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国海富兰克林徐成:市场稀缺的大中华全覆盖基金经理

国海富兰克林徐成:市场稀缺的大中华全覆盖基金经理
2020年07月24日 16:00 新浪网 作者 点拾投资
国海富兰克林徐成:市场稀缺的大中华全覆盖基金经理

  导读:过去几个月,我们发现越来越多优秀的新兴产业公司选择到港股上市,特别是一些互联网和创新药的企业,也会对恒生的成分股指数进行一次大洗牌。在互联互通机制建立后,投资中国不再只是买A股,而是在A股、港股、甚至美股买到最代表中国经济的投资标的。然而,由于交易制度和投资者结构的差异,不同市场的投资方法是有差异的,市场上真正能在大中华地区做全覆盖投资的基金经理是比较稀缺的。

  国海富兰克林的QDII投资总监徐成就是这样一个投资范围覆盖大中华区域的基金经理。他投资的市场覆盖了港股、A股、美股以及台湾股市。根据海通证券数据,截止2020年二季度末,徐成管理的QDII基金国富大中华精选近5年回报86.66%,在10只同类基金排名第1;近3年回报71.71%,在16只同类基金排名第2。根据晨星数据,截止2020年二季度末,徐成管理的沪港深基金国富沪港深成长精选近3年回报108.53%,在15只同类基金排名第2。这两只基金分别获得晨星大中华区股债混合型基金三年五星评级、晨星沪港深股票型型基金三年五星评级。

  外表“厚重”的徐成,骨子里是一个成长股选手。他认为要避免在港股市场陷入“价值陷阱”的最好方式就是买具有成长性的公司。绝对不能仅仅因为公司的低估就去买。投资不是看静态估值,而是要看动态估值。如果一个公司未来5年的盈利是下滑的,那么当下的便宜其实是未来的“昂贵”。

  由于此前的工作经历,需要覆盖所有港股行业的投资,徐成的涉猎很广,几乎所有的行业都有覆盖。这导致徐成的组合构建比较均衡,不集中在某几个行业,也不集中在某一种风格。投资框架融合了自上而下的行业配置和自下而上的个股精选。基金经理就像司机,徐成希望能够给“坐在副驾驶的客户”稳定的超额收益。

国海富兰克林徐成:市场稀缺的大中华全覆盖基金经理

  我们先分享一些来自徐成的投资“金句”:

  1、我对优质企业有两个硬指标:1)一定要有核心竞争力;2)管理层要优秀。

  2、我喜欢有成长性的公司,在港股投资中如果没有成长性是比较难获得超额收益的,甚至有一些“价值陷阱”类的企业。

  3、行业Alpha加上个股Alpha,带来的超额收益就很大。

  4、另一个选公司看重的因素是管理层,我越来越发现优秀的管理层是一种很强的护城河。

  5、龙头公司并不是市值大,而是竞争力足够强,我从来不是从市值角度来定义龙头公司的。

  6、我们看恒生指数的成分股,就能感受到香港市场的变迁。从最早都是香港的本地企业,到后来以内资公司为主,再到今后以新兴产业的龙头公司为主。

  7、我看好和老百姓“幸福生活”相关的方向。

  选择优质企业看两个硬指标

  朱昂:能否谈谈你的投资框架?

   徐成投资框架的建立很大程度会和一个人的从业经历有关。我之前是在一家外资保险公司做投资,当时的投资目标是通过行业的超配和低配,以及个股的选择去战胜基准,获得可持续的超额收益,同时也不能有太大的偏离度。在这样的要求下,我构建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投资框架。

  自上而下要判断对不同行业的超配和低配,这就需要结合宏观经济的周期。在经济比较好的时候,选择顺周期的行业,比如大金融、有色、科技等。在经济不太好的时候,选择和经济相关度比较低的行业,比如医药、教育、物业、必选消费等。即使在2018年大熊市的时候,我们也可以买黄金板块来做一些逆周期的对冲。

  自下而上的个股选择更重要,做港股投资后,更加理解选择优质企业带来的超额收益。我对优质企业有两个硬指标:1)一定要有核心竞争力;2)管理层要优秀。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公司,我们基本上不会碰。

  不同行业也对应不同类型的竞争力。科技类企业要么研发实力强,要么产品性能好;消费类企业要么品牌足够好,要么渠道足够强;制造业企业要么有规模效应,要么有成本优势,或者是客户服务能力。

  我们也曾经做过业绩的归因分析,超额收益有20-30%来自行业配置,70-80%来自个股选择。

  不能因为低估就买,一定要有成长性

  朱昂:你对于行业的切换,是不是通过和历史估值分位做对比?

