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曾用18米大通道 如今这一线路“瘦身”
连接城阳、李沧、市北和市南四区,高峰时两小时客流量就达6000人次,曾投用18米大通道这一全市“最长车”的605路线,月底起将截短运行。此举将有利于优化市区公交运力配置,提高运行效率。优化调整60条公交线路是今年的市办实事之一,伴随着605路的截短,这件市办实事已经有一个好的开头。
发布
南北大线截短运行
据市交通运输局近日发布的消息,为进一步优化市区公交运力配置,降低香港西路、文登路等路段公交线路重复系数,提高公交运行效率。自3月31日起,调整605路公交线路。线路截短后,取消路段由223路、31路、228路、316路等公交线路和地铁3号线替代。调整后线路走向主站汽车北站不变,副站由天泰体育场调整为市政府南通路,调整后为汽车北站—市政府南通路。
同样有变动的,还有371路这一南北大线。根据调整消息,自3月31日起,调整371路公交线路。线路截短后,取消路段由103路、116路等线路替代。调整后线路走向主站康宁路不变,副站由银河路王沙路调整为李村,调整后的线路为康宁路—李村。
记者梳理发现,岛城多条南北大线有变动,除了截短,还有增加站点。串联城阳、李沧、市北和市南的502路,原本是大站快车,今年该线路增加站点后,客流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30.7%。
调查
曾用18米“最长车”
605路作为市区主要的南北走向公交线路,贯穿城阳区、李沧区、市北区、市南区四个行政区,以岛城主要客运枢纽城阳汽车北站为始发站,途经李村商圈、市北CBD商圈和香港中路商圈。这条2003年开通的线路,一度是客流量最大、路况最复杂的公交线路之一。曾经,该线路仅每天两小时的早高峰时段,客流量就达到6000人次。由此,605路一度是岛城配车数量最多的线路,共配有60辆公交车。
为便利市民出行,605路曾投入18米长大通道这一岛城“最长”公交车。最让工作人员难忘的,是每年樱花季期间的大客流。当时,每到周末,从城阳、李沧等地乘坐605路前往中山公园的乘客把每一辆公交车都挤得满满当当。不过,随着地铁线路的开通,605路客流也急剧下降。
停运青西快线、截短605路和371路、新开线路……在市交通运输局发布的公交线路信息中,不少市民会有疑问:停运、截短和新开线路的依据是什么?记者采访获悉,市交通运输局着力常态化推进公交线网优化及公交地铁的两网融合工作,通过“加减乘除”的举措整合既有公交资源,构建便捷高效的公共交通体系。
其中,“加”就是增覆盖、补空白,对于一些新建成的居民小区和产业集聚区、新开通的地铁站点,增加公交线路、站点;“减”就是降重复、减低效,对公交和地铁强竞争的线路、重复多的线路、低效运营的公交线路做减法;“乘”是强接驳、微循环,通过开通微循环公交线路、调整公交站点等举措,让公交和地铁更好衔接,充分发挥1+1>2的效果;“除”是除拥堵、保畅通,通过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消除城市拥堵,畅通市民出行。
进展
市办实事跑出“开门红”
新开和优化调整公交线路60条,是今年的市办实事之一。伴随着此前发布的青西快线停运和如今的605路、371路截短等信息,这件市办实事也迎来了“开门红”。根据工作安排,一季度,市交通运输局计划分批次新开及优化调整公交线路15条,通过新开“微循环”线路、调整部分线路走向等举措,重点解决曲水路、汇川路、涞水路附近公交线网盲区,市北CBD、海岸鑫园、联城海岸等区域地铁接驳换乘,劲松一路同安路至合肥路段双向公交线路覆盖等问题,进一步加强公交地铁衔接、促进“两网融合”。公交地铁相互补充、协调发展,能够更好地发挥公共交通整体效能,便捷市民出行。
青岛晚报/观海新闻/掌上青岛 记者 徐美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