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错失黄金时代之六:泛海、星河湾、合生创展

错失黄金时代之六:泛海、星河湾、合生创展
2019年02月12日 14:20 新浪网 作者 攸克地产

  这三家公司没有什么可比性,唯一相同的地方是它们都跑输了地产大势。

  

01、泛海

  泛海还是一家地产公司么?

  2014年4月30日,泛海建设(000046.SZ)更名泛海控股,向“地产+金融+战略投资”转型。目前泛海控股的官网里,主业包括金融、地产、投资、能源。没错,金融排在第一位。

  正如泛海官网所说,房地产业务为公司的传统主业,从起步发展至今二十余年。中央明确提出,要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从尊重历史出发,必须承认,泛海控股和改名前的泛海建设,是做房地产起家的,地产营收长期为公司贡献了主要的利润来源。

  1985年,时任潍坊市技术开发中心办公室副主任卢志强,弃官下海,创办山东通达经济技术集团公司,主打教育和培训。旋即,卢志强创立山东泛海集团公司。1988年,中国泛海控股集团在京成立。

  卢志强前期的成功路径是借助光彩事业。1995年7月,山东泛海集团公司、山东泛海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联想集团控股公司、四通集团公司等九家企业,在京成立“光彩事业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其中两家泛海公司占总股本的91.7%。1998年10月,由前者改名后的光彩事业投资集团收购深圳上市公司南油物业,并将之改名为“光彩建设”,1999年7月改名为“泛海建设”,完成了借光“光彩”的历程。

  泛海的地产项目主要位于北京、上海、武汉,后来也涉足杭州、深圳,并布局海外。最为业内熟知的,是北京泛海国际居住区、武汉王家墩CBD项目,以及上海董家渡项目。一做就是10多年,至今仍是泛海的造血机。

  泛海是较早去“地产化”的房地产上市公司,但直至2016年,房地产业务还是泛海控股的顶天柱,营收占比高达75.17%。只是在2017年才降至48.92%。但这个比例并不值得自豪,而是值得担忧。房地产板块营收82.55亿元,同比腰斩,降幅达55.49%,在其他收入未能同步大幅提升的情况下,房地产营收的断崖式下跌,是导致泛海控股当年整体营收下降超过三成的主要原因。

  2018年上半年,情况更糟。根据2017年年报,截至2017年12月31日其在建面积为249.79万平方米,按理应该在2018年进入强销期。但泛海控股地产板块去年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仅为8.63亿元,不及主流房企一个项目。公司解释是受调控影响,拿不到预售许可证。但实际上这是因为项目过于集中在极少数城市,而且在这些城市也只有单一项目,缺乏腾挪空间。哪怕没有调控,仅仅是市场自身的波动,也极易导致公司业绩大幅震荡。

  2015年以来,国内国际两路并行,泛海系在金融和投资之路已跑得太远,泛海控股去地产化太猛,且时机欠佳。而我国近两年的强力去杠杆政策,令包括泛海控股在内的一系列“泛金融”公司,资产估值大幅缩水,负债率骤升,卢志强一批以金融资产作质押的股票面临很大危险。

  这就是为什么泛海控股1月21日将其北京和上海两个大项目以125亿元卖给融创中国的原因。

  2015年,泛海建设(泛海控股)销售额117.2亿,在克而瑞榜单排名85位,这可能是它作为地产企业亮相最后的荣光。

  

02、星河湾

  星河湾的老板黄文仔是广州第一个买奔驰车的人。早年从事钢材贸易,开木材厂。看到周围朋友做房地产赚了大钱,也就一头扎进了房地产。起初的项目叫宏宇广场,真正出名是广州星河湾。

  星河湾为全国知名,是来到北京以后。2004年起全国化大扩张,北京、上海、太原、鄂尔多斯,青岛、西安、沈阳,甚至还将品牌输出到了澳门。那时,一个单盘销售几十亿的项目并不多,星河湾几个项目开盘都是网红。但很快,太原项目出现质量问题,鄂尔多斯楼市接近崩盘,星河湾地产上市进程也因此搁置。

  据克而瑞榜单,2016年星河湾地产销售额152.8亿,一度以为它要重回百强以内,但2017年又跌到了119亿;2018年销售139.2亿元,列129位。

  星河湾的核心地产业务平台是广州番禺海怡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根据海怡地产发行公司债所披露的信息,2017年,海怡地产签约销售额约为89亿元,2018年销售目标为不低于114亿元。以2017年为例,尚不知克而瑞榜单所记录的星河湾集团销售额119亿元与海怡地产的销售额89亿元之差(30亿),原因何在。

  像泛海几个主要项目一样,广州星河湾半岛五六期和上海星河湾三期的土地,分别是1992年和2004年拿的,时间过去了26年和14年。这决定了这两个项目的高毛利。

  据公开资料,2017年,海怡地产房产销售毛利率水平为38.6%,同比增加4.6个百分点。2018年上半年,海怡地产的房产销售毛利率更高达47.74%。

  2012年星河湾在西安拿到的巨无霸地块,土地面积61万平方米,计容建筑面积154.5万平方米,2013年-2015年房价滞涨期间,曾经令外界怀疑黄文仔再次失算。但2016-2017年西安房价报复性反弹,这个项目终于迎来收获期。但由于该项目早期有相当部分是基金投入,且签有业绩对赌协议,尚不知它能对集团业绩有多大实质性贡献。

