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胡鑫宇系自缢死亡,录音笔内容公布!果然,真相出乎所有人意料…

胡鑫宇系自缢死亡,录音笔内容公布!果然,真相出乎所有人意料…
2023年02月02日 21:20 新浪网 作者 不二大叔说

  作者 | 蒋叔 

  上午,“胡鑫宇事件”调查情况出来了——

  胡鑫宇系自缢死亡,尸体发现地系原始第一现场。

  尸检情况显示:

  胃内空虚,推断死亡时间距末次餐后4小时以上。

  尸体符合长期暴露在室外空间的各种特征。

  官方也对录音笔中的内容进行了说明:

  通过对录音笔中的音频文件进行综合分析,录音内容不存在人为合成、篡改情况。

  2022年10月14日17时40分、23时08分胡鑫宇录制的两段音频清晰表达了自杀意愿。

  10月14号17时40分,胡鑫宇站在宿舍5楼阳台上试图跳楼犹豫未决,录音显示:

  “真站到这里反倒是有点紧张了,心脏在狂跳,说实话没有理由,只是觉得没意义,如果真跳下去了会怎样?

  不确定。

  跳下去了应该也没人发现,现在至少不会被发现,以后过了几天肯定还是会发现的,刚刚又不跳,哎,我真的是想跳,不想,我应该是不想。”

  一切“证据”都指向,胡鑫宇的心理状态失衡。

  其实,这早已有迹可循。

  《扬子晚报扬眼》直播记者曾注意到,2022年12月25日,胡妈妈在社交平台发布了胡鑫宇的笔记内容,但该笔记内容目前已被删除。

  据原始笔记照片显示,许多内容是胡鑫宇在课堂上写下。

  我终于知道为什么我近视会加深了,一直盯着桌上的书看,几乎不抬头看黑板

  因为我怕老师看到我一脸茫然的样子,然后又不耐烦地讲。

  胡鑫宇表达出很在乎他人情绪。

  10月9日,来校几天后状态依旧差,睡眠可能有问题......

  早上5点30分醒了一直赖床不愿起,因为害怕别人说打扰他休息。

图源:扬子晚报紫牛新闻

  他还写下难以适应新环境的内容。

  新环境真的难适应,我这内向的性格真烦,也不能全怪性格吧。

  毕竟自己就是这么一个人,可以通过写东西来缓解这份心情。

图源:扬子晚报紫牛新闻

  他的“异常”行为,父母是否知晓,目前还没提及。

  但据《澎湃新闻》报道,2022年9月27日,胡鑫宇曾用电话手表打电话给母亲说:

  “很想哭。”

  母亲询问原因,胡鑫宇没正面回答,只说在学校适应不太好。

  趁着国庆假期,母亲回家陪胡鑫宇待了4天。

  她感觉胡鑫宇很不对劲,对学习产生了抵触情绪,也不爱做作业。

  也是那时候,他让哥哥买了一只录音笔。

  母亲没想到,这是最后一次见到儿子。

  更让人揪心的是,据校方透露,事发前,班主任发现胡鑫宇物理课本最后一页,写着一句话:

  “如果我不活了,将会变得怎么样?”

  原来,这个悲剧,早已有征兆,只是没人发现。

  逝者安息,但悲剧依然在警示着世人:

  成年人看到的世界,和一个躁动的青少年窥见的世界,是不一样的。

  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是时候好好聊聊了。

  徐世海也曾经历过丧子之痛。

  他花了很长时间去寻找悲剧的根源。

  后来,他才知道,“罪魁祸首”竟是自己。

  事情要从3年前说起。

  2020年5月11日晚,他回到家时,两个儿子正在玩游戏。

  看到他回来,大儿子徐浩宇跑去倒茶,还帮忙洗了衣服和拖地。

  一切看起来都很正常。

  然而第二天一大早,噩耗传来。

  大儿子徐浩宇跳楼自杀了。

  徐世海悲痛欲绝。

  他是郑州市红十字水上义务救援队队员,救了很多人,却救不了自己的孩子。

  但让他想不通的是,儿子为什么会跳楼?

  在很多亲朋好友的记忆里,徐浩宇阳光开朗,长相帅气,对人生有明确的规划。

徐浩宇生前画的抗疫一线医护人员肖像

  徐世海始终无法面对这一事实,誓要找出“罪魁祸首”。

  直到有一天,他登上了儿子的QQ。

  当浏览了儿子的群聊记录后,他发现很不对劲。

  在那里,他看到了年轻人“暗黑”的一面——

  有人说“真是活够了”,群友马上给他介绍自杀的方法。

  紧接着,有人跳出来称赞,“你选对了,只有死才能解脱”。

  还有人说“我走了,你们来不来?”

