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常常头脑发热做错事?这本书帮你纠正25种行为偏差 | 同读一本书

常常头脑发热做错事?这本书帮你纠正25种行为偏差 | 同读一本书
2019年11月09日 12:10 新浪网 作者 吴晓波频道CHANNELWU

  文 / 巴九灵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因为外界情境的干扰,靠直觉做出一些反常理的事情,从而陷入行为偏差的陷阱。比如,小巴的一个同事最近已经迫不及待地付了8笔定金,在购物车里加了20多件商品,光是面巾纸和卫生巾就打算买2大箱,小巴看得目瞪口呆,问她为何一次性囤那么多。她反驳说:我买的全是刚需的日用品,而且双11更省钱,哪里不对了?此外,小巴的这位同事最近家里的洗洁精用完了,但为了赶双11的活动,她家里的碗筷在水池里泡了2天,原因是双11某款洗洁精有“买二赠二”的活动……

  常常头脑发热做错事?这本书帮你纠正25种行为偏差 | 同读一本书

  虽然小巴认为她的初衷确实值得肯定,但她没有考虑过自己能否赶在产品变质前消耗掉囤货?她家3万块一平方米的房子,真的要拿出一平方米来放一箱面巾纸吗?类似的行为偏差在日常生活中比比皆是,比如进入李佳琦的直播间就忍不住买买买;在不同产品同等效果下,我们执着于购买价高的产品;在跟陌生人见面时,就忍不住在心里给别人贴标签;原本热心肠的你见到老人摔倒在地,却因为匆忙变得视而不见……这是因为我们每天要做太多的决策,大脑不堪重负,就想用“走捷径”的方式来更快地做出决策,尽管这些“捷径”的确可以提高效率,但却容易造成行为偏差。今天小巴要跟大家分享一本书,叫作《反直觉》,作者是理查德·肖顿,毕业于牛津大学,长期从事市场调研、行为心理学等领域的研究。

  常常头脑发热做错事?这本书帮你纠正25种行为偏差 | 同读一本书

  理查德通过数百个案例和实验,总结出了影响个人思考、行为的25种行为偏差,还为我们提供了与之对应的解决方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01

  偏差一:情绪偏差

  不妨设想一下,有一天你下班路过一家超市,门口贴着“今日全场5折,过时不候”的广告,你是不是想冲进去买买买呢?这是因为商家塑造了一种限时优惠的情境,限时能打造出时间紧迫的焦灼感,人们会担心自己青睐的商品被别人抢走,此时,人们的注意力会被分散,统筹考虑的能力也会下降,因此很容易冲动购物。

  常常头脑发热做错事?这本书帮你纠正25种行为偏差 | 同读一本书

  那么,如何克服这种情境呢?首先,要明确自己的需求,然后根据自己使用产品的实际情况来确定购买数量,最后适当地对比价格,节省不必要的开支。举个例子,双11前几天家里的洗发水用完了,但是你为了双11的优惠,决定顶着5天的大油头,等到双11当天再购买,这时候你就要计算一下,一瓶500mL的洗发水你大概会用半年,而洗发水的保质期一般是两年。为了不造成浪费,你最多只能购买4瓶洗发水,而且旧的没用完前不能再购入新的。最后是对比自己常用的几款洗发水的优惠力度,哪个折扣力度大,就选哪个。02

  偏差二韦伯伦商品

  在商店里,同一品牌的护肤品标价越高的系列,你是不是会觉得品质越好?你肯定会说是的,“一分价格一分货,十分价格三分货”,这不是很浅显的道理吗?而商家正是利用人们的这种认知,通过制定高价来推动消费者的购买需求,而这种高价产品,被称为“韦伯伦商品”,它是经济学上用来描述一种满足人类的虚荣心,炫耀财富与地位的商品。但事实上,越走高端路线的产品,商家越会砸钱做推广,广告等宣传成本都会算在产品上,你就成了冤大头。

  常常头脑发热做错事?这本书帮你纠正25种行为偏差 | 同读一本书

  首先,为了抵制“韦伯伦商品”,我们要明确自己的价格承受能力。如果你不能够承受高价但又十分想买,可以通过设置网银支付限额或者关闭花呗功能等方法,降低自己的购买能力。其次,在购买一件商品的时候我们要把关注点放在使用效果上,而不是品牌上,如果上千元的护肤品和几百元的护肤品,对你来说效果是一样的,那么你自然可以选择平价商品。最后你要减少关注各类鼓吹精致主义的广告,追求美好生活本没有错,但如果为了表面的精致掏空自己的钱包,那就得不偿失了。03

  偏差三:首因效应

  有位学者曾对500位消费者进行了一次调查。实验中,他向消费者们虚构了一个酒类品牌,并告知其中一半的人:这款酒清爽提神,但是口感偏酸且比较寡淡。另一半的人也听到了同一组形容词,但是顺序被倒置了——这款酒口感偏酸且比较寡淡,但是清爽提神。实验结果显示,首先听到带有褒义形容词的消费者,会对这款酒给出更高的评价。我们称这种现象为“首因效应”,意思是第一印象对后续体验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你可以利用“首因效应”把自己成功地推销出去。根据心理学研究,与陌生人初次会面时,45秒钟内产生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一旦形成,它将在对方的头脑中占据主导地位,并持续很长时间。

  常常头脑发热做错事?这本书帮你纠正25种行为偏差 | 同读一本书

  所以,如果你想给别人留个好印象,就要根据所处的场景,搭配好合适的穿着,在跟陌生人打交道的时候,得展现出自信、坦然的一面。此外,说话是门艺术,要想把自己的优点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别人,平时就得多下功夫,比如多读些书,摘录些比较好的词句反复诵读,多争取一下在公开场合发言的机会,锻炼一下自己的演讲水平等。04

  偏差四:情绪的力量

  一代宗师本杰明·格雷厄姆被称为“现代证券分析之父”,他在投资界的地位好比达尔文之于生物界,爱因斯坦之于物理界,他的投资理念影响了几乎三代投资者,连巴菲特都将其奉为“精神导师”。不妨设想一下,如果有个人突然倒在了走廊中,那么你觉得谁会留步帮助他呢?是要赶时间但是有热心肠的人,还是时间充裕却不乐于伸出援助之手的人呢?

  常常头脑发热做错事?这本书帮你纠正25种行为偏差 | 同读一本书

  为此,本书的作者查德·肖顿动员433人参加了一个思维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那些赶时间的人在乐于助人方面却不如后者。这是为什么呢?在实验后访谈中,赶时间的实验对象们纷纷表示,他们好像注意到了倒在地上的人,但由于时间紧迫,大脑虽然意识到了对方需要帮助,却难以停下匆匆的步伐。这是因为这种匆忙的情境会分散人们的注意力,从而削弱了他们处理紧急事件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比如由于过于专注当下的工作,忘记处理领导布置的新工作;忙着炒菜,没有注意到同事的电话……面对这种情况,你需要试着抽离掉匆忙、慌乱的感觉,然后再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排列做事的顺序。如果碰上冲突的紧急事件,需要权衡两件事情的严重程度,进行先后处理,或者求助更有可能解决事件的人帮忙。

  在本书中,理查德为我们讲解了近百个生活中的案例,我们都可以从中找到自己的身影。通过本书,希望你可以将行为经济学运用到工作、生活当中,来克服行为偏差给我们带来的情绪化决策。

  点击链接,立即学习。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决策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