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疫情,财政青年的见与思⑭:这场没有硝烟战争背后的“五感”

应对疫情,财政青年的见与思⑭:这场没有硝烟战争背后的“五感”
2020年03月26日 16:01 新浪网 作者 中国财经报官博
应对疫情,财政青年的见与思⑭:这场没有硝烟战争背后的“五感”

  应 对 疫 情

  财政青年的见与思

  连载(十四)

   2020年春节期间,财政部机关团委组织号召青年干部利用假期返乡开展调研,了解身边人、身边事,反映家乡生活和基层群众真实情况,深入思考提出意见建议。今年时逢新冠肺炎病毒肆虐,举国上下全力抗击疫情。不少青年干部围绕疫情防控开展调研思考,接地气、察民情,观察视角新颖,见解深刻独到,文风朴实清新,富有真情实感。这些财政青年的“见”与“思”,虽受限于调研条件等,有的不够全面准确、有的略欠成熟,但都饱含情系家国的殷切情怀,以及众志成城打赢疫情防控战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信心与担当。现设专题陆续刊发部分调研作品,供参考。

  这场没有硝烟战争背后的“五感”

  财政部综合司  刘宏斌

          青年干部回乡调研很有意义、机会难得。回乡路上,被疫情带来的紧张气氛所包围,遂果断放弃了原计划对中小企业和乡村振兴的调研,决定结合自己的见闻和经历、体会和思考,谈谈这次我身边和我眼里的疫情防控。希冀通过此次调研,写出点深刻的东西。我想,在疫情面前,我们从来不能寄希望于“第六感”,不能靠直觉,所以就“牵强附会”地以这场没有硝烟战争背后的“五感”为题说点心里话。这篇报告可能没有那么规范系统,但真实走心!

01

  时间流逝------平日的“感觉”

  这次疫情伴随整个春节假期。因此,我想先按时间线梳理一下自己平日的感觉。

  1月23日回山东老家,疫情日趋严峻,武汉“封城”第一天。北京南站较往常安静,第一次在视线范围内看到那么多戴口罩的人,觉得疫情离我们并不远。

  1月24日除夕,全家观看春晚,情景报告《爱是桥梁》,临时加入直播,呼唤大爱,令人动容。

  1月25日春节,理应是拜年、热闹的一天,但今年拜年人群明显减少,专家和政府的号召和宣传起到了作用。

  1月26日初二,取消原定去舅舅家的计划,跟姑姑家商定取消聚会,彼此都非常理解。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永远都是第一时间“公平”地传递给每个人。

  1月28日初四,身边防控措施有所升级,整体氛围更加紧张,家人到药店购买酒精和口罩等,大范围脱销,城市非常安静。

  1月29日初五,同学第一次“云聚会”,谈疫情,交流各地的情况,大家均能高度重视,积极响应疫情防控要求。

  1月30日初六返回北京,回程客流明显下降,一个车厢不足十人,出入站均有体温测量,城市功能仍整体有序。

  2月3日,到岗上班第一天,戴口罩,自助餐变取餐,上报信息多数关注疫情,疫情防控是绝对重点工作。

  2月4日以后,每天关注,对疫情了解更加深入,感到形势依然严峻,但出现积极变化。小区管理日益严格,社区工作人员态度好、责任心强。去超市购物,生鲜蔬菜水果区人流量仍较大,但秩序井然,菜价平稳,供应充足。

02

  群众反应------直观的“感受”

  虽然不安定的“灵魂”度过了一个最长的“宅生活”,但从记事起,这是第一次感受“全民皆兵”。群众的反应也是我此次关注的重点。因为群众的反应不仅能说明大家对疫情的认知,还能表明大家对疫情防控的看法。