   徐成在港股投资中,一定不能仅仅因为低估值就去买一个公司或者超配一个行业。行业的估值历史分位只是一个参考,最重要的还是这个行业未来的成长性或者是不是有可能反转。投资是基于过去做判断,但我们买的是未来,一定要向前看。

  朱昂:判断未来是最难的,如何能够找到可能反转的行业?

   徐成这也需要结合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研究。自上而下把握大的经济发展趋势,有些行业确实不符合经济发展的长期趋势,比如说像煤炭,不太可能三年后比今天更好。但是有些行业我们通过自下而上的数据跟踪,是能发现一些改善的端倪。比如说化工里面的一些大宗商品,其实是用在消费领域的,需求端并不差。在供给端,一些民营企业的成本又远远低于国有企业,那么一旦需求端上升,供给端结构优化,行业就会出现反转的可能。

  朱昂:你在个股选择获得超额收益占比很高,能否讲讲你偏好什么样的公司?

   徐成我喜欢有成长性的公司,在港股投资中如果没有成长性是比较难获得超额收益的,甚至有一些“价值陷阱”类的企业。好的行业很重要,在一个持续爆发的阶段,能够诞生一些从小变大的公司。

  最好的投资就是买好行业里面的龙头公司。这些公司既有行业自身的高增长红利,还叠加了自身竞争力带来比行业更快的增速,行业Alpha加上个股Alpha,带来的超额收益就很大

  我也比较喜欢能产生新需求的行业,类似光伏、新能源汽车,这些行业都有可能变得很大。

  另一个选公司看重的因素是管理层,我越来越发现优秀的管理层是一种很强的护城河。我们见的管理层多了,和不同的人沟通,就能感受到人和人之间的差异。我们也会做上下游的调研,了解管理层的口碑。

  深度和广度相结合

  朱昂:你喜欢优质的龙头公司,是不是都是买一些大市值公司?

   徐成并非如此,龙头公司并不是市值大,而是竞争力足够强,我从来不是从市值角度来定义龙头公司的。比如说港股里面某消费电子龙头公司,我在公司比较小的时候就挖掘了,这个公司的管理层很好,管理效率很高,竞争力的壁垒比较强。在过去许多年,这个公司也从一个小市值公司成长为一个大市值的公司。

  还有像美股上市的某教育行业龙头公司,我在关注这个公司的时候,市值也是比较小的。但是这个公司的竞争力很强,品牌很好,在用户心中有很高的口碑。还有港股几个云服务公司,也都是在市值比较小的时候挖掘的。我觉得管理层的基因要好,竞争力要强,并非要买市值大的公司。

  朱昂:许多基金经理会有自己能力圈擅长的行业,你有没有偏好的行业?

   徐成我的特点是覆盖面比较广,在投资上比较灵活,不会只买某一种风格的公司。这和我之前在保险公司做全市场基准的产品有关。基本上所有的行业都要投,都需要做研究。从业那么多年,对于许多公司也一直有跟踪。

  我大概也了解,不同类型行业的公司,评判标准是不一样的。比如说有些成熟行业看ROE和现金流,有些新兴行业和反转的行业,也要看其他指标。我的投资风格也属于比较均衡的。

  朱昂:港股投资比A股残酷很多,经常会出现“价值陷阱”,你怎么规避?

   徐成不能因为便宜就去买,要么这个公司有长期的成长性,要么看到基本面拐点的出现。如果一个公司基本面不好,就算很便宜,后面可能会变得更加便宜。什么时候是估值底,这个是无法做出判断的。低估值要和基本面改善相结合。

  朱昂:像一些港股的煤炭股很便宜了,但没有基本面改善也起不来?

   徐成归根结底是一个成长性的问题。伴随着技术进步,未来光伏发电的渗透率一定会提高,成本比火电还低,长期看火电是很可能被光伏替代的。那么煤炭作为一种能源,也可能被替代,需求是往下走的。把煤炭股拉长看五年的话,未来的盈利是下降的。

  组合跨越港股、美股、A股和台股

  朱昂:能否谈谈你管理的组合,里面A股、港股、美股的配置是什么比例?

