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评|为什么说《雪中悍刀行》对武侠精神有独到的认知?

终评|为什么说《雪中悍刀行》对武侠精神有独到的认知?
2022年01月11日 14:08 新浪网 作者 影视独舌

  电视剧《雪中悍刀行》今晚收官,腾讯视频开播28天,截至目前播放量已破50亿大关。这是一部可堪称武侠史诗的剧集,一部男人精神与力量成长的史诗。

  这部剧集,以“天下第一纨绔”北椋世子徐凤年的成长轨迹为线索,融合了武侠、玄幻、权谋等多种元素,展现了主人公因追求自由、责任和爱,而爆发出的汪洋恣肆的血性与生命力,及由此带来的心灵与精神的成长与改变。最终,徐凤年成长为北椋王合格的接班人。

  编导演的精彩发挥

  这部剧根据网络作家烽火戏诸侯同名小说改编,原著450余万字,有大量的原著粉,自带流量。由于小说人物众多,线索复杂,场景与情节奇特,原著粉也认为这是一部极难被改编的小说。

  开播后,果然引来无数原著粉的关注,但也在播放前期引发了原著粉与剧粉在网上的一场热战。每一个原著粉的心中,都有一部《雪中悍刀行》。剧集改编水平再高,也难以满足所有原著粉的想象。抽象文字带来的想象空间,永远要超过具象的影视画面。

  看完全剧,不能不为王倦点赞,果然是拿过白玉兰奖的编剧行家。剧集既保留了小说的内核与神韵,也在情节和人物上做了一些改编,这些改编使故事更紧凑,让人物的形象与命运更鲜明。正是一个个形象丰满的人物,为我们展现出一个快意江湖,这些人物又和北椋庙堂的博弈与权谋交织在一起互为推进,险情和冲突接连不断,凝练地还原了原著的精髓。

  从王倦编剧的《庆余年》可看出,他很擅长剧情的反转,反转再反转。但《雪中悍刀行》原著是“公路片”结构,人物走马灯般地轮番上场,这种手法虽有所体现,却不可能如此密集。

  从剧集可以看到,王倦很巧妙地放大了原著中一些人物的情感关系,比如徐凤年和老黄的关系,徐凤年和两个姐姐及弟弟的关系,都刻画得极为真切,有很强的带入感。尤其是徐凤年和老黄的关系,开篇大做文章,结尾时又有大篇幅呈现,它为我们理解主人公的精神世界,打开了一张内在情感与体验的地图,让你更好地沉浸于剧情之中,同主人公一起成长。

  这部剧同时有着明晰的侠义传奇框架,让主人公经历了召唤、历险、成长、归返的历程,让我们体会到,人的自由和独立才是历史和传奇之美的根源。只有懂得欣赏人格之美,欣赏人格带来的洞见,才能真正领略侠义世界的精髓。果然,随着剧集演进,大家都被剧中所呈现的侠义之心与人世深情所吸引。

  导演宋晓飞,是电影摄影师出身,执镜过电影《一代宗师》等,所以我们从《雪中悍刀行》看到了电影化的镜头语言,美术、服饰、妆容等都显得美轮美奂。一些武打镜头的设计上,也有创新,融合了武侠和玄幻的拍法,既有一击致命的精准,也有玄幻的仙气和飘逸,无一不呈现出导演镜头语言的独特审美追求。

  如老黄和湖底老魁的打斗,两人搅动湖水,在飞檐走壁间较量。36集中,李淳罡和王仙芝的海上终极一战,剑与水似乎合二为一了,最终竟在乌云密布的天空刺出了一道天门。这些手法,在过去的武侠剧中,极少见到。

  《雪中悍刀行》对一群老戏骨的展现,也让人过目难忘。这些老戏骨有如一群“老顽童”,如邱心志演的李淳罡,与姜泥坐在马车上,硬要姜泥做他的徒弟,逗趣可爱,一下马车却能聚水成剑。

