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鹏华基金“金牛”业绩背后的长期主义

鹏华基金“金牛”业绩背后的长期主义
2020年04月02日 11:40 新浪网 作者 点拾投资
鹏华基金“金牛”业绩背后的长期主义

  在访谈了许多基金经理之后,我们常常会思考一个问题:优质的基金公司平台,对于打造优秀基金经理和产品的帮助有多大?答案是毋庸置疑的。优秀的资产管理公司就像肥沃的土壤,能够培育出优秀的基金经理。同时,在进入工业化生产后,依靠个人能力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平台的价值,变得比任何时候都重要得多。

  作为国内成立时间最长的基金公司之一,鹏华基金过去几年涌现了一批优秀的基金经理。在刚刚颁布的第十七届中国基金业金牛奖名单上,可以看到鹏华基金荣膺“金牛基金管理公司”奖,旗下基金经理王宗合荣获两项金牛奖,其管理的鹏华养老产业基金(000854)摘得“五年期开放式股票型持续优胜金牛基金”,鹏华消费优选基金(206007)获得“三年期开放式混合型持续优胜金牛基金”;鹏华基金刘涛管理的鹏华丰融定开债基金(000345)荣获“五年期开放式债券型持续优胜金牛基金”。鹏华基金实现了“公司+股基+混基+债基”四座金牛大满贯。

  我们认为优秀基金经理的背后和三个稳定有必然的关系:

  1)稳定的整体投研体系,以价值投资为底层;

  2)稳定的基金经理个人投资框架;

  3)稳定而彼此赋能的高管团队。

  鹏华基金总裁邓召明、分管主动权益的副总裁高阳等都在鹏华基金任职近12年。而鹏华基金优异的中长期业绩,也让我们对一个优秀资产管理公司需要哪些元素,有了更多的思考。

  中长期优异业绩的底层肌理:

  稳健、价值

  我们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内,访谈了一批来自鹏华的基金经理。包括“巴菲特和芒格的信徒”王宗合,做深度成长股投资的梁浩,连续8年业绩在前1/2分位的伍旋,具有强大精神力的价值风格选手谢书英和具有“工科男”特点的女基金经理陈璇淼。

  在刚刚过去的2019年,鹏华基金旗下有21只产品业绩排名同类前10%,其中有11只基金更是跻身同类前3%。其中,明星基金经理王宗合此次荣摘2项金牛基金奖,据银河证券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末,其管理的两只产品鹏华产业精选和鹏华养老产业,在2019年取得了83.47%和82.25%的收益率;鹏华养老产业过去五年回报达106.46%,鹏华消费优选过去三年回报86.87%,位列同类前3%。

  我们知道投资收益里面分为Beta和Alpha。绝对收益背后可能有Beta的部分,一个更加客观考量基金经理能力的来自Alpha,也就是这个基金经理的超额收益能力。2019年,鹏华基金旗下有28只主动权益类基金相较业绩比较基准取得20%以上的超额收益,其中15只基金超额收益30%以上,7只基金超额收益40%以上。

  如果用一个公式来看待

  鹏华基金的投资理念:ROIC>WACC

  作为国内成立时间最长的基金公司之一,鹏华基金给我们最深刻的感觉就是两个字:稳健。

  我们接触了公司从上到下的许多人,无论是基金经理,还是其他投研、营销体系的员工,做事都脚踏实地,并不激进。从公司的主动权益产品看,鹏华基金不会去追什么风口,而是提供持有人利益至上的产品。

  我们看到鹏华基金的管理层非常稳定,公司的总裁邓召明和分管权益的副总裁高阳都在鹏华基金工作了近12年。高层的稳定是最被大家忽视的关键因素。一个资产管理公司高层稳定,才意味着投资框架,产品战略,公司文化的持续性。而一个高管不稳定的资产管理公司,大概率会经常出现人员的变化。

  在公司整体的投资框架下,鹏华基金坚持研究发现价值,坚持深入的基本面研究,坚持独立的价值判断。我们看到,长期来看A股市场最有效的投资方法就是价值投资。这里说的价值投资,指的是基于企业基本面研究的方法做投资。事实上,大家经常说的成长股投资和价值股投资,本源都是广义的价值投资。他们背后都是在追求同样的目标:企业长期现金流的折现。

  我们发现,鹏华基金旗下的基金经理,无论是在价值还是成长风格,本质都是从寻找创造现金流的企业出发,都是立足于基本面研究为投资的基础。如果用一个公式来看待鹏华基金的投资理念,那就是ROIC>WACC。也就是一家企业的投资资本回报率,要高于其融资成本。只有当公司的ROIC大于WACC,才能够长期创造社会价值,否则就是对社会价值的毁灭。这个特点,在我们访谈过几位鹏华基金经理身上,尤为明显。