  调研发现,群众整体有较强的自我防护意识,基本能做到遵守防控要求,理解并支持相关政策,多数武汉返乡人员能自觉隔离。较2003年“非典”,大家对传染病的认识,对防护的重视,均显著加强。就我接触的主要群体(90后)来说,在2003年还都是小孩,对非典并没什么深刻感受,这次可以说是90后第一次感受到全国范围内的紧张气氛,且成为了重视程度最高但基本理性,讨论相关话题最频繁但相对客观的主要群体。有朋友开玩笑说,口罩背后都是“喜怒哀乐”,转发结束尽是“是是非非”,从没想到有一天会因为口罩跟爸妈斗争到底。总之,年龄、学历、对信息的掌握度等都深刻影响对疫情的认识,传统文化和当前形势也有冲突,老年人不理解的现象偶有发生。但整体看,打赢此次人民战争的基础是坚实的。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思想容易放松,应在强化宣传方面持续加力,引导大家做到积极应对,此“疫”不胜,绝不放松。

  关于群众反应,有一点不容忽视。大家之所以对疫情防控普遍重视,首先要归功于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实效性和便利性。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迅速普及,对城乡居民尤其是农村,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已经成为了信息传播的主要载体之一,出现信息视频化、视频多元化的趋势。就像这次疫情中,短视频平台中广泛传播的农村“硬核”宣传、“土味”标语都得到了叫好,大家哈哈一笑中自然加深了对疫情防控的认识。但是,普通居民,尤其是农村居民对信息真实性的辨识度,还有待提升,相对容易被蛊惑和煽动。这方面应引起重视,举一反三,严防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信息传播成为影响农村稳定大局的因素。

  此外,调研发现,在高压防控疫情的同时,还应关注随着疫情而来的群众忧虑感和社会稳定问题。近几日,交流中发现,有些家庭,主要包括个体经营户、农民工家庭、民营中小企业务工人员对就业和生计问题产生了担忧,尤其是没有其他收入来源的家庭。所以应在疫情防控得当情况下有序加快复工进程,以免矛盾的积累和转化,尤其是一些投资项目应尽快开工。

03

  舆论激荡------深刻的“感触”

  这次疫情引起了舆论的极大震荡,各种信息充斥,面对舆论之复杂,震撼已不足以形容我的心情。这里首先借用一位网友的原话:“现在每天刷微博的心情真的很跌宕,不是愤怒得手脚冰凉,就是感动得热泪盈眶。”我们姑且不管这句话是否正确,但从这句话里,却能看出这场疫情舆论中前所未有的矛盾、冲突,甚至是斗争。

  这是在新时代的互联网传播体系中,第一次全民共同参与的激烈舆论场,不仅没有绝对的秘密可言,反而处处是“高清摄像头”、处处是“高倍显微镜”,着实反映了很多问题。地方政府在应对信息快、传播快的大环境时,经验不足、方法不多、成效不够显著的情况仍不同程度存在。

  为了做好这次不能出门的调研,前前后后看了微信推送上百篇,浏览了微信、微博网友评论上万条,有正面,也有负面,很多关于人性、道德、法律、规则、科学等等的讨论一度甚嚣尘上,错综复杂,难辨真假。这种情况的出现,一方面着实体现了舆论监督的作用,另一方面也使很多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为实现理性客观、实事求是增加了障碍。有几天,自媒体的声音和官方媒体声音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斗争”情况,特别是微博上很多个人言论,造成有些群体产生了疑虑,甚至信心受挫。

  谈到舆论,就不得不提谣言的问题。这两天,我每天都会浏览实时辟谣平台,真心佩服造谣人清奇的“脑回路”。但是,这必须引起足够重视。一段时间以来,谣言辟谣相伴而生,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度到了此起彼伏、你追我赶的程度,造成了极为恶劣的社会影响,也为疫情防治添了不少堵。有些谣言竟然和2003年非典时仍有类似,比如空中撒药等等,而且由于媒介的变化、时代的发展、甚至价值观的变化,谣言变得更丰富和“创新”,混淆视听的能力变得更强,有时候比病毒本身都可怕。在群体恐慌和群体质疑面前,有些辟谣则反而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因此地方政府面对谣言四起的情况时应更智慧、更成熟,谣言后面必须跟真言,真言后面必须有支撑,善于引导大家从“盲目恐惧”走向“理性恐惧”。

