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又买了台进口V6奔驰,但我就是不开

我又买了台进口V6奔驰,但我就是不开
2021-09-18 11:51:39 豪哥说车

年中,我老爸给我弄了台12款的奔驰ML 350,3.5L V6,14万公里,完美男士一手车。虽然内饰土到掉渣、底盘响得不行,但好在V6发动机依旧老当益壮,高转下的风采也不减当年。最关键,开上它看着身旁一台台电动车,会莫名的有一种的兴奋感,比当初集齐水浒传卡片还要令人兴奋。

但兴奋来得快去的也快,随之而来的理性很快就占据了上风——即便我很喜欢大排量自吸,但平常上班的时候,我依旧选择开领克05(配置|询价),ML 350停在车位上我是看都不看。

原因大概有两点,一是油耗实在太高,城市开轻轻松松百公里14个油起步(05才9个左右),这让我原本就不富裕的小钱包又雪上加霜;

二是开它上班过于枯燥无趣。

首先,这是一台老奔驰,一台老SUV,驾驶乐趣基本没有;其次它缺少了很多智能娱乐化的配置,没有车载导航,没有在线曲库,没有语音交互,没有L2驾驶辅助,更没有CaePlay\CarLife,this so boring!(我不太喜欢用手机听歌导航)。

打个比方,这就好比长途坐飞机,如果条件允许,你一定会选择头等舱,因为那里有舒适的座椅和上好的香槟。你才根本不会想着去坐经济舱,更不会想要坐在机翼旁边去观察高速运转的喷气式引擎。

大排量自吸?先搁一边呆着吧。

我想我肯定也不是个例,Z世代的到来,让需求发生了改变,精密的电子元件取代了硬核机械当选为他们新宠,智能化的需求已逐步成为了他们心中最重要的购车标准之一。

某机构就曾针对不同年龄段人群购车决策因素进行过市场调研,数据显示,年龄越小的用户,对于智能化的需求越高;年龄越大的用户,则更为在意油耗和空间。

原因在于,两代人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大部分年轻人一出生就处在高度发达的信息化时代,无处不在的智能化科技产品,已经潜移默化的培养了他们对产品的认知和对高新科技的接受度。

套用官方常用的说辞,在Z世代青年的心中,如今的汽车早已不单单是代步工具,它已延展为一个智能空间,能为自己的用车生活带来更多的乐趣。

这也是特斯拉、蔚来、理想能后来居上的重要因素之一。

但由此也滋生了一个弊端,消费者容易过于轻信和依赖智能化配置所带来的便利性,比如“自动驾驶”。

提到智能就不得不提到“自动驾驶”,就像提到足球不得不提梅西一样(今年的大巴黎是不是无敌?)。“自动驾驶”是厂家标榜智能化的利器,而技术的高低也直接把厂家实力划分了三六九等。

So,有些厂家为了装深沉,装大佬,在宣传中就明目张胆的夸大其词。比如威马W6,他们的宣传词是这样的——国内首款无人驾驶量产车型,超算力可进化智能纯电SUV;

???,你搁这演《变形金刚》8啊。

再比如特斯拉的Autopilot,在“蔚来自动驾驶事件”蔚来官网的中文翻译依旧就是自动辅助驾驶(小鹏、理想、蔚来都已经把措辞改掉了)

国际上针对自动驾驶一共划分成了L0-L5,6个级别。其中,L0-L3都还只是辅助阶段,仅解放双脚,剩余还需要人为进行操控。也就只有到了L4、L5级别才能真正意义上的称作自动驾驶。

但现阶段,还没有任何一款量产车型可以达到L4级别的高度,那些声称自己是自动驾驶,或者包含了“自动”字眼的宣传,基本都属于过于宣传,有诱导消费者的嫌疑。

“蔚来自动驾驶事件”不是“自动驾驶”事故中的个案,从研发至今,此类事故已经举不胜数。看到很多人说,主要怪车主蠢,正常人谁相信这个?话虽如此,但一个巴掌拍不响,厂家在宣传介绍时,有意无意的忽略潜在的危害,是否也是造成惨案发生的助推剂呢?

吴晓波在《大败局》中说,“做企业就如同高台跳水,动作越少越安全”,但做产品正好相反,只有做的越多,越细致,才越安全。智能化配置的确让我们的用车生活更为方便有趣,但要走的路仍旧很长。

新浪汽车公众号
新浪汽车公众号

更多汽车资讯,涨知识赢好礼扫描二维码关注(auto_sina)

相关车系

实时热搜

更多>>
点击查看完整榜单

热门视频

更多>>

热门车型

更多>>

竞争力对比

更多>>

购车帮帮忙

更多>>

汽车黑科技

更多>>

精品原创

阅读排行

新浪扶翼

行业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