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昌宁保护“植物大熊猫”疣粒野生稻见成效(简讯)

昌宁保护“植物大熊猫”疣粒野生稻见成效(简讯)
2021年10月23日 14:36 新浪网 作者 保山日报

  近年来,昌宁县大力加强疣粒野生稻的保护管理,其在更戛乡大沙坝村、西桂村、西河村境内分布散生面积已达1000余亩。

  更戛乡气候多样,雨量均匀且十分充沛,给动植物带来了优越的生长环境,已发现有大量的野生稻、玉米草、野生芒果、野生荔枝、野生茶叶等。其中,被誉为“植物大熊猫”的疣粒野生稻,主要分布在大勐统河、镇康河、芒东河至蜂浆树沟大岭岗一带的河谷区,多生长于遮阴的陡坡、山地,与杂草共生、丛生或散生。

  据悉,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驯化和种植水稻的国家。目前,国内拥有普通野生稻、药用野生稻和疣粒野生稻三个种类的野生稻,这三种野生稻资源在云南均有分布,其丰富遗传多样性令世界瞩目。疣粒野生稻仅分布于海南省和云南省,云南保山市内的疣粒野生稻分布在龙陵县小黑山自然保护区和昌宁县更戛乡境内。

  “由于近年来昌宁县大力加强保护管理,疣粒野生稻在600米到800米以上海拔都有分布,特别是在更戛林区。它是一个天然的基因库,具有很好的开发和利用价值。”昌宁县农科所高级农艺师潘学武表示,下一步,昌宁县将加强管护和管理,使优良种质资源得到充分保护和利用。

  据了解,疣粒野生稻的繁殖方式有地下茎节分蘖或是种子脱粒后发芽长苗两种,所以常常是成熟穗、开花穗和抽芽穗一同存在。平均每平方米有2丛,每丛5至10穗,株高30厘米至75厘米,穗长12厘米至17厘米,每穗结稻谷8粒至15粒,谷粒小且有不规则的疣粒突起,成熟后多呈紫黑色,米皮多红色。从20世纪80年代起,伴随人类耕作区域不断扩张,野生稻自然居群急剧减少,面临灭绝危险,被称为“植物中的大熊猫”,被国家列入二级保护植物名录。

  杨艳鹏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大熊猫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