  那么谣言的四起,除了因为面对突发事件时,很多人还不能完全理智判断,加之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在作怪,一定程度上也反应了我们在信息公开方面存在一些不足。甚至出现过之前是“谣言”后来变“真相”的情况。我认为信息公开一定程度上是满足“供需关系”的,同样需要“供给侧改革”。

  最近一段时间,几个微信群经常会讨论这次疫情。最开始时我还在纠结要不要参与,后来觉得还是应该参与。一方面,我可以分享观点,帮助大家纠正一些认知偏差,另一方面,还能多听大家的想法。我感觉,无论是由于互联网的推动,还是公民意识的提升,人民群众履行监督职责的意愿其实是极其高涨的。这时群众和政府之间就近似产生了一种特别的“供需关系”。群众对信息的高需求,就倒逼政府必须要进行高质量的信息供给,甚至一定的“超额供给”。群众想知道什么,就实事求是地告诉他们什么,注重“适销对路”,让群众听得懂、愿意“买单”。

  通过广泛深入的交流,我感觉面对一些争议事件时,比如武汉红十字会的风波,实际上妄图“带节奏”、故意找麻烦、唯恐天下不乱的还是极少数,绝大多数是出于原始的正义感去评价事实、去表达诉求。大家自觉成为“互联网巡视组”的一员,本质上是出于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追求,出于对一线医护人员的关心。

  因此,我体会面对突发事件时,民众其实就关注三点:公正及时、公开透明、公平正义,即通过公正及时的分析和公开透明的信息,实现公平正义的最优解。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上保障有合理信息需求的群众感到安心、放心,获得他们的信任、支持,同时让那些试图“带节奏”的、唯恐天下不乱的极少数,踩不到点,自然无节奏可带。这里举个例子,就拿寿光捐赠蔬菜一事造成的影响来说,如果在蔬菜起运前就将怎么处置、钱作何用,向大众公布,把事情讲明白,就不会造成受捐蔬菜被卖了的感觉。那么,舆论一片批评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

  群众网民监督、媒体监督在这次疫情中发挥得淋漓尽致。群众是能看出来对错和是非的,即便是大多数农村地区也可以第一时间看到“好”和“坏”,因此不可在公开透明、实事求是、担当作为等方面投机取巧。最后总结一句,若想增强在互联网时代同群众讲话的本事,就要用好群众听得懂的语言,而这背后的关键在于感情、思想、知识和素质。

04

  治理问题------大胆的“感想”

  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充分体现了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但在了解了一些地方关于疫情防控的措施后,我感觉就基层来说,制度优越性的发挥还存在一些障碍,包括国家公共卫生管理体系在内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还存在一些短板,形式主义的问题仍时有发生。

  这里,我先列举几件小事。第一,老家的很多乡村在接到疫情防控要求后,不搞消毒,不整治卫生,不做宣传,不因地制宜,大喇叭一喊,把路一封了之,就算完成任务;第二,同学居住的小区,最开始不让出门,买口罩都不行,但却没有相应的渠道供给,比如送货上门,集中采购等等;第三,山东某市拟订了十七条宣传标语,内容很好,值得点赞,但是除了要求各小区要在电子屏上滚动播放外,还要求沿街店铺播放。下面引用该市某街道工作人员(本人同学)的原话表述:最近门市都不营业,没有实际效果;第四,山东某市下辖区街道的疫情防控工作人员(本人同学)既要天天昼夜轮流值守,还被要求每两天报送一篇宣传文章。类似事情,新闻媒体最近报道了不少,包括反复填表、反复检查等等。此外,还有地方不同程度存在过度防控,矫枉过正的情况。当然这其中有些已经随着中央的要求做出了改善,但不得不说,这反映了在最基层形式主义仍然存在,治理能力仍有待提升。这里再引用同学(北京某高校工作)的一句原话:“我觉得政府在管理市场的时候有很多职能重叠的地方。比如这次口罩限价,一个部门负责查,一个部门负责处罚,实际上处罚的部门也要查,类似的职能重叠有不少。还有就是从上到下的形式主义还是有。有些地方政府显然习惯了跟随上级的指示,遇到突发情况的时候的应急处理能力不强。所以落实上级的指示是一方面,还要加强自下而上的应急处理能力。”因此,我感觉,治理的问题不仅要在顶层设计上强化,更要在垂直体系上深化,还要在基层传导过程中优化,既要着力推动市级各部门以及县乡(街道)村(社区)三级在抓好落实上下功夫,又要善于引导各级政府因地制宜主动创新、主动作为。

