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探访“印章寻亲”三位志愿军烈士家乡:你们身后,山河无恙

探访“印章寻亲”三位志愿军烈士家乡:你们身后,山河无恙
2020年10月24日 12:19 新浪网 作者 澎湃新闻

   2020年9月27日,第七批117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到祖国,其中三位烈士因遗物中的印章被确认身份。

  紫牛新闻记者近日奔赴河南、安徽和福建三省,来到三位烈士的家乡,寻找他们的生活印迹,记录70年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告慰忠骨:“你们身后,山河无恙,家国安宁!”

  

  寻找

在本次移交的烈士遗物中发现三枚印章,分别刻着马世贤、林水实、丁祖喜三个名字。印章成了确认烈士身份的线索,也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他们来自哪里?是否还有亲人健在?很快,事情有了结果。

  帮助三位志愿军烈士寻找亲人

福建漳浦县沙西镇涂楼村,在粗大条石砌成的老房子里,烈士林水实的侄孙林树新最先确认了爷爷的身份。9月26日,烈士遗留在印章上的名字被媒体披露后,他接到一位村里的老校长打来电话:“你快看电视,上面说的是不是你爷爷?”没多久,涂楼村村委主任林惠烈也给林树新打来电话,问他爷爷是不是叫林水实,“我说是的,他让我到他家里来一下,说我爷爷可能有消息了。”

  林树新家粗大条石砌成的老房子

林树新家厅堂东侧的墙上挂着爷爷林水实身穿军装、稚气未脱的相片。很快,当地退役军人事务局前来核对,并最终确认了林水实的身份。

  林水实身穿军装、稚气未脱的相片

林水实身份确认后几小时,千里之外的河南孟津县朝阳镇向阳村,村党支部书记马建功正拿出祖谱与当地人武部提供的烈士花名册核对,寻找马世贤的名字。“村里每年都会组织慰问烈属,我们小时候都会去栓子(马世贤哥哥)家打扫卫生,大家都知道他弟弟是位烈士,但是不知道全名,拿出祖谱一查就确认了。”曾经负责修谱的朝阳镇中心小学老校长马红运告诉记者。

  马氏族谱

  而在安徽无为,当地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工作人员得到的信息里只有一个籍贯为无为县的“丁祖喜”的名字。9月26日下午,局里成立了工作组。很快,中华英烈网上显示了更详细的信息:丁祖喜于1921年出生,1953年牺牲在朝鲜战场。“我们这是革命老区,百姓很热心,烈士寻亲的消息发出后有很多人打电话来告诉我们,说严桥镇丁姓是大姓,可以去那里找找。”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很快他们便从档案馆找到了一张烈士家属登记表,上面出现了丁祖喜父亲丁仁松的名字。9月27日,又经过一系列走访,证实严桥镇象山村的烈士丁祖喜便是这次回国的一枚印章的主人。

  至此,三名烈士的家人均已找到。

  牺牲

  三位烈士中,丁祖喜参军时间最早,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一直到跨过鸭绿江。

抗日战争时期,安徽无为被日本侵略者占领。丁祖喜烈士的堂妹丁玉姐(现名朱玉姐)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当时没有饭吃,她和丁祖喜都当过乞丐。鬼子一来扫荡,老百姓就不得不“跑反”,在鬼子来临之时先逃往他乡,居无定所。

  丁祖喜烈士的堂妹丁玉姐

  中国共产党创建皖江抗日根据地后,新四军第七师师部离象山村仅有十余公里。1944年,丁祖喜加入这支英雄的部队南征北战,直到1953年7月11日牺牲在朝鲜战场。

  沙西镇涂楼村所在的古雷经济开发区原来属于福建省漳浦县。漳浦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涂楼村80%的人姓林,解放前基本上都属于贫农。林氏有不少人参加革命,受到族里长辈的影响,林水实1949年4月参加革命。

林水实侄孙林艺煜拿出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立功证明书》显示,林水实烈士时任二一八团六连班长,在一九五三年的一次战斗中,立三等功一次。功绩摘要中写道:“战斗中打得勇猛,指挥灵活,在紧急情况下鼓舞大家歼敌情绪,自己冲锋在前,不怕流血牺牲,打垮敌人数次反扑,指挥全班歼敌百余名。”林艺煜听老人们说,1953年6月7日,在朝鲜江原道铁原郡作战中,面对敌人的坦克,时年25岁的林水实身绑炸弹,义无反顾地扑了上去。