  鹏华基金董事总经理、权益二部总经理王宗合,用非常苛刻的眼光选股,长期持有具有很强护城河,并且良好商业模式的价值成长企业。作为今年三年期和五年期主动权益金牛奖得主,王宗合认为只有头部行业中的头部企业才能够创造长期价值。王宗合看重ROE的本源,在访谈中他曾经告诉过我们“高ROE不一定代表壁垒,但是壁垒一定带来高ROE”。王宗合换手率极低,长期持有高壁垒、商业模式优秀、估值合理的龙头公司。

  鹏华基金董事总经理、研究部总经理梁浩,可能是我们访谈的鹏华基金经理中最偏向成长的。梁浩看重具有时代背景的“Beta”,对于社会发展的变化,有着强烈的热情。他认为社会发展的变迁,是投资中重要的Beta来源,比如说城镇化、人口红利等,都是以Beta的形式渗透于很多行业中。这些大的Beta是长期好赛道,在这些好赛道中优选的个股,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梁浩注重长期的成长方向,用产业趋势的发展去挖掘基本面的成长。

  鹏华外延成长混合的基金经理陈璇淼,喜欢三类企业:商业模式顶尖的、超级赛道中的高成长企业、或者景气度向上改善超过一两年的。她的组合中1000亿市值以上的大公司数量远超100亿市值以下的小公司。她偏好在这些大白马下跌的时候去买,而不是去交易一个外资流量的“结构”。由于低换手,持股周期长,她会对每一个持仓公司都会做模型,通过模型了解公司发展的核心假设。从来不会听到别人的一句推荐就去买入。

  这几位都是我们访谈过的基金经理,我们看到他们的投资风格各不相同。从深度价值到创新成长都有。但是不变的是,这些基金经理都是从企业基本面的角度出发,做价值投资。他们的差异只是源于性格、成长经历的不同等等。有些人喜欢集中持有龙头行业中的龙头公司,有些人喜欢行业相对分散,也有些人偏好寻找企业的创新。

  另一个鹏华基金经理所展示的共同特征是:独立。他们的投资决策,都是基于自己独立的价值判断,不会去思考太多市场博弈面的信息。他们每一个人买入的公司,都是自己认为具有性价比的,不会通过市场的某种标签去做从众的投资。这也让我们发现,鹏华基金经理的组合,都有些不同。有些基金经理只选择最好赛道的最优公司,有些基金经理坚持行业分散选择不同行业的龙头公司,也有基金经理喜欢在优秀公司“生病”的时候去抄底。

  最后的结果也非常能说明问题,不同风格的基金经理长期业绩都很优异。这再次说明,只要坚持价值投资,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就是最大的竞争优势。

  稳定的投研体系,清晰的产品风格

  有助于持有人获得收益

  关于中国资产管理行业最大的问题,我们一直强调一点:持有人收益和基金产品收益的巨大差异。从历史上看,中国的资产管理机构作为一个整体,收益率是不差的。具有优秀投研团队的基金公司,超额收益也非常明显。然而,持有人的体验却有巨大的偏差,大部分持有人觉得买基金赚不到钱。

  这背后的差异来自两点:1)基金公司整体投研体系的不稳定性;2)基金经理产品风格的不稳定性。两者的不稳定如果叠加,就等于给持有人体验的不稳定性增加了乘数,最终变成买基金产品的收益,主要由“运气”来决定。

  从鹏华基金的投研体系上,我们也看到了整体投研框架和风格的稳定性。以深度的价值投资为基础,从优质企业具有性价比的增长为基础,赚取持续而稳定的超额收益。我们认为,超额收益的稳定性,会比超额收益在某一年的幅度更重要。毕竟持有人是没有“择时”能力的。能够稳稳的带来超额收益,才能让持有人赚到稳定的正收益。

  从我们访谈过的几位鹏华基金经理,也能看到非常稳定的投资风格。他们都已经在市场从业比较长的年限,构建了成熟的投资体系,并且持续告诉持有人,他们是如何做投资的。在这种情况下,客户比较清楚知道自己在买一个什么样的产品。产品特征的稳定性,才能更好实现基金经理风格和持有人预期的匹配。无论是中国还是海外,专业的基金研究团队都强调一件事情:千万不要因为基金经理历史业绩去买产品。一定要买基金经理的投资理念、方法和投资流程。

  资产管理行业和许多其他行业一样,是需要非常专业化的分工。专业人士在投资上,会有专业的操作流程,这是个人投资者在能力上不具备的。就像我们去餐厅吃饭,为厨师专业的烹饪水平付费,而不是说我们自己的能力会超越专业人士。

  强大的内部造血机制

  与和谐共生系统

  在访谈鹏华基金的基金经理之余,我们也会和鹏华基金投研、营销体系的很多人打交道,发现鹏华基金许多员工都是一毕业就进入公司,由公司自行培养起来的。我们访谈过的这一批基金经理,都是从鹏华自身的投研体系中培养起来的。许多人进入金融行业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鹏华基金。前面提到的王宗合和伍旋,他们都是在鹏华基金的研究员做起,最终一步步成为公司的王牌基金经理。

