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浦东30年|王安德:陆家嘴规划30年无大修改

口述浦东30年|王安德:陆家嘴规划30年无大修改
2020年04月04日 16:41 新浪网 作者 澎湃新闻

  2020年4月18日,是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纪念日。

  三十而立,浦东告诉世界: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如何书写一座城市新的传奇。中国奇迹的密码,是浦东三十年来的思想解放、制度创新,是一代人的艰辛探索和奉献。

  三十而立,浦东的崛起,不仅是崭新城市天际线的立起,更是中国昂首走向世界、拥抱世界的步伐。

  上海的浦东,中国的浦东,世界的浦东。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澎湃新闻·智库报告栏目推出“人海潮·浦东开发开放30年口述”系列专题,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以陆家嘴、金桥、外高桥、张江四个开发区为切入点,采访了浦东开发开放的决策者、参与者、执行者,讲述那段浪奔浪流的进取故事,致敬那段激情似火的创业史,更为今天的浦东改革开放再出发提供一个大历史视角。

口述浦东30年|王安德:陆家嘴规划30年无大修改澎湃新闻 王亦赟 制图

  口述:

  王安德

  采访:

  谢黎萍、郭继、马婉、姚吉安

  整理:

  马婉、郭继

  时间:

  2019年11月11日、25日

  我有缘从1990年到现在,在不同的岗位上参与了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的全程开发,现在回想起来,很多事情依然历历在目。

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是我国第一个以“金融贸易区”命名的开发区,是落实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关于金融的讲话精神的一块先行先试的试验田。口述浦东30年|王安德:陆家嘴规划30年无大修改

  1990年9月11日,上海市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开发公司、金桥出口加工区开发公司和外高桥保税区开发公司在塘桥由由饭店召开成立大会。本文图片均为陆开发集团提供

  1990年7月,上海市宣布成立陆家嘴、金桥、外高桥三大开发公司,我担任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开发公司总经理。同时任命的还有3位副总,分别是刚选上黄浦区副区长的余力、原友谊商店总经理汪雅谷和原建设银行五支行行长郑尚武,以及2位办公室负责人。1990年我参加全国开发区工作会议时,问国务院副秘书长、特区办主任何椿霖同志“这个金融贸易区怎么做?”他跟我笑笑说:“你是第一次碰到,我也是第一次碰到,我们大家一起探索。”

  摸清家底

  我们六个人必须对陆家嘴的基本状况有清楚全面的了解。为此,我们到派出所,到居委会,到农村的大队,一家一家去“抄户表”,通过抄户籍、房屋产权、房产租赁的存根等资料,摸清了陆家嘴的人口、建筑、企业、土地等基本状况。

一看吓一跳。仅在小陆家嘴1.7 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就有居民16945户,常住人口49234人,还有39个大型的央企和上海市重点企业。如果按1980年《动迁法》规定的每户平均住房按60平方米来算,仅小陆家嘴居民动迁房就要102万平方米,再加上工厂的搬迁,费用巨大。更不要说整个42平方公里的陆家嘴地区有人口65万,162个居民小区,153个居委会,布满建筑和居民,可以开发的农地只有3平方公里。口述浦东30年|王安德:陆家嘴规划30年无大修改开发前的浦东烂泥渡地区 

  1990年10月,当我们把这些情况报告上去,朱镕基市长听了非常着急。他说:坏了,这不是旧城改造吗?怎么还叫建设CBD?金融贸易区哪年哪月才能建成?倪天增副市长向他解释说,这个地方就是一个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相结合的地方。

  1990年11月27日,我给朱镕基市长写了一封信,详细汇报了我们的想法,主要内容是:实事求是看待陆家嘴开发的3个困难条件,分析陆家嘴开发的3个有利因素,回答朱镕基市长提出的一些问题。

  在信中,我们首先指出由于陆家嘴地段好,大家的投资兴趣比较高。二是陆家嘴地区的地下管线基础在整个浦东地区还是比较好的,不必等待,水、电、煤等的全面扩容,当前启动项目可以接上去就用。三是虽然有不少人口和建筑,但开发相对集中容易形成气候,有利于树立浦东开发开放的形象。总的来说,我们在信中要表达的是金融贸易区建设的选址还应该是在陆家嘴。

  1990年12月20日,朱镕基、黄菊、倪天增等市领导一起听浦东的规划和项目启动建设问题汇报时,朱镕基市长明确拍板金融贸易区还是要建在陆家嘴。当时的设想是:1990年至1995年集中做规划、动迁,准备土地;1995年至2000年做基础开发、功能开发,形成一个基本的框架;2000年至2010年,基本建成国际金融中心的功能框架。现在看来,这个目标和进度基本做到了,有的还有提前。

