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绩崧:如果只推荐一本语文课外辅导书,那就是《辞海》

朱绩崧:如果只推荐一本语文课外辅导书,那就是《辞海》
2019年08月27日 10:58 新浪网 作者 澎湃新闻

  1979年,作为新中国成立30年献礼,新一版《辞海》问世。由于客观上适应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思想解放的大背景,因此图书一出版,即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获得了巨大成功。

  当年在上海新华书店、四川北路工具书书店发售该书时,等待购买的读者排起了长龙。“排长队买一本辞典,这在今天是难以想象的。”复旦大学外文系讲师朱绩崧也在这一年出生,他并不知道日后自己会和这本辞书结下不解之缘。

  朱绩崧:如果只推荐一本语文课外辅导书,那就是《辞海》

  朱绩崧 澎湃新闻记者 徐萧 摄

  作为新中国辞书出版70周年献礼的讲座之一,8月17日,朱绩崧在上海嘉里中心以“我在上海中学读《辞海》的日日夜夜”为题,分享了他这样一位从事英文研究和教学的学者是如何从《辞海》中获益的。

  靠《辞海》让老师刮目相看

  朱绩崧从静安区转学到闸北区第三中心小学时,语文老师要求人手一本《新华字典》,朱绩崧问能不能用家里的《辞海》,老师说那个你看不懂。老师越这么说,执拗地朱绩崧就越是要证明给老师看。

  终于给他等到了机会。一次语文课上老师布置了预习作业,让学生们查“南极”一词。朱绩崧翻开《辞海》,“南极”一条的信息量比《新华字典》不知道多了多少。他全部抄在笔记本上,带到课堂,举手发言,滔滔不绝地念了出来。“足足念了五分钟,全场连老师在内都惊呆了。”

  “做完这次发言之后,我就觉得,老师们对我这个来自静安区的孩子有些刮目相看了。因为那时候闸北区的基础教育是比较强的,我刚过去时总感觉受人歧视。”

  老师的表扬,同学的崇拜,让一个小孩子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从此他一发不可收拾,每次都要用《辞海》预习词汇,争取读给全班。

  浩瀚知识陪伴孤独的高中时光

  初中朱绩崧上的是所谓的“菜中”,同学们都以吃喝玩乐、互相攀比为是,他成绩好,爱读书,就显得格格不入。但因为不住校,这种格格不入感还在能忍受的范围里。

  到了高中——如今被奉为“神话”的上海中学,学校又太好,尤其偏重理科,同学门门功课都要比他强很多,他感受到了巨大的落差。“(初中时)好像野鸡中的凤凰,(到了高中)本来面目就暴露了,还是野鸡。”朱绩崧自嘲道。

  “那时我的成绩超级稳定,稳定在年级后40名。”朱绩崧在高二时,几乎每天都在想一件事,就是转学。更要命的是还要住校,也就是说,他无时无刻不被这种巨大的挫败感包围,内心非常孤独。

  孤独之中,带给他无限慰藉的是两本辞典,一本是他后来修订、编纂的《英汉大词典》,另一本就是《辞海》。每天早晚两个自习,朱绩崧就读这两本辞典,没有目的,不带功利性的。

  他感叹着里面凝结的人类知识是如此浩瀚,“无论现在成绩如何,面对这些永恒的知识,谁都是一样渺小的。”他鼓励自己,慢慢去学,不必急于一时,将来未尝不能赶超。

  因为是随便翻读,他可以由一个词条延展、跳跃到另一个词条上去,而这些词可能是我们永远也想不到要查的,这是目前只能定点检索的电子词典绝无可能带来的体验。

  在这样的过程中,中学时代的朱绩崧不仅获得了心灵上巨大的安慰,也锻炼出良好的母语语感,逐渐领悟到文字的雅俗之分,为他将来从事翻译工作打下了异常坚实的基础。

  朱绩崧:如果只推荐一本语文课外辅导书,那就是《辞海》

  《辞海》 资料图

  “百度一代”或许不如“辞海一代”

  高中时代还有一个件事,让朱绩崧更加重视汉语修养,那就是读以金庸为代表的武侠小说。在他看来,今天孩子们在语言表达上整体上不如他们那一代,究其原因,一个是不用纸质工具书,另外一个就是不看武侠。

  武侠之于朱绩崧,不仅有提前指导人生的意义,同时里面大量的专名、典故,促使他只能去查《辞海》,比如沿着少林寺、嵩山、达摩到禅宗这样一个一个线索,他慢慢建立起有关中国佛教知识的小体系,“虽然比较粗浅。”

  有次朋友考他“般若”如何读,朱绩崧答“bō rě”,朋友诧异于一个搞英文的怎么会知道这个。朱绩崧就说,中学时读《辞海》看到了,这个词特别标注了拼音。

  还有一次,他看黄飞鸿系列电影,里面有个王爷说了句,“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他被惊艳到了。当时没有电脑、网络,无法搜索,直到偶然间他在图书馆读到了这句词,才知道作者是纳兰性德。再去《辞海》查“纳兰性德”,并由这个词条一路查过去,对清代诗词便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朱绩崧:如果只推荐一本语文课外辅导书,那就是《辞海》

  2019年8月16日,2019上海书展上,上海世纪出版集团设立了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题图书精品展,其中上海辞书出版社的新版《辞海》特别受读者关注。IC 图

  在这个意义上,朱绩崧认为,《辞海》的伟大之处在于不仅是一本辞典,同时也是一部百科全书。当然在今天来说,《辞海》的信息量没有那么巨大了,“但在前网络时代,它的体量是不得了的。多数老百姓家里,体积最大、字数最多的书就是《辞海》。”

  即使在今天,《辞海》依然是朱绩崧十分宝贝的书,不仅作为工具书,也作为一般阅读书。因为里面的信息,都是经过时间考验的,是集合中国数代优秀知识分子集体智慧而成的。

  “你翻开《辞海》的尾页,会看到分科主编名单,全都是国内一流科学家、学者,院士(时称学部委员)一大堆、大学校长一大堆。这时你就知道,这东西是可靠的。如果这些人编纂的辞典都不可靠,中国就没什么是可相信的了。”

  当了大学教师后,朱绩崧常跟学生说,学习一定要“取法乎上”。他称自己是“辞海一代”,现在的年轻人是“百度一代”。“如果说你们不如我,可能其中一点就是因为我用辞海,你们是用百度。百度就不是取法乎上,它只是把信息汇总了交给你,好的坏的都给你。”

  “有时候我们真的要由博返约。面对信息的汪洋大海,我们需要的可能就是一滴水,而这滴水就是《辞海》。如果只让我推荐一本语文课外辅导书,那就是《辞海》。”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辞海辅导书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