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专访寿子琪代表:建议建立长江全流域全要素实时信息共享平台

专访寿子琪代表:建议建立长江全流域全要素实时信息共享平台
2020年05月27日 17:36 新浪网 作者 澎湃新闻

   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寿子琪在上海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报出一组数据: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实施4年多来,长江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干流断面优良水质比例从2015年的67.0%提升到2019年的80.7%。

  在谈到长江大保护取得成效的同时,寿子琪指出,当前,长江大保护的整体形势依然严峻,流域内地区间发展以及发展各领域与生态环保之间不协调不平衡仍然突出,流域整体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依然任重道远。

  5月25日晚,寿子琪就如何共抓长江大保护相关问题接受了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专访。

  寿子琪建议,长江大保护要建立全流域全要素的信息共享平台,统筹落实源头防治、生态扩容、协同保护和科学评价,做好污染“减法”、生态“加法”,高质量发展“乘法”;加快恢复自然生态,增强废水、垃圾等处置能力,提升环境承载能力;以水源安全、水质改善、水生态恢复为重点,强化水岸协同、上下游协同、部委协同和部省协同,打造全覆盖、综合性的共保体系。

  建议长江流域建立全流域全要素的信息共享平台,实现部门间数据实时共享

  澎湃新闻:今年两会,您为何再度聚焦长江大保护?

  寿子琪

  :近年来,长江流域在上中下游的共同努力下,总体上生态保护和修复取得很大进步,但流域治理越往后越需要啃“硬骨头”,为了把“硬骨头”啃好,所以我提出了这几方面的想法,希望进一步引起高度重视。

  澎湃新闻:您希望长江大保护工作在哪些方面引起重视?

  寿子琪

  :首先,沿江的污染物排放强度还是要进一步降低。在科学评估长江对污染物的容纳能力的基础上继续降低污染物排放强度,如果总的排放量不下来,很难有质的改变。

  第二,涉及到与生态环境保护、污染物减排相关的信息只要不涉及到保密大家应该共享。长江流域的涉水部门很多,包括水利、交通、生态环保、农业、自然资源、林草等多个部门。大家对长江大保护都非常重视,做了很多监测、也都制定了各种标准,用了各种各样的办法希望能修复并保护好长江。我建议这些信息各部门都能够在一个平台上共享,只要在不涉及保密的情况下都应该共享,不仅是中央各部委之间要信息共享,还要下沉到沿江各省市让所有人都能够在一个平台上看到这些数据,客观地了解长江的真实情况,对开展保护工作是有好处的。

  澎湃新闻:信息共享对各部门而言有什么好处?

  寿子琪

  :从长江保护来讲,一方面要自上而下,另一方面很重要的是要自下而上,要有大家的共同参与行动,所以信息共享能够让更多人了解长江,更多人共同参与到保护长江的行动中去。越共享亦越有利于监督,越有利于大家落实责任,越有利于大家参与到共抓大保护的工作中来。

  长江是一个重要的水上交通通道,水上运输过程中,难免会存环境风险,信息共享的第一个好处是上下游能够快速联动、快速反应,否则一旦突发事件发生,上游的污染物都下来了,下游还没搞清楚是怎么回事儿就会耽误应急处置;信息共享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互相督促,所有的信息都晾在“阳光下”,是哪里存在问题,大家一目了然。

  我希望的共享是全流域的共享,而不是点上的或局部的共享,并且共享的数据一定要是有用的、实时的数据,不能半年、一个月更新一个数据,或者10个要素公开2个,这种共享是不全面的。我建议的信息共享不仅仅要有数量还要有数据的质量。最好的共享就是能够真实地反应现在长江每时每刻的状况。

  建议制定长江流域科学评价的标准和体系,系统综合反映长江大保护的实际成效

  澎湃新闻:除了建议信息共享,您还提出长江大保护要“协同保”。

  寿子琪

  :信息共享其实也是协同。“协同保”的意思一方面是要源头减排,另一方面要加强容量扩容。容量出来了会给发展留出更多空间。

  扩容有两方面,一个是扩大自然生态的容量,统计显示,长江中下游岸线利用率从1995年的9.9%增至2013年25.8%,岸线的开发利用侵占了大量的沿江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导致沿江湿地面积缩减、破碎化加剧,严重制约了长江生境的持续改善。湿地是一个很好的自然消纳污染物的载体,所以要加快构建沿江湿地生态体系,优化空间布局,落实“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加快恢复自然岸线。

  另一方面,长江沿线对污染物的收纳和处理的础设施要建立好、运行好,如果污染物能全部收纳处理掉,也会为发展留出空间。所以自然容量和人工容量都是需要提升。

  澎湃新闻:近年来,沿江各省市、中央各部门都在加强长江流域生态保护,保护成效到底如何?水质指标变好能否说明长江生态保护好了?

  寿子琪

  :长江生态保护是一个系统,因此一定要制定一套科学评价的标准和体系,从水质的评价延伸到生物多样性的评价,还要专门有人来从事评价这件事情。

  比如,长江口处在流域末端,生物物种最丰富、生态系统最敏感,其生态系统演变综合反映长江流域的整体变化。要通过研究和积累逐步建立起一套较为公认的、权威的河口生态评价标准和体系。

  再比如,沿江有的河湖看上去水质转好,但水体本身的自净能力并没有恢复,还存在着河湖生态的沙漠化问题。单一的水质指标好了能说明长江生态好吗?自来水的水质好吧,但江豚能在自来水里生存吗?如果没有科学的评价就没有科学的保护,所以这次两会上我建议一定要制定一套科学评价的标准和体系,系统综合反映长江大保护的实际成效。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