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与古为友》:走进传统意趣之美,重塑中华文化自信

《与古为友》:走进传统意趣之美,重塑中华文化自信
2020年09月25日 12:50 新浪网 作者 影视独舌

  从古代文人使用的笔墨纸砚到现代人钟爱的文创产品,从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哲学意象到当代山水摄影的光影流转,千百年来,古人的创造何以成为传统?现代人又该如何与传统共处?纪录片《与古为友》携手艺术设计领域的新老大师,一同探讨这些议题。

  

  目前,由Discovery探索传媒集团、人民日报新媒体中心、五洲传播中心、腾讯视频联合出品,工银信用卡全程支持的纪录片《与古为友》已经陆续播出,引发广泛关注。

  片中,善于山水摄影的中国当代摄影师张克纯、中国第一位同时获得红点、IF、IDEA三项国际大奖的设计师贾伟,他们寻访前辈,如艺术家徐冰、先锋诗人西川等人,在交流中思考、在实践中求索,给人无限启迪。

  体会传统文化意趣

  思考现代艺术走向

  德国电影理论家克劳斯·克莱梅尔说:“纪录的质量首先取决于美学的质量。”

  如何让传统文化在今天重新浮现出诗意与雅趣,不仅是艺术家们面临的难题,也是该片面临的一大挑战。

  《与古为友》第3集对苏州国画院、苏州博物馆等建筑内外进行细致描摹,通过巧妙的构图传递画面,表现“小桥流水、白墙院宇、鱼池水面、白鸽起飞”等景物的视觉之美。

  同样,第4集在展现雪山、中国山水画、当代艺术展时,其构图巧妙,色调和谐,给人直观的视觉美。

  

  

  而纪录片没有止步于此,不仅关注视觉之美,更关注观念之美。

  片中,诗人西川与设计师贾伟在讨论工匠精神时,将古人对笔墨纸砚的设计意趣与现代产品设计理念勾连起来。艺术家徐冰与摄影师张克纯在讨论山水摄影时,追溯到山水画的时间与空间意象,其背后的中国文化特性等。

  由此,传统文化的意象在纪录片中得以延展,在人物的对话碰撞中,迸发出新的意味。

  

  从器物之美到风物之美,从画面之美到观念之美,观众得以明白,纪录片以影像呈现传统器物,也以技术召唤文化记忆。游弋其中,我们不禁跟着大师们思考,传统文化的风雅意趣,情感韵味,是如何注入到古人的生活中,这对现代文化又有何借鉴意义?

  复合叙事视角叠加

  重构文化记忆空间

  纪录片的叙事视角意味着不同的叙事功能,关系着影像文本的冲突、悬念。在叙事视角的选择上,纪录片《与古为友》既有个体视角,也有全知视角。

  在这种相互切换的视角讲述中,个体记忆的叙述视角可以引领观看主体置身其中,有身临其境之感;而全知视角可以让每集纪录片的主题更加分明,逻辑更加顺畅。

  在第3集《案台上的雅趣》中,设计师陈兵的个人讲述,引出设计师贾伟、玉雕师杨曦等人的对话交流,阐释不同大师对传统文化元素的理解与借鉴。而解说词则承担了全知视角,将整集的主题串联起来,引领观众从一个关注点走向另一个关注点。

  最后,我们明白古人“以木为梁、以物传情”的审美意趣,是为了让生活更美好,让生活更加丰盈。

  在第4集《水墨间的光影》中,在摄影师张克纯的个体视角中,可以看到,为了拍摄出好的山水摄影作品,他去藏区的康定等地拍摄、找艺术家徐冰讨论山水画的符号意象。

  因此,观众更加理解当代创作者们对山水画的执著,在新老大师的对话中,进一步加深了对山水摄影这一流行艺术的理解,也重新建构起对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情感。

  

  “真实是纪录片的生命与本体。”在叙事视角之外,本片也尽可能地贴近真实。

  首先,对人物的介入非常少,跟随人物对话与行走的地点进行拍摄;其次,让新老艺术家们对话,扩充了纪录片的人物,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客观性。

  这样一来,第一人称的叙事视角与全知视角的叠加,多位大师观点的加持碰撞,在某种意义上,能够重塑观众的文化记忆空间。

  

  讲述传统文化故事

  树立中华文化自信

  在《与古为友》三四集中,我们可以看到国画师夏回对古人“城中竹林、卧游意趣”的理解与传承;玉雕师杨曦对中国写意画元素的提取与运用,诗人西川对“苏作大师”匠心精神的赞叹;还有年轻设计师陈兵与贾伟对古人雅趣创意的追寻、山水摄影师张克纯对中国山水画的奥秘探索。

  

  从当代视角审视传统文化,纪录片不是一味地铺陈传统故事,也不是对古代器物的拍摄讲述,而是让新老大师对话,呈现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识。

  从“文人的风雅意趣”到“苏作大师的工匠精神”,再到“山水画的美感意境”,古代文人与手艺人的审美意趣注入到柴米油盐中,这是专属中国人的传统文化内涵,有助于我们建立起文化自信。

  

  除此之外,年轻的流行文化创作者、经验丰富的前辈大师们都在汲取传统文化的元素,为树立起新时代的文化自信做出有益的尝试。

  设计师贾伟与陈兵、当代山水摄影师张克纯、艺术家徐冰等人,均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然而,他们痴迷于传统文化,希望从传统元素中找到灵感,创作出新的艺术方式,打破中西方文化的界限。

  在此,纪录片完成了传统文化的民族性特征和精神文化内涵的讲述,实现情感与理性有机统一。

  正如片中所说:“古人的创造成为现代人的传统,我们的创造未尝不会成为后人的传统?”继续关注《与古为友》,看现代艺术如何与传统文化共舞。

  【文/毛艺融】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艺术家山水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