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超七成人类新发传染病源头在动物,专家:防控需多学科交叉融合

超七成人类新发传染病源头在动物,专家:防控需多学科交叉融合
2020年12月05日 19:48 新浪网 作者 澎湃新闻

  健康时报客户端12月5日消息,“新冠肺炎不是第一次源于动物的病毒偷袭,也不会是最后一次,人与动物共患传染病将成为各国长期面对的生存发展的重大难题。”12月5日,在由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主办的“中部肝病与感染国际高峰论坛暨湖北省医学会肝病学分会2020年度会议”上,武汉同济医院感染性疾病研究所所长、感染科主任宁琴教授在总结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带来的思考时提到,近年来,人类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几乎均属于人与动物共患传染病,而我们在医学多学科融合交叉方面依然存在不足。

  “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动物卫生组织研究表明,可感染人类的病原体约1415种,其中90%会导致人与动物共患病

  ,过去几十年人类175种新发传染病中,132种来源于动物,占比75%,

  这些传染病曾给世界带来了极其惨重的损失。”宁琴教授表示,人与动物传染病爆发的关键点是“溢出效应”,指的是原本只能待在特定宿主物种中传播的病毒发生突变,使其可以感染另外的宿主物种,并能在后者内部连续传播。

  为何病原体的跨界传播越来越容易、越来越频繁?宁琴表示,

  病原体由动物向人类的溢出重要原因是生态环境的变化,物种多样性不会导致病毒溢出,恰恰是人类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为溢出创造了条件

  ,因此生态环境的稳定是非常重要的。

  “人与动物共患传染病的多宿主生态学与生态环境依赖性导致了其错综复杂的动力学现象。其传播的最大风险发生在人类与动物的相交点,途径是人与动物、动物产品(如肉、奶、蛋)或/和其环境的直接或间接接触。”宁琴表示,病毒“突破”是关键步骤,发生的常见地点就是野味市场,一系列来自不同环境的物种在封闭环境中共存,为未知病毒的“跨物种传播”创造了条件。一旦发生溢出,在野味市场,足够掀起一场病原体的跨物种传播风暴。

  “人与动物共患传染病防控之路一定是‘one health’,人与动物共患病的监测和防控非常需要交叉学科。”宁琴表示,2020年7月6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与国际牲畜研究所联合发布《预防下一次大流行病:人畜共患疾病以及如何阻断传播链》,呼吁扩大对人畜共患疾病的科学研究,将人类健康、动物健康、环境健康三者统一为一个健康整体,采取将公共卫生、兽医和环境等专业知识相结合的“一体化健康”计划。

  宁琴表示,不过目前,中国在人与动物共患传染病研究领域面临着挑战,主要表现为专门从事人类传染病和专门从事动物疫病的研究机构分立,尚无将临床医学、兽医学、环境学、药学等结合在一起专门从事人与动物共患传染病国际级研究机构,使得相关学科在突发性、烈性的人与动物共患传染病暴发时很难进行高效协调衔接。 

  因此,宁琴呼吁,从国际国内重大需求出发,遵从人与动物共患传染病客观规律,应当建立国家级重点研究机构,在共同问题的框架下开展工作,深度融合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公共卫生、兽医学、人工智能等多学科,创立一个多学科高效转化机制和协调创新机制,培养一批宽口径、专业精通的复合型青年人才,为国家对人与动物共患传染病风险预警、流行病学溯源与控制、快速诊断和有效救治及药物疫苗开发领域提供科学技术力量和协调防控机制,为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原题为《超七成人类新发传染病源头在动物!宁琴:防控需要多学科交叉融合》)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宁琴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