  “规划先行”抓住破解难题的“牛鼻子”

  1990年浦东开发宣布不久,市政府浦东开发办就提出了“规划先行、基础设施先行、金融先行”的口号。早在我们3个开发公司成立的时候,金桥和外高桥都已有了获批的规划,就陆家嘴还没有确定选址布局和详细规划。

  因此,我们必须抓住规划这个关键,把所有问题想清楚想明白,何况规划做得好可以管100年,如果做得不好,实施后永远没有机会重新再来,这一步走偏了,永远会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朱镕基市长指出“陆家嘴是上海的一个面孔,我们紧锣密鼓地搞起来,总体规划可以搞国际设计招标、搞规划竞赛,这也是一种宣传。”

  于是,1992年5月我们出资200万元参与组织和启动由法国政府公共工程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上海市陆家嘴中心区规划及城市设计国际咨询”,历经一年时间, 1993年5月前后,我们最终拿出了一个做到东方和西方、历史和未来、浦东和浦西相结合的深化方案,后经市人大、市政协和市委常委会审查后,在1993年12月28日获上海市政府正式批准。

  通过做规划,我们解决了陆家嘴开发在规划方面的4大战略性问题和4个技术性问题。

  第一个战略性问题是为什么要建中国的金融贸易区。第二个战略性问题是金融贸易区的选址,这两个问题在前期很快就达成一致解决了。

  第三个战略性问题是要不要建轴线大道问题。部分规划专家不赞同建,认为不仅动迁量太大,而且几乎全盘打破原来的路网格局。最后,我们从有利于开发区功能形态建设和城市经济活动需求的角度出发,还是决定杀出一条血路来,建100米宽的轴线大道,这一方案得到了朱镕基市长和倪天增副市长的支持。

第四个战略性问题是功能开发和功能性大楼的分类摆放问题。那时,有一种观点认为,应先集中做好小陆家嘴1.7平方公里的开发,因为黄浦江对岸天天能看到,所以有大楼项目就应先放小陆家嘴地区,后面做不做、做快做慢都无所谓;另一种观点认为要有功能区分,不能凡是大楼就集中摆,这也是我们的观点。口述浦东30年|王安德:陆家嘴规划30年无大修改给邓小平同志看的陆家嘴中心区规划灯光模型。

  黄菊市长曾说过,希望陆家嘴中心地区规划能够25年不变,一张图纸干到底。如今25年早已过去,最终实施的这张规划蓝图的确没有大的修改,只有很少的局部优化,最大的修改就是上海中心这幢楼,它增高了、面积也增加了。

  创新解决资金土地难题

  没资金,开发区建设就是纸上谈兵。当时,工商银行浦东分行行长姜建清知道了我们的困难,给我们3个开发公司每家贷款200万作为开办费。当时公司没有任何资产可作抵押、担保。他说:“我就用浦东开发的国家战略和决心做担保吧。如果浦东开发搞不成,那么我们这个分行也搞不成了。”

  没办法,我们只能在绝境中找钱,走改革创新的路。

  第一个创新模式是“土地空转,滚动开发”,就是用“财政-公司-土地”三级之间互冲流转资本和土地要素,从而把启动资金和土地开发权问题解决了。第二个创新模式,是用获得的毛地按一定的价值吸收外资直接资金投入进行联合开发的模式。第三个资本创新模式是创建上市公司。我们跟上海投资信托公司、建行上海市信托投资公司、中房上海公司一起,组建“上海众城实业房地产开发股份有限公司”,1991年9月份获得上市批准,成为全国第一家A股上市的房地产公司。1992年8月,陆家嘴开发公司整体转制并更名为上海市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于1993年6月上市,很快成为股市领头羊。1994年12月,我们又顺利发行了B股,进一步从海外筹集资本。

有了资金,也有了土地,我们就可以真正实质性地开展开发建设了。口述浦东30年|王安德:陆家嘴规划30年无大修改

  1995年上海钢球厂搬迁情景。

  在居民动迁方面,我们在1990到1992年间先造了10万平方米临时过渡房,以解决首批启动项目腾地问题;在1993年到1995年,又建了当时上海最大的动迁房基地——128万平方米的金杨新村。到1997年底,我们共动迁20257户人家。我们通过创办安置农民的企业吸收他们就业,使他们变成浦东开发的生力军;我们跟严桥乡和洋泾乡组成经济联合体,他们用被动迁的补偿和土地作资本和我们一起建立开发公司,按浦东开发的城市规划进行联合开发,解决了农民的失地问题和长期养老资金来源问题。另外,我们还办各类专业技术培训班,培训农民再就业。总之,我们把有可能出现的动迁阻力,千方百计变成一种大家为浦东开发出力的动力。

