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定最低售价取代征税,中欧电动车新谈判破局寻路

设定最低售价取代征税,中欧电动车新谈判破局寻路
2025-04-13 19:29:53 澎湃新闻

全球贸易政策走到分岔路口。

4月11日,据外媒报道,美国汽车研究中心(Center for Automotive Research)最新研究显示,特朗普于今年4月初实施的25%汽车进口关税政策,预计将在2025年导致美国汽车制造业成本激增约1080亿美元。仅福特汽车通用汽车和Stellantis集团三家,成本就将增加420亿美元。

当地时间2025年4月7日,美国马萨诸塞州西博,汽车停靠在CarMax经销商停车场。

根据测算,新关税体系下,美国每辆本土生产汽车的进口零部件平均关税达4911美元,而整车平均进口关税更是攀升至8641美元。这迫使Stellantis紧急关停墨西哥和加拿大产线,通用汽车加大印第安纳州工厂卡车产能,以应对冲击。

美国汽车政策委员会直言,关税已对行业形成沉重负担,若长期执行可能削弱车企竞争力并推高消费者成本。

另一边,消息传出,中欧正通过新谈判寻求化解贸易摩擦的突破口。

据悉,双方围绕电动汽车关税问题的谈判已进入关键阶段。2024年9月,欧盟曾提出研究对中国电动汽车设定最低售价以替代加征关税的初步方案,但随后因谈判未果,欧盟于同年10月正式实施了对中国产电动汽车加征7.8%至35.3%不等的反补贴税,最高综合税率达48.1%。

2025年4月以来,中欧双方加速重启谈判进程。4月3日,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在例行发布会上确认,中欧已同意尽快重启电动汽车反补贴案的价格承诺谈判,旨在为双方企业投资合作创造稳定环境。随后,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在4月8日与欧盟贸易委员谢夫乔维奇的视频会谈中进一步明确,双方将“立即开展电动汽车价格承诺谈判”,并讨论市场准入、投资合作等议题。王文涛强调,贸易战无赢家,中欧需共同维护多边贸易体系,而欧盟方面亦表示愿与中国协作应对美国单边关税的冲击。

此次谈判的核心争议点在于如何平衡欧盟的产业保护诉求与中国电动汽车的竞争优势。

设定“最低售价”作为替代关税的方案,可能成为双方妥协的关键。该机制要求中国出口至欧盟的电动汽车不低于特定价格,以缓解欧盟对低价竞争的担忧,同时避免全面关税战升级。

目前,谈判仍面临多重挑战。一方面,欧盟内部立场分化,匈牙利等国明确反对加税并参与法律诉讼,德国等汽车大国则担忧关税推高本土电动化成本;另一方面,中国坚持通过世贸机制维权,若谈判破裂不排除采取反制措施。尽管如此,双方均展现出务实态度,欧盟推迟原定的关税表决时间,为达成阶段性协议留出空间。

整体来看,美国关税政策加剧了本土车企的供应链危机,形成“成本上涨—销量下滑—投资缩减”的恶性循环。而中欧虽存在利益分歧,却通过谈判机制寻求妥协。这种差异不仅影响企业战略,更将重塑全球汽车产业格局。

新浪汽车公众号
新浪汽车公众号

更多汽车资讯,涨知识赢好礼扫描二维码关注(auto_sina)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实时热搜

更多>>
点击查看完整榜单

热门视频

更多>>

热门车型

更多>>

竞争力对比

更多>>

购车帮帮忙

更多>>

汽车黑科技

更多>>

精品原创

阅读排行

广告

新浪扶翼

行业专区>>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