  这还不是最可怕的。

  在那里的孩子一致认为,“别指望父母、老师能帮你做什么,想改写人生,只有生命重来。”

  他们的“丧”,让徐世海感到头皮发麻。

  他说:

  “他们压抑太久了,,就像一个汽油桶,早已积满了油,就差一个火星把它引爆。”

  恍惚间,他似乎理解了儿子的“极端”。

  他觉得必须得做点什么,阻止更多悲剧发生。

  于是,他潜入各个“约死群”。

  每天夜里,他紧盯着各个群内的动向,努力跟上孩子们的聊天节奏。

  一旦群里出现“想死”等字眼,他会立即添加发言者为好友,准备私聊。

  有一次,有人在群里发了丧气的话,很快,无数条怂恿的信息冒出来。

  徐世海急了,马上模仿年轻人的语气说:

  “你真傻,有什么比我们一起快乐地玩耍更有意义吗?自杀就是胆小鬼,最后只能下地狱!”

  结果,他被移出群聊。

  他曾在同一个群被踢除6次。

  但他没气馁,被踢后又重新申请QQ号,再重新进群。

  有天深夜,一位男孩在群里发了一句“再见”,爬上楼顶。

  徐世海连忙私信男孩,陪其聊了5个小时。

  天亮后,男孩对他说:“放心,我已经想开了。”

  他悬了一整晚的心,才得以放下。

徐世海和一个年轻人的聊天记录

  还有一次,一名初中生被同桌掌握了隐私并勒索。

  他无人可诉说,垂头丧气,甚至在群里说,“不想活了”。

  了解情况后,徐世海想到一个办法——

  给勒索者打电话,自称是警察。

  很快,那位初中生收到同桌的道歉。

  为了避免再次出现麻烦,徐世海建议他转学。

  他对徐世海说:“以后我参加工作,挣到的第一份工资就给你。”

  他的热忱也许笨拙,但真真实实温暖了很多绝望的孩子。

  他不求回报,只要孩子们好好活着就行。

图源:冰点周刊

  有一次,他看到一位男孩在车上大骂父母。

  如果是以前,他会感到错愕,但如今,他明白孩子的发泄并不是无病呻吟。

  曾有位18岁男生跟他说:

  “我不开心,但很少向人袒露心迹,父母觉得我衣食无忧,认定我无病呻吟,老师也经常责备我。”

  久而久之,这些不理解就像“黑洞”,孩子很容易被裹挟进去。

  但事实上,孩子的世界是非常脆弱的,只是无人在意。

  “救”下无数孩子后,徐世海感慨道:

  “没有一个青春期的孩子,是真正轻松快乐的。”

  苦闷得不到理解,他们只好另寻出口。

  而一个涉世未深的孩子,能找到什么办法?

  当情绪累积到顶点,他们能找的出口,可能就是死。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19年的统计数据显示:

  全世界每40秒就有一人死于自杀, 15-29岁这一年龄段,自杀是第二大死因。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数据显示:

  自杀是10-20岁期间的第二大死因,仅次于意外伤害。

  由此可见,青少年自杀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而悲剧背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尤为重要。

  自从儿子去世后,徐世海主要精力都用来陪伴家人,并把速效救心丸带在身上,以防想儿子想得太伤心。

  他知道,这还远远不够。

  所以他顶着巨大痛苦,主动站出来曝光自己的故事。

  “让别人家参考,让父母得到重视,不要再发生这样的悲剧。”

  青少年心理问题的诱因当中,家庭因素是重要一环。

  亲子关系中的陪伴缺失、责骂、控制欲,以及父母婚姻关系破裂等等,这些都是“毁掉”孩子的子弹。

  解铃还须系铃人。

  如果发现孩子感到不开心、焦虑或坐立不安,主动询问并提供帮助,不要等孩子来找你。

  不要害怕和孩子谈论心理健康和自杀。

  有的人可能认为,和孩子谈论自杀是在鼓励这种行为。

  其实不会,只要把控好谈论方式。

  这也是在告诉孩子,父母很关心你,愿意和你对话。

  学会聆听,少点说教和指责,温柔相伴,看见孩子。

  面对青少年的心理危机,不要孤立地看待每一起悲剧,或者指责谁,最重要的是看到悲剧的根源,并有意识去改变,让悲剧不再重演。

  在危机四伏的人生路上,父母是孩子们最有力的保护者。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情绪
来自于:江苏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