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不是原罪”。
如何管理军人使用手机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新的《内务条令》中对军人使用手机,有了新的明确。
今天和大家伙儿聊几句,仅供参考。

手机使用登记备案,不得利用技术手段检查。
怎么去理解这句话?
在新的《内务条令》中对使用手机有一个规定:

这句话,明确了使用手机必须做好统计备案,这样也是为了规范手机使用,同时也是防止在手机管理上出现漏洞。
一谈到检查,担任过基层主官和班排骨干的军士最有体会,只要查手机就很紧张,这种查手机的检查不仅仅让单位主官头疼,也让很多军士“谈手机色变。”
有的单位甚至利用一些技术手段,对官兵的微信进行检查, 翻看聊天记录、转账记录,浏览网站等,在技术手段面前官兵的手机成了“裸机”。
“不得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检查、监管”。这一句话,以《条令》的形式得以明确,尊重官兵的隐私,同时也是为了营造良好的手机使用环境。

明确了手机使用时间,保管更加人性化。
在新的《内务条令》中对手机使用规定:

注意,这里面有几个词:休息日、节假日、课外活动时间。
有的战友会问,“这点时间真不够啊。”
到底手机使用时间够不够?
有战友说,这样算下来,一个星期大概能玩十几个小时。其实多与少,出发点不同,观点自然也不一样。
需要注意的是:驻训、野外拉练、出任务等特殊情况,任务期间一般不会发放手机;发手机时,赶上出公差、上岗,玩手机的时间也会相应减少。
另外,已婚的军士和未婚的军士,在手机使用上该如何平衡?有的已婚军士长期两地分居,需要用手机的时间可能会多一些;有的军士正面临谈婚论嫁,需要培养感情的时间也会多一些。
而这些情况,都需要靠手机来维系情感。
所以,合理使用手机的使用就显得很关键。
比如,有的单位非正课时间,在当日午休、晚上就寝前,可以正常使用手机;还比如,有的战友执行出车任务,去机关出公差,请假外出办理业务等,报备后都可以使用手机。
当然,除了手机的使用时间,如何保管?
“通常以班、排或者连队为单位集中保管”。一句话,班长也是可以保管班内人员的手机。
相比之前,有的单位将连队的手机集中保管,权限在连队主官。
现在将手机使用保管权限到班、排上,手机进班排有利于承担不同性质任务的单位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切实可行、可靠的方式方法,把手机管理这个影响部队保密安全的事情管好,把手机使用这个士兵关心关注的事情办好,从而更好地凝聚兵心士气。
总之,这种弹性管理更让官兵感受到“纪律红线不可逾越,人性关怀也不缺失”。

手机,不是危机。
严格的管理或许能带来一定效果,但有可能适得其反。
与其想办法控制手机使用,或许更应该从源头出发,制定更好的手机管理模式、加强战士思想教育,可能效果会更好。
在条令规定的范围内,增加手机使用时间,满足大家的合理要求,更能起到好的管理效果。
而且,相比控制手机使用时间,拧紧思想上的“安全阀”,提高安全上的防范意识、忧患意识,更为重要。
要是管理方面的工作做到位了,手机使用时间再多一些,也能增强凝聚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