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开卷有益|许倬云说美国:最后的著作,祝愿世界和平

开卷有益|许倬云说美国:最后的著作,祝愿世界和平
2020年07月13日 11:50 新浪网 作者 澎湃新闻

  近日,史学大家许倬云的新作《许倬云说美国:一个不断变化的现代西方文明》出版。在书中,他说,这可能是他最后一部作品,献给妻子的同时,祝愿世界和平。我们分别邀请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过常宝,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冉冉,评说许倬云先生这部新作,并朗读其中部分内容。

开卷有益|许倬云说美国:最后的著作,祝愿世界和平许倬云

  过常宝:促使我们反思知识界关于美国的想象

  许倬云先生是当代卓有建树的中国古代史学和中国古代文化研究的大家,他的著述在海内外有着广泛的影响。这部《许倬云说美国》既包括史家的眼光,又包括亲历者的体验,尤其是作为一个跨文化、通古今的大学者,集数十年的观察、体验和探究,其中所包含的真知灼见,所包含的理性精神和现实情怀,都是可以想见的。这部书能让我们更真切地认识美国,促使我们反思知识界关于美国的想象,是一本十分有价值的著作。

  下面我朗读第9章“美国的阶层固化”中的一段:

  整体言之,美国内陆和远郊,已与城市愈行愈远。而在城市之中,芸芸众生熙来攘往,满街是人,却都是社会学家所谓寂寞的人群。这是美国人的特色,也会是世界其他各处,跟着美国模式发展至一定地步即难免出现的共同特色。人与人之间的疏离代替了温暖,合作变成一时互相之间的利用——这是美国文化和社会结构最大的隐忧。当人与人之间只能以“利”相处时,人间不会再有人类情感,也不会再有共同信仰。美国社会将会退化:城市之中处处是人,却随处可见低头独行的孤独者,在各处挣一口食、过一天日子。

  冉冉:抛砖引玉,从阅读中体会美国政治与社会的复杂性

  许先生出生于1930年代,今年已经90岁高龄了。他在书中从自己横跨中西两种文明的切身经历,和读者分享了他对美国社会、政治、经济、城市、族群等问题的全方位观察和思考,体现了他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多年来致力于探讨中国和世界文明的真谛的使命感。正如台湾著名政治学家朱云汉先生在推介本书的“序言”中说到的那样,“ 许先生坐卧匹兹堡河谷,胸怀人类,心系神州,观天察地,日夜匪懈。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忧世、忧国、忧民,民胞物与。”“在许先生的字里行间,都能充分感受与体会他的沉重心情。”

  许先生自己在书中也讲到这可能是他最后的著作,在献给妻子的同时,祝愿世界和平。

  然而,现实世界中的暴力还是无处不在。最近非裔美国人弗洛伊德在白人警察的跪式暴力执法之下惨死,全美各地爆发了以“Black Lives Matter”为核心号召的示威游行,谴责警察对黑人的暴力执法,呼吁改变美国社会对黑人的系统性歧视。游行中也伴随着另一种形式的暴力:“打砸抢”。面对究竟哪种形式的暴力更应该受到谴责这一问题,中文媒体和华人的朋友圈再次撕裂,引发了新一轮关于美国种族问题的讨论。这个时候,或许我们可以暂时放下争论,静心听听许先生在他的书中是如何书写美国白人的殖民历史及其造成的对非裔美国人的系统性压迫。

  许先生在书中的第二章讲道:“奴役黑人,是南方经济的特色。自从西班牙人、葡萄牙人发现新大陆开始,因为欧洲与美国之间的航行中间站是非洲西部,于是,葡萄牙人很早就掠夺黑人,运送到新大陆出售为奴。我在匹兹堡大学的老同事,有两位专注于研究黑奴贸易。据他们的研究,从16世纪开始到19世纪,有三千多万非洲人被掠夺为奴。远洋的辛苦和运送期间的虐待,剥夺了至少一半黑人囚虏的生命。”

  “这些黑奴贸易的出资者是犹太人,执行者是葡萄牙人,购买者是英国和法国殖民地的白人农场主。黑奴无处不在,但绝大多数集中在南方的农场上。我们读过的美国名著小说《飘》,对南北战争前后南方的农庄生活描述得相当真实。这些非裔黑奴的生活和命运还不如印第安人,因为他们只是被当作会说话的牲口,没有被当作人看待。信仰上帝的白人,可以公然把同样是人类的黑人当作牲口看待和使用,在我们看来匪夷所思!”