  包括我们访谈过的这几位鹏华基金经理,大部分都是2010年之前进入公司的。他们在鹏华基金的投研团队中,已经工作了超过10年。许多人做了很多年研究员后,才逐步成为基金经理。可以说,他们的投资体系中,带着很深的公司烙印。更重要的是,通过人才的自我培养,才能构建出公司文化。

  公司文化,是一种很务虚的东西,特别是在资产管理行业。许多人认为,资产管理行业不就是要给持有人赚钱吗?那么公司的文化到底能起什么重要,甚至什么才是好的公司文化呢?

  我们研究了很多海外优秀的资产管理公司成长史,从业内最著名的Capital Group,到曾经把指数基金教父扫地出门的惠灵顿基金,以及最近通过自传《What It takes》阐述的黑石资产管理公司。这些成功的资产管理公司,无不例外的是拥有强大的人才培养体系。说到底,资产管理行业是一个轻资产模式,公司和公司之间最大的差异,是由人造成的。而且不是一个人,是一个团队。

  当一个资产管理公司由一群拥有相当价值观的人构成时,公司就容易形成合力,帮助每个人扬长避短。投资决策是独立的,因为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但是研究成果是可以分享和讨论的,因为大家彼此价值观的认同。这点在Capital Group的成长史中也能看到。他们创新的推出了“多基金经理制度”,让不同基金经理作为行业专家负责独立的组合,代替多人决策的投资委员会形式,毕竟投资是独立的,并非观点越多越好。但是在人员培养上,Capital Group坚持大部分人员自己从学校招聘培养,每个人进入公司的人,都要面试大量的现有员工,确保公司内部的统一文化。

  未来资产管理行业

  或将显现“马太效应”

  过去10年全球经济一个主要特征是“Winner’s Curse”。龙头企业享受着越来越大的竞争优势,无论是传统制造业,还是新兴互联网;无论是在美国的上市公司,还是中国的企业。事实上,在资产管理公司的巨变时代,我们也看到了这种“马太效应”。

  一批相对在头部的资产管理公司,由于有比较强的品牌优势、渠道优势、人才优势等,往往能够取得比较好的长期业绩,进而在居民财富加速向权益类产品配置的时代,扩大管理规模和竞争优势。

  相比而言,过去在尾部的资产管理公司,可能会和头部基金的差距越拉越大。这背后的原因是,越是头部的资产管理公司,越有条件去做长期选择。而长期的选择,一定是基于社会价值的创造。投资最终的本质是优化社会资源分配,这种分配是需要时间去完成的。从社会进化论的角度看,也正是因为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才能得到应有的回报。从资产管理公司的角度上,就体现在为持有人创造的长期回报。

  当然,长期也是最昂贵的。我们发现,大量优秀的资产管理公司,都在过去支付了“昂贵的长期成本”,才能构建出今天的护城河。他们有些放弃了短期上规模,长期损坏客户利益的产品。有些选择花几年时间做内部人才培养,放弃从外面寻找马上能上手的基金经理或者研究员。

  未来,我们大概率看到居民家庭财富向权益类产品配置的黄金10年。伴随着市场无风险收益率的下滑,房地产大周期的见顶,权益类资产的吸引力会大幅提升。而优秀资产管理公司,可能会成为持有人的首选,无论是收益率、产品创新能力、以及品牌力,都会在这个黄金10年带来乘法效应。

  鹏华基金副总裁高阳一直强调,科技创新的演进和影响放在一年的维度里往往是缓慢而微小的,但放在五年、十年的维度里又常常是惊人的。这些激动人心的技术创新所带来的巨大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也正是我们践行价值投资的根源所在。未来十年一批中国头部企业将逐步成长为世界级的公司,这一过程呼唤更具奋进精神的基金经理挖掘更优秀的投资标的。

  我们一直认为,一个资产管理公司最大的护城河是长期。长期主义,是这个世界上最昂贵,也是最有价值的东西,也是金牛奖的内在基因。当然,长期主义也要基于一个外部条件和一个内部条件。外部条件是,客户能够允许你去做长期的事情,这意味着优秀品牌带来的“较低资金成本”。内部条件是,公司愿不愿意去做长期正确的事情。坚持长期正确,也意味着要放弃短期诱惑。

  市场最终会回报长期主义,只有长期才是价值的创造。作为一家基金公司,真正把价值投资放在第一位,那一定从长期出发。没有任何关于价值投资的书,是教大家短期投资的。我们也希望,越来越多的持有人,把自己的钱交给长期创造价值的资产管理公司和基金经理,去享受时间带来的复利!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