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红花老园丁,接力二十年“辅导站”

红花老园丁,接力二十年“辅导站”
2020年08月10日 05:21 新浪网 作者 新华日报

  社区筑园织篱,呵护“流动的花朵”

   7月28日,秦淮实验小学礼堂,一群孩子戴着假发、贴上胡子,努力扮起大人模样,情景再现了20年前红花街道九龙新寓“老园丁”促进站缘起的故事:一对退休老教师在家为留守儿童办起义务辅导班,街道倾情相助,社区腾出办公场所,一所“四点半学校”开张了……

   台下的范彭年、刘儒珍看得笑中带泪。“今天还是我的生日,看到辅导班孩子们犹如花蕾一朵朵开放,这是一份最好的生日礼物。”82岁的刘儒珍说,当年只是想发挥余热,为社区无人看管孩子们做点事,一晃就是近20年时光。“时间越长,越是跟孩子分不开啊!”。

   九龙新寓社区居民稠密,户籍人口7000多人,青少年占比近10%。九龙新寓社区党委书记常伟介绍,社区校外辅导站最初的想法,只是依托老教师多的特点,建立“四点半学校”,帮助社区里小学生辅导家庭作业。一来解决父母的担忧,二来让孩子们在学习上有所进步。

   “当了一辈子园丁,退休后还当园丁。望着孩子们进步,心里总是暖洋洋。范老师、刘老师身体不太好,为了让这份爱心不中断,我接过了接力棒。”2011年,张迺中刚从马道街小学校长任上退休不久,是多家培训机构高薪争抢的“香饽饽”,还有人托情请她去给孩子做有偿辅导,儿子让她安心在家享清福,但她始终放不下辅导班的“花朵”。

   红花街道地处城乡接合部,聚集着许多流动人口,他们的子女被老园丁们称为“流动的花朵”。他们成了社区课堂里的重要“生源”。孩子越来越多,需要动员老教师参加我们志愿者的队伍。张迺中把平时晨练、空闲串门时光都用来给“辅导班”打广告,更多的老园丁一拍即合、欣然加入,目前,这一社区课堂里老教师有10多人,志愿者队伍发展到30余名。

   “我们搞的都是素质教育,寓教于乐。让孩子们在玩中学,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张迺中说,她也进行了一次“教改”,“校外辅导站不能重复和代替学校的工作,只能是学校工作的延续和补充。社区学堂从一开始的辅导家庭作业,拓展为适应孩子们的兴趣活动:美术、丝网花、航模、硬笔书法、编织串珠、吹口风琴……”课程多了,“师资”有了缺口,老园丁们就在老年大学里充电学习、边学边教,“教学相长”。一到节假日,社区里一群孩子围绕老园丁忙得不亦乐乎,包饺子、卷寿司、搓元宵,送给社区困难老人……

   “我现在正在张罗孩子夏令营的活动安排,疫情防控,不能在室内,我们就组织室外参观。”张廼中今年已经75岁,精神矍铄走路带风,“我们准备带孩子们去参观老门东,志愿者一人看一个娃确保安全,每人一碗糖藕粥,让大家了解历史文化和传统美食……”

   这个辅导站成了老园丁们“第二事业”。在活动现场,记者遇到了刚动完手术的柯老师。“原来我是教孩子口风琴的,生病了不能上课了,但是心里还是挂念着孩子们。一定要来看看。”6年前,张廼中右髋关节股骨头坏死做了关节置换手术,术后一个月她重返社区,忙碌起了“冬令营”。“我离不开孩子们,孩子们也离不开我。”

   老园丁们偶尔也有委屈的时候。“有的孩子在夏令营活动中不能履行请假手续,有的家长也认为不需要太严格管理,他们不理解,我们也感到很委屈。”张廼中说,大家尽心为孩子们服务,家长们逐渐感受到大家的真心实意。“每当我看到孩子们的笑脸,听到孩子们欢乐的歌声时,所有的委屈和不快顿时烟消云散。”

   20年间寒来暑往,老园丁们从两鬓微白到满头银丝,参加活动的学生累计有1.6万多人次。许多当年的孩童长大成人,回到这个大家庭当起了志愿者。“老园丁”少儿健康成长促进站成为秦淮区校外辅导站一大特色品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被省关工委授予“优秀辅导站”荣誉称号。

   本报记者 仇惠栋 本报通讯员 孙 乐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