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见证“画之大者”,孤山黄宾虹艺术馆更新18件展品

见证“画之大者”,孤山黄宾虹艺术馆更新18件展品
2020年01月04日 11:26 新浪网 作者 澎湃新闻

  澎湃新闻获悉,地处浙江省博物馆孤山馆区的黄宾虹艺术馆一层展厅换展工作近日完成。本次换展,沿袭黄宾虹艺术馆“画之大者”常设展思路,对其中的黄宾虹书画作品进行了更换。更新展品18件,包括黄宾虹山水画16件,花鸟画1件,书法1件。除花鸟作品外,其余17件作品为黄宾虹各时期的纪年精品。本文对部分换展作品进行了介绍。

  见证“画之大者”,孤山黄宾虹艺术馆更新18件展品

  

地位杭州孤山的黄宾虹艺术馆

  

1908年,黄宾虹45岁,作《疏林幽人图》。此际,黄宾虹游于沪上,与邓实等友人交流所藏书画古物,又埋头著述,撰《滨虹论画》连载于《国粹学报》,讲述画源、派别、法古、院体、重品、尚文等画理画论。

  见证“画之大者”,孤山黄宾虹艺术馆更新18件展品

  

疏林幽人图 浙江省博物馆藏

  见证“画之大者”,孤山黄宾虹艺术馆更新18件展品

  登高望远图 浙江省博物馆藏

  1925年,黄宾虹作《登高望远图》,款识:

  登高望远,古君子以舒襟抱,且证其所学,泰岱观日出,华阴观月上,皆实践之至理。昌黎自识前身其登太华也,稗书谓华令百计取之,方下,盖恋恋余晖,若苏公所谓“灭没倒景(影)不得望”者耳。余近见慕道人郑遗甦题画语如此。宅心婣(姻)兄,遗甦之族裔也,劬学喜游山水,买田南冲,登临啸侣,画以诒之。乙丑四月,黄朴存。

  黄宾虹题款中所言“遗甦”乃郑旼,字慕倩,号荆蛮民、慕道人,安徽歙县人。精研理学,于经史积疑多有剖析。工诗与篆刻,善画山水,与程邃、弘仁齐名。黄宾虹此画为郑旼之族裔程宅心所作。

  见证“画之大者”,孤山黄宾虹艺术馆更新18件展品

  峨山图 浙江省博物馆藏

  黄宾虹《峨山图》作于1946年。这一年,黄宾虹在致傅雷信中说:“近来拟法唐敦煌发见,及宋元西北收藏名迹,稍稍受其缚束,兼时事心绪不宁,胸臆郁塞,每作一画,竣工之后总觉不够,愈加愈多,什居其九……”

  此一信道出了黄宾虹在变法途中的所观、所感。愈加愈多,愈加愈黑。

  见证“画之大者”,孤山黄宾虹艺术馆更新18件展品

  拟北宋江山无尽图 浙江省博物馆藏

  黄宾虹《拟北宋江山无尽图》作于1948年。此际,黄宾虹所绘多取法北宋,追求用笔沉着,墨色浑厚,其言:“宋画阴面山,元画阳面山,面目不同而理法神趣则一。”

  见证“画之大者”,孤山黄宾虹艺术馆更新18件展品

  临安山色图 浙江省博物馆藏

  黄宾虹曾推崇明天启、崇祯画家,1952年作《临安山色图》,款识:董玄宰宗北苑,启祯诸贤力争上游,师其意而不袭其貌,兹以临安山色写之。然,同年,黄宾虹一变其论,更推清道咸间人,并拟撰文论道咸画学中兴。在黄宾虹看来:“明代士夫书学习帖,至清道咸碑碣发显,笔法秘钥,无藴不宣。包安吴、周保绪诸先哲,以八法通于六法,力追北宋,特过前贤,浑厚华滋,一扫浮薄余气。”

  见证“画之大者”,孤山黄宾虹艺术馆更新18件展品

  夜山图 浙江省博物馆藏

  自1939年以来,黄宾虹一直受白内障眼疾困扰,且日趋严重。至1952年,右目近乎失明,左目视物影影绰绰,然其作画犹孜孜不倦。此年所作《夜山图》,正如其款题所描述的那般:“墨中藏笔,笔中藏墨,浑厚华滋,层层深密,如行夜山之妙。”

  西泠写景图 浙江省博物馆藏

  黄宾虹晚年居杭州栖霞岭,每日看山读画。其于1953年所作《西泠写景图》,题款“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溟濛水云里”数字,得苏轼《黄州寒食帖》神韵。此年,黄宾虹九十寿辰,赖少其代表华东行政委员会文化局授予其“中国人民优秀画家”奖状。

  见证“画之大者”,孤山黄宾虹艺术馆更新18件展品

  湖光山色图 浙江省博物馆藏

  黄宾虹1954年作《湖光山色图》赠与夏衍。1989年,夏衍将此图捐赠浙江省博物馆。91岁高龄的黄宾虹在致友人曾香亭书信中言:“现正整理文字理论、艺术法则诸稿,极为忙碌。”在黄宾虹艺术馆“画之大者”常设展中,有一《论画长札》,乃黄宾虹应弟子顾飞之请所作,其中有句:“上古三代,魏晋六朝,画尚内美,有法而不言法,在观者自悟”,“内美”便是黄宾虹毕生画学思想的核心。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黄宾虹艺术馆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