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成都博物馆疫后首展伊万里瓷,再现300年中日瓷器兴衰历程

成都博物馆疫后首展伊万里瓷,再现300年中日瓷器兴衰历程
2020年07月04日 09:41 新浪网 作者 澎湃新闻

  澎湃新闻获悉,作为疫情后成都市首个重要文化特展,昨天(7月3日),由成都博物馆与东莞展览馆联合举办的“竞妍——清代中日伊万里瓷器特展”在成都博物馆正式开幕。展览展出168件/套中日伊万里风格的瓷器,串联起中、日伊万里瓷此消彼长的百年兴衰历程,见证着17、18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西技术与文化交流融合。展期持续至10月11日,全程免费向公众开放。

成都博物馆疫后首展伊万里瓷,再现300年中日瓷器兴衰历程

  展览现场

成都博物馆疫后首展伊万里瓷,再现300年中日瓷器兴衰历程

  展览现场

成都博物馆疫后首展伊万里瓷,再现300年中日瓷器兴衰历程

  展览现场

  据悉,本次展览通过序章以及三个单元串联起关于伊万里瓷往昔的故事。“青花矾红彩山水纹棱口盘”“青花矾红彩折扇花卉纹将军罐”等典型日本伊万里瓷,呈现日本伊万里瓷从诞生到兴盛的外销历程与艺术风格演变脉络。

成都博物馆疫后首展伊万里瓷,再现300年中日瓷器兴衰历程

  “金襕手”风格的青花矾红彩折扇花卉纹将军罐 18世纪中晚期 日本有田地区生产

成都博物馆疫后首展伊万里瓷,再现300年中日瓷器兴衰历程

  青花矾红彩山水纹棱口盘 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 日本有田地区生产 东莞展览馆藏

  “青花矾红彩描金花卉纹扇形盘”“青花矾红彩描金芦雁纹盘”等展品集中体现了“中国伊万里”纹饰之精美丰富及其与日本伊万里瓷的差异。

成都博物馆疫后首展伊万里瓷,再现300年中日瓷器兴衰历程

  青花矾红彩描金花卉纹扇形盘 清康熙(1661~1722年)景德镇窑 东莞展览馆藏

  “青花矾红彩描金徽章纹盘”“青花矾红彩描金花卉纹咖啡壶”等多样化的外商定制器形与纹饰则反映出瓷器承载的文化交流与融合以及彼时中国伊万里外销贸易的繁盛。

成都博物馆疫后首展伊万里瓷,再现300年中日瓷器兴衰历程

  青花矾红彩描金徽章纹盘 清康熙(1661~1722年)景德镇窑 东莞展览馆藏

  “伊万里瓷”指17-18世纪日本受中国景德镇陶瓷风格影响所生产的瓷器,因其从日本伊万里港装船外销而得名。

成都博物馆疫后首展伊万里瓷,再现300年中日瓷器兴衰历程

  五彩描金战将图盘 18世纪晚期-19世纪前期 日本有田地区生产 东莞展览馆藏

  16世纪,日本著名政治家丰臣秀吉痴迷茶道,“高丽茶碗”不仅引发了日本国民的推崇,也引起了丰臣秀吉对其出产地朝鲜的极大关注。在庆长之役中,丰臣秀吉出兵朝鲜,俘获了一批精通各行各业的工匠,其中便有一位擅长烧瓷的工匠李参平。李参平遍访佐贺藩各地,1616年在有田地区发现了制作上等瓷器所需的原料——瓷土矿。从而,改写了日本陶瓷的历史。

成都博物馆疫后首展伊万里瓷,再现300年中日瓷器兴衰历程

  展览现场

成都博物馆疫后首展伊万里瓷,再现300年中日瓷器兴衰历程

  展览现场

  明末清初,中国瓷器生产大幅减少。海禁令的颁布更是令瓷器外销停滞,荷兰东印度公司转而向日本寻求瓷器商品,抓住这一机遇的日本,正式拉开瓷器外销的时代大幕。

  从取材于中国青花瓷的布局图案,到充满和风色彩的“柿右卫门”瓷器,再到融入日本和式审美和欧洲洛可可艺术风格的“金襕手”瓷器,日本伊万里瓷在用色、构图、题材等方面迎合着欧洲市场,同时并未放弃自身文化和民族特质,反而让伊万里瓷更显得个性鲜明,在清雅与热烈之间巧妙寻得平衡,风靡欧洲各国。

