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抛开混沌之劫和四海八荒,认真聊聊《千古玦尘》的情感命题

抛开混沌之劫和四海八荒,认真聊聊《千古玦尘》的情感命题
2021年07月15日 13:06 新浪网 作者 影视独舌

  当我们在看仙侠剧的时候,究竟在看些什么?这是我在看《千古玦尘》时,心底时常冒出的一个问题。

  在剧集前半程时,舆情总围绕着演员演技、扮相问题翻花。我想这大概体现了观众对仙侠剧的第一层需求——衣袂飘飘和巅峰颜值。随后,混沌之劫、神界坍塌接力推动情节向前发展。这正反映了观众对仙侠剧的第二层期待——创世神话和救世情结。

  近来,随着剧集后半程情感浓度的加码,关于《千古玦尘》的舆情开始向情爱纠葛和人心曲折偏移,这其实也是仙侠剧最能与现实生活相通的层面——情感困境。

  尽管在情感命题的挖掘上,仙侠剧总带着些寓言性、提纯感,但这并不代表就不能深刻。事实上,仙侠剧中神性、人性和魔性的同台共舞,时间线性和空间连续的彻底打破,正给复杂的人性冲突、曲折的情感织连提供了可能。

  具体到《千古玦尘》上,作为仙侠剧类型成熟阶段的集成之作,它有类型程式的重演,有熟悉设定的再现,也有与其他仙侠作品在世界观上的共享。这些要素共同构成了它华丽、流畅的视觉初印象。

  但《千古玦尘》在创作上的向前一步,并非仅停留在视听上。如果仔细考察,我们会发现,它还尝试性地对仙侠剧的经典情感命题进行了现代化、思辨化的改造,在奇观之余,找了与现实情感同构的路径。

  记忆消失了,“我”和爱还能存续吗?

  生生世世是仙侠剧常有的情节设定。之所以如此,并不全是因为追求虐恋情深或是极致浪漫,而是可以就此通过“记忆”做文章,将故事引入一些我们在现实中常讨论,但只能通过幻想题材文艺创作才能形象展示的思辨命题。

  比如,假如我的记忆消失了,我还是不是我?篡改、抹除一个人的记忆,究竟算不算谋杀?如果我已经不再是旧我,我还会不会爱上同样的人?爱究竟是被温情记忆主导,还是由荷尔蒙吸引占上风?如此等等。

  《千古玦尘》近来被热烈讨论的情节——后池要求白玦休妻——便与此相关。

  这部剧的基本世界观设定是三界要经历一次天劫,需混沌主神陨落牺牲才能救三界众生。

  在第一世中,男女主角白玦(许凯 饰)和上古(周冬雨 饰)都是四大真神之一,两人在修习历炼中逐渐相互钦慕,成了一对神仙眷侣。

  然而,上古是祖神选定的混沌主神,在混沌之劫来临时,她选择了三界之重,以身殉道。白玦则在诀别和神界陨落后,历经千辛万苦,搜集上古破碎的元神,将她以婴儿的形式重生,清洗记忆、封印神脉,名唤后池(周冬雨 饰)。

  在第二世中,白玦以本源之力化为柏玄(许凯 饰)暗中守护后池长大,一面为了应对循环往复的混沌之劫,再度撕裂本源分化出清穆修炼妖力,以求与自身的本源之力混合修炼成混沌之力。当他为了修炼必须在北海沉睡万年时,他的分身清穆(许凯 饰)意外觉醒,但却并不拥有白玦的记忆。命运之绳牵引着清穆与后池相见,两人在这一世中再次结缘。

  如果说,在第一世中白玦和上古的情感是朦胧纯粹的神仙之恋,在第二世中,两人体验的则是类似凡人的俗世爱情。两人经历了你追我逃的推拉阶段,结成了推心置腹的进退同盟,需要面对来自家庭的压力和阻挠,最终追求的也只是一生一世亘古不变。

  但就在清穆和后池好不容易携手同心、结为夫妻之时,白玦却觉醒归来。这时,一连串矛盾便接踵而至。

  对于后池而言,虽然面对的是同一个躯壳,但清穆的记忆已经消失,那面前这个人到底是谁?她究竟还要不要、能不能继续再爱下去?对于白玦来说,眼前的后池究竟要把她当做一个独立个体,还是上古的下一世?对清穆的消除究竟是无关紧要的附带性伤害,还是加在后池头上的灭顶之灾?而这一切矛盾都在后池要求白玦休妻的一场戏中集中爆发。

  当然,我们不能奢求一部仙侠剧能够给记忆、主体和爱之间的关系,下个权威严谨的定义。但通过《千古玦尘》,我们能与“我是我,却不完全是我”的惶恐同频共振,与“我爱的人,怎么莫名消失了”的心境共情共鸣,这就已经足够了。

  天选命题:私情与大义注定终极对立?

