减,历史欠账较多,人员严重外流,发展动力缺失,干部群众信心不足。

乡情微调研⑬|从“煤城”到“真旺” ——贾汪资源枯竭城市的转型探索

  践行新发展理念,

  全力推进生态、产业、城市转型

  小人物:2017年10月,堂姐夫妻俩进入了位于贾汪白集的徐州工业园区内一家生产新能源电动车电机的企业,人均月收入3200元。收入稳定后,堂姐夫妻在贾汪城区购置了一套商品房,孩子也在家附近的贾汪实验小学就读,生活幸福感明显增加。

  大背景:党的十八大后,贾汪区认真学习领会新发展理念,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确立了“生态立区”的发展战略,开始进入转型发展的新阶段。贾汪区紧紧抓住被列为国家第三批资源枯竭城市重大机遇,以创建全国资源枯竭城市可持续发展示范区为目标,千方百计做好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大文章。

01

  下大力气实施生态修复再造,

  实现灰色印象到绿色主题的生态转型

  贾汪区把生态修复再造摆到压倒性位置,着力解决制约贾汪发展的最大瓶颈,实现了从“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的华丽转身。加大投入治理地球伤疤,先后实施潘安湖、小南湖、商湖、月亮湖等塌陷地治理工程82个、治理面积6.92万亩。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总书记视察的潘安湖,整治前这里是徐州集中连片、面积最大的采煤塌陷地,通过基本农田整理、采煤塌陷地复垦、生态环境修复、湿地景观开发“四位一体”模式进行综合整治,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国家湿地公园、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成为全国采煤塌陷地治理的典范和标杆。2011年以来贾汪区持续“向荒山进军”,先后绿化荒山3万亩,全区森林覆盖率从15.4%提高到32.3%、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5%。坚决淘汰落后产能,转移关停4家焦化、5家钢铁铸造、3家煤电企业,共消减焦炭产能490万吨、煤炭消耗700万吨,退出炼铁产能400万吨、炼钢产能335万吨,关闭19家砖瓦厂、24家粉磨企业。提高环保门槛,坚决不要黑色的GDP,近5年否决了亿元以上不符合环保的项目20余个。

02

  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实现“一煤独大”到绿色多元的产业转型

  彻底摒弃跟随发展理念,坚持走“生态+”的路子,三次产业比达到7.6:50.3:42.1,基本摆脱了资源依赖型传统发展路径,可持续发展的路子越走越宽。坚持生态+工业,突出发展以先进制造业为重点的实体经济,高起点规划建设徐贾新型工业化走廊,抓好徐州工业园区扩容提质,筑巢引凤招大引强,新能源乘用车产业从无到有,装备制造业由小到大,装配式住宅结构产业爆发式成长,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7.76%,贾汪成为徐州先进制造业基地和新兴产业的高地。坚持生态+农业,依托京杭大运河沿线规划建设农谷大道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全面发展都市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民增收的渠道更加宽广。2017年底全区设施农业面积12.5万亩,休闲观光农业园区、农家乐115个。坚持生态+旅游业,推动旅游产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五年来成功创建潘安湖、大洞山、督公湖、凤鸣海4个4A级景区和卧龙泉1个3A级景区,4A级景区数量在江苏省各县市区位居首位, 2017年来贾旅游人数突破900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27亿元,被誉为“挖煤贾汪,旅游真旺”。

03

  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完善城镇功能,

  实现陈旧矿区到现代新城的城市转型

  面对以矿为城、区为城郊、城乡分割的尴尬局面,贾汪区冲破体制藩篱,实行自主式开发突破,实施融入徐州主城区战略,确立了建设“山水生态城、休闲度假区、徐州后花园、城市副中心”的目标定位。以人居环境改善为切入点改造老城区,抢抓中央政策机遇,扎实推进棚户区改造,累计完成棚户区改造380万平方米,确保到今年底全面消灭棚户区。同步推进人民公园敞园改造、凤凰泉湿地公园整治、五号井矿工广场等生态工程,彻底改变了老城脏乱差面貌,百年矿区旧貌换新颜。以强化城镇功能为抓手建设新城区,实施城市东进战略,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城区景区一体化发展,建成山水大道、转型大道等“五纵五横”的路网体系,主城区面积由2008年的18.26平方公里扩大到29.46平方公里。以融入徐州中心城市为主攻点打造都市功能拓展区,启动建设潘安湖科教创新区,全面建成双楼保税物流园区,加快提升大洞山休闲度假区,贾汪正成为淮海经济区科教中心、物流中心、康养中心。

乡情微调研⑬|从“煤城”到“真旺” ——贾汪资源枯竭城市的转型探索

  贾汪资源枯竭转型之路再出发

  小人物:堂姐夫妻虽然在工业园区的新能源车厂找到了工作,但由于专业技能不突出、职业培训不到位,只能从事收入较低的岗位。我三叔家位于贾汪城区旁的村庄,这里和我儿时的记忆一模一样,家里的厕所依然是露天旱厕。

  大背景:贾汪的资源枯竭转型之路做好了生态、产业和城市转型文章,在基础较差、条件艰苦的情况下,走出了一条生态良好、生产发展、城市优美的文明发展道路,但依然存在转型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教育问题

  一方面贾汪的基础教育质量有待提升,有条件的家庭都是把孩子送到徐州市区就读,一些父母每天辛苦地两地往返,还有一些父母干脆把工作调动到市区,造成贾汪城区人口、尤其是高端人才的流失。另一方面是失业矿工的技能教育问题,煤矿关停后产生大量的失业工人,对于大部分年级较大且没什么技能的工人来说,只能做点小买卖,或者从事搬运、保洁等辛苦且收入低的工作,就业安置任务十分艰巨。建议进一步重视教育问题,强化区级政府统筹发展基础教育的职责,加大财政投入和宣传力度,优化教育投入结构,切实加强失业矿工技能培训,提供有效就业服务等民生保障。

  城乡融合发展问题

  目前贾汪城市改造开发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城区景区一体化发展,但是城区周边乡村建设较为缓慢,甚至近二十年没有大的变化,村庄里污水、垃圾遍布,水泥道路也没有全覆盖,乡村在居住条件和水平上远落后于城市。建议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加快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推动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健全农村基础设施投入长效机制,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加强经济薄弱村的社会事业发展,推动城镇公共服务优先覆盖经济薄弱村。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贾汪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