成都博物馆疫后首展伊万里瓷,再现300年中日瓷器兴衰历程

  柿右卫门瓷风格的五彩花鸟纹盘 18世纪 日本有田地区生产

  康熙二十三年,国内局势安定下来,海禁政策解除。各国的商船重新汇集于港口,原本凋敝的窑炉复又燃起窑火,但海外市场发生的新变化却令景德镇的陶工们倍感惊讶。在景德镇瓷业中断的短短几十年中,隔海相望的日本凭借华美的五彩瓷器,已成为了欧洲市场最大的瓷器出口地。为了夺回市场,景德镇很快开始借鉴日本“古伊万里”风格,烧造“中国伊万里”瓷。

成都博物馆疫后首展伊万里瓷,再现300年中日瓷器兴衰历程

  粉彩花卉纹盘 清雍正(1722~1735年) 景德镇窑

  “中国伊万里”瓷不仅“仿”得惟妙惟肖, 而且在装饰水平和瓷质上甚至还优于日本瓷器,并能以更便宜的价格参与市场竞争。同时,景德镇已更加娴熟地掌握了西洋绘画技巧,更具欧洲市场潜力的粉彩瓷闪亮登场。粉彩的烧造使得伊万里瓷随之在 18 世纪中期逐步减产乃至停烧,在经历了近百年的嬗变沉浮后,最终落下帷幕。

成都博物馆疫后首展伊万里瓷,再现300年中日瓷器兴衰历程

  粉彩一蓝花卉纹盘 清雍正(1722~1735年)景德镇窑

成都博物馆疫后首展伊万里瓷,再现300年中日瓷器兴衰历程

  展览现场

  17-18 世纪,欧洲人认为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神秘而富庶,是人间天堂般的所在,对中国的赞美和向往使一股“中国风尚”席卷欧洲。法国人甚至给这股风潮起了个专有名词叫“Chinoiserie”。关于东方的一切传奇色彩,让欧洲贵族心驰神往。而作为最具代表性的东方物品,瓷器更被视作“白色金子”。

成都博物馆疫后首展伊万里瓷,再现300年中日瓷器兴衰历程

  葡萄牙桑托斯宫中有超过260件明清时期中国青花瓷作装饰的天花板

  奥地利美泉宫里有摆满了中国青花瓷的房间;葡萄牙桑托斯宫中有超过260件明清时期中国青花瓷作装饰的天花板;波兰国王奥古斯都则坦陈自己患有“瓷器病”……除了欧洲贵族之外,像蓬帕杜夫人这样的社会名流也对中国瓷器情有独钟,会客厅如果没有几件中国瓷器,会是一件很没有面子的事。

成都博物馆疫后首展伊万里瓷,再现300年中日瓷器兴衰历程

  德国夏洛腾堡宫中专门的瓷器陈列室

  纹章瓷,是一种特殊的定制瓷。欧美国家的皇室、贵族、家族或组织会将纹章烧制于瓷器之上,进一步彰显他们的身份地位。为满足欧洲市场的多样化的需求,东方瓷商们还会根据外商指定的造型与纹饰,“量身定制”瓷器。“欧洲风尚,中国制造”,象征身份与荣耀的纹章瓷,也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与碰撞的见证。

成都博物馆疫后首展伊万里瓷,再现300年中日瓷器兴衰历程

  青花矾红彩描金博古纹盘

成都博物馆疫后首展伊万里瓷,再现300年中日瓷器兴衰历程

  青花粉彩花卉纹扇形盘

成都博物馆疫后首展伊万里瓷,再现300年中日瓷器兴衰历程

  五彩描金龙凤纹盘

成都博物馆疫后首展伊万里瓷,再现300年中日瓷器兴衰历程

  五彩描金折扇凤纹大盘

成都博物馆疫后首展伊万里瓷,再现300年中日瓷器兴衰历程

  青花矾红彩描金花卉瑞兽纹盘 清乾隆(1736~1796年)景德镇窑

  从中国的景德镇到日本有田,从中国技术到日本风格,从朝鲜陶工到荷兰商人,百年来的中日伊万里瓷相互借鉴、相互影响,也相互超越,世界各地的文化交织融汇在一段此消彼长的全球瓷器贸易故事中。

成都博物馆疫后首展伊万里瓷,再现300年中日瓷器兴衰历程

  展览海报

  (本文相关资料由成都博物馆提供)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瓷器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