  林水实的革命烈士证明书

  孟津县朝阳镇向阳村地处洛阳以北,解放前这里战乱不止,土匪横行,十年九旱。那时候村民的生活条件都非常差,大部分人都住在挖出来的地坑窑洞里,靠天种地吃饭。村里老人说,当时吃水靠挖井,而且井水量都少,井轱辘反复绞几次才能绞出一桶水。为了养家糊口,很多人一家老小拉着车子“走西口”,生活非常艰难。

解放后,马世贤响应号召报名参军。马世贤的烈士证明书上显示,马世贤烈士生于1927年,籍贯河南省孟津县,生前所在单位及职务为五七〇团班长,立功情况为“三等功一次”,“牺牲时间地点原因”为“1951年4月朝鲜战场因战,在抗美援朝战争中”。

  马世贤的烈士证明书

  回忆

“他出征的时候没走几步,又转头回来向哥哥嘱咐,婚事一定要谈成,若自己不在了,林家添后便指望哥哥了。”林树新红着眼眶告诉紫牛新闻记者,爷爷林水实入伍时还没有成家,与大爷爷林水法兄弟情深。

  林水实烈士的立功证书

在涂楼村林氏宗祠西侧一间旧屋里,记者见到了林水实的弟媳林长朱。 “当年我小他7岁,仍能记得他长得很英俊,常能看到他放牛、下田割草或者捞鱼虾。”林长朱回忆,有一天家里收到一个布质信封,上面对林水实的称谓已经是烈士,信封里的手写书信写着:“林水法先生:寄来你的弟弟水实烈士的日记本、相片等物。”相片经过处理放大,在后来的数十年里一直被家人珍藏。

  林家收到的布质信封

  据丁祖喜堂妹丁玉姐回忆,哥哥自从参军后便没有再回过家。只有一次部队驻扎在附近,有机会见了面,还写过几封信。部队调走之后,和家里便再没有联系,直到部队寄回一个包裹,里面是一些丁祖喜的随身物品,附有一张他在战斗中牺牲后的照片。“照片中他的脸有些肿,头上还用绑腿布包扎了伤口,这是他唯一一张照片,可惜没有保存下来。”

  丁祖喜牺牲后,他的父亲丁仁松一直把悲痛埋在心底。象山村村民丁仁全说:“按辈分我叫丁祖喜父亲为大哥,我们村里都知道他是老烈属,儿子牺牲在朝鲜。他不在别人面前提自己的儿子,但是我们都知道。”

  与另两位烈士不同,马世贤入伍时才当新郎不久。

  1948年孟津县解放,马世贤于1950年结了婚。今年80岁的马全欣老人还记得,马世贤的婚礼就是在他家那三孔窑洞里办的,那天下着大雨,新娘坐着轿子过来,马全欣和其他年轻人一起在旁边看热闹。不久马世贤就响应号召入伍,是村里第二批奔赴朝鲜的。当年马世贤骑着马、戴着红花光荣出征的情形还历历在目。

  马世贤牺牲后,他的父亲马南方默默承受着悲痛,就连对家里人也很少提起,只是看到儿子的烈士证就会不停落泪。临终前老人向儿孙特意叮嘱,一定要想办法让儿子“回家”。现在老人的遗愿终于实现了。

  如今

  林水实牺牲后,母亲在家里为他摆了一个神龛,每天捧上一碗米饭念叨着“饭吃了吗”,直至去世都不曾中断。紫牛新闻记者在林家看到,烈士牌位仍然摆放在桌上,一旁多了林家兄弟最近捐资助学的证书。

  林水实的哥哥林水法以弟弟为榜样搞建设,在上世纪60年代担任生产大队大队长时,带领涂楼村村民凭肩扛手挖修建了一个水库,解决了村里的供水问题,并且在沙西镇最早实现了通电。他还带领村民围海造田,造出250多亩土地。在林水法和后来的村干部带领下,村民们又陆续建起了榨糖厂、碾米厂,修建了环村路。改革开放以来,涂楼村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现在这里是“中国隐形纱窗之乡”,每年有上千村民到全国各地做隐形纱窗生意。还有一些群众留在村里做水产品养殖,紫牛新闻记者在海边滩涂看到,当年林水法带领群众围海造出的250多亩土地已经改成了收益更高的海水养殖场。

  这里还有“中国榕树盆景之乡”之誉。从古雷港新区驱车进入沙西镇,沿路两侧种满了造型各异的榕树。一位开着盆景合作社的村民告诉紫牛新闻记者,自己的榕树盆景行销全球,年产值过百万元。涂楼村村委主任林惠烈说,现在村里每家至少都有一部汽车了,两三层的小楼很多。

