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鲁晓夫:苏联的传奇人物,想法极多,一顿折腾后,终于自尝恶果

赫鲁晓夫:苏联的传奇人物,想法极多,一顿折腾后,终于自尝恶果
2021年10月05日 11:16 新浪网 作者 市井历史

  

赫鲁晓夫:苏联的传奇人物,想法极多,一顿折腾后,终于自尝恶果

  

赫鲁晓夫:后浪猛拍前浪斯大林,攀上高峰后神折腾,终于自尝恶果

  1971年9月13日,在莫斯科新圣母公墓。十来个人,五六个花圈,一个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安葬仪式,毫不引人注目。稍微和平时不同的,仅仅是墓地周围多了几个警察和便衣,阻挡周围来看热闹的群众。当天日报在第一版最不起眼的地位发了一条几十个字的短消息:“苏共中央、苏联部长会议发表通告称,前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特别退休金领取者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鲁晓夫在长期重病后于1971年9月11日逝世。”一个曾经叱咤一时的风云人物,在苏联政治舞台上销声匿迹7年之后,终于悄无声息地长逝了。

  

  赫鲁晓夫在苏联历史上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当他还在世时就已经开始一场漫无休止的争论:褒之者称颂他是在一切领域里勇敢进行改革的先驱者,开创苏联一代改革之风,成为其继任者各种改革事业的前奏;贬之者指责他的事业轻举妄动,朝令夕改,有的是头脑发热的口号,缺乏严密的科学论证,不过成为古老俄罗斯童话中那只掰玉米的熊,作了一场既无目标、又无成效的游戏;还有最严厉的批判,抨击他改变了苏联历史的轨迹,把苏联引向了歧途。在后人褒贬不一的评说中,当然不乏称他是一个“野心家”、“阴谋家”的。理由是显而易见的:他是靠着对斯大林的忠诚上台的,上台以后却立即开展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反斯大林运动。应该说,赫鲁晓夫之反斯大林,有其复杂的国内、国外、社会、政治背景,但是他的发迹,倒确乎是仗着斯大林的一手提拔。

  

  1894年,赫鲁晓夫幼年时出生于苏联西部的库尔斯克州。其出身正如他自己一贯炫耀的,确确实实是一个世代煤矿工人家庭。他在农村度过童年,后来在乌克兰的顿巴斯矿区当一名钳工。是革命运动改变了赫鲁晓夫的命运,在老布尔什维克卡冈诺维奇的引领下,他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并加入了苏联共产党,在俄国国内战争期间,赫鲁晓夫在布琼尼的麾下成为一名低级的政治委员,主要负责一些政治宣传工作。战争胜利后,赫鲁晓夫先后被选送到尤索夫卡工人专科学校进行专门培养,后来担任经理、厂长继续到莫斯科工业学院进修。来到首都莫斯科后,对赫鲁晓夫来说,不啻是展现了一个绚烂的世界,而且无疑是开辟了一个大展身手的辉煌天地。

  

  首先,赫鲁晓夫被选为乌克兰的代表参加党的第十四和十五次代表大会,第一次有机会亲身参与党的最高层活动,第一次亲眼见到斯大林,便立即被领袖的仪表风采和作风所折服,使他立刻成为斯大林的崇拜者,在斯大林与反对派的斗争中,赫鲁晓夫很明智地站在斯大林一边,成为反对李可夫、布哈林、季诺维也夫和托洛茨基等“左”右倾集团、捍卫党中央路线的铁杆的“斯大林主义分子”。

  

  其次,斯大林的妻子阿丽露耶娃正好也在工业学院学习。她使斯大林对工业学院发生的各种事件了如指掌,也对赫鲁晓夫留下极其难得的好印象。多少年后,斯大林在和赫鲁晓夫谈话时,还能历数当时工业学院的情景,使赫鲁晓夫深为叹服。此后,赫鲁晓夫不但被任为学院党委书记并闻名于莫斯科市委和中央委员会,而且由区委书记、市委第二书记、莫斯科州委兼市委第一书记直至进入中央委员会和当选为政治局委员。指出这样一点也许是有意义的,30年代正是苏联肃反扩大化和党内大规模清洗的时期,从1934年的十七大到1939年的十八大,中央委员会的70%以上的委员和候补委员遭到了清洗。但赫鲁晓夫却正是在这前后10年间,不但站住了脚跟,而且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基层干部跃入党和国家的权力核心。不能否认赫鲁晓夫个人的机敏和才干。