  通过关键项目、超前的基础设施出形态、出功能

  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建设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城市形态,一个是功能开发。

  为推动陆家嘴金融功能培育,我们抓的第一个“领头羊”项目,是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大楼。这个项目是由我们帮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立项的。为促成该项目的完成,我们不仅专门招聘代建工程队伍,我们买了3万平方米动迁房支持他们,贴作地价的一部分。1995年央行大楼竣工营业的仪式上,副市长、浦东新区管委会主任赵启正,让人找了一只小白羊,用红布兜着,送到人民银行上海分行行长毛应樑的手里,意喻上海金融业的“领头羊”带头进驻浦东陆家嘴。很快,在这个领头羊的带动下,跟进了一群“羊”:不仅有工行、农行、中国银行、建行、交行、上海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等国资和地方银行,还有花旗、渣打、汇丰、恒生、东亚、大华等外资银行,一批非银行金融机构像中国人保、中国人寿、平安保险、太平洋保险、上海国际投资信托公司等,也都进来了。

  为推动陆家嘴贸易功能培育,我们抓的这个行业的“领头羊”项目是金茂大厦。金茂大厦不仅是上海曾经的第一高楼和上海最美的高楼设计,还是外经贸部直属企业联合投资的项目。由于浦东开发开放的政策,很多进出口公司开始跨界、跨业务发展。我们抓住了这只贸易领域的领头羊,换来的是区域经济功能、贸易功能的大发展。

  我们抓的第三个具有“领头羊”作用的项目,是安徽省的裕安大厦。刚开始,安徽省只是想在上海建一栋办公楼,找一个码头仓库,然后把安徽的货物运出去。但是,他们看到浦东开发的大计划后调整思路,要建一个安徽省能和国内各省市连接、可以直接与国际连接的基地大楼。1993年3月,市政府正式出台“在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的省部楼宇”的政策,主要内容是“一省一部一楼”;按项目给土地;按功能给政策;先试行一年。经过遴选和梳理,到1996年先后有20多个省部楼宇在功能区域落户,不仅带来了资金,还促进了陆家嘴要素市场和全国互联互通的经济交流功能的培育,使浦东成为全国的浦东,让全国共享这块黄金宝地。

  随着各个功能楼宇项目的签约,与之相配套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也必须加紧推进。最早做的是陆家嘴滨江大道样板段。我们按照亲水理念把绿地和防江堤、防汛墙结合在一起做,把临江的步道后退80-150米后做一个斜坡绿地,把7米的防汛墙功能隐藏其中。样板段建设从1992年12月开始,差不多一年时间建成,既恢复了上海传统黄浦江岸旁观光带,又开创了具有新的城市功能的陆家嘴滨江大道,著名国画家朱屹瞻老先生还为其欣然题词。

在地下,我们也动了不少脑筋。我们在现在的张杨路下面建了上海市第一条真正的城市管线共用管廊,俗称“共同沟”。那是在路面下做一个几米宽、2米多高的混凝土结构,管线放在两边,人可以走下去。1995年5月江泽民总书记到浦东视察时,当看到路边一个个像地铁入口一样的比较小的玻璃房子,得知是装管线的共同沟时,坚持要下去看看。这完全是计划外的领导视察接待内容。江泽民总书记还对曾庆红同志说“他把我们平时说要装的‘马路拉链’装上了”。口述浦东30年|王安德:陆家嘴规划30年无大修改

  张扬路上的“共同沟”内景。

  1996年,随着浦东开发开放转入基础开发和功能开发并举阶段,我们又做了世纪大道样板段。样板段100米宽的路段两边都各留了10米宽的景观带。

  到2001年,经过10多年的开发建设,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金融、商贸、会展、旅游、现代居住功能得到全面拓展。中外金融机构达到123家,其中外资金融机构60家。上海证券交易所等国家级要素市场和25家跨国公司总部或地区总部相继进入,现代化服务中心逐步功能凸现。

  尽管后来我离开了陆家嘴开发公司,但我还在不同岗位上时刻关注和反思陆家嘴金融贸易区走过的路。我们1990年开始的陆家嘴地区的开发在打造大型城市综合体、垂直城市的立体开发、建筑和交通间的协调、城市功能的丰满、智慧城市建设等方面还存在着许多可以优化、提升的地方。许多想法又使得我在2003年开始的陆家嘴滨江金融城建设中进行了优化和实践探索。

  三十而立的陆家嘴金融中心,正值旺年,必将迈向世界级的金融中心。

  (本文标题为编者所加,刊发时有删节)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陆家嘴上海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