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真“国宝”想说:我不是你在电视上认识的我

真“国宝”想说:我不是你在电视上认识的我
2020年03月27日 16:51 新浪网 作者 澎湃新闻

   广西师大出版社

  提起“国宝”,大家或许会首先想起那个圆滚滚、毛茸茸,有着黑眼圈,爱粘着饲养员的大家伙。可你是否想过,为什么会称大熊猫为“国宝”?

  近些年来在各卫视出现了各种鉴宝类节目,人们见到了许多被那些“专家”估价千百万的珍品,他们口中的宝物能否算作“国宝”?

  2019年3月意大利归还796件中国文物,这次回家的文物时间跨度长达5000年,亦是无价,那这些文物是否可以称作“国宝”呢?

  曾走访了国内外数百家博物馆的国家博物馆前副馆长陈履生解释道:人们通常称熊猫为“国宝”,是因为它珍稀,它受国家保护,所以没有哪家拍卖公司拍卖熊猫的,因此,人们也不知道熊猫值多少钱。“国宝”正是如此,是无价的。

  在今天的这篇文章中,陈履生将和我们聊一聊国宝的鉴定标准、展示和捐赠问题,也会纠正我们长久以来对“国宝”的误解。

真“国宝”想说:我不是你在电视上认识的我

  中国国家博物馆

  “国宝”之殇

  文 | 陈履生

  本文节选自《博物馆之美》

01

  何谓“国宝”

  “国宝”通常是指国家的宝物,具有国家的属性,它有物质与非物质两类。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宝”,它们大都是无价的, 是国家的骄傲和象征,并受到所在国家的特别尊重与保护,也得到世界人民的拥戴和珍视。成书于春秋末年的《左传》记有:“子得其国宝,我亦得地,而纾于难,其荣多矣。”杜预注:“国宝,谓甗磬。”这已经说明“国宝”是国家的宝器。唐代白居易《除孔戣等官制》:“浑金璞玉,方圭圆珠,虽性异质珠,皆国宝也。”这是讲“国宝”所具有的特别的质地与工艺。唐代崔曙《奉试明堂火珠》诗云:“遥知太平代,国宝在名都。”这是讲国宝深藏在国家名都。在民间,人们往往也会把一些稀世之珍称为“国宝”,随口说说而已, 以显其珍贵。但上升到国家层面,进入文博领域,就不能随便说说。

  何谓“国宝”?不能用秤称,不能用斗量,更不能用具体的货币数值来界定。然而,既然是“国宝”,国家就不可能不管,所以, 在文博界,考量其价值的不是随便说说的“国宝”,而是由国家认定的等级。我们国家所依据的是 1982 年 11 月 19 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最新的版本是2017年11月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的第五次修正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明确规定,受国家保护的文物分为珍贵文物和一般文物,珍贵文物又分为一级文物、二级文物、三级文物。这之中又有与价值判断相关的“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它们都是国家认定的一级文物中的特级文物。2002年1月18日,国家文物局公布了《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规定64件(组) 珍贵文物禁止出国(境)展览。此目录出台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第六章第四十九条:“一级文物中的孤品和易损品,禁止出境展览。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的目录,由国务院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定期公布。未曾在国内正式展出的文物,不得出境展览。”2012年6月26日,国家文物局发布《第二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书画类)》,共37件(组)一级文物;2013年8月19日,国家文物局继续发布《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共有 94 件(组),含青铜器、陶瓷、玉器、杂项四类。

  如此,大致可以明确,属于“国宝”的文物应该在“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之中,如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新石器时代的鹳鱼石斧图陶缸、商代的后母戊鼎,湖南省博物馆收藏的战国中晚期的《人物御龙帛画》,湖北省博物馆收藏的秦云梦睡虎地秦简《语书》,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西晋陆机的《平复帖》卷、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卷,等等,可查相关目录,了解它们的详细情况以及重要性。禁止出国(境)展览,是为了保护传之久远的国家宝藏,是对国宝的礼遇。这里的“国宝”是有着国家认同的。文物都分三级,说明有高下,显然,不是所有的国家收藏都是“国宝”。以国家博物馆为例,现公布有140余万件藏品,其中有6000件是国家一级文物,其余多为一般文物,如果把馆藏140余万件藏品都说成“国宝”, 显然是不合适的。

