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妈宝男和扶弟魔的“前世今生”:原生家庭的共生与纠缠

妈宝男和扶弟魔的“前世今生”:原生家庭的共生与纠缠
2021年01月21日 23:49 新浪网 作者 澎湃新闻
原创 刘亮博士 临床心理Dr刘亮
文/排版:刘亮

  杰强(化名)最近遇到一件糟心事儿。本打算和相恋多年的女友走进婚姻的殿堂,谁想双方家庭在谈到彩礼钱时卡住了。女友的父母开口就跟杰强家要60万彩礼,称这个钱不是给女儿的,而是留给家里的儿子,也就是女友的弟弟将来娶妻之用的。杰强家觉得给彩礼没问题,但为什么偏要把钱给未来的准小舅子呢?难不成儿子娶了老婆后,还要顺带着连小舅子一起养?那以后小两口的日子还咋过?双方家长僵持不下,杰强只得去做女友的思想工作。谁想女友的态度同样坚决,说父母把自己拉扯大不容易,自己和弟弟的感情很深,这笔给弟弟的“彩礼钱”必须给,否则就不嫁了。杰强家的态度也不示弱,称像女友这样的“扶弟魔”不能娶,否则很可能会毁了儿子终身幸福。

  云洁(化名)也遇到了问题。她发现虽然自己和丈夫结婚多年,并且孩子也不小了,但不管她怎么努力,她都没法把丈夫从她婆婆的乖儿子真正变成她的老公。“我老公就像个没断奶的男孩,他有事儿第一时间从不会想要跟我说,都只会想着要跟他妈讲。不管我和他商量什么事儿,他要么是一句‘我问问我妈’,要么就是‘我妈说...’”,云洁抱怨着,“我和他妈闹不开心时,他也从来不会护着我。他简直就是个‘妈宝男’,真让人受不了。要不是为了孩子,我早就和他离婚了。”

类似的情况在咨询里屡见不鲜。网络上流行这么一句话:"嫁人不嫁妈宝男,娶妻不娶扶弟魔"。一边是令无数女性谈之色变的“妈宝男”,另一边是让不少男士退避三舍的“扶弟魔”。今天,咱们就来聊聊他们的前世今生。
电视剧《爱的厘米》剧照

  其实从系统理论(Systemic theory)的角度讲,妈宝男和扶弟魔本质上可能是一回事,即都是一个没长大的,低分化(Low differentiation, 可以简单理解为心理成熟度低)的孩子和原生家庭的共生与纠缠,只是形式不同而已。

  扶弟魔一般是一个从小自身需要和价值被家庭忽视的女儿。她们为了讨好自己那个重男轻女的家庭,为了获取父母的认同以及在这个家庭中的存在感,不惜牺牲自己的自尊,去满足自己那个“集家庭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弟弟的需要。因为弟弟是父母的心头肉,所以照顾好弟弟自然成了最让父母受用的,让他们觉得这个女儿还有点存在价值的方法。

  这种自我牺牲式的讨好模式早已内化到了这些女孩的心里,深深刻在骨髓中,变成了一种在无意识层面运行的自动和本能反应,快得连她们自己都觉察不到。但是,这种卑微的“跪舔式”付出并不能换来父母和弟弟真正的认同,更谈不上欣赏和感激。因为,在这种家庭的规则里,姐姐为弟弟无条件的付出早已成为了大家都习以为常,并且觉得理所当然的事情。

  更有趣的是,你会发现一个家里若有一个扶弟魔姐姐,往往还有一个妈宝男弟弟。父母越宝贝这个弟弟,越保护他,他就越长不大。而反观姐姐,多半会沦落到被父母进一步忽视,更加体会不到自身价值感的结果。

  人就是这样,越被至亲之人忽视,就越发想要获得他们的认可,就会越讨好。越讨好,就越被人所不屑和鄙视。因为,一个完全无视自己需要,连自尊都放弃的人,当然也休想得到别人的尊重。这便是许多扶弟魔女孩们陷入的可悲循环。

但即使如此,这些女孩还是会继续这样做。因为她们需要被家人需要。对她们而言,即使自己被家人看得再卑微,也比被他们视若空气来得好一些。
电影《囧妈》剧照

  再来说说妈宝男。有的人可能会认为妈宝男之所以会出现,就是因为妈妈太宝贝儿子造成的,似乎问题都在妈妈身上。但事实绝非如此。

  一个家庭会养出一个妈宝男,通常都是爸爸、妈妈和孩子三方共谋的结果。我们都知道,在一个现代社会的核心家庭(Core family,即夫妻和孩子组成的小家庭)里,夫妻关系才是整个家庭的基石。

  一般来说,如果夫妻对彼此都比较欣赏,对自己的发展也还满意,并且他们在婚姻中能够给到彼此情感支持和回应的话,他们是不太会把注意力过多的放在孩子身上的。道理很简单,因为婚姻和他们已拥有的人生价值已经足够填充他们对生活的期待了。