  下面结合此次疫情防控,再多聊两句乡村治理和乡村振兴的问题。通过这次疫情防控阻击战,我感受到,对农村来说,乡村振兴,首先是治理振兴,治理振兴首要在于村支两委班子振兴。我了解过几个村,凡是疫情防控做得好的,普遍来说是村支两委班子比较过硬的。习近平总书记在1月27日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视指示中明确指出让党旗在防控疫情第一线高高飘扬。但在一些乡村,村民感受党员的先进性不明显,感受村两委班子的作用不明显。我认为如果能解决好乡村党员先进性的问题,就完全可能为乡村振兴增添更多动力。此外,拿这次疫情防控来说,乡村直接理解和把握中央意图的能力其实有限,这就需要县乡政府更加有效的作为,不仅要下达“过河”的任务,更关键的是帮助乡村解决“桥”和“船”的问题,否则很可能不仅过不好河,还可能会溺水,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

  回到疫情防控,我认为“有序”“有情”“有力”“有效”应成为面对如此重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般原则。然而,这“四有”归根结底还是治理问题。总之,这次疫情是公共卫生管理体系的一次大考,是干部能力的一次大考,更是治理水平的一次大考。但是对一些基层政府来说,决策的现代化、治理的现代化,没有跟上监督的现代化、传播的现代化以及人民需求的现代化。不过,随着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深化落实,这些问题一定会得到根本解决。

05

  英雄时刻—走心的“感动”

  前面提到,最近看了很多群里的讨论、抖音视频、微博评论,我发现无论大家对一些事情的看法分歧有多大、争论有多激烈,但在对待一线医务人员的态度上却是高度一致,面对医务人员的付出都是走心和动情的。通过这次众志成城的疫情防控战役,切实增强了大众对医务工作者的高度认可和广泛赞誉。

  对我来说,每每看到这样的情景,也都是感动万分,热泪盈眶。这里列举两位和自己有点关系的(母校附属医院医生)。第一位秦文医生(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院感防控专家组成员)在接受央视新闻采访时说“如果一个人,能换一个区域的老百姓安危,值了!”;第二位,医院副院长、青岛市医疗专家组组长张运波,在山东省首例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床前,为了示范鼓腮呼吸,竟然摘下了口罩。如今,还有数万名医务人员奋战在一线,不顾个人安危,上演“最美逆行”,诠释中国大爱。除了医务人员,还有很多英雄在这场疫情阻击战中冲锋陷阵,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坚守着,守护着亿万人民的身体健康。在此向他们致敬!

  新时代需要英雄,中华民族需要英雄,大家都应崇敬英雄,尊重英雄。这将是我们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底气。一个崇敬英雄的国家,一个英雄倍出的民族,是一定有光明未来的。

  “五感”不甚恰当,却是真情实感。再次借用网友神评论:还没等我们把病毒检测明白,病毒就先我们一步检测出了体质的优劣、干部的水平、商人的良知、专家的素养、医者的操守以及民众的认知。当然,我认为这里还得加上治理的能力。

   无论是对国家,还是对个人,这次疫情都是一次考验,但我坚信有了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了医务人员的无私奉献,有了全体中华儿女的众志成城,我们一定能战胜疫情,攻克时艰,迎来光明!

  来源:财政青年

  编辑:傅博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疫情新冠肺炎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