  丁祖喜参军走后,丁玉姐一直留在无为生活,新中国成立后定居在象山村。紫牛新闻记者10月初来到象山村,看到金灿灿的稻谷即将收割,山野上遍是高高的风力发电机。丁玉姐的女儿朱万秀说,现在粮食早就不是问题。柏油路、水泥路通到家家户户,自来水已经通了十多年。

  象山村党支部书记刘啟领说,村里的年轻人农闲时在外面打工挣钱,村里还开办了扶贫车间,生产汽车配件,吸收贫困人口就业。另外,村里还拿出一二十个公益岗位,解决村里的就业问题。多种举措之下,象山村已经从贫困村出列多年。

  丁仁全在象山村生活安逸。“我是1976年初中毕业,1980年在乡政府当了广播员,2000年之后,到上海做过生意,现在儿子和女儿都在上海的合资企业上班,我年纪大了,回来和老伴一起种种地,帮着带一下孙子。”

  丁玉姐的老伴去世多年,因为户口上只有一人,被认定为低保户,每个月除了有低保收入,还有高龄津贴。前两年,当地政府为她新建了两间宽敞的住房,就在女儿家的后面,方便照顾。村里通过光伏扶贫计划,帮老人上了一个项目,2万多元的成本大部分由政府承担,其余2000元无息贷款通过太阳能板发电的收益分三年还清,其他收益全归老人所有。

  老人耳聪目明,有一台小电视,没事就躺在家里看戏,下午还会到村口打打牌,安享晚年。院子里柿树上结满了柿子,重外孙辈放学后在老人膝边玩耍。

  马世贤的家乡同样天翻地覆。从上世纪50年代起,向阳村开始兴修水利,除了引水灌溉,还打了机井。如今这里的小麦亩产量至少八九百斤,玉米亩产量超过1000斤,温饱早已不是问题。村民除了种植粮食蔬菜和养殖,也外出务工。这里还是全国闻名的“桩基之乡”,村里有160多台打桩机,桩基工程施工队伍遍布全国各地公路、铁路建设工地。

  紫牛新闻记者在向阳村看到,马世贤侄孙马万营家如今盖起了小楼,紧挨着后门则是马世贤曾经住过的三孔窑洞。当年马世贤的父亲住在中间的窑洞里,他就住在西侧的窑洞。据传当年一共有18孔砖锢窑,现在由于住房条件改善,早已没有人居住,多数已经坍塌,只有这三孔窑和东面三孔还存在。

  向阳村村党支部马建功说,村里正在推进厨房、卫生间和危房改造。厨房改用天然气,今年底计划天然气通到85%家庭。在卫生间方面,目前群众使用的是卫生旱厕,今年冬天准备进行厕所革命,卫生间全部进入家中,使用抽水马桶,和城市里一样。村里平均每户拥有超过一辆汽车。

  马全欣老人家里有一辆轿车,儿子还买了一辆卡车,老人自己有一辆四轮电动车,经常开着出门。他说:“解放前生活特别差,粮食不够吃,我还记得小时候用麦麸熬成汤喝。现在平时的日子都比从前过年的时候好。”

  告慰

马红运告诉紫牛新闻记者,2016年维修祠堂的时候,在那里的窑洞门额上发现“文行忠信”四个字的祖训,“我们马家祖辈就一直忠心报国。”祠堂重修之后,这四个字的祖训也挂在了里面。“马世贤没有辜负祖训,我们现在更不能辜负。”

  窑洞门额上“文行忠信”四个字的祖训

  林水实的烈士证书、立功证书和部队来信已经泛黄,被林家层层包裹着珍藏。林树新说:“这是我们林家的传家宝。”

  这些朴实的话语,让紫牛新闻记者深为感动。确实,70年前,在刚刚成立的新中国的命运交汇点上,这些烈士们选择了牺牲自己换取祖国的和平和发展;如今,我们又处在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决胜全面小康胜利在望,这不正是对这些英雄们最好的告慰吗?

  小康慰忠骨!我们告慰烈士:你们的英雄事迹我们不会忘记,不敢忘记,不能忘记!你们身后,山河无恙,家国安宁!

  紫牛新闻记者|宋世锋 刘浏

  摄影摄像|朱信智 陈金刚 于房浩

  编辑|张冰晶

  剪辑|王一萌

  主编|陈迪晨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