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行业观察丨地产股还会再暴动吗?

行业观察丨地产股还会再暴动吗?
2021年03月04日 20:00 新浪网 作者 市值观察

  “失宠”多年,如今它为何成了A股“最后的温柔”

  作 者 / 文 雨

  编 辑 / 小市妹

  春节后,被打入“冷宫”多年的地产板块逆势而动,申万房地产指数从3506的低点一度跃升至4000点以上。

  一时暴涨之后,地产能获得资本的长期“宠幸”吗?

  1

  新规意味着什么?

  房地产不仅对宏观经济影响深远,也关乎社会民生,其发展受到政策的调控,具备明显的政策属性,地产股近期的“暴动”,首先就和政策新规有一定的关联。

  2月18日,自然资源部内网信息显示,22个重点城市将施行住宅用地供应“两集中”新规。“两集中”即集中发布出让公告、集中组织出让,且全年公告不能超过3次。

  2月24日,青岛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布通知,严格实行住宅用地“两集中”同步公开出让,全年将分3批次集中统一发布住宅用地的招拍挂公告并实施招拍挂出让活动。

  相比以往逐块成交,集中放量的政策将使得土地供应在设定的交易期内大幅增加。

  通俗来说,此前多家房企争夺每一块土地,而后将是多家房企在同一时间选择多块土地。

  在入地出让保证金制度下,由于集中拍地,保证金已无法在土拍中“重复进场”,要想尽量多参与竞拍,只能依靠强大的资金实力,因此这对企业现金流要求更高。所以,具备更强现金流实力的头部房企的优势将凸显。

  需要注意,目前具体政策细节并未出台,如果后期限制房企参拍次数,就要另当别论了。

  事实上,新规之下头部房企不仅在资金实力,运营和研判上的优势也将被放大。房企不可能像之前每一次竞拍都参加,只能有规划的做出选择,而头部企业覆盖范围广、人才资源丰富,在研究判断层面更具优势,更有可能以最合理的方案拿到最希望得到的项目。

  此外,目前土地储备丰富的房地产企业也将占有相对优势。

  随着制度效应进一步向下传递,供应土地也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开工和开售时间趋同,而这无疑将会增加行业竞争。

  相比之下,已经具备丰富土地储备的企业就有更大的灵活性,可以错开建设和销售周期,利用时间差来规避过大的竞争压力。

  融创和恒大就显示出超前的前瞻性,前几年土地价格便宜时囤了大量土地。2020年半年报显示,融创的土地储备建筑面积为2.48亿平方米,其中约80%位于一二线城市;恒大拥有2.4亿平方米的土地储备,其中一二线城市占比达66%。

  整个行业跑马圈地的时代一去不返,新规之下开发商将更加注重以合理的价格获得合理的土地资源,成交均价的增速有望得到放缓,而这也将降低行业成本。

  2019年,申万房地产行业的毛利率水平不断下滑,从年中的高点28.7%降至2020年3季度的23.8%,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2017年的高地价项目进入了结算周期。

  如果新规能够引导土地市场回归理性,那么房企成本压力也将缓解,近期地产股的异动便包含了对这一问题的正向反馈。

  2

  低估值驱动反弹

  好公司才是王道

  一轮抱团的结束或许是为下一轮抱团蓄力,在白酒神话破灭之际,房地产是否会成为热点和主战场呢?

  大概率不会。

  引发反弹的因素有很多,但就当下地产股来说,低估值是核心因素。

▲申万房地产指数点位和估值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

  1998年的房改开启了中国房产业的黄金十年,高成长造就高估值,申万房地产指数PE在2009年达到近50倍的巅峰值。

  2010年,限购限贷等调控措施常态化,行业估值中枢逐步下移。2015年,房地产进入调控深水区,行业开启供给侧改革,供需环境及政策环境再次发生变化。但2015年上半年恰逢国内大牛市,地产板块估值被抬升,而随着股市泡沫破裂,板块估值中枢进一步加速下移。

  最新数据显示,截止到3月4日,申万房地产行业的市盈率(TTM)为9.71,处于历史估值的绝对地位。

  近期通胀来势汹汹,美债收益率持续飙升,利率上行和流动性收紧的预期破坏了此前“抱团”板块估值扩张的逻辑。

  在此背景下,相比动辄七八十倍市盈率的白酒板块,地产板块对于资金有更强的吸引力,乘政策新规的东风反弹也合乎情理。

  业绩和估值共同决定着股价,站在当下时点,地产行业在这两方面都不具备太强的支撑基础。

  估值是对未来成长性的预期,而房地产行业已经失去了想象空间。

  首先,“房住不炒”已经基本形成共识,政策端严格控制房价。去年开始,国家对于违规进入楼市的资金给予了严厉查处,投机热钱的生存空间已经非常狭小。

  其次,从刚需层面来说,目前中国的城市化率达到60%,按照发达国家经验,后期增速将下滑且增长空间有限。

  与此同时,顶层设计已经转向,从“加快城镇化”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大方向就决定了房地产已经失去了城市化的红利。

  至于未来房价,一线城市的房产具备核心资产属性,难以下跌,人口正流入的二线城市也能得到支撑,但对大多数城市,房价或许已经失去了上涨的动力。

  再看业绩,截止到2020年前三季度,申万房地产开发行业116家上市公司共计实现1.53万亿元的营收,同比增长7%;实现归母净利润1161.06亿元,同比下滑11.92%。其中,有58家企业营收负增长,68家企业归母净利润负增长。

  相比之下,营收排名前10企业盈利状况明显好得多,但增速也非常有限。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

  事实上,盈利状况也反映了房地产行业向头部集中的趋势。

  供给侧改革后,房地产行业分化快速加剧,2016—2018年,CR10、CR30的市占率年均提升2.7和5.4个百分点;2019年集中度增速有所放缓,市占率分别变化0.3和0.8个百分点。

  根据克尔瑞的数据,2020年,TOP10房企市场份额达26.3%,同比基本持平;TOP30房企的市场份额达到44.6%,同比提升了0.9个百分点。

  过去是低融资成本和土地整合优势推动了行业集中度的提升,而在土地集中供应新规下,龙头企业依然具备一定的优势,马太效应或许难以终结。

  尽管房地产的黄金时代已过,但这并不意味会彻底凋亡。

  恰恰相反,经济发展需要房地产担任“稳定器”的角色。华创证券去年的一份报告显示,房地产及其产业链对GDP的贡献达到近30%。

  进入存量竞争的白银时代,地产行业大概率将继续演绎集中度提升的逻辑,低估值驱动板块反弹后,精选优质头部公司才是本分。

  ■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房地产房企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