  “到今天,这些业债轮到美国白人赔偿了。非裔种族问题,即使有了民权运动的前仆后继,从南北战争前到今天已经一百五十年了,但其实并没有解决。今天,15%左右的美国人口是黑奴的后裔。美国的有识之士希望能够经过种种立法,提高非裔族群的社会地位。但是,积重难返,黑人受教育程度低、没有工作动力等现状,始终不能得到真正改变。这种种族之间的不平等和冲突,终究还是白人造下的罪孽,他们必须承担沉重的业债。”

  在第三章,许先生详细表述了当时黑人奴隶被压迫的悲惨命运。他写道:“在船上,他们成排躺卧,身上带着颈链、手铐、脚镣,人挨着人被成排锁在底舱。船小浪大,饮食又不好,还不能翻动,加上疾病传染、饥饿等情况,最终能够活着下船的大约不到上船人数的三分之一。”

  “这些掠夺来的黑人在市场被插上标签售卖,就如卖牲口一样。被主人买去的黑奴有一部分成为家事仆役的奴隶,绝大多数人则是农场上的劳动力。南方的大农庄,动辄有二三百人到四五百人农奴在田野劳作。他们从事种棉花、摘棉花,培植、烘焙烟草等种种劳役。他们没有人身自由,也没有自己的家庭。奴隶就是主人的财富,可以被任意出售。在美国内战以前,甚至一个大学计算自己的财产,也会有黑奴几百人的记录在案。最近一些著名大学的档案曝光,大家才知道,哈佛、乔治城等所有的老大学无不曾经拥有千百计数的奴隶,作为校产的一部分。”

  “一个大农庄实际上是一个生活共同体。在这个农庄的土地上,工人不仅生产经济作物如棉花,为庄园的主人谋取市场利益;庄园本身也能生产几乎所有的生活资源,包括食物、衣服等等。今天参观南方遗留下来的旧庄园,还能看到旧日的菜圃、果园、磨坊、制作烟熏食物的火房等等。庄园中的白人主人、管家、仆役、黑奴领班与一般的黑奴农民,都可以关上大门一起过日子。在农庄里的黑人已经是黑奴贸易中熬过来的幸存者。那些强悍的、不肯屈服的黑人,要么在路途上牺牲,要么在学习工作的过程中被淘汰了。只有愿意接受命运的人,几代下来,学到以顺服换取生存的特性。另一方面,他们习惯于被人支配,接受主人的命令,所从事的工作也是主人分配的任务。他们不太有自我激励的动机,也并不习惯于从工作中学习和加强主动性。以旁观者的立场看来, 这是一种悲剧。也许,美国南方的奴隶制度本身乃是一种生物社会学的计划——将本来自由的人类一分子,硬生生培育为被动、顺服的劳动工具:奴隶。”

  “1940年上映的电影《乱世佳人》,描述的就是美国内战前后南部大农庄的具体情形。美国开国总统华盛顿、开国元勋杰斐逊,都是大农庄的主人。他们的庄园,今天还作为古迹被保留下来,其中,黑奴们居住的小屋和庄园主人的豪华邸宅形成强烈的对比。这些农庄的经营方式和中西部的大农业经营不一样:庄园主人等于一个公司的主人和管理阶层,根据成本和利润原则,决定经营的方式和生产的种类。他们产品的下游,是新英格兰地区和欧洲的纺织工厂,以及各地的烟厂和酒厂。”