  他在莫斯科市委书记任上,兴建包括地下铁道等一系列市政工程的政绩,无疑为他树起一座座丰碑,但他的升迁毋庸置疑,是因为他表现出了对斯大林的忠诚。赫鲁晓夫自已也承认,他说:“多少年来我全心全意地忠于斯大林。”凡是斯大林所提出的事情,从养兔子到解决食品短缺,再到大规模清洗,赫鲁晓夫总是身体力行、全力支持,他的这些忠诚表现后来得到了丰厚的回报。

  

  卫国战争之前,赫鲁晓夫被苏联共产党派回到乌克兰担任第一书记,他重建了之前被大清洗破坏得支离破碎的乌克兰党组织。战争打响后,他以政治局前线指挥部代表身份,参与指挥了斯大林格勒、库尔斯克等重大战役,积累了政治资本。战争结束后,在克服乌克兰农业危机的方法问题上,赫鲁晓夫和卡冈诺维奇乃至斯大林本人都发生一些意见分歧。斯大林支持扩大播种春小麦,而赫鲁晓夫却认为根据乌克兰的气候条件,应该种植冬小麦。这场争论使赫鲁晓夫丢掉了乌克兰第一书记的官衔。但是随着乌克兰经济形势的好转,他很快被重新起用,重回莫斯科,除了担任莫斯科州、市委第一书记以外,还进入了中央书设雄,成为权势灼人的政治局委员和中央书记“一身的二任焉”的极少数的核心领导成员。为此,赫鲁晓夫不无感激地承认:“斯大林信任我,器重我。”40年代末50年代初,在赫鲁晓夫的仕途上出现了一次真正的危机。1948年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委员、列宁格勒州委第一书记日丹诺夫突然病故。苏联内务根据诬告材料认定,这是一起政治谋杀案,逮捕处决了政治局委员、部长会议副主席沃兹涅先斯基、联共布(布)中央书记库兹涅夫、俄罗斯联邦部长会议主席罗吉奥诺夫以及列宁格勒党、政、工、团一大批干部。

  

  其后,1953年1月,塔斯社又发布消息说,逮捕了一批医生间谍,他们用有害的治疗手段谋害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苏联党内再次为“大清洗”的气氛所笼罩。赫鲁晓夫直觉地感到,内务部长贝利亚正在利用手中所掌握的权力,把国家安全机关置于党和政府之上,用来清除横在他个人前途上的一切绊脚石,矛头所向已经对准全体政治局委员。

  于是赫鲁晓夫表现了非凡的胆略和勇气,甚至还在斯大林病榻前,就已和布尔加宁秘密商量,要采取行动阻止贝利亚咄咄逼人的威胁。1953年3月,斯大林逝世后,贝利亚自以为是的行使起了最高权力,指派了一些中央领导的职位,这大大加深了赫鲁晓夫的忧虑。表面上接受了解除他的莫斯科市委书记的职务的安排,暗中却联络了马林科夫、莫洛托夫、卡冈诺维奇、伏罗希洛夫等一批政治局委员,充分发挥“集体领导的作用”。

  

  他们分析形势制定对策,第一步通过中央委员会提出,应当避免党的书记和政府首脑双重职务,使斯大林逝世后担任部长会议主席仅仅十天的马林科夫不得不辞去中央书记的职务,赫鲁晓夫成为中央书记处公认的领袖;紧接着以内务部名义发表政府通告为“医生案件”平反,并指责前国家安全机关违反苏维埃法制迫害无辜人民。

  

  经过3个多月的舆论发动和组织准备,7月,在苏联的部长主席团会议上,赫鲁晓夫采取突然袭击的手法,迅速对贝利亚发动袭击,并将其立即拘捕;同时组织召开了苏联中央全会,向全体中央委员会提出了关于贝利亚“为外国资本利益,而破坏苏维埃国家,背信弃义地企图把苏联内务部置于苏联政府和共产党之上”的反党反国家活动的报告。这样一来,算是坐实了贝利亚的罪名,于是在当年12月经过秘密审理后,就将其判处死刑,并处死。就这样,赫鲁晓夫扫除了自己登顶权力巅峰的最大障碍,于1953年9月顺利当选为苏共中央第一书记。1955年2月,掌握最高权力的赫鲁晓夫宣布解除马林科夫的部长会议主席职务,改由国防部长布尔加宁担任这个关键职位。过度了三年之后,赫鲁晓夫又取代布尔加宁,亲自担任了苏联部长会议主席,由此扫除了走向苏联党和国家权力最高峰的一切障碍,成为继列宁和斯大林之后苏联的第三任最高领导人。资料来源:①《赫鲁晓夫回忆录》②《赫鲁晓夫回忆录——最后的遗言》③《赫鲁晓夫主义》(锡兰,古纳瓦达纳)④《苏联问题译丛》(第1—10辑)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