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龙陵县镇东村产业融合助百姓增收

龙陵县镇东村产业融合助百姓增收
2020年07月09日 15:06 新浪网 作者 保山日报

   草果产业

  镇东村坐落在龙陵县镇安镇东部的大山深处,在6.8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187户803人,全村耕地总面积926亩。村小、人口少、自然条件差、产业发展困难、群众收入路子少,是龙陵县典型的山区贫困村。“如何让村民有效致富,让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45户190人摆脱贫困”是装在镇安镇、挂包单位和村“两委”心中的“要事”。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大家认真结合村情找准短板,注重抓好村域产业发展,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打好产业发展组合拳,实现村内产业“长”“短”相结合,群众收入稳定增加,建档立卡户全部成功脱贫。

  巩固好传统产业,打好产业发展“长拳”

  镇东村传统支撑群众收入的产业主要有茶叶、生猪养殖、烤烟。茶叶覆盖了全村农户,丰产茶园面积640亩,此外,100年以上古树茶800余株,基本达到人均一株,年均鲜叶收入达180万元。村民杨改兰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她告诉记者:“我家的古茶树共有5株,每年春茶采摘鲜叶100多公斤,每年都有6000元左右的鲜叶收入。”村里还积极鼓励和引导村内茶厂精深加工,打造古树茶品牌,提高茶叶品质,茶农鲜叶价格稳步提升。

  镇东村农户绝大多数都有养猪的习惯。村里顺势引导,通过实施能繁母猪项目和充分发挥养殖大户的示范引领作用,为37户有条件的建档立卡户提供母猪74头,并着力抓好养殖技术培训,助力农户增收。今年67岁的老党员石明顺是生活在这个贫困山村里的一员,也是村里的养殖大户。每年石明顺养殖的生猪大大小小要出售60多头,年均养猪收入达3万多元。他在发展好自家生猪养殖的同时,还积极带动村邻养猪增收。建档立卡贫困户闫永芳家也养着2头大胖猪和4头小猪仔,前几天刚刚以5460元的价格卖了一头大胖猪,发展势头不错。闫永芳高兴地说:“石明顺很懂养殖,平时打猪针,需要什么请到他,他放下农活就来帮我们,他很热心。现在不仅他一个人搞得好,还带动了我们大家一起好好地搞。”目前,全村有生猪养殖户160户,占全村农户的86%,户均生猪存栏6头以上,2019年生猪养殖预计实现收入68万元,户均预计增收4250元。

  在发展好茶叶和生猪养殖的同时,镇东村还大力发展烤烟。在村内土地有限的情况下,鼓励烟农到镇安坝区租田种烟,全村长年到镇安坝区租田种烟180亩,成熟的种管技术,加上烟叶稳中有涨的价格,形成了农户的长期稳定收入。2019年完成产量600担,产值80余万元。

  抓实好新兴产业,打好产业发展“短拳”

  镇东村森林覆盖率达75%,有着良好的自然生态优势。为此,村里着力发展胡蜂养殖、野生菌和林下种养殖等产业。

  在2016年胡蜂养殖之初,村民大多持怀疑观望态度。村干部董朝兴带头做了“蜂王”。他通过不断的学习和自己的摸索,养蜂数量从最初的50巢发展到现在的250巢,每年的毛收入达7万多元。在自己渐获收入的同时,董朝兴还积极动员其他群众养蜂增收。建档立卡贫困户段春成就是“跟蜂人”之一,目前已经养蜂60巢,年收入达2.2万元。他感慨地说:“养殖胡蜂投入少、风险低、见效快,蜂蛹成熟时节,不用上街卖,都是人家一个电话打来,我再以100元一市斤的价格现掏现卖。”目前,镇东村有规模胡蜂育蜂户6户,年均育蜂2000巢,零星养殖户80余户,2019年胡蜂养殖收入达42万元,涌现出一批养蜂专业户。

  镇东村的山里长有冬青叶,一年一茬,自然生长,无须种管。党员致富带头人段荣瑞就地开发加工冬青油,年均支付农户鲜冬青叶款30余万元。森林里还有可食用野生菌10余种,农户每年上山捡菌子还可实现收入30余万元。此外,当地的土地气候资源适宜种植重楼、麦冬、天冬等中草药材,村里通过示范带动,中介推广等,引导农户灵活发展。村民杨金美在自家园地里栽种了重楼、茶苗、草果、纹党参等,每年收入达1.5万元左右,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融合发展,为百姓可持续增收致富夯实了基础。

  徐 静 钱 武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贫困户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