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谁也没想到第一批20后会这样来到世界 | 品牌新事

谁也没想到第一批20后会这样来到世界 | 品牌新事
2020年02月24日 15:00 新浪网 作者 吴晓波频道CHANNELWU

  文 / 东湖  孙主任工作了30年,还是第一次做三级防护的手术。口罩、手套都要戴三层,衣服也要穿三层:手术服、隔离服、防护服。一台手术,原本平均时长30-40分钟,现在花一个多小时还没能完成。出了手术室脱下衣服,手术服湿透,人几乎是脱水状态。在采访捐赠物资的企投家社群时,组织者曾经说过这样一个细节:对武汉的医护人员而言,牛奶和酸奶是很适合的捐赠品,因为在前线的医生护士们下了手术台,经常虚弱得连筷子都拿不起来。而牛奶和酸奶饮用方便,可以快速补充一些体力,接着再进食。

  医生在运输通道,靠着墙睡着了“孙主任们”也在前线,但她的“战斗”,更为特殊一些。因为她们是妇产科医生。如果说有什么比一条鲜活的生命更珍贵,那就是她们手上的两条生命。

  过年前,孙主任所在的湖北荆门市第二医院妇产科,接收了一位最终被确诊为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的产妇。她已经持续发烧三天,出现了咳嗽的症状,体温也烧到了38.5度。但当时疫情还没发展到特别严峻的地步,这位准妈妈也以为自己只是寻常感冒,于是只在家里休息。孕妇的体温升高,出现血氧饱和度下降,腹中的胎儿也因此出现缺氧的情况。当医生对其进行胎心检测时,发现胎儿胎心率上升至170-190次/分(正常阈值在110-160次/分)。医院院长立刻召集妇产科、感染科和手术室三个科室进行联合会议,一小时后,将妇产科等几个科室进行划分,分为感染病区和普通病区。

  配图为抗“疫”医护,与本文无关孙主任被分派去了妇产科的感染病区,接入她所在病区的,都是出现了一些疑似感染症状的孕妇。以前,她们每天要做4~5台手术,现在每天最多也就1~2台,但是每一台手术,都冒着被感染的风险和体力透支的考验。相比她而言,咸宁市咸安区妇幼保健院的赵院长则经历着截然相反的考验。湖北咸宁市咸安区,原本有两家接收孕产妇的大型医院。疫情暴发后,咸安区人民医院被划定为新冠肺炎的定点医院。而未出现新冠肺炎感染疑似症状的健康孕妇,全部分流去咸安区妇幼保健院生产。

  赵院长和同事们的工作量增加了整整一倍,以前每天她接生的宝宝平均在5个左右,而现在,每天要接生约10个宝宝。按照30-40分钟的手术时长来算,她每天仅做手术的时间,就要全程站立6个多小时。从年前开始,她们每天的睡眠量只能保证2-4个小时,即便如此,手机也要24小时开机。

  为了保持随时作战状态,也为了减少人员流动,疫情期间,医生们基本就住在了医院。有些医护人员,偶尔趁夜深回家一趟,而有的人根本没办法回家。有一位罗医生,快60岁了,是退休返聘的老医生。因为她所在的小区里出现了确诊病例,整个小区都实施全封闭管理,严禁出入。但是她还是坚持让单位出面和政府协调,让她出门上班。

  配图为抗“疫”医护,与本文无关身为医生,罗医生当然明白此次疫情的严重性。这不像是往常那样出门,而是你一旦走出小区的大门,就至少有一个月没办法再进小区回家了。家里小孙子两个月前刚出生,家中的事情还需要她来操持。但是那天,她把东西一收拾,就跟着医院的车出了小区。她其实也并没有那么“大无畏”。有一天晚上,赵院长看见罗医生坐在暗灯的办公室里偷偷抹眼泪。但第二天,罗医生还是照常在门诊上班,面色如常,好像什么都没发生过。

  妇产科的门诊室,并不比往常更拥挤。疫情期间,出行成为待产妈妈们最大的难题。纵然很多医院都安排了24小时待命的接送车,但大部分孕妇不得不选择将产检延期。她们的焦虑和着急,都拥挤在微信群里。武汉市汉阳医院的徐护士,开始学习管理一个200人的微信群。医院按照每3个月的妊娠期,将孕妇分到不同微信群,每个微信群由1位医生、1位护士和1位助产士搭班管理。白班结束的5点钟,本应该回家的徐护士,如今只能留在医院食堂吃饭。家中年仅2岁的儿子,现在常常在视频通话中提一个以前从来没有过的问题:“妈妈,你什么时候回家吃饭呀?”徐护士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儿子,心里又酸又甜。

  配图为抗“疫”护士,与本文无关回到医院给她们临时搭建的行军床上,她开始翻阅微信群中几千条的聊天记录,回复准妈妈们的提问,安抚她们的情绪。稳定情绪,是疫情带来的第二个挑战——不仅仅是对孕妇和产妇,也是对妇产科的每一个医护人员。赵院长问我,你知道罗医生为什么第二天面色如常坐诊吗?那天晚上,她和我说:

扔下家里那一摊子事儿,我心里真的不是滋味。但是看见大家每个人都这么努力,都在拼命,我也不能给大家泄气儿。

  网上有句话说,这世界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普通人。每一个付出努力的人,身后都有着父母子女、柴米油盐,他们并不是不顾虑这些,但只是尽力去做力所能及之事。正是每一个普通人平凡的努力,拧成了一根谁也不松劲儿的绳。那些用自己身体呵护宝宝的母亲,那些用时间和精力帮助母亲的医护,还有一直关注着这个“特殊人群”的社会力量。“其实我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关注到湖北的孕妇群体还有新生的宝宝们,她们真的也算是特殊人群。政府可以不可以给她们一些特批,让她们可以出门、乘坐交通工具来医院,按时进行产检。”

  而飞鹤也及时在1月26日就拨款1亿设立抗疫专项基金,从基金中拨款采购了救护车、检测仪等物资,并为湖北疫区7家三甲医院捐赠了64台远程胎心监护仪,专门为这些妈妈们保驾护航。2月13日,针对医护和孕产妈妈群体,飞鹤又追加捐赠了价值1亿元人民币的奶粉,帮助他们提高身体免疫力。虽然口罩、防护服仍然紧缺,但收到这份捐赠品,却让这一批特殊的前线人员深受感动。

  让孙主任感觉特别欣慰的是,至今为止,在她们医院妇产科的感染病区,新出生的婴儿们至今没有出现一例感染或疑似感染的病例。一个一个鲜活粉嫩的婴儿,在每一个母亲最原始的保护,和每一个普通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诞生在不平凡的2020。每当婴儿“哇”的一声,她们就知道,这是一个新的开始。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