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周恺宁:构设传递温度的身边风景

周恺宁:构设传递温度的身边风景
2019年12月13日 05:50 新浪网 作者 新华日报

  周恺宁:构设传递温度的身边风景周恺宁:构设传递温度的身边风景

   午后的风

  周恺宁:构设传递温度的身边风景

   流年

  周恺宁:构设传递温度的身边风景

   小菜园

  周恺宁:构设传递温度的身边风景

   细雨霏霏

  周恺宁:构设传递温度的身边风景

   查济写生

   有一句耳熟能详的话,说文艺作品中“爱情是永恒的主题”;此话拿来衍生至视觉艺术的绘画创作中,可以说“风景是永恒的主题”;都已经是千百年来经过实践检验颠簸不破的真理了,古今皆然如此,中外概莫能外。

   如果一定要给周恺宁的油画有一个明确的定义的话,不妨可以写生主义的风景画名之。原则上风景画就是西画的概念,基本上对应中国画的山水,虽然不是十分准确,但也七七八八大概齐了。写生可以说不仅是风景油画创作的一个最主要的前提,也是收集大量素材的主要途径,让画家得以充分感受自然、体验生活,从而提高观察能力和自身素养。因为写生,因时因地的集合画家情感合拍,因地制宜的“删繁就简”“查漏补缺”使画面的构成和谐而更具美感,在色彩搭配上也更方便对比协调、情境合理。“师法自然”从来也是培养良好的视觉阅历和高雅的审美能力的不二法门,同时锻炼每一个艺术家体会自然、观察自然、归纳自然和表现自然的能力,其意义非比寻常。

   风景油画写生与创作结合以提高画面的艺术感染力这一点毋庸置疑:无论如何,风景油画写生都是属于一种过程性的创作,需要将写生与创作结合起来,既要掌握创作技术的基础性内容又要融入创作思想,相辅相成,思想依靠绘画的技巧表达,技巧不断地完善思想。而通常我们对绘画的鉴赏,也是如此,如果说内涵是作品的灵魂所在,那么技艺就是作品的骨骼和肉体,画家一笔一画将其所思所想描绘在画布上,是一个抽象概念变实际景象的过程,而我们从画中洞察体验欣赏“美”的诞生。

   周恺宁的油画无疑给了我们这样的一种审美愉悦。

   周恺宁好像是一个容易被身边风景触动的人,常常会让自己的心绪不由自主地深陷其中,陶醉、沉浸,无法自拔地开始创作。日本有个叫川濑敏郎的花道大师,经过长期的岁月磨砺,足迹遍布山野,在寻寻觅觅中,发现那些被鸟啄虫蛀、风雨侵蚀、濒临枯萎等生死随缘的普普通通的花草,比美丽绽放的花朵更加引人入胜;以及那些作为花器的普普通通的瓶瓶罐罐,残瓦断木,不需要精雕细琢的人为装饰,更显其内涵的神韵,有一种心灵之窗被开启的感觉。于是从年轻时代华丽的形式美精炼到后期侘寂美学的质朴,在作品中强调了一种不依托于外在的缺、拙、涩之意境,呈现完整的生命和完整的自然之美,带给我们更多的是视觉上的审美享受。

   用一句通俗的白话可以解释为:生活中从来不缺少美,只是我们缺少了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毫无疑问,异曲同工,周恺宁也有这双同样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而且直至我们的软肋。他像一个敏锐的猎人,只用鼻子捕捉草木花香,单凭耳朵分辨风声鹤鸣,发现这种常人的忽视,又返回来馈赠给了我们。从他大量的风景画中可以看出,他的足迹边界不仅在家园的就近周边,而且远涉他乡的东南西北,恐怕尤其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周恺宁的风景画始终坚持人类绘画最伟大的传统——写生,他的大部分风景画作品看得出就是面对江南、浙北、皖南等大自然直接写生并当场完成的。所以他的风景油画常常让人有身临其境设身处地之感,就是现实层面的最为寻常可见的,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场景:温暖低矮的房屋,门前蜿蜒的小河,屋后松软的草垛,阳光下开阔的田野,随风摇曳的芦苇……这些铭刻我们记忆深处的感情符号,已然就像是一生挥之不尽、魂牵梦萦的人文图腾。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我们能够一眼记忆想起的熟悉的某个山村、田野的场景,常常恍惚如昨日再现仿佛刚去才回,还因为这种场景给与我们过往的曾经走过路过的美好回忆。

