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找茬儿”不断,中欧合作如何减少理解赤字?

美国“找茬儿”不断,中欧合作如何减少理解赤字?
2019年12月12日 13:35 新浪网 作者 澎湃新闻

  “中欧之间现在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的合作都非常的多,很是空前。然而我们越发感受到双方对彼此理解的‘赤字’越来越大。”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姜锋日前在“一带一路”倡议与中欧战略合作国际研讨会上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表示。

  研讨会于12月2日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召开,由上海外国语大学与德国阿登纳基金会上海代表处共同举办。姜锋认为,这场研讨会能够召开,正是因为中国和欧洲的学者们都认为应该加强相互间在战略层面的沟通,促进彼此间的理解。

  眼下的中欧关系正处在一个重要时间点,明年,中欧双方将有一系列的重要交往和外交日程。但与此同时,据美国彭博社最新报道称,美国的官员们上周涌向欧洲,继续劝说盟友抵制使用华为公司的设备。

  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张明12月4日在《政治家》网站欧洲版撰文,批驳美国国务卿蓬佩奥日前在该网站欧洲版上污蔑中国从事间谍活动、窃取知识产权、怂恿欧洲国家不要与中国企业合作开展5G建设的错误言论,强调合作与互信是各方唯一正确选择。

  致力于尽早达成中欧投资协定

  中欧关系正面临既有的国际秩序不断受到单边主义挑战、不确定性日益增多的局面。

  12月11日,总部位于日内瓦的世界贸易组织(WTO)上诉机构遭遇成立近25年的首次停摆,正式停止运作。美联社援引WTO总干事阿泽维多的话称,美国导致WTO争端解决机制瘫痪后,世界经济有可能倒退回“丛林法则”时代。

  12月9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应约同新一届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通电话。习近平指出,中欧都主张多边主义、自由贸易,都坚定维护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都主张各国要按规则行事。

  通话中,习近平强调,中方愿同欧盟一道努力,确保明年中欧一系列重要交往和日程取得成功,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同欧盟欧亚互联互通战略对接,致力于尽早达成中欧投资协定,全面有效落实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推动世界贸易组织改革朝着有利于各方的正确方向发展。

  近年来,中国和欧洲不断对世贸组织改革提出新的设想,但截至目前为止,仍未能推出成形的方案。

  但与此同时,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再度通过媒体向欧洲喊话,呼吁欧洲国家不能将关键基础设施的控制权交给华为、中兴等中国企业,无端指责中国企业涉嫌在一些国家从事间谍活动,“窃取德国、以色列、英国等国的知识产权”。

  作为呼应,欧洲也出现了一些对中欧关系的质疑声。中国原驻德大使梅兆荣12月5日刊发评论文章称,随着中国迅速崛起,部分不和谐的声音正影响中欧的双边关系。近期,欧洲的一些媒体与政客鼓吹“中国威胁论”。

  据参考消息网12月5日同一天报道称,北约首次正式承认中国构成的“挑战”,但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坚称,他不想与中国为敌。

  而法国总统马克龙不久前从“北约正在经历脑死亡”到“西方霸权已近末日”等系列惊人之语,折射出欧洲对于“国际体系面临空前危机”更大的担忧。在第二届巴黎和平论坛上,马克龙发言称,世界面临单边主义和霸权主义两大威胁,从法国和欧洲自己的历史看,只有坚持多边主义,才是解决当今全球挑战的唯一出路。而欧洲也愿意成为中美之间的第三方“协调平台”。

  姜锋向澎湃新闻表示,中国和欧盟来往,绕不开德法两个“发动机”,“欧盟发展离不开德国和法国的推动,但德、法必须跳出自己的利益。德、法要将自己看作整个欧洲的领导者,仅仅从自己的角度考虑,它们就很难带领欧洲进一步推动一体化进程,也就很难使欧洲强大起来。”他说道。

  “中国和欧洲都不想去做‘老大’而遏制‘老二’的发展,都不想一家独大,这是双方共同的基础。”中国前驻欧盟公使张立荣在研讨会上强调,通过直接的沟通增进对事实的认识与判断尤为重要,要注重发展中欧之间互利合作,良性竞争的经贸关系。

  “绿色合作”应跨越意识形态

  12月2日至13日,新一届联合国气候大会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各国与会代表将就《巴黎协定》实施细则等议题展开进一步谈判。

  据人民网此前报道,在美国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最大的反对者后,欧盟更加重视在国际多边舞台争取气候伙伴国的支持,强调国际合作是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唯一可行之路。

  “尽管欧盟方面对中国还有诸多误解,但在环保合作上,(中欧)双方的学者高度一致,这是未来合作的重中之重。”姜锋表示。

  在2日研讨会上,北京语言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院长黄靖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欧合作也应向“绿色”(即气候与环境治理)迈进,尽一切可能排除意识形态因素的干扰,实现绿色合作的共赢局面。

  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上的成就世人有目共睹。中国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日前表示,初步核算,2018年全国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5.8%,且已经提前达到2020年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0%-45%的承诺,基本扭转了温室气体排放快速增长的局面,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4.3%。

  中国不仅在本国内积极推进环境议题进展,更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据《南华早报》11日报道,在正于西班牙马德里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中国主张自己作为负责任大国继续发挥作用。

  欧盟同样重视气候变化问题与气候治理,也肯定中国在此方面取得的成就。德国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所长奥特马尔·埃登霍费尔在气候大会期间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认识到仅靠欧洲本身不可能为全球在这方面带来改变,欧洲已准备好与希望采取行动的各方合作,而中国肯定能成为其中的重要伙伴。”

  研讨会上,德国基民盟政党气候、能源与可持续性事务顾问马蒂亚斯·胡布谢尔谈及“一带一路”倡议回应全球气候问题的可能性时,也表达了对中国气候治理成就的肯定,期望中欧双方能在气候治理上进一步合作。

  “中欧相互之间的理解需要非常坦诚的交流,积极的竞争因素可以使中欧双方更加进取,”姜锋说,相互信任的双边主义是中国和欧盟作为一个整体多边合作非常重要的基础。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问题研究所主任崔洪建在会上提到,欧方对中方的理解与信任亟待加强,否则多边主义最终只会成为一个空洞的话语,“应该以合作共赢作为多边主义的基本目标,充分吸取中欧双方构建多边主义机制的历史经验,塑造与共建包容开放的多边主义。”他说道。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赤字欧盟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