真“国宝”想说:我不是你在电视上认识的我

  湖南省博物馆收藏的战国中晚期的《人物御龙帛画》

  可是,自从商业绑架文化,将圆明园遗物中的西方的水龙头称为“国宝”开始,商业对“国宝”称谓的利用愈演愈烈,凡是在市面上能卖高价的几乎都冠以“国宝”的头衔,而一说“国宝” 又往往立马涨价。因此,这几年,出于对部分在电视上和民间进行忽悠的专家的反感,民间又多了一个相关的专业词语——“国宝帮”。这个“国宝帮”就是专门说“国宝”、认“国宝”的, 他们肆无忌惮,把假的说成真的,把一般文物说成国宝。

  有了商业的绑架,又有了娱乐的绑架,“国宝”进一步在公众面前泛滥。一般来说,专家或权威人士说这是“国宝”,老百姓通常不会提出什么质疑,尤其是观众看娱乐节目看得太多了,所以他们知道也就是娱乐而已。业内有良知的专家提出质疑,虽然义正词严,但声音不可能高于商业和娱乐,甚至搅和在商业和娱乐之中, 真是秀才遇到兵。话语权旁落,已经不在真正的专家手里,可想“国宝”在当代的悲剧。有法可以不依,有专业而无专业认同,那怎么办?退一万步,如果说法规比较复杂,或者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物不好认定,那也可以简化,至少下列可以认定不是中国的“国宝”:

  1. 不是中国人创造、不在中国制作、不表现中国文化精神;

  2. 不辨真假或难辨真假;不明是非;不明来源;

  3. 有价。

  关于第3点最简单的解释是,人们通常称熊猫为“国宝”,是因为它珍稀,它受国家保护,所以没有哪家拍卖公司拍卖熊猫的, 因此,人们也不知道熊猫值多少钱。“国宝”正是如此,是无价的。

真“国宝”想说:我不是你在电视上认识的我

  陈履生

02

  “国宝”的出镜

  2018年春晚,有一个“盛世中华,国宝回家”的特别节目。就我的专业认识,我认为那天演播室里展示的是复制品,但是讲解员没有说明这一点。演播室缺少温湿度控制,加之强烈的灯光照射, “国宝”的原件无论如何不会被展示在这样的空间之内。这里先抛开展示的是否为“国宝”不论,如果是复制品,讲解员应该说明, 这样可以让人们放心,让人们感觉到专业。至于讲解员,他说好说坏都不怪他,因为他是演员,是在背书,如果有错,那也是写台词的错。

  中国的卷轴画通常画于绢和纸之上,这类材质比较脆弱,尤其是年代久远的作品,打开一次伤一次,特别是绢本。对于绢本的保护,最好的办法就是尽量少打开,尽量避免强光。因此,中国各级博物馆中绘画馆的灯光、国外绝大多数博物馆展示纸质文物的灯光, 都极其暗淡,有的还设有感应装置,在没有观众的时候会自动灭灯。这一点,相信是博物馆人的共识,一般的观众也能够理解。如此来看,央视春晚演播室内展示的还会是原作吗?它是“国宝”吗?

  在这个只有4分4秒时长的节目里,有关画的内容不多,但有几句关键口号——“盛世中华,国宝回家”“一件国宝级的书画”“它非常珍贵”“把流落在海外多年的国宝带回家”“国宝回家,全民共享”。客观来说,如果不是看在央视的名号以及台上嘉宾头衔的份上,还以为是“国宝帮”在忽悠。虽然全长30.12米的画卷限于场地和时间,只展示了部分,但毕竟是在非博物馆的娱乐空间中展示,如果所展示的是原作,那实在对不起“专业”这个词。专业的单位做业余的事是最可怕的。看看在大英博物馆中受到礼遇的中国的“国宝”——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吧,大英博物馆是不可能让《女史箴图》出馆门的,更不要说拿到国家电视台的娱乐节目中去展示。这不是能与不能的问题,是对国家文物、国家文化有没有基本尊重的问题。这里要加一句,如果国人都不尊重自己的文化和文物,遑论他国之人来尊重中国的文化和文物。

