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花木兰》再遭撤档,北美电影步入至暗时刻?

《花木兰》再遭撤档,北美电影步入至暗时刻?
2020年07月25日 07:31 新浪网 作者 刺猬公社

  作者 | 沈丹阳

  编辑 | 杨    晶

  接连受挫、无比惨淡。

  历经180天的漫长等待,国内影院终于结束了停摆的日子陆续恢复营业,上海电影节也于今日(7月25日)正式开幕,国内影视行业的夏天虽迟但到。

  然而,在疫情不断升级的海外,电影市场接连受挫、无比惨淡。

  多家外媒于7月24日(北京时间)报道称,国际影视巨头迪士尼公司由于疫情影响,对未来十年的电影排期计划进行大幅调整:所有原定于2021年至2027年上映的“星际大战(Star Wars)”和“阿凡达(Avatar)”系列电影全部延后一年,这意味着大众在2022年之前无法在影院看到这两个系列的影片。

  而原定于8月21日上映的电影《花木兰》,被迪士尼公司从排期表中删除,这部自3月以来频频遭遇延期的影片,再次上线的日期遥遥无望。

《花木兰》再遭撤档,北美电影步入至暗时刻?

  《花木兰》电影  /图源:互联网

  “在全球疫情面前,电影排期的频繁更改是一种适应形势的无可奈何,暂时取消《花木兰》的上映计划,是为了让这部作品在更好的时机与全球观众见面。” 迪士尼公司发言人说。

  《花木兰》的撤档对本就水深火热的线下影院来说,无异于雪上加伤。

  世界最大的连锁影院AMC公司声称,原本8月院线影片中,最大的看点便是迪士尼的《花木兰》和华纳兄弟的《信条》(Tenet)。然而前者已宣布撤档,后者的具体档期还未确定。如此一来,8月将没有足以叫座的好莱坞电影供大众观看,直到计划于9月4日上线的《寂静之地2》。

《花木兰》再遭撤档,北美电影步入至暗时刻?

  《信条》电影  /图源:互联网

  AMC影院在过去几个月中,屡屡推迟复工时间,原定于8月的营业计划也面临着诸多变化。AMC影院称,其在美国之外的连锁店有三分之一仍保持着正常运营。但该公司也曾在6月告诉外媒,其所负债务也已由4.6亿美元增加至6.3亿美元,并另外申请了3亿美元贷款。

  此次大幅调整电影排期,对迪士尼公司也造成了很大冲击。“星际大战”和“阿凡达”系列作品,是该公司在好莱坞电影史上卖座最多、口碑最好的影片。

  “这次疫情之前,阿凡达电影的一切都在按部就班地进行着,第一部的结局本该在2021年12月呈现在大众面前。然而疫情打乱了一切,没有人比我对电影的延期更沮丧。” 阿凡达的导演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在Twitter上发文道。

  然而北美疫情每况愈下,线下影院在如此环境下还能坚持多久呢?

  据福布斯近日报道,迪士尼在内的众多北美影视公司,正在考虑将《信号》《花木兰》《寂静之地2》等多次延期的大制作于海外率先上映。

《花木兰》再遭撤档,北美电影步入至暗时刻?《寂静之地2》电影  /图源:互联网

  事实上,对迪士尼等大型国际影视公司来说,选择北美作为电影首发市场是一种由来已久的行业传统。早年间,一部大制作电影如果选择了海外市场首映,意味着制片方对作品质量毫无信心,企图通过海外市场“捞些钱”,以免在本土上线后口碑票房“双扑街”,反而不好再出海了。

  这一略显陈旧的电影发行理念,也曾被狠狠“打脸”。

  迪士尼公司的动画电影《冰雪奇缘》在北美首映时间是2013年11月,而它在日本的上映时间足足晚了半年。在迪士尼“没放在眼里”的日本市场,《冰雪奇缘》以753万美元票房亮相,以2.5亿美元票房收官,占据影片总体收益的20%。

  自此,全球同步首映成为了一种国际潮流。北美影视公司甚至将部分影片在中国市场率先上映:迪士尼的《疯狂动物城》、环球影业的《侏罗纪世界》、华纳兄弟的《海王》等,都因在中国首映取得了极高的海外票房收益。

  肆虐全球的疫情,很可能会加强这种趋势。

  中国大部分影院虽已陆续复工,但目前上映的都是一些中小成本、偏文艺类型的影片,仍需足够好的大体量作品刺激市场恢复。《妙先生》《荞麦疯长》等国产佳作已登上影院排期,即将与全国影迷见面。

  然而国内影视行业已停摆大半年,其存片量并不能满足嗷嗷待哺的数亿影迷,也无法提振规模高达几百亿的电影市场。

  正在复苏的国内电影市场,与无处播放的北美电影,会是彼此的“救命稻草”吗?

《花木兰》再遭撤档,北美电影步入至暗时刻?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迪士尼花木兰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