   徐成我管理的QDII基金国富大中华精选,大概有60-70%在港股,5-10%在台湾科技股,5-10%在中概股,其他还有一些仓位买了A股。另一只国富沪港深成长精选,差不多一半是港股,另一半是A股。(根据基金定期报告)

  我的覆盖面比较广,力争把大中华地区好的公司都覆盖了。港股和美股有比较多的互联网公司和消费服务公司,台湾有一些好的硬科技公司,A股有比较好的消费公司和制造业公司。通过覆盖多个市场,能够买到各行各业最具代表性的好公司。当然,如果一个公司同时有A股和H股,我肯定买最便宜的那个。

  朱昂:说到A+H股,你觉得两者之间的价差,是否会长期存在?

   徐成只要两地投资者结构的差异不改变,A+H的价差会长期存在。当然,由于两地的互联互通,其实估值体系是在互相影响的。未来一些传统行业的价差可能会收窄,比如说银行、保险、工程机械等,但是新兴产业的估值价差很难收窄,背后还是投资者结构不同带来的影响

  比如说最近上市的某芯片代工巨头,A股和港股的估值价差很大。这是因为两地投资者可选择标的是不太一样的。港股的海外投资者,是可以去买台湾的全球龙头企业。而A股的投资者是和半导体里面的公司对比。

  朱昂:回到组合构建,你的组合除了投资不同市场,还有什么特点?

   徐成我的组合比较分散,行业也相对均衡,但不会太均衡,一定有所突出。我这个人比较稳,不追求太极致,不愿意持股太集中,也不喜欢重配一两个行业。我的持仓大概有40多只,行业上偏好具有成长性的方向,包括科技、消费、医疗、高端制造。

  我也不会在单一风格因子过多暴露。虽然我偏好成长股,但是从自上而下角度看,成长和价值的价差已经在很高位置,下半年整个宏观经济改善的话,流动性可能会有所收紧,这时候我可能就会对目前性价比更好的价值股进行切换。当然,这些价值股还是需要有一定成长性,不能是只有低估值保护。

  港股市场正在发生巨大变化

  朱昂:你觉得香港市场有什么比较大的变化吗?

   徐成香港市场有几个比较大的变化。第一个变化来自新兴产业的丰富。我刚开始做港股投资的时候,都没有什么医药企业,现在医药行业在香港是非常重要的板块,里面还包括了创新药、创新器械以及医疗服务公司。接下来会有一大批互联网企业回归到港股上市,会对恒生指数带来大换血。事实上,我们看恒生指数的成分股,就能感受到香港市场的变迁。从最早都是香港的本地企业,到后来以内资公司为主,再到今后以新兴产业的龙头公司为主。

  第二个变化是香港的投资者结构,从过去以海外投资者占主导,到今天内地资金在香港的话语权越来越大,南下资金在一些公司上有很强的定价权。

  新兴企业的上市,叠加新增资金的加入,两者结合把香港市场彻底激活了。

  朱昂:投资者结构的变化,会不会导致香港过去跟着美国,未来会更多跟着内地走?

   徐成对的,我觉得以后内地对港股的影响会越来越大。从基本面来讲,这些都是中国的企业,基本面和中国经济的相关度很高。从投资者结构来看,香港的海外资金占比会减少,国内资金占比提高,这些投资者对于中国经济更了解。

  朱昂:你的覆盖面特别广,如何解决深度和广度的问题?

   徐成这确实是一个比较难解决的问题,我只能尽量去做得更好。一方面,我觉得自己还是比较勤奋的,每天回家都会加班到比较晚。另一方面,我做了很多年的港股投资,对于许多公司一直都有跟踪。当然,我也会依赖平台的研究员和外部分析师帮我做一些覆盖。

  长期看好实现“幸福生活”的产业

  朱昂:长期看,你有什么看好的方向吗?

   徐成我看好和老百姓“幸福生活”相关的方向。一方面中国的人均GDP到了今天这个位置,越来越多人会注重生活的品质,为服务、健康、娱乐等方方面面买单。况且,这也符合我们的顶层价值观。比如说,港股的生活服务龙头企业,可能长期空间就比另一家互联网龙头要更大。再比如说,港股的一些创新药公司,未来可能有巨大的空间,因为医药和幸福生活紧密相关。

  我们做投资,确实要把握自上而下的大方向。这些企业的成长,都是和经济大的发展方向和结构变迁相关的。

  朱昂:你的投资生涯中,有什么飞跃点吗?

   徐成没有什么飞跃点,我这个人也算比较踏实的,都是一点点长期做积累。在不断的经验教训中成长。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