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准下一步经济工作“大坐标”?新华日报重磅聚焦“双循环”

如何把准下一步经济工作“大坐标”?新华日报重磅聚焦“双循环”
2020年08月13日 12:22 新浪网 作者 新华日报

  在国内外环境发生显著变化的大背景下,构建基于“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推动我国开放型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江苏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提出,要把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作为谋划下一步经济工作的大坐标,以省内循环为牵引,支撑国内循环、推动东亚循环、促进国际循环。

  促进“双循环”,经济大省江苏担当怎样的责任,又该如何破题?“北京西路瞭望“(微信号:xhrbbjxllw)今天带您来看新华日报推出的重点报道。

  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也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关键。

  从培育“链主企业”到试水“链长制”,全省各地一系列“链上攻坚”动作背后,凝聚着危中寻机的发展新共识:牢牢抓住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调整的战略机遇,系统谋划、两手发力,夯实制造强省的根基和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底盘,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安全性和竞争力

  夯实根基底盘,瞄准产业链拉长”补“短”

  “苏州作为制造业大市和受中美经贸摩擦影响最直接的城市,产业链建设刻不容缓。产业链越强大,产业循环才能越安全、越稳定。”8月12日,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蓝绍敏主持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产业链工作,并喊出发展目标:苏州将实施产业链培优做强、要素保障、替代攻坚、柔性拓展等行动,到2022年全市形成一大批千亿级产业链。

  近一段时间,我省各地纷纷围绕产业链出台大动作、设立新目标。

  夯实根基和底盘,首先要拉长长板、增强话语权。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提出,“要培育一批‘链主企业’和‘隐形冠军’,形成更多比较优势,增强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把控力。”

  上个月,邳州市公布首批32家“链主”培育企业名单,并制定一系列资金、人才、服务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我们将以再生铅为主业,积极拓展上下游,全产业链一体化项目建设,形成产业链闭路循环发展。”作为徐州节能环保产业链“链主企业”之一,“新春兴”董事长杨春明说,所谓“链主”是具有核心竞争优势、产业链带动作用明显的企业,不断强化“链主”型企业引领力,可以推动区域枢纽型产业能级提升。

  “保障关键环节的有效供给,是形成国内经济循环的关键条件。”省社科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吕永刚认为,江苏经济开放度高,保障产业供应链安全的压力大,关键是瞄准优势产业集群需要,有的放矢强化重点产业的供应链完整性。

  记者从省工信厅获悉,3年内我省将有1000家中小企业跻身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行列,100家跻身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这些企业将成为江苏一条条产业链上的“节点集团军”、畅通省内循环的主要力量。

  锻长板,更要补短板,提升产业链的自主可控、安全可靠水平

  不久前,南京公布推进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相关方案,拟建立“一条产业链,一位市领导,一个工作专班,一位专班负责人”推进机制,为八大重点产业配齐“链长”,力争到2025年,全面建成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产业链安全高效、产业生态循环畅通的先进制造业体系。

  “响应‘内循环’的结构变化、促产业链全面提升,还应对标世界先进水平,从构建完整产业链角度着手,梳理筛选产业‘卡脖子’环节,强化关键共性技术供给、自主可控装备研发,促进创新链与生产链互相嵌套。”在南京财经大学江苏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宣烨看来,眼下,我省重点围绕80个关键技术项目和1000余个基础研究项目组织攻关,正是逐步构建以关键技术关键环节为支撑、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格局的有效破题。

  龙头牵引全链优化,提升产业垂直整合度

  高达三层楼,一铲斗能挖50余吨煤炭——徐工集团的700吨液压挖掘机享有“神州第一挖”美誉。这样的“大国重器”,凝结了整条挖掘机产业链的智慧。

  “徐工的很多车型选材特殊,需用到高强钢、耐磨钢,这些材料很多在加工过程中需特殊工艺,徐工如果完全靠自己,经常会遇到材料无法保障、工艺标准不统一的情况。”大明国际市场开发部部长晏恩俊表示,大明集团在材料供给上为徐工解燃眉之急,还为徐工进行产品制造的配套服务。

  “徐工与大明的合作,从先前购买材料的合作模式转变为直接发图纸、收零部件回去组装的模式,为徐工节省大量时间成本,还解决了产能瓶颈问题。”晏恩俊说,为帮更多客户减小产业链波动影响,大明在无锡、武汉、杭州等地设立10个加工中心,为产业链龙头企业提供深层次配套服务。

  提升产业链的关键龙头企业,大明的实践再次证明:通过优化产业配套半径,建立龙头企业配套备选清单,可以在极端情况下确保产业自我循环

  得益于产业链企业的助力,我省龙头企业开启新一轮发展探索,通过建立产业链专项基金,不少优势企业通过并购、引进、参股等方式补链强链扩链,提高产业垂直整合度。

  4月,“独角兽”苏州思必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获得E轮4.1亿元融资。公司董事长高始兴表示,将进一步加大对基础技术创新与核心产品能力升级的研发投入。作为国内语音AI新生代领军公司,“思必驰”还与元禾母基金联合发起驰星创投,专注投资人工智能行业早期项目。“专业技术支持、培训孵化服务、产业资源加速,这是我们投后服务的支撑三要素。”驰星创投负责人介绍,驰星已投资27个早期项目,并创建智能空间实验室、AI金融实验室等,为企业技术及产品打造落地应用场景,力争全行业“垂直覆盖”。

