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银行老仓库惊现“夺宝奇兵”?金融“缪斯殿”首批珍贵藏品“打捞”记

银行老仓库惊现“夺宝奇兵”?金融“缪斯殿”首批珍贵藏品“打捞”记
2020年04月09日 16:21 新浪网 作者 澎湃新闻

  文│安和

银行老仓库惊现“夺宝奇兵”?金融“缪斯殿”首批珍贵藏品“打捞”记

  从旧时钱庄账房先生用毛笔字写的折子,到网上开通银行,从盖满印章的汇票到电子资金汇划系统,从大大小小笨重的账册,到广泛应用的微缩技术……这些静静躺在银行博物馆展柜里的票据、存折、老照片等实物都在诉说着起起伏伏的百年金融风云和背后悲欢离合的沧桑变迁,藏品的背后还凝聚着银行博物馆相关工作人员的辛勤汗水与付出。

  这是一张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博物馆筹备小组成员到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工具厂“觅宝”的纪实老照片。画面中,是堆放着杂物、纸箱的仓库,在这积满灰尘的一角,四名工作人员正借助着手电筒的微弱光束,有序地翻箱倒柜,不错过任何的微小。据博物馆老员工范永林介绍,那些年,他们正是这样发扬着锲而不舍的精神,找遍了分布在全市各区支行的36个仓库,无数次深入其中,将一件件沉睡了数十年乃至数百年的金融史料,从被遗忘的角落唤醒。

银行老仓库惊现“夺宝奇兵”?金融“缪斯殿”首批珍贵藏品“打捞”记

  重视金融历史的研究,抢救、发掘和保护银行文物,是衡量现代商业银行金融文化底蕴的重要标志。早在1998年6月,工行上海市分行决定筹建银行博物馆,在行业内率先展开了保护和抢救金融文物的行动。为此成立了专门的筹建领导小组,并抽调人力,设立相应的筹建工作组。而范永林作为筹建工作组组长,负责编写陈列内容、设计方案,组织人力征集史料实物和落实设计布展工作,见证了整个建馆过程。据介绍,筹建之初的博物馆,几乎从零起步。为了迅速充实馆藏,筹建小组主要采取了三种方案,一是对社会征集。发起了一项名为“银行文化寻根”的活动,在社会上号召抢救和搜集上海金融文化遗产。随即,“老银行”们闻讯响应,拿出家中珍藏已久的宝贝,免费捐给博物馆,还热心提供各类线索,以便筹建组开展工作;二是在银行内部发掘。鉴于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人民银行的“血缘”关系,许多珍贵史料相继从老库房的角落里被“挖掘”“打捞”出来。至银行博物馆开馆之前,已抢救和征集到各类银行历史文物8000余件。三是通过拍卖,从拍卖市场上寻找有价值的藏品。“筹建小组成员一边对外征集一边加紧学习,不断提高对藏品的鉴别能力,以防收到赝品。博物馆建起来了,他们也都成为收藏方面的专家。”

  关于文物搜集的标准,首要的是史料和文化价值。古老的孤品、绝品固然重要,那些年代虽不久远却体现了金融历史发展脉络的器具同样不能忽视。因此,筹建小组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银行业务单据凭证以及六七十年代的操作机具纳入“准文物”范围,形成了一个更加丰富、更具动态的文物收藏和保护体系。其中最困难的,要数业务器具史料的收集。“银行办公场地几经搬迁,大部分珍贵的金融文物在办公大楼的兴建与装修之中失去了踪迹。虽然分行机关和支行相关部门不断地送来银行办公用品,但重要的业务器具史料还是寥寥无几,于是,筹建组工作人员决定主动出击。”1998年8月中旬,正值上海38度的盛夏,筹建小组走进黄浦支行酷热难忍的物品仓库,顾不得擦去满头汗水,利落地搜索起每个角落,决不放过任何有用的史料。紧接着又下到漆黑一片、蛛网密布的分行营业部江西路地下仓库,在尘土厚积蛛网密布的仓库内,一一排查,寻觅有用之物。此行“战绩不俗”,他们从积灰、垃圾、蛛网中收获了数十件“战利品”,包括一些老银行的电话、台灯、打字机、印鉴架、铜牌、点钞机的计数器等,其中较为珍贵的是一本上海解放初期金融工会出的《联讯》合订本。但是,那些早期银行业务器具,仍然渺无踪影。在十几年前,历经“新老交替”,业务器具被电脑取代,基本都被送进了废物仓库,筹建组并未气馁。“要采取一切有效措施,依靠老同志,多作调查研究,力争在史料征集上有突破性的进展。”