真“国宝”想说:我不是你在电视上认识的我

  献宝者在演播室现场还说了一句:“把流落在海外多年的国宝带回家。”这是典型的“国宝帮”的口吻。明明是有人从日本倒腾回来,而且到了国内还几经倒腾,有钱的献宝者只是最后一棒的接手者,怎么能说是自己“带回家”?至于其中如何倒腾的,过程在网上都有,这里就不赘述。

  博物馆是国家的公器,但往往落到少数人手里,成为个人把玩的玩物。也有真正的“国宝”回家,像国家文物局从海外征集回来的交由国家博物馆保存的商末周初青铜重器“子龙鼎”,以及北朝石椁、唐代天龙山石窟菩萨坐像和头像、宋代木雕观音菩萨坐像、五代王处直墓彩绘浮雕武士石刻等,它们在国家博物馆的展出真正体现了“全民共享”。这些海外回流的文物之所以没有争议,是因为流传有绪,有专家的多年跟踪、反复鉴定和研究,是国家有关部门慎之又慎的决定。

  娱乐是把双刃剑,当你想娱乐别人的时候,可能自己也被娱乐了。

   03

  “国宝”的捐赠

  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公民将自己的藏品捐献给国家都是高尚的、为人称道的。在全球博物馆体系中,有许多依靠私人捐赠而建立起来的博物馆,而将私人专享变为与公众分享的捐赠,则开启了博物馆发展的历程。英国牛津大学的阿什莫林博物馆就是世界上最早因为私人捐赠而建立起来的博物馆,它开启了300余年来世界博物馆发展的历史。如今,基于私人捐赠而建立起来的博物馆数不胜数,无数捐赠者的名字都刻在各博物馆的墙上,这既是缅怀和追忆,也是纪念与歌颂。

真“国宝”想说:我不是你在电视上认识的我

  英国牛津大学的阿什莫林博物馆

  中国第一座公立博物馆在辛亥革命之后的第二年开始筹备,鲁迅先生等向筹备处捐赠了自己的藏品。如今,各博物馆都有自己的捐赠目录,捐赠成为中国各级博物馆获得藏品的一个重要来源。我们感念那些捐赠者,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去怀疑或猜测捐赠者的动机。但是,此一时彼一时。今天的中国私人捐赠已经不像过去那么纯粹, 出于各种私欲的捐赠比比皆是。对于绝大多数博物馆来说,不管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只要捐赠的藏品是真的、是好的,就多多益善。只要来源合法,这都没有错。因此,一些捐赠人千方百计攻克国家级、名气大、有影响的博物馆。对于商人或者有商业目的的捐赠者来说, 捐赠是其商业行为的一个过程、一种手段。比如画家,通过捐赠使其作品获得高价,通过高价又继续忽悠另外的买家。在这样的捐赠中,博物馆仿佛成了人家的托。像我这样画卖不出去的,也想捐赠, 还想捐赠给卢浮宫,可是,人家不收在世画家的作品。事实证明, 今天有相当一部分的捐赠是值得怀疑的,也有一些捐赠的接受是需要商榷的。

真“国宝”想说:我不是你在电视上认识的我

  1918 年之后国立历史博物馆在午门城楼的展厅

  2009年10月,法国收藏家有意将圆明园遗物兔首、鼠首捐给中国的台北故宫博物院,却遭拒绝。时任院长周功鑫女士在接受有关部门质询时指出:“本着博物馆专业伦理来看,只要有争议的东西, ‘故宫’是不能珍藏的。”当年看到周院长所说的“专业伦理”, 就无比钦佩她作为执业者的操守,她的这一决策被人们认为是捍卫了“社会的形象和知识分子的良心”。从“社会的形象”来看,我们的一些博物馆因为“专业伦理”缺失,已无形象可言;而从“知识分子的良心”来论,我们的各级博物馆的馆长大都可以被称为知识分子,但有些人的良心在哪里?有没有变质为无良?缺失“专业伦理” 就是无良。公器私用,只想自己抛头露面,就是无良。周功鑫院长是法国巴黎第四大学艺术史与考古学博士,她在博物馆学与展览策划等领域有丰硕的研究成果。作为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原院长,其专业性毋庸置疑。在周院长任上,台北故宫博物院坚持不接受在世书画家的捐赠,代表了台北故宫博物院这一名号的基本的学术立场。