  “无论是横向延伸,还是纵向深耕,从根本上,稳定和提升产业链、加速全链优化的关键仍是科技创新。”吕永刚举例说,为深化技术要素市场化改革,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应该发挥牵引作用,探索“专利拍卖”等创新模式,促进科技创新成果和新技术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此外,龙头企业还要抓住宝贵时间窗口,争取在“国字号”平台上迅速“卡位”、占得先机,从而“雁领”全链提升。

  撬动外资外贸,形成更具黏性产业生态圈

  近日,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的“赛腾医疗”自主研发的首个国产便携式ECMO系统进入注册流程。“这个系统能落地,园区其他医药企业给了我们最大的帮助。”公司董事长王维宁感慨,ECMO研发涉及学科众多、技术复杂,必须依赖多行业专家团队协作,才能实现跨学科系统性技术突破。

  作为开放型经济高地,苏州工业园区吸引了罗氏诊断、丹纳赫、强生医疗等跨国药企持续“加码”,产业链愈发完善,生物医药版图越做越大,目前区内生物医药企业超1400家,其中自主品牌企业近1200家。

  图为淮安新港。王昊 王琪/摄 视觉江苏网供图

  外资外贸,是两大循环的桥梁,也是产业链拉长补短的关键。各地必须联动考虑外资外贸,同步布局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以外促内”,尽可能在省内形成更具黏性和吸引力的产业生态圈。

  “构建双循环,打造高质量现代产业体系,应该欢迎外资的广泛参与,从而不断提升自己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提升国际竞争力。”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韩剑提醒,以“国内大循环为主”绝不是“产业内卷”,更需要高质量的外资外贸推动。江苏作为制造业大省,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滞后于制造业发展,因此利用外资强链、补链、延链,找准打造全产业链的薄弱环节,着力引进一批配套项目,正是补齐江苏生产性服务业短板,构筑服务贸易出口新优势的有效途径。

  “服务业的发展可以提高制造业附加值,让企业从生产链的某个环节扩展到全产业链,出口的产品附加值更高。”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副院长杨继军同样认为,扩大进口对国内大循环的经济结构可起到优化作用。比如,进口精密仪器的零部件,有助于提高国内产品的复杂度和技术含量;高端中间品的进口可起到示范、竞争作用,间接提升国内相近中间品生产水平。

  8月4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措施明确提出,引导外贸企业对接工信部“产业链供需信息对接平台”,做好产需精准有效对接;抓住我国部分重点产品进口替代的机遇,利用长三角地区产业链供应链替代应急响应机制,支持中间产品、原材料等出口企业融入国内产业链供应链,增强配套服务能力。

  “出口转内销后,外贸企业需要弥补短板是向价值链两端升级,包括品牌建立、研发创新、产品设计等,这将促进我省产业向高端价值链不断攀升。”韩剑说。

  评论

  把准下一步经济工作“大坐标”

  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中央基于国内发展形势、把握国际发展大势作出的重大科学判断和重要战略选择。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强调,要把新发展格局作为谋划下一步经济工作的大坐标,以省内循环为牵引,支撑国内循环、推动东亚循环、促进国际循环。

  这为我们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锚定新航向、找准新动力,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重要指引。

  应对疫情影响叠加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的新变化新趋势,我们必须在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谋求发展。江苏有着近10万亿元的经济体量、全国最大规模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本身就是抵御风浪的压舱石。这里开放程度高、产业体系完善、消费能力较强,是国内很多产业循环的发起点和联结点,也是融入国际循环的重要通道。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把准下一步经济工作“大坐标”,涉及国内也涉及国际,包括供给侧也包括需求侧,需要我们进一步增强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和系统思维,做好整体谋划和统筹安排。

  一方面,良好的国内循环是参与国际循环的基础。加强国内经济大循环,才能让资本、人才、信息等各种要素更加自由地流动,进而形成更多新的区域增长极。

  事实上,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就是要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特别是要降低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的交易成本,加强城乡之间、城市之间、区域之间的合作与对内开放,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

  对江苏来说,“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机遇的叠加,为我们带来历史发展空间;结构调整和科技创新的倒逼机制,为江苏制造在“高原”上形成“高峰”提供持续动力;推动绿色协调发展,“砸笼换绿”“腾笼换鸟”“开笼引凤”的背后,蕴含着巨大的投资需求;从出口导向转向内需驱动,不断释放出新的消费潜力。

  以省内循环为牵引,有效支撑国内循环,就可以创造一个相对稳定、安全可控的发展环境,稳住产业链、供应链和经济运行,以有效对冲各类国际风险。

  另一方面,积极参与国际循环会带动和优化国内循环。中国是全球产业链不可或缺的重要一极,主动参与国际经济循环,才能在扩大开放中获得更有力的资源、技术、人才、资金支撑。

  江苏开放型经济长期领先全国,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开放方式,提升重大平台的开放能级,加快自贸试验区、通州湾新出海口、徐州国际陆港、连云港海港、淮安空港等建设,更好发挥“一带一路”交汇点双向通道作用,积极主动地促进东亚“小循环”、融入国际“大循环”,就能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竞争力,促进产业链和价值链在国际经济体系中不断攀升。

  “纷繁世事多元应,击鼓催征稳驭舟”。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辩证统一,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不断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积极扩大内需、稳定外需,打通堵点、连接断点,以更高效的资源流动和要素配置打通国内国际双循环“血脉”,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实现更大作为。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