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这几种茶千万别喝,不养生还易致病!

这几种茶千万别喝,不养生还易致病!
2020年12月02日 13:46 新浪网 作者 国学智慧

  

  茶叶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居于重要地位,无论文人墨客,还是普通百姓,大家都喜欢饮茶。

  茶叶是饮品,同时又是养生佳品,但是,茶水喝不对,伤害可太大了!

  喝茶6忌

  1

  忌空腹、睡前喝茶

  空腹喝茶易伤胃,还会引起头晕乏力,也就是俗称的“醉茶”。

  但也不要饭后马上就喝,以免加重肾脏负担。

  最好在饭后1小时左右再喝茶。

  2

  忌过度喝茶、少喝浓茶

  茶水含有一定量的鞣酸,鞣酸和铁质结合,会形成一种不溶性物质,阻碍铁吸收。

  因此,大量喝茶会让铁流失。

  而长期饮用浓茶,不仅容易使人过度兴奋,导致失眠,加大心脏、肾脏的负担,还会刺激胃粘膜,抑制机体对钙的吸收,增加疾病风险。

  3

  忌喝变质茶、焦味茶、久泡茶

  因为这类茶中的营养物质已被氧化,非但保健作用下降,而且会存在微生物超标、不卫生等隐患。

  4

  忌喝隔夜茶

  茶水放置时间过长,容易滋生细菌,刺激胃肠。

  5

  忌喝冷茶、串味茶、烫茶

  凉茶容易串味,而常喝过热的功夫茶容易导致食管癌。

  6

  人群限制

  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高血压患者忌喝浓茶;肝病患者、冠心病人、神经衰弱者、贫血患者、尿结石患者不宜饮茶。

  不同季节,喝茶不同

  1

  冬季——红茶、黑茶

  冬季,人与自然相应,处于闭藏状态。

  五脏之中,肾主冬季,因此冬季养生重在保养人体的闭藏之气,还要温阳驱寒,确保肾脏蓄养肾阳肾精。

   此时,最宜饮用红茶和黑茶。

  红茶:暖脾胃消疲劳

  代表名茶:川红工夫、滇红工夫、祁门工夫

  红茶就是全发酵茶。正山小种、大吉岭、斯里兰卡等都是红茶。

  红茶通常是红汤红叶,有助于消化、暖胃、提神、消疲劳。与其他茶类相比,红茶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功效较好。

  注意:体质偏热的人少喝红茶。

  黑茶:降血脂解油腻

  代表名茶:云南普洱、安化黑茶、梧州六堡茶

  黑茶就是后发酵茶。比如普洱茶、六堡茶、安化黑茶、湖北老青茶等一般都是黑茶。

  黑茶有很好的消脂去腻作用,降脂功能较强,有防止糖尿病、抗衰老等作用。

  2

  春季——花茶

  春季是人体阳气生发之时,而春季应于肝脏,因此春季也是肝气条畅之季,所以春季养生应注意保养人体的生发之气,确保肝脏功能的疏泄调畅。

  花茶味甘性凉,并有芳香气味,既可生津止渴、醒脑提神,亦可促阳生发,疏肝解郁,有助于散发冬天积聚体内的寒气,畅通人体气血,强健肝脏功能,最宜春季身体困倦、情绪不佳者饮用。

  3

  夏季——绿茶、白茶

  夏季应于心,亦是人体阳气旺盛、心气长旺的季节,所以夏季养生应注意调养人体的长养之气,确保心功能的强而不亢。

  此时,可适当饮用绿茶或白茶。

  绿茶:降火防癌

  代表名茶: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信阳毛尖

  绿茶属不经发酵的茶,其味略苦微甘、性寒凉,有解热消暑养阴、清心止泻疗疮的功效。

  与其他茶类相比,绿茶的抗癌功效较好。绿茶通常被认为有降血脂、降血压、减肥等作用。

  经常吸烟者,喝喝绿茶,可减少尼古丁的伤害。

  注意:绿茶偏寒性,脾胃虚寒的人少喝。

  白茶:明目保肝护肝

  代表名茶: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

  白茶是轻微发酵茶,有一定的明目、保肝护肝、促进血糖平衡的作用。

  尤其是老白茶,还有降火、消炎、利咽的作用,对治疗喉咙炎、喉咙痛有一定功效。

  与其他茶类相比,白茶差的抗菌抗辐射效果比较好。

  4

  秋季——青茶、黄茶

  秋季,人体阳气亦开始收敛、阴气开始发生,同时秋季主时之邪为燥邪,肺脏功能失调亦常出现内燥的改变,因此秋季养生应注意保养人体的收敛之气,还需养肺润燥。

  此时,可适当饮用青茶或黄茶。

  青茶:降血脂抗衰老

  代表名茶:大红袍、铁观音、凤凰单枞、台湾冻顶乌龙

  青茶就是半发酵茶,又叫乌龙茶。与其他茶类相比,乌龙茶在减肥方面效果较好。

  某些乌龙茶富含“甲基化儿茶素成分”,具有抗炎、抗过敏、帮护肝细胞等功能。

  青茶含较多茶多酚,有降血脂、抗衰老、提神作用,但是不宜空腹或睡前喝。

  黄茶:益脾胃助消化

  代表名茶:君山银针、霍山黄芽、平阳黄汤

  黄茶就是轻发酵茶。黄茶有一定的杀毒作用。益脾胃、助消化,而且还有助于脂肪代谢,普通人几乎都适合。

  参考资料:

  中国中医药报《四季饮茶各不同,合理选择保安康》

  CCTV生活圈《这几种茶千万别喝,不养生还易致病》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养生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