  往往是那种要么对自己不满意,要么就是对丈夫不满意的妻子,特别容易培养出妈宝男。这样的妈妈嘴巴上说希望儿子快点长大独立,但她们内心深处其实并不希望,甚至恐惧儿子离开自己。因为这样的妈妈,往往有一段让她心灰意冷的婚姻。

  她们对丈夫充满了失望、愤怒、鄙视,她们既怒丈夫的不争,也哀自己的不幸。她们眼巴巴地盼望着丈夫能够成为一个事业有成,又能体贴自己的“别人家的丈夫”。但最后,这些期待在丈夫身上都无法实现。

  所谓望夫成龙不成,望己成凤也不行,那就只能望子成龙了。许多妈妈就这样不知不觉,不情不愿地把自己在丈夫那里得不到的情感需要,变相转移到家里的另一个“小男人”-儿子的身上。

  这样的妈妈,可能会把儿子当做自己情绪的宣泄桶,动不动就在儿子面前吐槽自己对丈夫和生活的不满;可能会成为一个对孩子要求极高的,事事都要控制,对孩子过度保护的“直升机妈妈”;可能会在儿子面前表现得幼稚,要儿子反过来照顾她的情绪;可能还会因为沉浸在自己对婚姻和生活的绝望中,无法给到孩子想要的照料。

  而孩子,在体会到上述种种来自妈妈的情感需要和殷切期待时,往往很难拒绝。即使他再不想接受来自这个女人的负面情绪,对她再愤怒和反感,也无法置她于不顾。

  因为,眼前这个女人,是他的妈妈。他体会过来自妈妈的每一种情绪,目睹了妈妈的每一滴眼泪,也见证过妈妈的每一份辛劳,试问他们如何能置这个让他们又爱又恨的女人于不顾呢?

这样的母子,往往会呈现出一种看似矛盾的,却又极其合理的相爱相杀的互动关系。他们好的时候好得不得了,亲亲抱抱,而发生冲突时又会吵得天翻地覆,更有甚者不惜以命相搏。他们爱也是彼此,恨也是彼此,纠缠不清,相爱相杀。电影《囧妈》里所刻画的那对母子便是如此。
电影《囧妈》剧照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家里就剩下妈妈和孩子纠缠了,那爸爸去哪儿了?”此时的爸爸,可能早已逃到一个几乎不被家人看到的地方去了。

  这种疏离的状况一部分是他们被迫的,一部分也是其主动选择的。有的丈夫和妻子常年冲突,有的对自己的妻子不是那么感兴趣,有的可能在家外另有所爱。他们打心底里不想,不敢或不知道怎么靠近妻子。

他们离妻子越远,妻子就越把在丈夫身上得不到回应的情感需要寄托在孩子身上,孩子就和妈妈越纠缠。母子越纠缠,就越把爸爸排除在外,爸爸就越疏离。如此恶性循环,永无止境。电视剧《都挺好》里的苏家老二——苏明成与其父母的关系便是如此。
电视剧《都挺好》剧照

  有人可能会问:“那是不是让爸爸多陪陪孩子,孩子自然就会接受父亲,母子的纠缠就会解开呢?”

  当然不是!在许多这样的家庭里,儿子在乎的不仅仅是爸爸是否能回归一个父亲的角色靠近自己,他们更在意的是爸爸能否回归一个丈夫的角色靠近和照顾好妈妈。所以对这些爸爸而言,要想靠近自己的儿子,就得先学会如何靠近自己的妻子。妻子更加接纳丈夫了,一直心疼着妈妈的孩子才能放心的把这个女人交还给爸爸,才能放下对爸爸的不满,允许爸爸靠近自己。

  曾经有一个30多岁,研究生毕业,却待在家啃老的男性就这样跟他的爸爸叫板:“如果我不能确认我爸能做一个合格的丈夫,能照顾好我妈的话,我是不会离开我妈的。”

  还有一个成天呆在家打游戏,不想上学的大学男生在咨询里这样教育他爸:“你现在最应该关心的是每天晚上躺在你身边的那个女人,也就是我妈的心情,而不是一天到晚赖在我房间里,两只眼睛盯着我不放,”刚说罢,男孩随即转过脸又去教育妈妈,“你也是的,一个女人,起码应该学学怎么发挥自己的魅力吸引我爸啊。为什么偏要把自己搞得像个黄脸婆一样,苦大仇深的,搞得我爸都对你没兴趣呢?还要我每天操心你。”

  总之一句话,妈宝男和扶弟魔之所以会出现,都是家里所有人共谋的结果。因此,单方面怪罪任何一个人都有失公道。而要改变这种情况,最高效的方法自然也是所有人都改变。

  如果谈到具体改变方法,不同的家庭根据自身情况当然需要有不同做法。但有一个原则可能对大部分家庭适用,那就是在我们每个已经进入婚姻的成年人心中,应该有一个合理的“爱的排序”:伴侣排第一,孩子(如有)排第二,父母和同胞排第三,剩下的才是你们家的那些个七大姑八大姨。

  这样,我们的核心家庭的基础——夫妻关系才会足够稳定,我们的孩子才能自信地活着,才能安心地长大和离家。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