  杨皓宇演的老黄,其台词和肢体语言都极具幽默感,与徐凤年在一起对话时妙趣横生,没想到这个平日嘻嘻哈哈的马夫,竟是个绝世高手,将人物的传奇性和烟火气传达得很完美。

  再如陶海演的湖底老魁,于荣光演的王仙芝,刘佩琦演的李义山等,虽然戏份不多,但都个个出彩。

  胡军把徐骁的多面性演绎得很有味道,他精于算计,但在孩子面前又风趣可爱、唯唯诺诺。他是一个有谋略的政治家,一个有硬骨头的军人,又是一个舐犊情深的父亲。当然也有着他的深谋远虑,似乎有多种人格存在于他的身上。胡军很微妙地演绎了和两个儿子的复杂情感关系,折射出人性的复杂。

  儒道释的文化融合

  《雪中悍刀行》对武侠精神的展现,有其独特之处。武侠精神的核心是义与信,这其实也是儒家的精髓。江湖则是武侠精神得以弘扬的空间,它是人们从社会中抽象出的一个想象空间,让传统文化中最生动也最浪漫的精神在其中恣意生长。

  每一部优秀的武侠片,都会向这个空间中注入一些独到的发现,《雪中悍刀行》同样如此。剧中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结局,但其背后彰显的都是一种有尊严也有个性的自由人格。这种武侠精神,期待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内心,开辟出一个自在而自足的世界,减少一些外在的比拼与争斗。

  《雪中悍刀行》也有打打杀杀,但不同于肉体的搏斗,倒像是两种精神的较量,呈现的也是一种和平文化。因为真正了解武侠精神者,都有一颗完全自足的心。

  《雪中悍刀行》其实是故意用写意的方式来拍武戏的,不追求那种拳拳到肉的力量感,这和原作的玄幻类型有关,也和传统文化对武学的理解有关。其中有些武戏也让人眼界大开,如14集李淳罡对阵伏将红甲人,将雨水凝为武器,就很有想象力。

  从剧中我们发现,这些侠者不仅把武学看作一种艺术,更把武学看作一种对神圣事物既敬畏、又向往的情感体验,看作是对终极存在的信任和关怀。“武”在侠者眼中有宗教情怀,有对“天命”“天道”的敬畏,这才是一个侠客安身立命的真正处所。

  剑术对李淳罡来说,代表了一种生生不息的神圣力量,这种力量就是天命。剑侠在思考武侠之道时,会以天地万物为参照,武侠之道在剑侠眼中,不仅超越人世,甚至超越了宇宙万物,有一种终极关怀的意味。人只有感受到这种终极关怀,才能获得对所习之术的使命感。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人生的最高价值,就是要不断地展现这种超越生命和天地的神圣力量。在剑侠眼中,它就是可与天地参化育的武道。

  无论对剑神,还是对王仙芝来说,他们秉承的武侠之道,与人文精神密不可分,它并没有一个远离人世的“彼岸”,它关注的始终都是活生生的人与生活。从剧中各个剑侠的作为,我们看到要实现武术的超越和个人生命的完满,须要用同样的情怀来观照天地万物,并与之融为一体。

  王仙芝是当之无愧的武学天才,可傲视群雄,却以天下第二自居,就在于他理解那种至高的武学境界,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义哲学完全一体。在他的身上,体现了人的价值取向,也展现了天命在人世的见证,有一种神圣的终极性。

  当侠客以这种敬畏的精神来进行自我修炼与道德修养时,扩展的不仅是人的内在世界,同时也能使人超越外在的山河自然,达到与万物共生的终极境界。

  而徐凤年的成长历程,则是一个尽性知命的过程。尽性是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本性良能,让它经历成长的磨砺、圣人的教化,才能恢复人天然的良善本性。同时,又要知晓外在,也就是自然、历史、时代、武道所赋予的使命。

  中国武学秉承的,是传统文化的尽性知命观,把生命和对武道的追求,看作一种动态发展过程。一方面它认为人的本性具有无穷的可能性,一方面,它也承认自然、历史对人的具体限制,这些限制反而成为体现我们生命价值的所在。

  这里的知命,对失败者也是一种心灵安慰,因它同样肯定了人的价值。故而像老黄、湖底老魁等在武力对决中的战败者,仍然会被人们视为英雄,因为他们体现的正是人性与生命的力量。

  从剧中,我们可看到有以天下为己任的儒家思想,也有渴望心灵自由空灵的释道思想,而徐凤年的成长奇遇恰好成为展现这种思想认知的最佳故事载体,描摹了儒释道三者融合的中国传统文化图景。这是《雪中悍刀行》作为武侠剧的独特性所在。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