  “整体言之,南方的黑奴劳力完全被纳入资本主义市场分工的一环,他们不过被视为会说话的牲口,没有机器以前的‘机器’。针对这一吊诡的现象,经济史家罗伯特·福格尔(Robert Fogel)和斯坦利·恩格尔曼(Stanley L. Engerman)写过颇有争议的名著《苦难的时代》(

  Time on the Cross: The Economics of American Negro Slavery

   , 1974),从大量数据研究得到的结果显示,黑奴农庄上的人均生产量居然并不像想象之中那么低下:黑奴的工作效率其实相当高。究其原因, 一方面是因为农庄主人将黑奴看作有价值的物件,并不会虐待和糟蹋他们,因此这些黑奴劳工的生活条件和健康状况基本上不是很差。相对于欧洲资本主义初期的18、19 世纪, 美国农场上的黑奴劳工的工作条件,比欧洲工厂中童工、女工和一般工人的状况可能还略为好些。”

  “可是另一方面,学者们只注意研究数字,并没有注意到一个人丧失了自由权以后如何还是‘人’?例如,主人出卖自己的多余黑人劳力时,可以将母子分开卖——母亲卖给一家,幼小的童工卖给另外一家,导致母子分隔、配偶离散。这些经济学和数字无法计算的情形,才是奴隶制度最可耻之处。”

  在书的12章,许先生指出,非裔美国人的民权运动,到今天还没有完成。他说:“从1957年开始到现在,一波又一波不同的民权运动,争取学校从‘隔离’变成‘融合’,争取给非裔学生一些特殊的宽容和优遇,使他们进入学校时,可以和条件优越的其他学生竞争。在工作职场也已有规定,所有的人都应当同工同酬,人人应有同一升迁或加薪的标准。然而,实际情况并不如此。”

  “许多民权运动的领袖受到打压,民权运动本身也不断地分化。例如,那位被刺的民运领袖马丁·路德·金博士,就和黑穆斯林运动的一派有极大的矛盾;由于信仰不同,他们不能联手做事,反而是互相牵制。最近这两年来,无可讳言,不断发生白人警察快枪打死非裔青少年的事件。在匹兹堡也曾经发生同样事件。近五年来,南方各州每年会有数十件私刑的案子。所有这些现象,的确令人气馁。”

  “非裔族群整体的情形,并没有具体的改进,他们还是滞留在最穷困的社会层次:很多人没有专长,没有稳定的工作,没有婚姻和家庭制度。”

  “自从马丁·路德·金死后,他的旧日伙伴没有出现接替领袖地位的人物。南方民间教派神职人员为数不少,群众人数至少以百万计。何以至今非裔族群未有如同马丁·路德·金的领袖出现,带头为非裔争取权利?在南方各州,非裔人口为何至今也没有选出民意代表的三分之一?凡此,均属难以解答的现象。”

  许先生在美国生活了60年,这本著作涉及到的话题也和他在美国的经历一样宽广深厚,鲜活有趣。,任何概括性的书摘都可能是以简单化作者的观点为代价的。我在这里只是抛砖引玉,相信对许倬云先生这本新书感兴趣的朋友自会从阅读的字里行间体会美国政治与社会的复杂性,做出自己的独立思考。

  【朗读书籍】

开卷有益|许倬云说美国:最后的著作,祝愿世界和平

  《许倬云说美国:一个不断变化的现代西方文明》

  许倬云/著,上海三联书店·理想国2020年7月版

  许倬云先生以自己客居美国六十年的亲身经历,来追溯美国文化、制度、社会脉络的历史源流,讲述从“五月花”号到特朗普的美国发展,以及近年来的衰败、冲突与问题。

  【延伸阅读】

开卷有益|许倬云说美国:最后的著作,祝愿世界和平

  《九堂中国文化课》

  许倬云/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理想国2020年6月版

  这是许倬云先生在母校台湾大学历史系“中国文化专题讨论”九堂课和在台大的两次公开演讲的结集。他以较为宏观的“中国文化”为主轴,打破儒释道三家壁垒,贯通中西,对于中国古代的文学、历史、宗教和哲学等面向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专题讨论。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图片新闻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