  在《千古玦尘》的前半段,围绕上古和白玦的第一世情感,很多观众有这么两个疑问,为什么一定要有个“天选之女”的设定,为什么白玦、天启又都会爱上上古。

  前一个问题,其实要回到神话原型中去找答案。因为,不仅是仙侠剧中常出现“天选”的设定,世界各地的创世神话、古典史诗中都会重复出现“天选之人”的母题。

  这个人常被赋予非凡的神性,具备力挽末世狂澜的智识和力量。他/她是人们在面对无常世事、毁灭性灾难时的美好愿望寄托,也是宏大叙事中能够让观众情感代偿的角色替身。在非幻想题材中,这个“天选之人”多表现为英雄、帝王;在幻想类题材中就可以化身为半神、真神、原力之主等等。

  与天选之人相关的,又有另外两个叙事主题。一个是英雄的旅程——成长,另外一个便是自天来归天去的终极命运——殉道。天选之命一旦落在具体的人身上,就注定要经历凡俗之情,如此,当天选之人面对终极之战时,便能高概念地呈现私情与大义的选择之困这个现实中的电车难题。

  《千古玦尘》混沌之劫的设定,上古混沌主神的身份,便是对“天选”母题的演绎,而白玦和天启的爱则是上古在陨落之时的最大牵绊。

  其中,天启对上古的爱,是最纯粹的烂漫之爱。他被上古生性中自带的精怪古灵、纯真率直打动,是人神相通的对简单美好的向往和守护。而白玦和上古的爱,则是在价值同频基础上的相互成就。此前,有一位剧迷把这两位真神之间的钦慕,描述成势均力敌的双向“慕强”。但仔细想来,势均力敌的描述确实恰当,但双向“慕强”却不够精准。

  白玦让上古心软的瞬间,是为神力不足的她挡下雷劫;上古让白玦动情的时刻,是上古融化他内心阴郁的坚冰,许他日常陪伴、喜乐相随的一生。在白玦的激励下,上古成了可担三界苍生之重的主神,在上古的陪伴中,白玦拥有了更完满、幸福的内心。这其实不正是我们现实中所说的,最健康的亲密关系——共同成长,让对方成为更好的人嘛!

  回到私情与大义的选择难题,在现实中常常不能两全。但在文艺创作中,要想实现情感代偿功能,总要向前迈一步。《千古玦尘》中白玦在第二世的谋划布局,其实就是想在私情与大义之间,找一个理想的中间路线。其代价便是下面要聊的以爱之名的自我牺牲。

  以爱之名:没有牺牲就没有虐恋?

  我们常说,无虐恋不仙侠。但对于究竟什么是虐恋,却很少深究。其实,“虐”的主要方式无非两种,一是所求不能得的痛苦;二是牺牲却不能言的委屈,其中又数后者杀伤力更大。

  《千古玦尘》中,白玦在第二世所设下的“大局”,其实就是一场以亲身赴劫为结局的自我牺牲。在上古第一世为苍生陨落时,许下来生不成神的愿望。因此,白玦便在将其带入第二世时封印了她的元神。他则不惜遭受分身之苦,只为修成混沌之力,代替后池在这一世承受天劫。

  在传统的虐恋叙事中,由自我牺牲造成的误会一旦解开,双方便会很快和解,一切复归云淡风轻。但《千古玦尘》中却多了几道曲折,因为在白玦的自我牺牲中,决定了上古的记忆与命运,也客观造成了清穆和后池的情感悲剧。当上古了解原委后,她对这些过程性伤害并没有全盘接受。

  有意思的是,观众们对剧情的反馈也与上古的反应异曲同工。这恐怕意味着,无条件的自我牺牲已经不再是观众们最青睐的情感模式了。对虐恋戏的新要求,从女主角不被“以爱之名”的命运安排感动开始。我想《千古玦尘》在这个情感命题的表现上,也向前迈了一步。

  对好莱坞产生深刻影响的著名神话学家、作家约瑟夫·坎贝尔曾经说过,神话是公众的梦,它以隐喻的方式反映着时代的需求,推动并塑造着人类社会。这句话放到任何一个幻想题材作品上,其实都适用。

  《千古玦尘》虽然是一部仙侠剧,但一切神话叙事其实都与现实相关。虽然混沌之劫、四海八荒离我们很远,但他们经历的情感纠葛与抉择,其实离我们可以很近。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