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如何沉着冷静答好“特殊考题”?来看新华日报今天评论

如何沉着冷静答好“特殊考题”?来看新华日报今天评论
2021年07月24日 21:30 新浪网 作者 新华日报

  依靠群众是战胜疫情的底气所在

  袁媛

  选派心理医生轮流坐班,为封控区群众提供个性化需求,抽调医务人员进入小区提供居家就医服务……南京市疫情防控中一系列方便居民的举措,体现了“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的深厚情怀。打好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我们必须充分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充分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发挥好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将群众的支持转化为提升抗疫效能的巨大动力。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在民意中寻找答案不仅是党员干部重要的工作方法,也应成为惯常的思维方式。“不镜于水而镜于人”,群众的意见是面镜子,照出了加强作风建设、改进工作的方向路径。当前,尽快阻断病毒传播,推动疫情防控工作全面严起来、紧起来、实起来,才能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只有善于在群众的意见与建议中找目标、找智慧、找方法、找思路,不断改善细节、提高效能,才能把自己的“辛苦指数”变为疫情防控的“安全系数”,变为群众的“幸福基数”。

  人民群众是疫情防控的“共同体”。当前,江宁区禄口街道全面启动第二轮核酸检测,禄口街道围合区域调整为高风险地区,一系列新情况对疫情防控提出了新要求。在顺应民意上,不能满足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更不能被动地等待问题发生后再解决、改进,一定要深想一层、先做一步,将可能出现的问题消解于未然。特别是针对出现的防控隐患,要深刻反思、严肃整改、举一反三、统筹应对,防止一边在防控、一边还有其他风险隐患带来新的问题。各级党员干部要带着感情服务群众,善于倾听群众意见,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发挥好“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的机制优势,坚决防止疫情扩散蔓延。

  “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应对错综复杂的风险挑战,我们更需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群众的每一句批评都化作改进工作的务实之举,化作我们战胜疫情、应对挑战的最大底气,形成政府竭尽所能、群众理解支持、上下同心战疫的良性互动。

  沉着冷静答好“特殊考题”

  陈立民

  截至7月22日12时,南京市已完成核酸检测采样500多万份。500万,是担当,是实干,更是一份沉甸甸的答卷。

  面对此次疫情,南京和全省人民团结一心携手作答。省委、省政府连夜部署、迅速行动,以最严密措施确保疫情可知可控,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各设区市迅速集结精兵强将,第一时间赶赴南京支援;共产党员冲锋在前,医务人员连续作战,志愿者无私奉献,广大市民积极配合,各项工作均在有力有序推进。

  大战即大考。当前,确诊病例仍在增加,疫情防控到了关键时刻,台风“烟花”又将登陆,要打赢防疫、抗台两场硬仗,从容应对各种复杂局面和风险挑战,是一道“特殊考题”,极大地考验我们的治理能力和责任担当,必须沉着冷静,保持定力、提升能力,以昂扬姿态,屏气凝神,扎实做好各项工作。

  必须深化认识。前行路上,有无边美景也有荆棘丛生,有风和日丽也有暴风骤雨。越是面临压力和阻力,越要保持安不忘危、治不忘乱的高度政治警觉,提高见微知著、防患未然的风险处置能力;越是形势复杂,越要把握疫情发展的客观规律,沉着冷静地研判和应对;越是关键时刻,越要树牢底线思维、增强责任意识,以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想得更深更细,抓得更严更实。我们必须保持足够的清醒和重视,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切切实实“醒起来、动起来、严起来”,尽最大努力在最短时间控制住疫情。

  必须优化能力。时代的发展、形势的变化会不断孕育出新的考题,而每一道考题都是一种磨砺、一种淬炼,答好考题就是一种成长。在突发疫情的重大考验面前,能不能“拿得出”“顶得上”,能不能打快仗、打胜仗,考验一个干部能力水平的高低,考验一个地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要加强统筹调度,进一步健全省市协同、高效运转、一抓到底的应急指挥体系;争分夺秒、集中力量、科学组织,把防控网织密织牢;以最坚决、最果断、最严格、最有力举措尽快切断传播链,坚决遏制疫情扩散蔓延。面对防疫和抗台两大考题,既要打好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更要打好防范风险的有准备之战,努力将各种险情消除在萌芽状态,切实保障群众生产生活。

  必须强化作风。急难险重见担当,关键时刻看作风。干部作风是不是扎实、过硬,决定着防疫工作的实际成效。对广大党员干部而言,答好“特殊考题”,就要敢啃“硬骨头”,困难面前不低头、挑战面前不退缩、风口浪尖勇向前;就要以力挽狂澜的决心、一往无前的奋进、同舟共济的担当,诠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深刻内涵;就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切实担负起“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交出一份让党和人民满意、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优异答卷。

  以科学理性筑牢每道防线

  颜云霞

  这几天,南京疫情防控牵动人心。过去一年多来的抗疫经历证明,科学有序、冷静理性是战胜疫情的不二法宝。目前,南京各项防控措施正在紧锣密鼓、有力有序地推进,但也出现了少数非理性的杂音。有的对防疫政策产生曲解,把“非必要不离宁”“S1号线停运”“出城须携带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等举措错误地解读为“封城”;有的在制造、传播不实疫情信息……这些杂音,扰乱了防疫工作。

  事实胜于雄辩。信息及时公开,是引导社会理性的关键所在。快速反应、高效检测,是对质疑的最好回应,更是安定人心的最实举措。也要看到,“杂音”中不失表达关切、反映诉求的一面。因工作人员少、市民配合热情高,有些检测点的确存在等待时间长的情况。在第二场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南京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对此公开表示歉意,并明确将采取设置“老人儿童采样通道”等措施。对于防疫中出现的问题,政府部门不回避、不遮掩,细致回应、积极改善,同样体现科学理性的态度。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的背景下,出现疫情,只要科学应对,发现一起妥善处理一起,就不会影响大局。对普通群众而言,继续保持良好卫生习惯、社交习惯,依旧可以从容生活、有序生产。南京市开展全员核酸检测消息甫出,市民积极响应号召,主动有序进行核酸检测取样,给疫情防控带来强劲支持与坚定信心。这充分说明,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只要人人自觉主动配合防疫工作、遵守防疫要求,以实际行动守好自己的防线,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就一定能守护好大家的共同安全。

  连日来,有这样一些照片刷屏网络:医护人员一双双被汗水泡皱的手,各核酸检测点市民排着长队而秩序井然……面对疫情,没有人是旁观者,每个人都是发光体。各职能岗位人员责任在肩、恪尽职守,居民群众科学认识、积极配合,以严肃的态度、科学的方法、精细的举措来应对疫情,守好每一道防线,就一定能取得疫情防控的胜利。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图片新闻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