  美国华盛顿佛利尔博物馆的藏品来自其创始人佛利尔先生的捐赠。佛利尔沉湎于独特的中国文化和文物,通过各种渠道收藏了很多中国古代珍宝,在近3万件收藏中,就有1200多件中国古代绘画,位列全美之首。其中有一幅南宋的《洛神赋图》白描本,是存世9卷《洛神赋图》之一,其他散落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大英博物馆和辽宁省博物馆。就佛利尔博物馆的名气而言,有无数的捐赠者想把自己的收藏捐赠给该馆,可是,佛利尔博物馆一律说“不”。有许多人想不通,为什么白送也不要?这是为了保持佛利尔收藏的独特性和纯洁性。这是一种“专业伦理”,不能见钱见利就眼开。佛利尔的后人多年来坚持每天给该馆的佛利尔雕像献花,每一位经过的观众眼神里都充满了敬重。世事就是如此,有人隔三岔五在电视上忽悠,博一时的眼球;有人默默奉献,获得的是久远的注视。

真“国宝”想说:我不是你在电视上认识的我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中的中国古代石刻

  位于伦敦的华莱士博物馆,是一座人见人爱、小而美的宫殿。华莱士博物馆是历经赫尔福德侯爵家族五代积累收藏的博物馆,其第五代传人和他的太太于1897年将全部收藏,连同18世纪建造的这栋楼一起捐献给了国家,后来被改成对公众开放的国家级博物馆。这一博物馆也不再增加收藏品,其封闭性就是为了保持赫尔福德侯爵历经五代收藏的纯粹性。

  对于很多博物馆来说,以封闭式收藏来保持其藏品的纯粹性是非常必要的,这是博物馆收藏的特色之一。这一点对于遗址类博物馆来说尤其重要,对于那些经由考古发掘而形成的特色收藏亦是不容忽视。拿湖南省博物馆来说,其从马王堆墓发掘而获得的系列藏品,是该馆的最重要特色,无与伦比。如果有一天马王堆周边的人来献宝,说是来自马王堆墓中的,故事也说得有鼻子有眼,所献之宝也有大致的模样,那湖南省博是收还是不收?我认为不能收,理由就是要保持当年科学考古发掘的完整性。类似的还有湖北省博物馆馆藏的战国曾侯乙墓出土的系列文物。掺杂就是混淆,就破坏了科学发掘的完整性,就说不清,这是博物馆收藏的大忌。当然,像国家博物馆这一类型的综合性博物馆,其早期馆藏主要来自各地的调拨,那收藏体系的庞杂则另当别论。

  博物馆收藏并不是越多越好,特色最为重要,品质最为关键。收藏失去专业伦理是博物馆界多年来存在的弊端,有些博物馆收藏杂乱无章,唯利是图,见钱眼开,而可笑的是,有些业内人士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为社会平添了许多笑柄,这是与博物馆专业伦理严重背离的。

真“国宝”想说:我不是你在电视上认识的我

  《博物馆之美》

  著者:陈履生

  30年从业经历,探访过全球370余家博物馆、美术馆,陈履生先生以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的实践,从收藏、策展、运营等角度描绘了“理想中的博物馆”;作为艺术家,Mr. 陈拍了数以万计的博物馆摄影作品,以摄影讲述世界各地博物馆的建筑与光影之美;作为普通观众,他感叹于伟大的历史遗存,流连于博物馆艺术品商店、咖啡馆,也被博物馆志愿者的热情打动……

  原标题:《真“国宝”想说:我不是你在电视上认识的我》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博物馆藏品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