   就像很多艺术一样,周恺宁的油画不是高头讲章的头头是道,不是鸿篇巨制的主题叙事,他是点点滴滴,涓涓细流,他是随便走走,是所见所闻,他是闲情逸致,是自言自语,就像山野里的小花,没有神圣使命。

   甚至不妨把周恺宁的绘画看作是野生放送,或者称之为个人癖好的私货专栏,专门展现画家独具慧眼收集的地域有趣边角料,让人会心一笑的了解画家情有独钟的不一样风景,自然而然,没有矫揉造作,没有故弄玄虚,没有故作呻吟,没有强赋愁词。而是邻家小妹隔壁弟兄,可以随随便便亲近的清风明月诗词歌赋,而不用装模作样高冷的正襟危坐谈经论道。

   从我个人的趣味来说,我是偏爱他这路从从容容不急不躁闲情逸致不温不火的风景油画的,似乎有一种温暖的宁静,围进了你的内心,可以隐隐感觉得到那双攫住了你几丝几分情感的温暖的手,带着你缓缓步入,很是轻柔,且柔中带刚,也很温和,却不失肃然,既是熟悉的常见,且不流于庸常,生活着又超脱着,冷静着又热烈着,细小着又辽远着。

   打个可能不太恰当的比方:就像夫妻两口子过日子,最难的其实不在于忠诚不忠诚的专一,而是日常实际“老夫老妻”天长日久的维持;生活不止有诗和远方的憧憬,更有波澜不惊稀疏平淡的柴米油盐酱醋茶。

   《旧约·传道书》上说:“一代过去,一代又来。地却永远长存。日头出来,日头落下,急归所出之地。风往南吹,又向北转,不住地旋转,而且返回转行原道。江河都往海里流,海却不满。江河从何处流,仍归何处。”这是说“代”的环园。而其实自然更替,社会翻覆,固有的价值观念总是不断受到冲击,变,抑或不变,就成为了一种书写、绘画的核心思考,艺术家的变现当然就是他的创作,也是他的思考。

   周恺宁的油画你甚至可以用默默无闻、非常低调来看待,他没有名山大川,不是名胜古迹,他画中的温度和暖意,来自于对自然的热爱,对大地的热爱,对绘画的热爱,对社会、生命、自然的深刻的人文关怀。他的“情调”更多的可以理解为朴素的“情怀”。究其本质,还是以其更注重绘画语言表述现实的表现手法,充分运用油画艺术载体质朴、凝重的笔触,来表现了作者脚踏大地行走四方的自然景观,以充满诗意原汁原味的原生态宁静画面呈现我们目前的生存状况、情感状态与精神风貌、地域特征,传达了他不仅对故土家园的由衷热爱,对田野大地的质朴眷恋,而更有在自然、生命、精神等方面关爱人生、关注人与社会的关系的内在张扬,同时也强调了自我面貌的凸现,这是一种不加修饰的真情流露,而这种真情即是打动人心的艺术情怀。这就不知不觉赋予了他的画作以深厚绵长的感染力,给人清新、恬静的精神享受。他不是茫茫人海中一言以蔽之的醒目扎眼,而是欢宴的热闹散尽之后的意犹未尽回味再三。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所以,话又说回来,周恺宁的油画也并非仅如我前面所说小众狭隘的个人偏好,他的默默耕耘也撷取了诸如入选参展连续多届的江苏省油画展、粉画展,包括像2005年第五届江苏油画展获优秀奖、2013年挖掘·发现——第三届中国油画新人展获优秀奖等一系列令人可喜可贺的丰硕成果。

   艺术简历

   周恺宁

   1970年生于南京,1997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油画专业,现任教于苏州科技大学艺术学院。江苏省美协会员。

   作品参展情况:

   2001年江苏省油画展

   2005年第五届江苏油画展(获优秀奖)

   2007年第七届国际水彩画交流展

   2010年第七届江苏省油画展

   2011年首届江苏省粉画作品展

   2013年首届江苏省水粉画展

   2013年挖掘·发现——第三届中国油画新人展(获优秀奖)

   2014年第四届江南如画江苏省油画展

   本栏目由苏州科技大学艺术学院协办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油画展绘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