  星河湾地产是家优缺点明显的企业。优点是,产品品质整体上确实很过硬,配套设施舍得投入,园林极为出色,这源于创始人黄文仔对细节和品质的苛刻要求,甚至到了事无巨细都要管的地步。10多年过去,北京星河湾的房子看上去还相当的好,真正经得起时间的洗刷。

  缺点是:家族企业色彩浓郁,老板及其代理人过于强势,除了北京星河湾鄂尔多斯星河湾时期,梁上燕的营销策划大放光彩外,长时期是职业经理人非常弱势,没有话语权。这导致星河湾容易形成固化的惯性路径依赖。

  如果公司只有三四个项目,管理半径可达,老板事必躬亲也没有问题;一旦项目多到五个以上,且都是高成本、高售价的慢周转项目,如果遇到市场自身的大调整(如鄂尔多斯),或者是有形之手干预(如一二线严厉限价限购),现金流就很难通畅。

  不是说所有企业都必须追求高周转,追求规模,星河湾明明可以做得“小而美”,有一段时间确也接近了,但它又想扩大规模,准备上市;追求一定规模也无可非议,那么治理结构和人才结构都要坚决改革,但又下不了决心。如是摇摆,时间飞逝。

  

03、合生创展

  一个大项目吃10年的,不只是泛海控股和星河湾地产。还有曾经赫赫有名的合生创展。

  最有名的,当然是京津新城、霄云路8号。与星河湾一样,在一块土地耕耘多年,必然带来较高的毛利率。而追求高毛利率及其高利润率,正是朱孟依多年不变的要求。

  但2015年,合生创展毛利率突然同比大跌6个百分点,从上一年的30.8%跌至24.6%。2016年回升至27.6%,2017年36.8%。

  业内津津乐道的,是2004年王石称合生创展是中国房地产界真正的“航空母舰”。那一年年,合生创展销售额冲破百亿大关,而当年万科的销售金额仅为91.6亿元,但2009年合生创展销售额冲至150亿元的公司最高记录后,跌势未止。2010-2017年,分别只有110亿、99亿、116亿、112亿、53亿、99.87亿、81亿、92.28亿元。

  2018年,合生创展销售额为149.75亿元,较2017年大增62.3%,增幅之高为近8年来少见,但行业排名依旧在120名以外。

  合生创展多年来在百亿周围徘徊,外界投以无数的质疑目光,但无论是朱孟依还是执掌董事局副主席之位的大公主朱桔榕,似乎均不为所动。据有关知情人士介绍,朱孟依不仅低调,而且保守,他对追求规模不感兴趣,而是关注毛利率和现金流安全。

  合生创展近两年也注重商业管理和产业的投资。比如,北京合生汇、上海合生汇,开业后的人流和坪效都很不错。产业投资和产业园区的招商引进,拓展也比较快。这在住宅销售整体放缓的行业背景下,有助于增厚公司发展的含金量。

  但有一个事实必须认识到,合生创展落后了,不是一般的慢,而是很慢。且不说当年与其并肩的万科,14年后,销售额已达6069.5亿元,是合生创展的40倍,而2017年万科仅净利润就达280.5亿元人民币,是合生创展(57.76港元)的6倍多——从这几个数字比较,合生的净利润率确实比万科高得多;2015年以前很多人没听说过的一批房企,今天的销售额已超过500亿,甚至达800亿以上了。

  利润率,现金流,确实是保证企业安全的重要指标。但与10多年前相比,规模的重要性已无可比拟。为什么大批房企拼命想挤入千亿俱乐部?因为不少城市的房企拿地门槛就是这么规定的;为什么一批房企即使花钱也要写在榜单前30强?因为金融机构的放贷和授信白名单就是这么规定的。

  攸克君承认,将合生创展列入“错失黄金时代”的房企名单,是以规模和排名的标准来看待的。为此,我们甚至建议它要改革公司治理结构,更快地去除家族化色彩,引进更多的优秀职业经理人,在强调员工忠诚的同时建立积极的激励机制,但我们也怀疑,朱孟依和朱桔榕不会采纳。而CEO职位空缺6年后,去年9月才引进履新的原建行广东分行副行长席荣贵,其主要职责也很可能不是短时间内扩大规模,而是融资、降成本,以确保现金流安全。

  我们常说,老的土地储备总有消耗完的一天,如果拿不到新的土地,就谈不上发展。但如果合生创展坚持要以目前的节奏发展,我们甚至不必为它的中长期发展担忧。至去年6月底,合生创展高货值的土地储备仍高达2936万平方米,而去年全年它的合约销售面积只有1,296,841平方米——按照这种消化速度,哪怕不再增加一平方米,合生创展的土储也可以用20年。

  这可能是朱老农的底气和底子所在。等到朱家二代真正接班,会不会改变这种风格,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下篇预告:错失黄金时代之七:首开、首创)

  ★★  推荐阅读  ★★

  《错失黄金时代之一:万通地产》

  《错失黄金时代之二:SOHO中国》

  《错失黄金时代之三:阳光100》

  《错失黄金时代之四:华远地产》

  《错失黄金时代之五:今人谁识亿城地产?》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