银行老仓库惊现“夺宝奇兵”?金融“缪斯殿”首批珍贵藏品“打捞”记

  功夫不负有心人,不久,一台“国民”牌机械式记账机被发现,成为了银行博物馆的第一批藏品中的“镇馆之宝”。范永林回忆,“这种记账机形状类似打字机,有自动加减功能,如同现在的Excel。当时堪称功能强大,因此价格不菲,每台价值3000美金。”上世纪四十年代,旧银行曾一度引进这样的机械记账机,由于没有零件进口,维修只有靠拆机器来修机器,导致其数量锐减。到了建国初期,在上海银行业的存数不足40台。加之,上世纪七十年代初,银行普遍使用东德和意大利电子记账机,这种机器便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为此,筹建组成员特地走访了当年使用和维修过早期银行器具的老前辈和专业技术人员。在他们的热情帮助下,了解了各类银行业务器具的型号、功能以及其使用年代,并根据当事人的回忆绘制成草图,带到基层仓库,按图索骥,指导保管人员一同寻找。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望后,他们终于在虹口的一家银行地下人防仓库里找到了第一代杠杆式扎钞机和一台“国民牌”机械记账机。作为美国NCR公司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产品,其上海办事处闻讯后,很快派来专员查看,并为之惊叹,该产品在他们公司也仅剩下档案资料。于是,特地从总部发来一张三十年代的美国职业女性操作“国民牌”机械记账机的照片,还提出希望将记账机带回美国,“价格随便开”的意向,“当然,我们是不会舍得卖给他们的”。由于零件缺失严重,又请来行里老法师,对记账机进行了精心修复,让展品更为完整。不久,筹建组工作人员在虹口支行老办公楼的顶层仓库里,寻觅到一套完整的垂吊式紫铜天平,这是二十世纪初,旧银行柜台上称金银的计量用具,是迄今为止所征集到的物品中最老的银行器具。

银行老仓库惊现“夺宝奇兵”?金融“缪斯殿”首批珍贵藏品“打捞”记

  随着发掘征集工作的不断深入,筹建组工作人员将目光放得更远。分行机关图书室可谓元老级的资料库,在这里,筹建组工作人员清理出一批旧银行和人民银行建行初期遗留下来的珍贵金融刊物,如旧银行、钱业、信托的《银行周报》《银行通讯》《钱业月报》,国民党政府银行的《中央银行月报》《中央银行法规》,汪伪政权的《金融法规》等,还有成套的解放初期人民银行总行、华东、上海分行的金融书刊。它们在历经解放后的数次政治运动,和数度搬迁后,竟然完整无缺地保留了下来,宛如奇迹。与此同时,筹建组又接到一个来自黄浦支行总务科的电话,声称该行在外滩23号大楼的办公场所正进行搬迁清场,请筹建组派人来查看。筹建组工作人员立即赶赴现场,很快地从原分行遗留的杂物堆里翻出一只布袋,内含87枚雕刻精细的牛角图章,分别是民国时期的中国银行、中央银行、中国农民银行,以及钱庄、当铺、保险公司的业务公章。“这批印章是公私合营时,由人民银行接管封存起来,一直存放在分行组织部办公室角落的纸箱子内,数十年来无人问津。找到它们时,真是又惊又喜,喜的是如此珍贵,惊的是当时清理垃圾的民工己等候在门口了,如果我们不仔细看一看,找一找,那么这些原始历史资料就将一去不复返了。”

银行老仓库惊现“夺宝奇兵”?金融“缪斯殿”首批珍贵藏品“打捞”记

  范永林表示,还有一件“罕见之物”,是一份钱庄存折,能拉开收拢,内页皆为空白,记账用毛笔书写,折叠后还可套进一个壳子,是个名副其实的“折子”。它的发掘工作也颇为离奇。1999年5月,静安支行向筹建组反映,该行发现了两只封存多年的铁箱,不知道里面究竟是什么。当工作人员开启后,发现了解放前钱庄账簿、图章,交通银行、中国银行、上海银行、浙江兴业银行的存折、支票,民国时期的救国公债、股票,各银行发行的钞票,以及汪伪中央储备银行的储金券和日本侵华日军的军用手票等一批颇有价值的金融文物,而这个稀罕的钱庄存折也在其中。时至年终,征集工作四处开花,捷报频传:分行银统公司刚送来一台意大利A4型电子记账机,卢湾支行就传来喜讯:一台上世纪40年代旧银行遗留下来的美国“裴罗氏”机械记账机,在支行的地下室仓厍里被发现,“该记账机保存条件良好,略加修理仍可恢复原有功能”。筹建组面对这些累累硕果,不敢松懈,乘胜追击,又在徐汇支行东平路的仓库内,颇费周折地找到了一台东德1355电子记账机。至此,反映银行金融电子化发展进程的标志性业务器具史料全部归位了。而抢救征集金融史料的这段经历,也成为了博物馆筹建组全体员工永生难忘的共同记忆。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即进入

  “上海市银行博物馆”官方公众号。

  原标题:《银行老仓库惊现“夺宝奇兵”?金融“缪斯殿”首批珍贵藏品“打捞”记》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珍贵藏品博物馆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